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调查内蒙古地区不同放牧强度样地中矮锦鸡儿(Caragana pygmaea)的花朵特性和果实特性,包括物候期、花朵数量、花生物量、花变异系数、花有性繁殖投入量、荚果数、单荚果种子数和总种子数等指标,旨在弄清放牧对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对矮锦鸡儿有性繁殖物候期无显著影响;放牧导致矮锦鸡儿花朵数、花生物量、花有性繁殖投入量显著下降;放牧对矮锦鸡儿花变异系数影响不大;放牧降低了矮锦鸡儿的幼荚果数、成熟荚果数和荚果内种子数,从而使总种子数显著下降。这说明放牧显著抑制矮锦鸡儿的种子生产。重度放牧下,矮锦鸡儿花期败育率最高,这说明重度放牧时限制矮锦鸡儿种子生产的主要阶段是花到幼荚果阶段,在矮锦鸡儿花期应适当减少放牧。  相似文献   

2.
采用大样本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30株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开花植株,对其根、茎、叶、花等构件的生物量及物质分配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蒲公英种群花期各构件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54.11%、59.48%、111.21%和64.65%,具有较大的表型可塑性;其生物量与生物量分配的大小具有相同的规律:叶花根茎。蒲公英植株大小随着根、茎、叶及花生物量的增加呈幂函数形式增加,各功能构件生物量与有性繁殖构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幂函数异速生长关系。  相似文献   

3.
天然罗布麻种群生殖分株数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野生罗布麻生殖分株大样本取样的调查与测定,研究了华北平原罗布麻种群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在籽粒完熟期,罗布麻种群单个分株重为(10.38±7.78) g,蒴果生物量和蒴果数分别为(1.57±1.59) g和(7.60± 6.56)枚;种子生物量和种子数分别为(0.34±0.33) g 和(582.28±558.74)粒;蒴果生物量、蒴果数、种子生物量、种子数分别与分株总生物量呈极显著的(P<0.01)线性正相关关系;蒴果数、种子数与茎叶生物量分配呈极显著的(P<0.01)线性负相关关系;单蒴果的重量、种子重、种子数、种缨重分别与蒴果的长度呈极显著的(P<0.01)幂函数正相关关系.罗布麻种群生殖分株的各构件组成之间具有较强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在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对围栏7年和不同放牧强度的草地进行了物种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等研究。结果表明,围栏7年的高寒草地鲜草产量为425.8 g·m-2,显著高于夏季中牧159.3 g·m-2和夏季重牧91.0 g·m-2,但与冬季轻牧、夏季轻牧差异不显著。围栏条件下的物种数为26.3种·16 m-2,显著低于其他放牧条件下的物种数,但显著高于夏季重牧条件下的物种数23.0种·16 m-2;轻度或重度放牧都会使物种数减少,夏季中牧下的物种数最高(33.5种·16 m-2)。在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围栏7年的草地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他放牧强度。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根系生物量在0~10 cm土壤中呈下降趋势,在30~40 cm土壤中则表现为升高趋势。围栏7年的土壤容重低于其他放牧强度下的土壤容重,但差异不显著;夏季重牧的土壤容重显著高于围栏7年和其他放牧强度的土壤容重。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0~10 cm土壤碱解氮增加,围栏7年草地最低。围栏封育可有效改善和恢复草地植被,但不能长时间禁牧不进行放牧利用。合理的放牧能够维护高寒草甸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物种丰富度和土壤营养的均衡。  相似文献   

5.
不同微生境中泽兰实蝇寄生对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泽兰实蝇Procecidochares utilis Stone是紫茎泽兰重要的专性寄生性天敌,有性繁殖是紫茎泽兰长距离扩散蔓延的主要途径。为评价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的控制作用,在四川省德昌县选择沟谷地、撂荒地、果园和马尾松林地4种微生境,采用田间调查结合盆栽试验的方法,分析了泽兰实蝇对紫茎泽兰的寄生规律以及有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泽兰实蝇在不同微生境中对紫茎泽兰寄生率的高低依次为沟谷地31.7%、马尾松林地28.1%、果园26.1%和撂荒地13.5%,这一顺序反映了泽兰实蝇的寄生率有随微生境中土壤含水量升高而增加的趋势。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单位面积上的花序数和种子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而单个花序内的种子数无显著变化。此外泽兰实蝇寄生后紫茎泽兰种子的长度和宽度、种子活力、萌发率和出苗率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在8.1%-14.9%、14.7%-18.4%、29.8%-37.9%、28.6%-61.8%和58.7%-69.1%之间,说明泽兰实蝇寄生影响了种子的生命力,从而对紫茎泽兰的扩散蔓延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以新牧4号紫花苜蓿为材料,在初花期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蔗糖和里那醇溶液,探究其对苜蓿花部特征、结荚率和种子产量等的影响,以期为指导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基础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喷施蔗糖和里那醇均对苜蓿开花结实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喷施10%的蔗糖溶液处理下紫花苜蓿旗瓣宽和花柱高均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此处理下结荚率、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了37. 64%、25. 92%、54. 09%。喷施里那醇浓度为0. 02kg/hm~2的处理,其旗瓣宽、翼瓣长宽、龙骨瓣宽和花柱高均高于其他处理;与对照相比,其单荚种子数和种子产量分别提高58%、75. 5%。综合分析认为,在新疆昌吉地区,苜蓿初花期喷施10%的蔗糖和0. 02kg/hm~2的里那醇溶液,能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相似文献   

7.
密花柽柳(Tamarix arceuthoides)具有两季开花结实特性,通过对春花期与夏花期种子的形态和萌发特性的比较,结果表明:密花柽柳春花期种子与夏花期种子在形状、大小、颜色上无显著差异。新采收的春花期种子与夏花期种子在5~15℃,5~25℃,15~25℃和25~35℃4个温变周期下都能够快速萌发,且春花期种子比夏花期种子的萌发速率快,春花期种子萌发率达到50%仅需要2~36h。浓度低于0.2mol/L的NaCl溶液对密花柽柳春花期种子和夏花期种子萌发的影响不大;但从0.4mol/L起萌发率随着浓度增高而降低,直至为0;将在盐溶液中处理8d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萌发恢复率均为0,表明NaCl处理后的春花期种子和夏花期种子永久地失去萌发力。室温储存2个月密花柽柳春花期种子和夏花期种子的活力保持在80%以上,之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逐渐下降,贮藏6个月时春花期和夏花期的种子活力均下降40%~50%。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牛心朴子(Cynanchum komarovii)和乳浆大戟(Euphorbia esula)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放牧强度对植物的高度、叶性状、生物量、根冠比和根生物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围封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株高显著高于重度放牧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牛枝子的株高呈降低趋势,而甘草、牛心朴子和乳浆大戟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心朴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牛枝子的叶面积和叶干重呈显著降低趋势,而乳浆大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放牧对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和牛枝子的比叶面积(SLA)影响显著,而中度和轻度放牧没有影响。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甘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的个体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围封区和轻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短花针茅、蒙古冰草和甘草的根系生物量分别比围封区降低了66.5%,88.8%和55.5%。说明放牧干扰影响短花针茅、蒙古冰草、牛枝子和牛心朴子生物量在植物地上和地下的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9.
华北驼绒藜种群生殖分配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内蒙古草原区不同演替群落华北驼绒藜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RA)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蕾期、花期到结实期,华北驼绒藜种群RA逐渐增加,但不同种群的生殖配置格局各异。华北驼绒藜种群在3个生殖阶段的RA基本均表现出随分布群落演替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华北驼绒藜种群的生殖年龄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即幼龄生殖期、过渡生殖期、稳定生殖期和衰退生殖期。3个生殖阶段RA均与种群密度显著正相关;在蕾期,土壤含水量与RA呈极显著正相关;花期和结实期,土壤速效氮均与RA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模拟增温对青海湖鸟岛高寒草原群落结构影响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际冻原计划(ITEX)开顶箱(OTC)模拟增温实验方法,研究了青海湖鸟岛高寒草原群落结构、典型物种生长特征、地上生物量及繁殖分配对温度升高的响应。模拟增温使生长季20 cm土壤温度白天平均增温1.08℃;夜晚平均增温0.55℃。短期模拟增温没有影响到群落的物种组成,但改变了物种的重要值。增温使得原有群落逐步演替为以禾本科假苇拂子茅为主的群落,使群落趋于单一化发展。增温显著地增加了该区域主要禾本科植物的地上生物量和其有性繁殖株个体的高度以及穗子的长度,同时也增加了有性繁殖植株的比例。这说明由于小气候作用,环境条件诱发导致的土壤温度的改变,会使得植被的种群结构、典型物种生长特征、地上生物量及繁殖分配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贯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抗抑郁中药的基原植物,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微小。为了揭示贯叶金丝桃种子发育规律,明确种子适宜采收期,以甘肃礼县栽培的2年生贯叶金丝桃为研究对象,于开花后第5天开始,每隔3 d测定种子粒重变化动态,并拟合Logistic曲线方程,最后测定各时期采收种子的发芽指标。结果表明:贯叶金丝桃种子灌浆持续期44 d,籽粒干质量变化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开花后第5~11天为渐增期,第11~32天为快增期,第32~44天进入稳增期后略有下降。在灌浆过程中,种子鲜质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动态变化趋势,在花后第32天达到最大值0.2697 g;灌浆速率和脱水速率呈波动趋势,种子干质量与平均灌浆速率、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在开花后44天达到最大,发芽势在开花后41天达到最大,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均与灌浆持续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以上说明甘肃礼县贯叶金丝桃繁种时以开花后44天左右(8月9日前后)为种子采收适宜期,过早采收和延迟采收均影响种子发芽质量。  相似文献   

12.
选择榆树种子与科尔沁沙地典型一年生草本植物狗尾草种子作为对象,研究榆树种子和狗尾草种子萌发的时间格局下,榆树幼苗的生物量、地上高度、根系长度、叶片数目的变化。结果表明:狗尾草种子先萌发的情况下,榆树幼苗生物量显著减少,而且地上高度明显增加。与狗尾草种子同时种植以及先于狗尾草种子种植的情况下,榆树幼苗生长状况差异不显著。因此,为促进榆树的更新,在榆树落种期结束后、大部分榆树种子萌发前,可以适度地进行放牧活动,通过抑制其他草本植物的生长,为榆树更新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水分胁迫后复水对豌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人工控水法,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豌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水分胁迫,豌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上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水平;叶绿素a与b的比值(a/b)则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初花期短历时水分胁迫,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水平,长历时胁迫后,叶绿素各组分含量均低于对照水平;a/b值也是呈现先增大而后又减小的趋势;荚果充实期短历时胁迫后,豌豆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总量高于对照水平,叶绿素b则是轻度胁迫高于对照水平,重度胁迫低于对照水平,a/b值轻度胁迫接近对照水平,重度胁迫高于对照水平;水分胁迫10 d后,叶绿素各组分含量均下降;复水后,叶绿素各组分均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补偿效应,且苗期与初花期水分胁迫后复水的补偿效应高于荚果充实期。  相似文献   

14.
鼬瓣花(Galeopsis bifidaBoenn)为一年生双子叶杂草,种子繁殖。全生育期135 d左右。出苗期约40d,5月上中旬出土的苗占总数的76.7%,最适出苗深度为1.0~3.0 cm;花期54 d左右,果期60 d左右。单株结籽量平均约322粒。种子有休眠习性。鼬瓣花在油菜4叶期至结角期与油菜竞争强烈。植株的N、P2O5、K2O含量比油菜高3.41%~94.08%。  相似文献   

15.
2005年5~10月,在内蒙古西部鄂托克前旗境内的温性草原化荒漠进行放牧试验,以山羊为对象,研究草原化荒漠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植物生活型与放牧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轻度放牧强度,种子库中的物种数、种子数量相当于对照的72.7%和74.9%,重度放牧强度仅为对照的31.8%和33%;丰富度指数R1、香农指数H′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对区照、轻度放牧区、中度放牧区、重度放牧区R1分别为3.952 416,2.985 74,2.081 59,1.426 977, H′分别为2.622 62,2.124 39,1.556 54,1.282 09;均匀性系数变化不明显,但中度放牧强度下最小,整体略呈"V"型.种子库中一年生植物生活型占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昆虫母代产卵部位的选择特点直接影响到子代的生存适应性,但已有研究对冬型中国梨木虱产卵部位选择特点尚未明确。本研究调查了冬型中国梨木虱随时间变化在梨树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上产卵特点的变化。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产卵期约45 d,以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最大,显著高于其他部位。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随梨树的物候变化而变化:萌芽前,优先选择枝条顶芽,其次在腋芽和枝条基部刻痕处产卵;花期和展叶期,花芽、叶芽、枝条基部刻痕处着卵量下降,主要于花柄和幼叶部位产卵;冬型梨木虱产卵部位的选择顺序依次为花芽、叶芽、枝条基部、花柄、幼叶。本研究明确了冬型梨木虱在梨树不同部位产卵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梨木虱防控。  相似文献   

17.
放牧对荒漠灌丛草地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蒙古阿拉善盟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对土壤理化性质、团聚体组成、养分含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轻度放牧相比,重度放牧使0~5 cm、5~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显著增加;各土层中土壤团聚体以0.053~0.25 mm粒径为主,放牧强度的增加造成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值降低,分形维数(D)值升高,土壤团聚体结构遭受破坏,稳定性降低,导致土壤团聚体由大粒径团聚体(0.25~2 mm)向小粒径团聚体(0.053~0.25 mm、<0.053 mm)转变;重度放牧使土壤团聚体的C/N值升高,造成有效养分难以释放,植物所需养分亏缺。说明重度放牧是造成阿拉善盟荒漠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水分胁迫对大豆结荚期光合生理及生物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豆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大豆苗期、花期及结荚期不同土壤控水处理对大豆结荚期光合生理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65%~75%情况下,在花期分别进行轻度(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55%~65%)、中度(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45%~55%)水分胁迫,结荚期复水至正常供水后,与对照(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保持为65%~75%)相比,随胁迫程度的加剧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降幅加大,中度胁迫下分别降低13.16%(P<0.05)、28.60%(P<0.01)、7.64%、49.51%(P<0.01),而气孔限制值(Ls)、叶片温度(T1)较对照有所提高,中度胁迫下分别提高48.07%(P<0.01)、0.36%;当苗期-花期正常供水结荚期分别进行轻度、中度胁迫时,Pn、Tr、Ci、Gs较对照均降低,而Ls及T1较对照提高。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控制为55%~65%情况下,在花期或结荚期进行中度胁迫均使Pn、Tr、Ci、Gs降低,Ls及T1升高,复水后则反之。当苗期-花期前土壤相对含水量为45%~55%时,不论花期或结荚期进行正常供水或轻度胁迫,各处理Pn、Tr、Ci、Gs均高于对照(大豆不同生长阶段土壤相对含水量均保持为45%~55%),而Ls及T1低于对照。当苗期-结荚末期土壤相对含水量连续控制在3个水平条件下,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Pn、Tr、Ci、Gs呈下降趋势,而Ls及T1升高。当苗期-花期前分别进行正常供水、轻度胁迫、中度胁迫控水处理时,不同处理结荚期单株生物量呈显著差异,中度胁迫与轻度胁迫各处理的单株生物量差值小于正常供水与轻度胁迫各处理单株生物量差值。  相似文献   

19.
烯效唑在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烯效唑拌种处理小麦种子后,对小麦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影响的研究表明:烯效唑拌种使小麦苗期分蘖早生快发,根系活力增强,但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和C/N比降低,总的表现为控上促下,延缓纵向生长,促进横向生长,麦苗呈壮苗长相。四分体和开花期处于寒潮时,烯效唑能增强SOD酶、POD酶活性,使MDA含量减少,因而可减轻低温对膜的伤害。烯效唑拌种使小麦生长物候期延迟,拔节期推迟,幼穗分化总天数缩短,但小花至药隔期延长。烯效唑拌种处理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和产量。拌种处理小麦种子是使用烯效唑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疆呼图壁2012年苜蓿访花昆虫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设在新疆农业大学呼图壁草地生态站,在苜蓿生育期(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结荚期)分四个时段(9:00、12:00、15:00、18:00)调查访花昆虫的种类及数量,为苜蓿种子生产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苜蓿的访花昆虫主要有34种,分属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半翅目、鳞翅目,以双翅目为主,占访花昆虫总数量的72%;在苜蓿现蕾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结荚期访花昆虫比例分别为29%、35%、24%和12%。苜蓿访花昆虫的种类和数量与其周围环境密切相关,周围同期开花植物越少,苜蓿访花昆虫越多,温度越高、光照越强,出访昆虫越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