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生功能水对保护地番茄叶霉病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酸性电生功能水处理保护地越冬番茄,每15 d喷洒一次,喷洒量80 mL/m2,连续处理3次。结果表明,电生功能水对番茄叶霉病防治效果达68.1%,喷洒条件相同的甲基硫菌灵和恶唑菌酮·氟硅唑的防治效果仅为30.4%,即电生功能水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比混合农药高1倍以上。本研究结果为电生功能水作为绿色杀菌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室内研究了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 (Cooke) Cifferri的生物活性。新疆紫草色素用石油醚提取,分别用平板表面萌发法和菌落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孢子芽管长度及菌丝生长的影响。并在离体条件下测定了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新疆紫草色素对番茄叶霉病菌抑制作用明显,其中抑制孢子萌发EC50为17.4 μg/mL,抑制孢子萌发芽管长度的EC50为1.0 μg/mL,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为200.4 μg/mL;浓度为800 μg/mL时对番茄叶霉病的离体防治效果达到90.5%。  相似文献   

3.
番茄叶霉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蔬菜地田间土壤中筛选出对番茄叶霉病具拮抗作用的22株菌株,其中14株细菌,8株放线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表明,细菌X14菌株和放线菌F15菌株的发酵液及其离心后上清液对番茄叶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100%。菌丝生长抑制试验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菌的平均抑菌直径为22.2mm,初步鉴定该菌株为芽孢杆菌。利用离体叶片法测定对番茄叶霉病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X14菌株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为79.8%~89.0%。对X14菌株发酵条件研究,最佳碳源为淀粉,最佳氮源为NH4NO3,最适pH为6.0。  相似文献   

4.
三种化学物质诱导观赏百合青霉病抗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杨酸、纳米硅、氯化铵等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的抑菌活性和诱抗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化学物质对观赏百合青霉病菌抑菌率较低,最高仅为5.6%。3种化学物质处理百合鳞茎后,表现出较高诱导抗病性。在100、50和25μg/ml浓度下,水杨酸的诱导抗病效果最好,分别为79.09%、69.28%和61.96%。浓度为100μg/ml的水杨酸、纳米硅和氯化铵处理观赏百合鳞茎后,再进行挑战接种,1d后鳞茎组织内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明显高于对照。浓度为100μg/ml的3种化学物质处理百合种球在2℃条件下贮存4个月后,青霉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低于对照;水杨酸、纳米硅和氯化铵处理的诱导防治效果分别为60.89%、55.56%和35.31%;处理种球种植后能够正常萌发,出苗率分别为91.67%、90.83%、90.83%。  相似文献   

5.
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的毒力效应及田间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评价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效果,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分别测定了四霉素对9株不同地区来源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芽管伸长的毒力,并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四霉素对番茄叶霉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中抑制孢子萌发、芽管伸长的活性较高,其EC50值分别为0.002 30~0.012 7 μg/mL、0.000 50~0.013 μg/mL;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略低,其EC50值为0.601 6~1.394 μg/mL。显微观察发现:经四霉素处理后,番茄叶霉病菌新生菌丝生长受阻、部分菌丝末端分支增多、变粗;分生孢子萌发受抑制,芽管膨大变粗、生长受阻。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经四霉素有效成分6.75和20.25 g/hm2处理后,对番茄叶霉病的保护防效分别为74.40%和83.09%,治疗防效分别为67.92%和76.68%,均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甲基硫菌灵(有效成分540 g/hm2)的处理防效。  相似文献   

6.
枯草芽孢杆菌G3菌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番茄叶霉病由黄枝孢菌 (Cladosporiumfulvum)引起 ,严重为害番茄叶片和果实。随着温室大棚大面积推广 ,上海郊区番茄叶霉病越发严重 ,成了番茄栽培的重要问题。该病在上海通常于 3月份发病 ,5月达到高峰[1] 。但随着近年来的暖冬效应 ,少数大棚 1月份便开始发病 ,3月份达发病高峰。常规化学杀菌剂 ,如百菌清、多菌灵防效甚微且污染环境 ,急需高效低毒的药剂取而代之。作者曾报道产几丁质酶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G3菌剂在盆栽试验中对番茄叶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 ] 。本文报道G3菌剂田间防治该病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 .1 供试…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番茄叶霉病的药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及平板涂布法测定6种三唑类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毒力,评价其对番茄植株的安全性和对叶霉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己唑醇、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和氟硅唑对番茄叶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毒力均较高,EC_(50)分别为0.50、0.55、0.80、2.42 mg/L,其次为腈菌唑和四氟醚唑,EC50分别为6.92、15.08 mg/L。6种杀菌剂抑制病菌分生孢子萌发及芽管伸长的作用均较弱,对芽管伸长的抑制活性高于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戊唑醇和四氟醚唑抑制孢子萌发的作用相对较强,100 mg/L处理的抑制率为60%~70%,戊唑醇、四氟醚唑和己唑醇抑制芽管伸长的作用相对较强,100 mg/L处理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己唑醇和戊唑醇200 mg/L处理番茄植株,显著抑制其株高,苯醚甲环唑和腈菌唑对其影响相对较小,这4种杀菌剂对番茄植株的叶色及形态均无明显影响;且这4种杀菌剂对番茄叶霉病的田间预防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其中150 mg/L己唑醇的预防效果和治疗效果均最高,分别为90.67%和85.58%;苯醚甲环唑的最低,300 mg/L时预防效果为80.16%,治疗效果为71.68%。  相似文献   

8.
氟唑菌酰羟胺(pydiflumetofen)是一种新型SDHI类杀菌剂,目前在中国仅登记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和油菜菌核病,为明确其对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潜力,测定了番茄叶霉病菌Passalora fulva不同发育阶段以及山东省不同地区采集的菌株对氟唑菌酰羟胺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唑菌酰羟胺对番茄叶霉...  相似文献   

9.
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抗性检测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番茄叶霉病菌Fulvia fulva对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的敏感性基线,以及抗性频率和抗性水平。离体条件下,多菌灵、乙霉威及代森锰锌对番茄叶霉病菌敏感菌株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0.101、2.475、9.067 μg/mL;最低抑制浓度(MIC)值分别为0.5、5、50 μg/mL 。山西晋南地区番茄叶霉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最高,分别达到97.4%、70.5%、98.7%;山西吕梁地区与太原地区相对较低,但该病菌对3种杀菌剂的抗性频率也都超过了30%。辽宁沈阳、山东寿光、河北保定番茄叶霉病菌对多菌灵的抗性频率均为100%;对乙霉威的抗性频率前两地为100%,保定为10%;对代森锰锌的抗性频率都超过90%。所有抗性菌株对多菌灵均属于高抗类型,抗性指数超过5000,测不出MIC值;对乙霉威有50%的高抗菌株,抗性指数在100以上;对代森锰锌各地均未发现高抗菌株,低抗和中抗菌株所占比例较大,其抗性指数集中在50左右。对多菌灵与乙霉威具有双重抗性的菌株占测试菌株总数的49.9%,并且首次在田间发现了对3种杀菌剂都具有抗性的番茄叶霉病菌多抗菌株。  相似文献   

10.
番茄早疫病是由半知菌茄链格孢侵染引起的一种顽固性真菌性病害。本试验首次利用10亿活孢子/g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对陕西番茄主产区的早疫病进行了防治试验。采用叶面喷雾、灌根、喷雾+灌根共3种处理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喷雾+灌根的组合处理方法对该病害防治效果最佳,防效达91.96%。同时可有效抑制病斑的扩展,并提高番茄产量。灌根防治效果也较好,防效可达84.59%。而喷雾法对番茄早疫病的防治效果一般,防效为78.85%。另外,处理后的叶面、果面和根系周围土壤的皮尔瑞俄类芽孢杆菌菌落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