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草原生态建设是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稳定所必须要做的工作,同时,对草原进行生态系统建设也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体现,因此草原生态建设工作必须重视起来。但是草原生态建设过程中也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我们要通过对存在的问题分析,从而做到合理的解决,做到建设~个良好的草原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草原生态系统是我国境内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之一。草原环境具有丰富的植被,是畜牧业的天然生存环境。草原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想要实行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对草原进行生态保护建设,合理地开发利用草原。本文将分析我国当前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并且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草原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的趋势,提出了实现草原生态建设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陕西省延安市天然草原面积较大的具体情况,针对在草原保护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贯彻草原法规,就草原保护、建设、合理利用提出一些拙见,旨在建立良性循环的草原生态系统,促进草畜产业转变发展方式并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草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35,自引:14,他引:21  
草原是西部地区最脆弱的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和关键。本研究系统分析了西部地区草原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了草原生态环境状况、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引发机理,查明了西部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确立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建立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是解决西部地区生态恶化、经济落后和社会不稳定的有效途径。总体建设上突出植被恢复和水土保持、遏制土地荒漠化;区域建设上突出水源涵养区、风沙区、水土流失区和自然保护区;产业发展上突出区域特色产业和绿色产业;项目选择上突出综合效益;技术选择上突出高新技术。并提出了西部草原生态保护、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化的保持与传承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放牧是草原文化的基本元素。保存与传承草原文化,就应以放牧为核心,建立现代轮牧制度。人、草原、家畜是草原文化的3个基本要素,通过放牧这一基本功能,将草原-家畜-人居耦合成一个自然社会生态系统。系统运行中产生草原文化。草原文化是以人为本的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总体现。其中包含了草原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艺术形式、民族性格等,并延伸到政治、军事行为。在草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放牧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20世纪30年代前后各生产先进国家都完成了草原畜牧业的现代化转型。其转型的主要内涵为以划区轮牧为核心,配合定居点、饮水点、围栏、饲草料、牧民合作社等系统建设,建成人-草地-家畜的草原生态系统,这是保持与传承草原文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圈中,草原生态系统的面积大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对于维持生物圈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草原生态系统又是人类的畜牧业基地,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畜产品。但是,由于人类对草原不舍理的开发利用,许多草场上牧草的产量和质量都在下降,不少优良的草场已经或正在沦为沙漠,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野生生物资源受到了严重破坏。因此.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势在必行,也是关系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宁夏回族自治区加强人工草地建设,同时,整合各渠道的资源,重点支持草原生态建设后续产业发展,逐步实现了草原生态建设“不反弹、能致富、绿起来、富起来”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保护草原 增强草原碳汇功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成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草原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碳储量,草原生态系统碳收支对我国乃至世界陆地生态系统的碳平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此,对国内外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估算研究进展、我国草原的退化问题及草原生态系统固碳技术措施与潜力进行了简要概述,提出了加强草原保护、增强草原生态系统固碳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和  塔娜 《中国草地学报》2007,29(1):113-116
以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落后的镶黄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制约镶黄旗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镶黄旗实际情况,提出适合该区域草原生态环境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加强草原管理 搞好草原建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建档工作是了解和掌握草地生态系统状况和草场类型及群落组成的途径,是合理利用草原、建设好草原的重要依据。通过档案中的航片和底图确定边界和面积.了解变化情况,既可以为毁草开荒案件进行查处提供证据,又可为解决草原边界纠纷提供依据。通过草原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整体地系统地认识草原资源,可以从微观上细致地全面地了解草原生态系统的质和量的变化规律,对科学地合理地管理好建设好利用好草原,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和草业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周寿荣 《草地学报》2004,12(2):150-157
介绍了国际草地会议的历史及其对世界草地科技发展的影响,内容包括:会议起源,历届会议概况和历史情节,世界草地科技发展的地域差异,草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国际天然牧地会议与国际草地会议的关系,国际草地会议对世界草地学术组织、草地农业发展和草地学家成长的影响,国际草地会议和国际天然牧地会议对我国草地科技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伊金霍洛旗在充分调研、科学规划基础上合理利用草原植被恢复费进行草原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包括退化盐碱地补播、裸露地补播、退化羊草地切根复壮、芨芨草地火烧复壮和盐碱覆沙地建设人工草地等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甘南草原,地域辽阔,水草丰美,是得天独厚的天然优质牧场,是甘肃省最大的草原,全国第五大绿色草地。甘南丰富的草原资源,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无限壮美的草原风景,是开展草原观光旅游的最佳选择。开展草原观光旅游有利于提高国民对草原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甘南草原旅游、草原环境和草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现状及其主要限制因子的深入分析,提出了发展经济生态草业,推进呼伦贝尔草原畜牧业产业化进程,实现牧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5.
混播人工草地退化演替过程中杂草入侵和草地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多年生黑麦草与白三叶混播人工草地在退化演替过程中的杂草种类及侵入量。结果表明 ,入侵杂草的地上生物量、密度和盖度随人工草地退化程度的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草地质量显著下降。华蒲公英等 15种为入侵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种类。  相似文献   

16.
17.
2010年1月19日,农业部草原监理中心组织召开了“2009年青年干部课题研究”成果汇报会。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及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参加了会议。会上,15位青年干部围绕研究课题分别进行了汇报演讲;会议评选出了优秀论文、优秀PPT、最佳口才等奖项。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本文针对黄土高原草地植被退化严重,畜牧业发展低而不稳等现状,开展了草地合理利用与草地植被演替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草地类型,不同处理的生物量形成,植物群落结构,建群种变化的差异十分显著,尤其是割草区和限制放牧区处理有利于草地的永续利用和维持生态平衡,而完全保护区由于长期封育,不利草地的繁殖更新和再生,虽能维持一定的产量水平,但增长幅度不大,另外,不同处理对草地群落演替的影响不甚明显。  相似文献   

19.
草原退化原因分析和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总结了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三大原因,即:超载过牧、农耕经济的蚕食和破坏及全球气候变暖.并从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实施草畜平衡、探索和推动牧区合作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加强草原确权管理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建立草原保护长效机制的途径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