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香石竹花朵花器组织乙烯生成主要是由花瓣和雌蕊产生的,但按单位鲜重来计算,花柱又占主要地位。花瓣中以花瓣基部的乙烯产生较多。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ACC是由雌蕊合成经花托运至花瓣的。  相似文献   

2.
香石竹的乙烯产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香石竹花朵花器组织乙烯生成主要是由花瓣和雌蕊产生的,但按单位鲜重来计算,花柱又占主要地位。花瓣中以花瓣基部的乙烯产生较多。合成乙烯的前体物质ACC是由雌蕊合成经花托运至花瓣的。  相似文献   

3.
乙烯对不同切花月季品种开花和衰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14  
 以研究乙烯在月季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中的作用为目的, 以14 个切花月季品种为试材, 首先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不同乙烯变化类型切花月季品种的开花和衰老进程有不同的影响效果, 类似非跃变型切花‘唐娜小姐’表现出典型的非跃变型切花的特征, 但是类似跃变型品种和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却有复杂的表现, 分别表现为促进、抑制和不敏感。在此基础上, 探讨了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跃变型品种‘萨蔓莎’和‘红衣主教’、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以及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乙烯生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萨蔓莎’和‘红衣主教’分别表现为乙烯的自我催化和自我抑制。乙烯和乙烯抑制剂处理对类似非跃变型品种‘唐娜小姐’的乙烯生成量无影响。类似末期上升型品种‘黄金时代’, 表现为典型的负反馈调节。这些结果说明月季切花对乙烯的反应非常复杂, 在开花衰老进程中呈现不同乙烯变化类型的品种对乙烯的反应差别很大, 不能简单地根据内源乙烯生成量的变化动态对不同的切花月季品种进行类型划分。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肌动蛋白解聚因子(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ADF)是否参与乙烯对月季花瓣细胞扩展的调节,以切花月季‘Samantha’为试材,从花瓣中分离到响应乙烯的ADF基因,并将其命名为Rh-ADF1,在GenBank中的登录号为JN048105。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Rh-ADF1的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23 bp,编码140个氨基酸。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Rh-ADF1在花朵的各个器官中均有表达,在花瓣中略高于其他器官;该基因表达能够被乙烯处理强烈诱导升高,被乙烯作用抑制剂1-MCP(1-Methylcyclopropene)处理明显降低。在洋葱表皮细胞中进行的瞬时表达分析表明,Rh-ADF1蛋白分布在整个细胞中,主要与actin组成的微丝网络结合。据此推测,Rh-ADF1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参与乙烯对花瓣扩展的调节,乙烯可能通过Rh-ADF1基因调控了花瓣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进而影响花瓣细胞扩展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开花指数为1级的‘洛阳红’牡丹切花为试材,研究了外源乙烯和乙烯作用抑制剂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其采后开花衰老进程中开花指数、花径增大率、瓶插寿命、内源乙烯生成量及乙烯生物合成关键酶ACC合成酶(ACS)和ACC氧化酶(ACO)活性的影响,从乙烯生物合成角度探讨了乙烯对其采后开花衰老的调节机理。结果表明,10 μL·L-1乙烯处理6 h明显加快了‘洛阳红’花朵开放进程,缩短了切花的瓶插寿命,并促使其在盛开后出现严重落瓣;1.0 μL·L-1 1-MCP处理6 h则延缓了花朵开放,延长了瓶插寿命,但却影响了部分切花的充分开放;内源乙烯的生成分别受乙烯和1-MCP处理的促进和抑制,与切花的开放衰老进程密切相关。不同处理后ACS、ACO酶活性分析表明,ACS活性变化与内源乙烯的生成相联系,是影响牡丹切花开放衰老进程的主要因子,这与目前得出的ACS是植物乙烯生物合成限速酶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月季切花开花和衰老进程中乙烯变化类型初探   总被引:53,自引:10,他引:43  
高俊平  张晓红 《园艺学报》1997,24(3):274-278
以14个生产用月季切花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开花和衰老过程中花朵的乙烯生成量和呼吸强度变化动态。结果表明:(1)乙烯生成量在萨蔓莎、天使、默西德斯、加布里拉和雅典娜5个品种表现为蕾期较低,随外层花瓣展开逐渐增大,在盛开期达到高峰,然后降低,变化动态类似于跃变型切花和跃变型果实;唐娜小姐品种在整个开花和衰老进程中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类似于非跃变型切花和果实的变化动态;坦尼克、黄金时代、金徽章、金牌、红衣主教、红成功、玛丽娜等品种在蕾期较低,随着开花进程逐渐增大,至盛花后期花朵露心时仍在增加,类似于末期上升型果实的变化特点。(2)上述3个类型月季品种的呼吸强度在瓶插期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花蕾期相对较低,花朵充分展开前迅速升高并出现高峰,然后降低,呈现典型的呼吸跃变类型,同时,萨蔓莎和天使呼吸跃变高峰的出现都比类似乙烯跃变高峰的出现提前1~2天。说明月季切花乙烯生成量与呼吸强度的变化动态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树林  张超  杜丹妮  刘爱青  董丽 《园艺学报》2015,42(7):1356-1366
以‘洛阳红’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Luoyanghong’)切花为试材,研究10 μL ? L-1乙烯处理、1 μL ? L-1乙烯抑制剂1-MCP处理、90 g ? L-1葡萄糖处理、90 g ? L-1葡萄糖 + 10 μL ? L-1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和花青素苷含量的影响,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处理的切花花色明度增加,红度和彩度下降,花瓣花青素苷含量下降;1-MCP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葡萄糖处理花色明度下降,红度和彩度增加,花瓣花青素苷含量增加;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对切花花色及花青素苷积累也有明显改善与促进作用。对花青素苷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的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有抑制作用,而葡萄糖处理有显著的正调控作用,葡萄糖乙烯复合处理则显著缓解了单独乙烯处理对基因表达的负调控作用。葡萄糖信号和乙烯信号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作,葡萄糖缓解了乙烯对牡丹切花花青素苷合成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对瓶插月季切花乙烯作用的拮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影星’(Rosa hybrida‘Movie Star’)切花为试材,用5、10和30 mg · L-1纳米银(nano-silver,NS)溶液,0.5 mmol · L-1硫代硫酸银(silver thiosulfate,STS)溶液和去离子水(对照)分别预处理花枝(长为25 cm)基端2 h后再移至去离子水中瓶插,之后用10 μL · L-1外源乙烯处理24 h,观测切花瓶插期间的观赏品质,瓶插寿命,花径和花枝鲜样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乙烯处理可加快切花失水凋萎及叶片脱落,并抑制花朵开放,而NS处理可显著减轻乙烯处理的不利影响,其中以30 mg · L-1 NS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月季切花的瓶插寿命比乙烯处理延长7 d。另外,取月季切花的花朵(带5 cm花茎,无叶)进行上述试验,进一步证实乙烯处理可抑制花朵开放,而NS处理可显著减轻乙烯对花朵开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离了香石竹(Dianthus caryophyllus)两个促分裂原活化蛋白质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基因cDNA全长,分别命名为DcMAPK1和DcMAPK2,其中DcMAPK1与拟南芥AtMAPK6高度同源。DcMAPK1在香石竹花瓣衰老过程表达增加,乙烯处理显著促进其表达,瞬时抑制DcMAPKl后切花瓶插寿命显著延长。而DcMAPK2在花瓣衰老过程中组成型表达,乙烯处理对其表达无显著影响,瞬时抑制DcMAPK2对切花瓶插寿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切花月季“卡罗拉”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不同代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切花月季细胞膜透性的影响,以期探讨切换月季切口处的菌类对头孢菌素的敏感情况,寻找新的杀菌剂和保鲜剂.结果表明:切花月季切口处的菌类对头孢菌素敏感,低浓度的头孢菌素处理能减缓或抑制切花叶片和花瓣细胞膜透性的增加速度;高浓度的头孢菌素在杀死切花切口处菌类的同时,也干扰了切花细胞壁的合成,导致切花提前凋谢.在促进切花叶片和花瓣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方面,第3代头孢菌素优于第2代头孢菌素,第2代头孢菌素优于第1代头孢菌素,尤其是质量百分比为0.01%的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钠效果最突出,不仅促进了切花细胞膜系统的稳定性,而且对切花的瓶插寿命也延长了3d.  相似文献   

11.
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基因组的乙烯受体基因,并利用qRT-PCR检测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草菇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探究1-MCP对草菇保鲜的分子机理.结果 表明:在草菇基因组中共鉴定到5个乙烯受体编码基因(GME317、GME1797、GME2633、G...  相似文献   

12.
祝庆刚  饶景萍  田红炎  韩叶 《园艺学报》2012,39(7):1278-1284
 为了进一步探索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水解酶(XTH)在柿(Diospyros kaki L.)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常温下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富平尖柿’果实中XTH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丙烯处理能够促进柿果实成熟软化,增加乙烯释放并使高峰提前到来,而1-MCP 处理能够延缓果实软化,抑制乙烯释放。随着柿果实成熟软化推进,4 个XTH 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且丙烯处理促进了4 个XTH 基因的表达,而1-MCP 处理则抑制它们的表达。其中,DkXTH1 和DkXTH2 在柿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表达量较高,且二者表达高峰分别在果实成熟的初期和中期,说明DkXTH1 和DkXTH2 分别与采后柿果实初期和中后期的软化关系密切。结合乙烯释放量结果分析显示,柿果实XTH 基因的表达受乙烯调控,对柿果实的成熟软化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了解扩展蛋白(Expansin,EXP)在柿果实采后软化过程中的作用,以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处理‘富平尖柿’采后果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果实中EXP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丙烯促进柿果实成熟软化,使乙烯释放高峰升高并提前到来,提高ACC合成酶(ACS)、ACC氧化酶(ACO)活性;1-MCP减缓柿果实的成熟软化,推迟并降低乙烯释放高峰,抑制ACS和ACO活性。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柿果实逐渐软化,对照果实DkEXP3DkEXP4的相对表达量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丙烯处理促进了DkEXP3DkEXP4的表达,使表达高峰升高且提早到来;1-MCP处理抑制了DkEXP3DkEXP4的表达,推迟且降低了表达高峰。对照和1-MCP处理的果实的DkEXP3DkEXP4的相对表达量高峰均较乙烯释放高峰早。DkEXP3DkEXP4在果皮、果肉、果心中表达水平不同。本结果说明EXP可能在采后柿果实成熟软化前期起作用,其表达有组织特异性,且受到乙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1-MCP 对新红星苹果乙烯代谢和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3,他引:41  
 以新红星苹果为试材, 研究了室温贮藏和低温贮藏两种条件下1-MCP (1 - 甲基环丙烯) 对果实乙烯释放量、内源乙烯浓度、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300 nL·L -1浓度的1-MCP 能显著抑制果实乙烯释放, 延缓乙烯高峰的出现, 延缓果实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的下降, 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樱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 品种‘卡罗’果实为材料, 研究了1-MCP处理对不同成熟度果实采后20℃贮藏过程中乙烯受体Le2ETR4表达和乙烯释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处理可以抑制跃变上升期(破色期) 番茄果实乙烯释放及Le2ETR4表达; 对跃变前期(绿熟) 和跃变高峰期(粉红期) 果实Le2ETR4表达也有抑制作用, 但对乙烯释放无明显影响; 对跃变下降期(红熟期) 果实Le2ETR4表达不仅无明显影响, 反而促进了乙烯释放。  相似文献   

16.
1-MCP处理对采后‘澳洲青苹’苹果叶绿素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澳洲青苹’苹果为试材,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对果实采后叶绿素降解代谢的影响,为果实采后贮藏、保鲜及保绿技术提供新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1μL·L^-11-MCP处理‘澳洲青苹’苹果果实,定期测定果实色泽、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果皮中的叶绿素及其降解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叶绿素降解途径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1-MCP处理显著延缓‘澳洲青苹’果皮颜色转变,降低乙烯释放量和呼吸强度。1-MCP处理能保持果皮叶绿素a、b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并抑制脱镁叶绿素a和脱镁叶绿酸a的生成。叶绿素降解相关基因MdSGR、MdHCAR、MdPPH和MdNYC1的表达量受到1-MCP的调控,1-MCP抑制基因MdPAO和MdRCCR的表达,推迟叶绿素降解代谢的下游反应;MdPAO表达量与果皮色泽和叶绿素含量显著相关。【结论】1-MCP可调节叶绿素降解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来控制代谢产物的降解和生成,从而延缓果皮叶绿素降解,其中,MdPAO是调控叶绿素降解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以‘泰山早霞’苹果成熟的果实为试材,于采收当天进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研究其对果实软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MCP处理的果实在短期贮藏期间硬度均明显高于对照。②1-MCP处理后,乙烯释放速率、PG、PME、β-Gal、α-L-Af及LOX等细胞壁酶基因的表达均被明显抑制,在整个试验期内均有明显下降,尤其是在处理后1 d,就分别比各自的对照下降了72.0%、72.1%、87.5%、81.8%、90.2%和16.7%,而1-MCP对AM和XET基因的表达没有明显作用。上述结果表明,苹果‘泰山早霞’品种属乙烯极敏感型,1-MCP对于延缓其果实软化具有明显作用,其果实软化可能是PG、PME、β-Gal、α-L-Af及LOX等多种基因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