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河川沙塘鳢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将捕获的野生河川沙塘鳢鱼种套养在河蟹生态养殖池内养成,从中挑选亲本246组,以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式进行繁育.共收集完整卵块198块,用其中的157块进行人工孵化,最大卵块中有卵3557粒,最小卵块有2172粒,平均2980粒,总计46.8万粒,共孵出鱼苗37.5万尾,平均受精率91.7%,孵化率87.4%.分别采用网箱和水泥池进行苗种分级培育,全程投喂人工培育的浮游动物,经50 d的培育,鱼种的体长分别达到4.1±0.2 cm、4.3±0.1 cm,成活率为77.8%、87.5%.以人工饲料在水泥池进行驯食培育,75 d后,鱼种体长达到3.5±0.3 cm,成活率达47.2%.  相似文献   

2.
将配对成功的五组花罗汉鱼分别置于五个水族箱中进行了繁育试验,并进行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对比.五组亲鱼平均产卵时间85分钟,平均孵化时间70小时,共产鱼卵13190粒,平均受精率82%,平均孵化率78%,共获幼鱼8 680尾.  相似文献   

3.
将由黑龙江引进的达氏鳇苗种在华中地区养殖并培育成亲鱼。早期苗种培育使用生物饵料,后期转投人工配合饲料。养殖方式采用不同规格的水泥池,流水和循环水养殖。2010年春季,经13年培育,达氏鳇平均体质量达73.25kg,平均全长219cm,经检查1组亲鱼性腺发育成熟至Ⅳ期末。经人工催产,采用活体取卵技术获卵20.4万粒,受精率为95%;人工孵化获水花1.75×105尾;产后亲鱼康复存活良好。全人工繁殖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4.
苹果螺实验种群的繁殖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智 《内陆水产》2003,28(2):34-35
对苹果螺实验种群的产卵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5月份,每个卵块合卵粒150—500粒,平均380粒之间;平均卵块重2.48克;长径平均3.76厘米,粒径平均1.26厘米。卵块重与卵块长径呈正相关关系。初生仔螺增重0.34克,壳高2.66毫米,仔螺体重与壳高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配对成功的五组花罗汉鱼分别置于五个水族箱中进行了繁育试验,并进行了自然孵化与人工孵化的对比。五组亲鱼平均产卵时间85分钟,平均孵化时间70小时,共产鱼卵13190粒,平均受精率82%,平均孵化率78%,共获幼鱼8680尾。  相似文献   

6.
结合2001~2003三年来所进行的加州青鱼繁殖生产实践,研究了其从亲鱼培育、自然繁殖、人工繁殖到孵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结果表明:美国加州青鱼可进行人工繁殖,也可让其自然繁殖.人工繁殖要将亲鱼分池培育,通过注射催产激素,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或自然受精和人工孵化管理,平均每尾雌鱼产卵约75000粒.受精率为85.6%,孵化率为84.5%.自然状态下繁殖,将亲本同池饲养,要选择水草丰富的池塘,或在亲鱼池中种植水生植物,设置产卵巢,让其自然产卵、自然孵化.自然繁殖难以满足大批量苗种生产的需求,一般每公顷亲鱼池年产1~2 cm加州青鱼鱼苗15~30万尾.  相似文献   

7.
<正> 斑点叉尾鮰(letulurus pantatus)属鲶形目.卵桔黄色.受精后呈粘性,结成铁状卵块。目前.美欧等主要养殖国家,人工繁殖通常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孵化使用多种类型的孵化器。我们在1992~1993课题试验期间、采用池塘放置产卵巢诱导亲鱼产卵.用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孵化,获得了成功。并对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的性能和孵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卵块取自涿州胡良鱼场。卵受精后吸水膨胀,正常受精卵桔黄色.每克卵  相似文献   

8.
六线鱼人工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从海区采集和人工催产获得的六线鱼卵块1091g,孵化仔鱼11万尾,平均孵化率为56%,仔鱼经45~60天培育,育成全长2.5~4.0cm,鱼种1.83万尾,平均成活率24.4%,专家验收认为,育苗量,苗种规格及生长速度均处国内领先水平,对卵块收集,人工孵化,苗种生长,饵料系列,育苗病害,饵料生物培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正> 斑鮰人工孵化与四大家鱼、鲤鱼、团头鲂等不同,不需注射催产剂,只要自然水温达到20~30℃,亲鱼就开始逐渐产卵,采卵的办法是把孵化桶敷设在池塘,亲鱼在桶内产卵后把卵块从桶内取出,送入  相似文献   

10.
2017年5~6月依托河南省黄河生态试验基地,分批次连续开展了4期泥鳅的人工孵化技术试验。结果显示,试验中泥鳅亲本共产卵625万粒,总计出苗575万尾,放苗458万尾;平均而言,各批次受精卵平均孵化率为92.0%,幼苗成活率为79.7%。为进一步提高泥鳅规模化人工孵化效率,需要对亲本挑选、人工催产、孵化水质以及水温等各个孵化环节和孵化条件进行严格的把控。  相似文献   

11.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antatus)属鲶形目,卵枯黄色,受精后呈粘性,结成铁状卵块。目前,美欧等主要养殖国家,人工繁殖通常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孵化使用多种类型的孵化器。我们在1992~1993课题试验期间,采用池塘放置产卵巢诱导亲鱼产卵,用水车式水动力孵化器孵化,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2.
人工饲养 2~ 3年的暗纹东方鱼屯 ,平均体重为 75 0 g ,催产 3尾雌体和 4尾雄体 ,经人工授精获受精卵 30余万粒 ,催产率 10 0 % ,受精率 98.5 % ,其中静水孵化 (干法受精不脱粘 ) 10万粒 ,孵化率 98.5 % ,流水孵化 (半干法受精不脱粘 )受精卵 2 0万粒 ,孵化率 6 5 % ,共孵化出幼苗 2 3万尾。研究了在暗纹东方鱼屯人工孵化中 ,脱粘与不脱粘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我场去年根据斑点叉尾繁殖特性,利用孵化桶鱼回微流水冲气的方法进行孵化获得成功,共孵化3批卵块,孵化率分别为95%、98%、96%,现将其技术总结如下。一、孵化工具的准备5月底家鱼繁殖结束后,对孵化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消毒(漂粉精)孵化桶,同时准备高度为12厘米、篮底网眼为13毫米×3毫米、直径为37厘米的盆状平底塑料篮,浸泡、消毒。二、孵化1.分块:刚刚收集回来的受精卵块,如果超过500克,我们用手将其轻轻撕成小块,卵块过大,中间的卵粒会因缺氧死亡,一个孵化桶内的卵块不超过750克。2.卵块放置:用3根细绳均匀地拴住塑料篮边缘,细绳另一端…  相似文献   

14.
甘雷 《科学养鱼》2007,(6):9-10
斑点叉尾鮰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高档淡水鱼类,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口感鲜美,越来越受到食客们的青睐,在我国的养殖规模逐年扩大。进行斑点叉尾鮰土法人工繁殖,利用该鱼自然产卵的习性,放置人工鱼巢收集卵块,在流水中进行人工孵化,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孵化率及成活率高,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15.
2005-2006年度,共利用800 kg亲贝进行了4批育苗,获得受精卵2.33×10^10粒,D形幼虫15734×10^10粒,平均孵化率68.8%。受精卵经22~25 d的培育,稚贝规格达210~296μm,2005、2006年度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1.315×10^6粒/m^3、2.797×10^6粒/m^3,出池稚贝的平均壳长分别为265μm、228μm。分别采用干露法和用常温阴干刺激加流水法进行催产,平均每千克亲贝所获得的受精卵、D形幼虫及孵化率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3.5%、20.32%和60.6%。  相似文献   

16.
澳洲淡水龙虾人工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雄 《水利渔业》2007,27(5):37-37,54
进行澳洲淡水龙虾人工孵化,产卵量320粒/尾,抱卵率为89.6%,孵化率达到78.4%。澳大利亚淡水龙虾的人工繁殖在我国南方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在室内人工培育条件下研究了可口革囊星虫繁殖期亲体的怀卵量、产卵量、卵质及产卵规律。结果表明:可口革囊星虫野生群体的亲体平均体重为4.61 g,自然群体雌雄比例是均匀的。怀卵量随体重的增加而增加,但当个体体重达到一定的规格(≥5.0 g)时,其相对怀卵量反而下降。从2015年6月30日至9月22日,亲体持续产卵85 d,亲体的总产卵量为1 673.0×10~4粒,其中,7月的产卵量为749.5×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44.8%;8月的产卵量为699.5×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41.8%;9月的产卵量为221.0×10~4粒,占全部产卵量的13.21%。7—8月的受精卵质量优于9月的受精卵质量。  相似文献   

18.
绥芬河滩头雅罗鱼孵化放流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报道绥芬河滩头雅罗鱼大批量人工孵化放流。1989年5~6月,在绥芬河东宁河段采捕、利用(?)河亲鱼3037尾,采卵1867万粒,利用自然产卵场生态条件孵化放流的雅鱼1323万尾(全长6.5mm)。  相似文献   

19.
我们于2006年2~9月在邹城市洼陡水库实施了斑点叉尾鮰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研究项目,共选择后备亲鱼100尾,7~8月间产卵,共获得卵块23块,产卵率为38.3%,平均受精率97%,孵化出卵黄苗22.5万尾,培育至3.5~4.0厘米时存活18.6万尾,培育率82.6%。  相似文献   

20.
用小球藻进行缢蛏人工繁育技术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轮虫培养设施.以小球藻作为缢蛏浮游幼虫的开口饵料.采取贝类育苗的一般工艺进行缢蛏的室内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缢蛏一般于晚上产卵.一直持续至凌晨;2.5 kg亲蛏共获受精卵3.0×107个.缢蛏受精卵在平均水温约15℃时.经25 h发育成2.5×107个D形幼虫,孵化率为83.3%.投喂小球藻后经12 d培育幼虫能够正常变态附着.共获1.0×10,个眼点幼虫.幼虫成活率40%,刚附着稚蛏于室内经40 d的培育获得平均壳长为3 mm稚蛏3.0×106粒,平均成活率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