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墨西哥柏经几年的引种试验,效果较好。为此,在海口林场进行扩大试验,并与其它5个柏树种和6个种源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墨西哥柏的高、径年均生长量分别比藏柏大16%和24%,比山地种源的干香柏大66%和34%。生长的优劣顺序为:墨西哥柏>藏柏>干香柏(山地)、巨柏、柏木>干香柏(四旁种源)。  相似文献   

2.
1981年普文林场进行了团花人工栽培试验,在山地条件下,采用三种株行距造林。1990年对9年生的团花试验林进行了分析。与当地速生树种比较,证明团花干形好,无病虫害,生长迅速,在山地造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在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典型地段设立了两个造林试验点,采用不同的种植穴土壤覆盖保水措施进行了夹竹桃、柏木、刺桐、黄葛树、黄花槐5个树种的植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穴覆盖措施对不同树种当年的植苗造林成活率及成活植株3年生时的保存率均产生显著影响,地膜覆盖的当年植苗成活率最高,而杂草覆盖保存率最高。种植穴经用杂草覆盖后,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高生长都存在一定优势,不同覆盖措施对5个树种3年生幼树期的地径生长影响不大。试验结果表明:刺桐和黄花槐较适宜用作乌江峡谷瘠薄山地的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每年应用杂草、玉米秸杆、紫花苜蓿覆盖、翻压旱薄山地枣园,试验研究了不同覆草类型对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一等果率和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覆草类型地面覆盖、翻压旱薄山地枣园,均有逐年增产的趋势。一等果率增加了23.3%,产量增加了64.2%,产值增加在97%以上,效益显著。其中覆盖材料以紫花苜蓿优于杂草,杂草优于玉米秸秆,因杂草成本低,取材容易,是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5.
针对长治市石灰岩山地大红袍花椒管理粗放,花椒产量低,效益不高的情况,长治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从2003年开始在平顺、潞城、黎城建立试验示范园定位研究石灰岩山地大红袍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花椒坐果期用30 mg/kg的GGR6号喷施叶面,10年生花椒平均单株干椒产量最高达到0.99kg,比对照提高了39.7%;10年生椒园覆盖地膜,其投入产出比为1∶3.21,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用无公害药剂10%吡虫啉可湿粉剂2500倍液防治花椒牙虫,防治率达到96.9%,增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旱薄山地枣园不同覆草类型对土壤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每年应用杂草、玉米秸杆、紫花苜蓿覆盖、翻压早薄山地刺园,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盖类型对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一等果率和产量的影响。其结果表明,不同覆草类型地面覆盖、翻压旱薄山地枣园,有逐年增产的趋势。一等果率增加了23.3%,产量增加了64.2%,产值加在97%以上,效益显著。其中覆盖材料以紫花芷蓿优于杂草,杂草优于玉米秸秆,因杂草成本低,取材容易,是最佳覆盖材料。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河北省太行山山地果园的特点,结合多年研究结果,论述了旱作山地果园的主要栽培技术。认为高标准、高质量整地是建园的关键;拦蓄径流、覆盖地膜、雨季深施有机肥等,是蓄水保水的重要措施;采用矮小树形,是旱作山地果园丰产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定植3年的直干桉山地人工幼林进行5个处理和1个对照的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对直干桉山地人工幼林林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P、K肥一起配合施,此试验最为合理的施肥配方是:150g尿素+200g过磷酸钙+50g硫酸钾,能使树高生长量增加75.4%,胸径生长量增加43.15%,最差的施肥配方是:50g尿素+100g硫酸钾,能使树高生长量增加12.3%,胸径生长量增加8.12%。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皂角山地育苗试验,比较了干种、冷水浸种、热水浸种和层积处理对种子裂咀率、发芽率和生长量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热水浸种效果最好,其次是层积处理,冷水浸种和干种直播效果最差。热水浸种出苗率达到86.2%,层积处理达到85.6%,而冷水浸种和干种播种出苗率分别为3%和1%。  相似文献   

10.
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人工林地铺地木蓝引种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退化旱坡山地环境人工经济林行间少优良草被覆盖问题,在酸角人工经济林行间,种植铺地木蓝对其适应性和生物量产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铺地木蓝在金沙江干热河谷乡土酸角人工经济林行间适应性较好,具有速生、覆盖力强、耐瘠、耐旱、不攀缘和缠绕客体特点;全生育期内可刈割2次,留茬15cm,地面生物产量达31 501~40 502kg/hm~2;未刈割3年生铺地木蓝地面枯落物为年6300kg/hm~2,可采收种子968.8 kg/hm~2;适宜作为干热区退化旱坡山地人工经济林果行间覆盖作物推广,但规划种植时宜重视低温对其危害。  相似文献   

11.
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枣林土壤干层的修复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究修剪与覆盖对黄土丘陵区旱作枣林土壤水分的影响,为该区林地土壤干层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2015年,以典型黄土丘陵区枣林及农田为研究对象,设计10种试验处理:常规(PI-1)、轻度(PI-2)、中度(PI-3)、重度(PI-4)修剪;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地膜覆盖、林下裸地;PI-4+塑料膜覆盖;农地。并采用中子水分仪定位监测土壤剖面水分含量,探讨不同处理下的土壤水分状况。【结果】与相似条件下的旱作农地相比,15龄旱作山地枣林土壤干层深度达560 cm,年均耗水量高出农地19.7 mm;不同修剪处理间,枣林土壤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4种修剪处理土壤含水量表现为PI-1PI-2PI-3PI-4;在常规修剪情况下,采取林下秸秆、石子覆盖和地膜覆盖的枣林地土壤水分含量都显著增加(P0.05),分别比林下裸地土壤储水量增加31.8~43.1、69.9~71.4和84.0~92.7 mm;地膜覆盖储水量在枣林休眠期达339.45 mm,显著高于石子覆盖和林下秸秆处理(P0.05);PI-4+塑料膜覆盖处理土壤水分与农地土壤水分在枣林生育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休眠期枣林土壤含水量高于农地。【结论】增加枣树修剪强度可明显减少林地耗水;全年林地覆盖更有利于生育期土壤水分储存并可有效降低林地休眠期土壤水分损失;适度修剪+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防治林地土壤干层加重或发生。  相似文献   

12.
NDVI在澜沧江流域山区林地覆盖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甘淑  何大明  袁希平 《林业科学》2001,37(4):134-136
澜沧江流域处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上游山地区域 ,生态环境复杂、特殊 ,生态系统十分脆弱。由于林地覆盖状况与流域山地土壤侵蚀、滑坡 ,水资源恶化 ,以及与高山野生动植物消失、遗传性物种多样性迅速减少等区域环境退化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因此 ,在流域整体综合开发研究中 ,及时、快速地获得对维护山地生态系统非常关键、敏感的林地覆盖宏观状况的监测 ,对于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河流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这里就利用NDVI进行山区林地覆盖快速遥感监测的技术展开应用研究 ,以期为较大区域的澜沧江流域林地覆盖…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爬山虎、扶芳藤及野生葛藤在裸岩荒山进行的造林试验,提出了藤本植物爬山虎、扶芳藤在山地应以植苗造林为主,扶芳藤在阳坡造林则应以截干造林为主的新造林措施;试验表明,不同的坡向对造林成活率有一定影响,阳坡造林成活稍低。差异不显著;坡位对生长几乎没影响。  相似文献   

14.
建水石质山地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水县石质山地进行了墨西哥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和干香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的造林试验。6年的试验结果表明:两种乔灌混交模式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均较高,林木的生长状况也较好。前者中墨西哥柏的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为100%,车桑子均为94.44%;后者中干香柏的造林成活率为77.78%、保存率为72.22%,车桑子均为100%。经用层次分析法对两种混交模式的乔灌木层次的明显性、群落的盖度、林木的高生长和径生长等4个方面作比较,得出墨西哥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的稳定性优于干香柏 车桑子混交模式。由于石质山地的土壤较为瘠薄,影响了乔木树种的生长,使两种乔灌混交林中乔木树种墨西哥柏和干香柏的生长高峰期提前在第3~4年到来。相比较墨西哥柏比干香柏更能适应试验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其造林后第6年树高和地径生长量仍达0.99 m和1.08 cm,而干香柏只有0.44 m和0.46 cm。  相似文献   

15.
山地果园3种省力化耕作生态复合经营模式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省力化耕作是现代化农业的一项重要制度,考虑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的实际和林业作为生态建设主体的需要,经过试验和调查研究提出了可在山地果园推行的生草栽培、林地套种和覆盖3种生态化、省力化耕作模式,并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3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干瘠石质山地是我国分布最广、生态工程建设难度最大的生态环境类型,是近年来生态环境研究和建设的重点。文中分析了我国干瘠石质山地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的途径,指出了其适宜树种和优化模式,并就其生态工程构建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7.
以贵州省修文县石漠化造林项目为例,对石漠化山地幼林期生态效益评价方法进行探讨,从项目实施后森林资源总量、植被覆盖度、林木生长量、群落生物量、持水量,评价林分涵养水源效益;以表土侵蚀和泥沙含量变化、土壤有机质、N、P、K含量为评价指标,评价林分固土效益。对石漠化山地造林项目生态效益的评价进行了探讨,旨在为石漠化山地生态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杨树旱地造林丰产技术进行了研究。试验树种为毛白杨、加拿大杨和山海关杨,全部采用2年根1年干无病虫害的壮苗进行造林。采取适当深栽、集水型整地、覆盖地膜、叶面喷肥、覆盖麦糠、间作农作物、适当修枝等抗旱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的抗旱措施是可行的,提高了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山海关杨、加拿大杨、毛白杨在干旱瘠薄的碱地和沙地上生长正常,可以进行旱地造林,尤其山海关杨是旱地造林的最优树种。  相似文献   

19.
祁连山干旱山地由于水热关系不协调 ,造林难度很大。采取覆盖措施造林可极大地提高造林成活率。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地膜覆盖造林 ,不仅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 ,保持土壤湿度 ,提高土壤温度 ,而且覆盖地膜造林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2 4 2 % ,同时乡土灌木移栽后穴内覆盖草皮可较对照提高造林成活率 6 %~ 9%  相似文献   

20.
史永纯 《林业科技》2010,35(4):11-13
通过杂种落叶松山地造林试验,比较覆盖地膜与不覆盖地膜条件下不同生长季节、不同深度土壤的温度和湿度以及落叶松幼林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对湿度的影响较温度明显,且地膜覆盖对落叶松幼林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地径年生长量较对照增加53.0%,苗高年生长量增加42.0%,造林成活率提高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