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四种竹子的RAPD指纹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实验以RAPD技术对考顺竹、凤尾竹、绿竹、白绿竹四个品种用20种已知序列的10nt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其中有17种可扩增出DNA条带,构成RAPD指纹图谱。各种引物PCR扩增的DNA条带数目在0—6条之间,大小在0.3—2.0kb之间。各种竹子的17种引物扩增的DNA条带总数在23—44条之间。四种竹子两两之间的相似系数在36—73%之间。  相似文献   

2.
用RAPD技术估测柳树种及无性系的变异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苏晓华 Zsuffa  L 《林业科学》1995,31(3):211-214,T001
利用12个引物对柳树2种16个无性系基因组分别进行了RAPD检测,从电泳图谱可直观看出,引物CHL-1可对柳树两种识别:引物Deca-4可对16个无性系基因组扩增产物经电泳产生的图谱中DNA条的统计,利用NT-SYS对其进行分析建立系统树,结果表明,利用RAPD获得的两种柳树种的分类结果与经典方法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3.
中国松树枯梢病菌遗传多态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随机增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发生于我国13省区16种松树和其它2种针叶树上的松枯梢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的55个菌株进行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用17个随机引物经PCR扩增共得到200个RAPD标记,其中98.5%具有多态性。UPGMA聚类分析确定了供试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将55个菌株分为3个类群。各菌株间的差异与其寄主种类无明显关系,与其地理来源在某些类群间有一定联系,但在大多数菌株间相关趋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落叶松-杨栅锈菌遗传分化的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对来自陕西及青海的7个地区的13个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a Kleb.)的分离物进行了基因组DNA多态性分析。13个10-核苷酸随机引物(Operon公司)对13个菌株共扩增出81条RAPD带,其中69个DNA片断呈现多态性,占总扩增片断的85.2%。供试菌株的相似系数在0.608~1.000之间,各菌株之间的差异在0~33.1%之间,并建立了聚类树状图。13个菌株在相似性76.1%时被分为4个类群:Ⅰ组包括秦岭宁陕火地塘C的2个分离物,Ⅱ组为火地塘B的1个分离物;Ⅲ组为青海西宁、互助,陕西太白宝太路、宝鸡天台山、周至厚畛子(HZa)等5个地区的8个分离物;第Ⅳ  相似文献   

5.
AFLP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林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AFLP是以PCR扩增为基础的,是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的简称。它是RFLP和PCR相结合的一种标记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对组DNA限制性酶切片断的选择性扩增。AFLP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模板DNA制备、酶切片段的扩增和扩增产物的凝胶电泳分析3个步聚。AFLP是一种新颖和强大的DNA指纹技术,结合了RFLP和RAPD的优点,具有高效、快捷、稳定、可靠的特点。本文将AFLP和RFLP、RAPD、SSR等分子标  相似文献   

6.
利用RAPD分析大青杨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   总被引:46,自引:4,他引:46  
苏晓华  归复 《林业科学》1997,33(6):504-512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从DNA分子水平上探测了大青场(plpulusussuriensisKom.)天然群体的遗传结构和分化程度。结果得出:用14个随机寡核苷酸引物共产生180个扩增片段,扩增片断在211bp至1636bp之间。Shannon表型多样度(HO)估测值在群体间变动范围为0.271至0.392,平均为0.310。对分子水平变异分为群体间和群体内两部分进行分析,群体间分量占总变异的62.3%,群体内只占37.7%。不同引物在群体内探测能力也各不相同,CHl-l引物探测多样度(HO)最高(0.540),而2116引物最低(0.151)。  相似文献   

7.
RAPD标记在杉木种源遗传变异上的应用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4  
尤勇  洪菊生 《林业科学》1998,34(4):32-38
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适合杉木RAPD分析的PCR扩增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选择7个代表性的种源,然后从这7个种源中采样并提取DNA,利用23个不同随机引物对7个种源进行了DNA序列多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在被检测的114个RAPD位点中,多态位点占到798%;7个种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225~04407范围内变动,平均为0322。根据种源彼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从聚类图上显示的杉木种源间亲缘关系可知,分布在南岭山脉西部周围的4个种源相对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测南岭山脉中西部为杉木中心产区之一,并从此处向四周扩散。  相似文献   

8.
板栗主要栽培品种的分子鉴别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应用RAPD分子标记手段,研究板栗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板栗品种RAPD标记的标准程度,以及板栗品种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并为板栗品种鉴别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标准方法,46个板栗品种的样品的DNA,用16个引物进行扩增反应的位点总数为119个,产生69个多态位点,建立了46个板栗品种的DNA指纹数据库,并分析出这些板栗品种分子鉴别的最优化引物组合。对特定的引物组合,计算品种间的遗传距离矩阵,从而确定引物组合对这些品种鉴别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RAPD方法,在美洲黑杨(P.deltoidesMarsh)×青杨(P.cathayanaRehd.)3代谱系中分析分子标记,构建出第1张美洲黑杨×青杨分子连锁图谱。共从30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9个适合引物,检测出可供构图的分离标记180个。该图谱由20个连锁群,110个RAPD标记组成。总图距为覆盖基因组总长度的7035%,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727cM.连锁群长度在371~1898,相应标记分别在3~10。本图谱为杨树抗病、虫和其它性状基因定位提供了框架结构,为实现杨树分子遗传育种迈进了最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阐述了新型木材防腐剂百菌清(chlorothalonil)制剂防止木材霉菌、变色菌、木腐菌、土栖白蚁的研究近况,并对我国将来开展百菌清的研究提出了建议好的有以下几种制剂:0.50%百菌清+0.50%DDAC、1.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10%IPBC等,防变色菌效果与1.0%五氯酚钠(NaPCP)相当[5]。2防止木腐菌2.1单一百菌清制剂对木腐菌(P.gigantea,A.vailanti等)防止效果较好的是1.0%百菌清乳剂,其次是1.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0.50%百菌清乳剂、0.50%百菌清+0.50%DDAC、0.50%百菌清+0.10%DITS[5]。百菌清防止木材6种褐腐菌及5种白腐菌的效果与PCP及CCA-C进行了比较;对Neolentinuslepi-deus,Trametesverscolor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不及PCP;对Irpexlacteus,Trameteshispida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较PCP好;对其它菌种,百菌清的抑制效果与PCP相当。对Gloeophylumtrabeum、Postiaplacenta、Coniophoraputeana、Se  相似文献   

11.
运用RAPD技术进行杉木无性系识别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湖北省的40个杉木优树为研究材料,初步开展了运用PCR—RAPD技术对杉木优树进行识别的研究。研究表明,运用 8个引物的 17个分子标记可以对其中的38个无性系进行识别,只有2个无性系相互不能识别。说明湖北省杉木遗传资源变异幅度较大,可以运用 DNA技术对优树进行品系管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杉木人工林根圈土壤两种磷酸酶活性、8种磷组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根圈酸性、中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根圈外高1.44、0.66酚mg/g(37℃,12h),R/S值分别为1.91和2.01;(2)根圈全P、DA-P、Al-P、Fe-P、H2SO4-P分别比根圈外高203.45,2.21,3.05,10.93,10.33mg/kg,R/S值分别为1.61,4.68,3.61,1.97,2.46,Ca-P比根圈外低2.34,R/S值为0.72,I-P和O-P无显著差异;(3)根圈酸性磷酸酶活性与DA-P和H2SO4-P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84和0.579,中性磷酸酶活性与全P、I-P和O-P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94,0.773和0.686。  相似文献   

13.
以15个银杏主要栽培品种的种子胚乳为材料,利用筛选出来的12种具多态型的引物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15个品种之间在分子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并确定了这些品种的RAPD标记基因型.以标记基因型为依据,可以利用单倍体种子胚乳和二倍体叶片组织在DNA水平上对这些品种进行有效的鉴别.依据各个品种的标记基因型对这些品种进行分子聚类的结果与传统的三大类分类法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4.
以日本福岛县林业试验场日本柳杉种子园的24个无性系为材料,利用P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对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进行,结果显示:同功酶法和由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不能完全识别24个无性系,用17个和2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识别这24个无性系是可能的;同功酶标记是一种基因型标记,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适合于分析遗传的构造的相似程度,特别适合于群体遗传分析,但是,由于能获得清晰谱带的同工酶种类有限,在用于个体识别上比较困难;RAPD标记是一种显性标记,稳定性较差,但只要反应体系和条件稳定,利用RAPD标记正确进行无性系识别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5.
大青杨及其近缘种的遗传变异和系统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苏晓华 Zsuffa  L 《林业科学》1996,32(2):118-124,T001
对杨属青杨派主要树种大青杨、甜杨、香杨和马氏杨种间及种内遗传变异进行了RAPD检测,结果表明:7个随机引物对4个树种DNA扩增产物绝大部分呈现为单型性,而有3个引物扩增产物显示出丰富的种间多型性;所有引物均在4个树种内扩增出不同程度的多态性。统计分析建立的系统树还说明了4树种可能的亲缘关系及系统发育史,同时,各树种内也均存在着遗传多样性。这对今后进行这些树种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得出:分子  相似文献   

16.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的分离研究魏令波,唐谦,郑先武,顾万春(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小兵(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12)关键词马尾松,RAPD,Mendelian分离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相似文献   

17.
易能君  曹汉洋 《林业科学》2000,36(Z1):51-55
本文利用RAPD分子标记从DNA水平上研究了温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和连锁不平衡状况。结果表明,有效等位基因数目在种位点间变动范围为1.047 ̄1.996,平均为1.4499;基因多样度范围为0.0449 ̄0.499,平均为0.2781;Shannon信息指数的范围为0.1095 ̄0.6922,平均为0.4327;这3个遗传多样性度量的大小顺序基本相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福岛县林业试验场日本柳杉种子园的 24个无性系为材料,利用 PCR—RAPD法和同功酶分析法对日本柳杉无性系的识别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同功酶法和由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不能完全识别24个无性系,用17个和27个标记构成的RAPD分析法识别这24个无性系是可能的;同功酶标记是一种基因型标记,具有稳定性高的特点,适合于分析遗传构造的相似程度,特别适合于群体遗传分析,但是,由于能获得清晰话带的同功酶种类有限,在用于个体识别上比较困难;RAPD标记是一种显性标记,稳定性较差,但只要反应体系和条件稳定,利用RAPD标记正确进行无性系识别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19.
林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DNA标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遗传多样性是物种长期存活和进化的基础。应用DNA标记的研究可以提供大量新的多样性信息。本文介绍和描述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gmorphisms,RFLPs)和随机扩增多型性DNA(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方法,以及它们作为DNA标记的分子基础。就这两种DNA标记的遗传特性和人们已熟悉的同工酶标记进行了比较。简要地评述了DNA标记近年在林木群体遗传学、系统分类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利用AFLP技术研究不同产地绿竹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AFLP技术对21个不同产地的绿竹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所用20对选择性引物组合对样品的扩增PCR产物均得到了清晰的条带,对条带的分析表明21个不同产地的绿竹之问多态性位点很少,由此证明所选绿竹样品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