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京海黄鸡IGF-Ⅰ基因与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将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作为研究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和第1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IGF-Ⅰ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IGF-Ⅰ基因5′端非编码区上发现1个突变,统计结果显示:活重、腿肌重、半净膛重和全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结果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由此推测,可以将IGF-Ⅰ基因作为鸡生长、屠体性状的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2.
京海黄鸡GH基因与生长、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将生长激素(GH)基因作为影响鸡生长、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对京海黄鸡的GH基因的5个外显子进行SNPs检测和基因型分析,探讨GH基因的多态性与鸡生长、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在GH基因外显子4上发现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基因型.统计结果显示,公鸡的活重、脾重、肝重、头重、脚重、腺胃重、肌胃重、腿肌重和半净膛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AA基因型最高.母鸡的脾重、肝重、脚重在不同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其余性状在各基因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这表明该基因可能调控鸡生长、屠体性状的主效基因或与控制生长、屠体性状的主基因连锁,可以将该突变位点作为京海黄鸡进行生长、屠体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MC3R基因为鸡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旨在探讨其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的影响。运用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技术,检测了MC3R基因在京海黄鸡群体中的多态性,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屠体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显示,MC3R基因CDS序列检测区内,引物MR2、MR3和MR8扩增的片段具有多态性,其中引物MR2和MR3扩增片段均存在2个SNP位点,分别形成AA、AB、AC 3种基因型和EE、EF、FF、EH 4种基因型,引物MR8扩增片段只存在1个SNP位点,形成了KK、KL和LL 3种基因型;检测到的5个SNPs位点分别为CDS区C160A、G192T、C273T、G310A、G762A突变。关联分析结果显示,MR2位点对京海黄鸡各屠体性状(除腹脂质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MR3位点各基因型(排除个体数少于3的基因型)屠体性状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推断MR3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影响不显著(P0.05);MR8位点对京海黄鸡屠体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全净膛质量、半净膛质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活体质量和腹脂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对MR2和MR8 2个位点的效应进行联合分析,结果显示,2个位点组合基因型对所有屠体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其中AB/KK基因型组合为有利基因型组合,AA/LL基因型组合为不利基因型组合。因此,本研究可为京海黄鸡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依据,有利于加快对京海黄鸡屠体性状选择的育种进程,同时通过本研究可推测MC3R基因对家禽的屠体性状具有很大的遗传效应,为家禽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寻找甲状腺激素应答蛋白Spot14α(thyroid hormone responsive Spot14α,THRSPα)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分析其对京海黄鸡屠体和腹脂性状产生的影响。针对THRSPα基因外显子区,利用PCR-SSCP结合测序技术对379只140日龄京海黄鸡进行SNP检测,结果发现,该基因第1外显子区存在9 bp插入缺失多态位点,形成3种基因型:AA、AB和BB,2种等位基因:A、B,基因频率分别为0.4485、0.551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该位点对京海黄鸡140日龄活重、屠体性状(包括屠体重、头重、脚重、翅重、胸肌重、腿肌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和腹脂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推断该多态位点在京海黄鸡分子辅助标记育种中不能作为屠体和腹脂性状筛选的候选分子辅助标记。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L型钙离子通道α1亚单位(CACNA1S)编码基因与动物肌肉收缩和发育的关系,试验采用PCR-SSCP技术,首次对萧山鸡、仙居鸡、灵昆鸡、萧山鸡×仙居鸡杂交F1代、爱拔益加鸡(AA鸡)CACNA1S基因5’-调控区(5’-UTR)和外显子1进行多态性检测,同时结合屠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群体CACNA1S基因5’-UTR和外显子1存在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屠体性状关联;SNPs716位点JJ基因型的胸肌率极显著大于KK基因型(P<0.01),SNPs1711位点YY基因型的胸肌率极显著大于XY和XX基因型(P<0.01),YY基因型的半净膛率极显著大于XX基因型(P<0.01)。初步推断CACNA1S基因可能是影响鸡部分屠体性状(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的主效基因或与主效基因连锁,并且这些突变位点可能作为分子遗传标记用来选择鸡的屠体性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究脂肪量和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多态性及其对鸡屠体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影响,试验采用DNA测序检测鸡FTO基因编码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采用一般线性模型中的LSD法分析FTO基因多态性对和盈黑鸡屠体性状和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TO基因第5外显子和第7外显子上各检测到一个SNP位点,分别为g.57337C>A和g.64757T>G突变。g.57337C>A突变形成AA、AB和BB 3种基因型,g.64757T>G突变形成TT、TG和GG 3种基因型。g.57337C>A位点对和盈黑鸡屠体重、宰前活重、头重、胸肌重、腿肌重上、肝脏重、心脏重7个屠体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对8,10,16周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g.64757T>G位点对和盈黑鸡宰前活重、全净膛重、半净膛重、屠体重和翅重5个屠体性状有显著影响(P<0.05),对16周龄体重影响显著(P<0.05)。说明FTO基因g.57337C>A...  相似文献   

7.
研究探讨了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related protein,ADFP)基因SNPs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运用PCR-SSCP技术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穗鸭ADFP基因外显子1的248 bp处发现1个单链构象多态,为T→C突变,得到三种基因型(CC、TT、CT),且在此位点的优势等位基因型为TT基因型,T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外显子2、外显子3、外显子4、外显子5、外显子7并未发现突变位点。三穗鸭屠体性状显示,公母鸭之间的全净膛重差异极显著(P0.01);屠体重、腿重、翅膀重有显著差异(0.01P0.05)。通过关联性分析,公鸭CC基因型的个体半净膛重显著大于TT和CT基因型个体(P0.05),母鸭TT基因型个体胸肌重显著高于CC和CT基因型个体(P0.05);其它屠体性状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以京海黄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斑联蛋白(zyxin)基因外显子9的SNP,探讨zyxin基因该位点多态性与京海黄鸡屠宰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该位点存在1个SNP突变位点,表现为3种基因型:AA、AB和BB。统计分析表明,公鸡的胸肌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活体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母鸡的活体重、头重、爪重和屠体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BB基因型(P<0.05),全净膛重AA基因型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  相似文献   

9.
鸡MSTN基因多态性及其与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对鸡屠体性状的影响,以优质鸡S3系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及测序技术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MSTN基因存在G195C和A234G 2个突变位点,均出现3种基因型.公鸡群体在G195C位点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各群体在G195C和A234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最小二乘方差分析显示,MSTN基因A234G位点处GG基因型S3系优质公鸡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显著高于AG基因型(P<0.05),而AA型与GG型和AG型在这两项上差异不显著(P>0.05);G195C位点CC基因型S3系优质母鸡的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胸肌重和腿肌重均显著高于GG基因型(P<0.05),GC型与GG型和CC型均不显著(P>0.05).因此,MSTN可能是影响鸡骨骼肌生长的一个主效基因或与控制该性状的主效基因连锁,能够作为候选基因用于地方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类富脯氨酸5(proline rich 5like,PRR5L)基因遗传变异对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影响。以矮脚黄鸡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PRR5L基因全序列(登录号:XM_015287209.1)设计扩增引物,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RR5L基因的5′UTR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PRR5L基因5′UTR区域存在C480G、G514A和A579G3个多态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发现,群体在G514A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0.05);在C480G和A579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基因型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肪性状方面,PRR5L基因3个多态位点各基因型间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屠体性状方面,在G514A位点处AG与GG基因型的胸肌重差异显著(P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0.05)。因此,可推断PRR5L基因5′UTR的G514A位点可能是一个影响鸡胸肌生长发育的位点,但该位点能否作为标识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1.
试验旨在研究类富脯氨酸5(proline rich 5 like,PRR5L)基因遗传变异对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影响。以矮脚黄鸡为研究对象,根据GenBank公布的鸡PRR5L基因全序列(登录号:XM_015287209.1)设计扩增引物,利用PCR直接测序技术检测PRR5L基因的5'UTR区域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鸡脂肪性状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PRR5L基因5'UTR区域存在C480G、G514A和A579G 3个多态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χ2适合性检验结果发现,群体在G514A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非平衡状态(P < 0.05);在C480G和A579G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 > 0.05)。基因型与性状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在脂肪性状方面,PRR5L基因3个多态位点各基因型间腹脂重、腹脂率和肌内脂肪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在屠体性状方面,在G514A位点处AG与GG基因型的胸肌重差异显著(P < 0.05),其余指标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因此,可推断PRR5L基因5'UTR的G514A位点可能是一个影响鸡胸肌生长发育的位点,但该位点能否作为标识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12.
GHRL及其受体GHSR基因多态性与鸭生长及屠体性状的关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GHRL和GHSR基因部分SNP和单倍型与鸭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关联性.试验以三水白鸭为材料,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GHRL基因C-729T、T+985C和GHSR基因T404C、G3427A共4个SNPs位点的多态性,构建单倍型,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C-792T与21、28、35和49日龄体质量、全净膛质量、胸腺质量显著相关(P<0.05),CT基因型杂合子优势明显;T404C与腿肌和脾脏质量显著相关(P<0.05),TT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高于CC和TC型个体;G3427A与35日龄体质量、49日龄体质量、屠体质量、半净膛质量、全净膛质量和翅质量显著相关(P<0.05),AA基因型是较为优势的基因型;T+985C与各生长、屠体性状都不相关(P>0.05).所构建的单倍型与单个SNP的分析结果较为一致,表明这3个SNPs是鸭生长和屠体性状的重要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3.
采用DNA测序和PCR-RFLP方法,分析了瓢鸡线粒体DNA COX3基因(mt DNA COX3)变异,并与生长和屠体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在瓢鸡线粒体DNA COX3基因发现C10669T多态位点,建立了Eco RV PCR-RFLP分子标记,利用该标记对300日龄具有生长和屠体性状记录的82只瓢鸡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表明,线粒体DNA COX3基因C10669T多态位点在瓢鸡群体中C基因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为69.5%,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分别为0.3341与0.4240。C10669T位点基因型在体重、龙骨长、跖长、屠体重与胸肌率5个性状差异显著,C基因型个体普遍高于T基因型。线粒体DNA COX3基因对瓢鸡生长和屠体性状的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酶切和SSCP方法分别对96只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和A-FABP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多态性与屠体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和A-FABP基因联合基因型CCAA的全净膛率和胸肌率显著高于CAAB基因型(p<0.05),其它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联合基因型效应大于单个基因型效应之和,可作为荆江麻鸭屠体性状选择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将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作为研究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采用PCR-SSCP技术对边鸡的MyoG基因进行SNPs检测,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探讨MyoG基因的多态性与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MyoG基因上发现2处同义突变,MyoG基因多态位点对边鸡生长和屠体性状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或P0.01);MyoG基因在胸肌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腿肌中的表达量(P0.01)。由此推测,边鸡MyoG基因的多态性对其生长和屠体性状有一定影响,对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存在调控机制,但是否可以作为影响边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标记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以庄河大骨鸡为试验材料,利用PCR-RFLP分子遗传标记技术分析了IGF-Ⅰ基因5'非编码区的遗传分布、群体杂合性等遗传信息及其对多态性与屠宰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基因存在DD、DB、BB 3种基因型,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445、0.300和0.255,D基因和B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95和0.405,多态信息含量为0.275 6,属于中度多态;BB型个体的活体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腿肌重、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分别显著的高于DD型和DB型(P<0.05),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DB型和DD型各性状间不差异(P>0.05)。IGF-Ⅰ基因的BB型对鸡的屠宰性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了无量山乌骨鸡磷脂酰肌醇-4-磷酸3-激酶催化亚基2型α(PIK3C2A)基因内含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并分析其与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关联性。研究发现,在鸡PIK3C2A基因内含子上共检测到5个SNPs。关联分析表明,g.38511TA位点与龙骨长和胫围相关(P0.05),g.38573CT位点与盆骨宽和胫围相关(P0.05),g.38632TC和g.38662AG位点与胸角和胫围相关(P0.05),g.38729CT位点与胸角和盆骨宽相关(P0.05或P0.01);g.38511TA位点与屠体率相关(P0.05),g.38632TC位点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腹脂重和腹脂率相关(P0.05或P0.01),g.38662AG和g.38729CT位点与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胸肌率相关(P0.05或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PIK3C2A基因的5个SNPs位点与无量山乌骨鸡的体尺和屠体性状相关(P0.01),可作为鸡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种。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优质鸡MEF2A基因SNPs与屠体性状的相关性,以240只大恒优质肉鸡为材料,应用12对引物,采用PCR-SSCP技术对肌细胞特异性增强子因子2A(MEF2A)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结果在该研究群体中检测到MEF2A基因的3个SNPs位点46 023 nt(C→T,SNP1)、72 626 nt(G→A,SNP2)和89 232 nt(G→T,sNP3).关联分析结果表明,MEF2A基因3个SNPs位点及其双倍型对部分屠体性状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影响.最小二乘分析结果表明,SNP1中,基因型A2A2个体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胸肌质量和腹脂质量最小二乘均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A1A1个体;SNP2中,基因型B1B1个体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胸肌质量、腿肌质量和腹脂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大于B282个体;SNP3中的基因型C1C1个体的半净膛率显著高于基因型C2C2个体(P<0.05).双倍型H1H2组合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胸肌质量和腿肌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均高于其他双倍型组合.H5H5双倍型的活体质量、屠体质量和胸肌质量的最小二乘均值均为最低.初步推断MEF2A基因可以作为影响鸡屠体性状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9.
以140只京海黄鸡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和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鸡MC4R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MC4R基因第662位发生G→C突变,第733~734位间插入1个C碱基;χ2检验结果表明,实验中发现的多态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GLM分析结果显示,AB型个体腿肌重极显著高于BB型(P0.01),DD型个体胴体重和半净膛重显著高于CD型(P0.05),AA/DD组合型个体具有高于其他基因型的趋势。因此推测,MC4R基因可以作为影响和控制鸡屠体性状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0.
PPAR基因多态性与肉鸡脂肪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相林  王栋  王慧 《畜牧兽医学报》2005,36(12):1261-1264
以AA肉鸡为试验材料,采用PCR-SSCP技术,应用5对引物,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受体(PPARα)基因的编码区进行了SNP检测,结果发现了1个多态性位点,使试验鸡群表现出EE、EF和FF 3种基因型.利用SAS软件(8.02版),统计分析了3种基因型与AA肉鸡的腹脂等屠体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EE基因型相比,FF基因型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且差异显著(P<0.05),但FF基因型与EF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EF基因型比FF基因型有较高的腹脂重和腹脂率,但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结果揭示:PPAR基因对鸡的脂肪性状的代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鸡脂肪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