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土地整治的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潜力测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准确地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和科学地测算耕地质量潜力对耕地质量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我国现有的耕地质量评价体系,分析土地整治工程措施对山地丘陵区耕地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套服务于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的耕地质量提升潜力测算方法;并通过准确识别土地整治改良因素,确定提升方案,测算了重庆市綦江区耕地质量提升潜力.结果显示:1)研究区现状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648.02~1 659.33,整治后国家利用等指数区间为761.81~1 783.04,耕地质量平均可提高0.79个利用等;2)得到的现状耕地利用等指数与折算为基准作物的实际产量的相关性(R~2=0.895 0)大于农用地分等成果(R~2=0.797 4);3)高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的丘陵地带,整治重点是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低潜力分等单元主要分布在陡坡中山地带和有石灰岩分布的喀斯特丘陵区,整治重点为防止水土流失与保护生态环境.本研究提供的潜力测算方法适应了差别化土地整治需求,保证了测算结果的真实性和潜力实现的可行性,可为山地丘陵区土地整治耕地质量潜力测算提供参考.不同的地质地貌类型,耕地质量提升的核心因子有所差异,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应有侧重点.  相似文献   

2.
海南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流失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海南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淋失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地橡胶园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9.06~15.68 g/kg、全氮0.47~0.87 g/kg、全磷(P2O5)0.53~0.89 g/kg、速效磷(P2O5)1.40~7.33 mg/kg、全钾(K2O)5.07~21.77g/kg、速效钾(K2O)26.80~71.41 mg/kg,其中有机质、全氮、全钾和速效钾含量均低于天然热带雨林,全磷、速效磷含量略比天然雨林高.不同地形橡胶园土壤养分表现为:陡坡山地养分含量较低、淋失较强、富集较弱;谷地养分含量较高、淋失较弱、富集较强;中坡山地、中坡丘陵、碎原的养分含量介于陡坡山地和谷地之间,部分养分变化幅度也介于陡坡山地和谷地土壤间.  相似文献   

3.
贵州是一个石灰岩广布的喀斯特亚热带山区省份,生态系统十分脆弱,以占全国1.84%的土地养活全国2.9%的人口,人均耕地面积仅占全国平均数的2/3,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97%,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土地资源十分有限而珍贵.但贵州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水土流失现象普遍,石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人为破坏作用明显,主要包括滥砍乱伐、破坏森林、坡地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等.近30年来,由于人口压力,使越来越多的林牧地被开垦,坡地(包括大于25°的陡坡耕地)被不合理利用,林木面积减少,土地裸露,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目前,旱坡地治理土壤侵蚀的主要措施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但这些方法时效较短,是治标的方法,需长年反复进行.  相似文献   

4.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武夷山东南侧,为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全县山地茶果园面积7145.73 hm2,其中果园面积5557.87 hm2、茶园面积1587.87 hm2.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为开发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掀起了山地开发热潮.至1993年茶果园面积达12258.73 hm2,其中果园面积达9281.53 hm2.进入21世纪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影响,一些国有茶场解散,果园经济效益差,致使部分茶果园荒芜、果树退化,浪费了山地资源又造成水土流失.近年各方引进外地客商,对茶果园进行改造和重新开发.但一些地方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较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因此,以集中连片的山地茶果园为对象,以乡(镇)为单位,对浦城县山地茶果园水土流失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5.
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促进贵州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志坚 《贵州农业科学》1999,27(6):69-70,57
1 改造中低产田土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贵州地处云贵高原向湘西低山丘陵过渡的梯级斜坡地带,境内气候差异明显,属典型喀斯特地形地貌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土壤侵蚀严重,黄壤和石灰土为主要土壤类型.全省地表崎岖,起伏大,平均坡度17.8°,92.4%土地属山地丘陵,坝地仅占7.6%;以苗岭为分水岭,河流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65.79%和34.3%.全省耕地总面积184.5万hm2(统计面积,下同),其中稻田77.0万hm2,旱耕地108.0万hm2,旱地中坡度15°以下的面积为26.2万hm2,占旱耕地面积24.3%;15~25°的缓坡地40.0万hm2,占37.1%;25~35°的陡坡耕地40.7万hm2,占37.74%,35°以上极陡坡耕地0.9万hm2,占0.82%.  相似文献   

6.
天山北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研究了天山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问题,结果表明:天山北坡山地系统的降水、冰川、森林植被等流域因素在不同空间集水区内的不同组合,是决定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的关键所在;天山北坡山地森林与河川径流关系表现出在林率低于10%的流域,森林具有增加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而在林率高于10%的流域,森林具有减少河川年径流量的效应;森林的调蓄功能是以森林分布的规模和森林质量为基础,在具有一定森林规模的河流集水  相似文献   

7.
以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山地雨林为对象,测定了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林分斑块内的光照、空气温度以及土壤不同层次内的温度因子,分析了其日变化规律,讨论了森林群落内环境因子异质性对群落内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意义.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内光照与温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同.林隙阶段内光照的强度及其变动幅度都远大于其它3个阶段,而且林隙内不同部位光照的日变化规律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森林循环各阶段斑块内光照强度及其变动幅度的大小顺序为林隙阶段(G)>衰退阶段(D)>建立阶段(B)≥成熟阶段(M).不同斑块之间的气温基本上呈现出M>B>D>G的总趋势.不同阶段斑块内土壤表面温差变动幅度的大小顺序为G>D>B>M.不同阶段斑块类型在土壤不同层次中温度的日变化不同,但各类型斑块在同一时刻同一土壤层次内的温度差异大都不超过1℃.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内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为不同生态特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共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海南岛典型的热带山地雨林为对象,测定了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林分斑块内的光照、空气温度以及土壤不同层次内的温度因子,分析了其日变化规律,讨论了森林群落内环境因子异质性对群落内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的意义.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内光照与温度的日变化规律不同.林隙阶段内光照的强度及其变动幅度都远大于其它3个阶段,而且林隙内不同部位光照的日变化规律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森林循环各阶段斑块内光照强度及其变动幅度的大小顺序为林隙阶段(G)>衰退阶段(D)>建立阶段(B)≥成熟阶段(M).不同斑块之间的气温基本上呈现出M>B>D>G的总趋势.不同阶段斑块内土壤表面温差变动幅度的大小顺序为G>D>B>M.不同阶段斑块类型在土壤不同层次中温度的日变化不同,但各类型斑块在同一时刻同一土壤层次内的温度差异大都不超过1℃.森林循环不同阶段斑块内环境因子的时空差异,为不同生态特性树种在群落中的共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形是影响森林植被分布与生长的重要地理因子,秦岭山地作为中国中部重要生态屏障区,其森林植被变化及对气候变化响应研究受到广泛关注。基于2000—2014年秦岭山地MODIS NDVI、DEM、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线性趋势法和相关系数对森林植被变化及对气候响应的坡向、坡度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1)秦岭山地森林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占森林总面积的59.72%。按坡向划分,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半阳坡上,约占50%;按坡度划分,森林植被主要集中在斜坡和陡坡上,共占50%以上。(2)2000—2014年秦岭山地各森林植被NDVI均呈线性增加过程,在坡向和坡度上均表现为落叶阔叶灌木林线性增加速率最高、落叶阔叶林次之、常绿针叶林最低的特征,并且落叶阔叶灌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的主体部分均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而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的增加过程不显著。(3)秦岭山地森林植被与气温在不同坡向和坡度上均呈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反映该区域热量条件充足,降水成为森林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同时,在不同一坡向上,随着坡度的增加,气温、降水与森林植被的相关关系变化趋势较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秦岭山地地形条件对森林植被分布影响较大,而不同地形上水热条件对植被生长发育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经过土壤调查、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及数字整理,总结出武威市山地旱作土壤土层深厚,潜在肥力较高,土体结构较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烧草皮,踏灰,陡坡处开荒破坏了植被,导致了水土流失严重,供肥性能差,速效氮偏低,速效磷缺乏。根据以上特征,制定旱作土壤(耕层)三级肥力指标,为旱作土壤改土和培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和河流泥沙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小兴安岭林区森林采伐对土壤侵蚀及河流泥沙量的影响,选择带岭实验局具有代表性的采伐迹地为研究对象,按其不同坡度及对土壤的破坏程度进行土壤侵蚀测定和调查;同时选择汤旺河下游干流的晨明站为河流泥沙量研究点,收集并分析了36a的泥沙资料,结果表明:小兴安岭原始红松林皆伐后,采伐迹地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现象。其中,集材道、凋落物被破坏处及陡坡地段,土壤侵蚀较为严重。森林采伐可使一些局部地区的土壤侵蚀加剧,但就整个汤旺河流域,森林采伐还没有导致河流含沙量的明显增加。同时,森林植被的迅速更新,森林复被率的提高也对减少河流泥沙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择伏牛山局部低山丘陵区为对象,运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探讨8种类型景观在高程、坡度、坡向带上的分布特征、分布指数与显著性。结果表明,高程因子与林地景观呈显著正相关,与工矿用地景观、自然保留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坡度因子与基本农田景观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耕地景观、自然保留用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坡向因子与牧草地景观、林地景观呈显著负相关,与自然保留地景观呈显著正相关。建议根据地形因子进行景观布局,低海拔与平缓坡区宜发展生产、生活型景观,中高海拔与陡、急、陡峭坡区域宜丰富生态型景观。协调(半)阴坡、(半)阳坡的景观类型,宜增加阳坡区生态型景观。本研究为区域景观合理化建设提供了定量化依据,也为低山丘陵区景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东川陶家小河流域总面积为71.16 km2,无明显侵蚀的土地面积0.62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0.9%;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导致水土流失的面积为70.5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9.1%,其生态环境已经相当恶劣。对流域土地资源进行开发种植利用能对流域内生态环境改善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林业树种的种植能使水土流失严重的土地植物覆盖度大幅度增加,覆盖时间延长,降低温度和水分蒸发,缓减风速,改良土壤,以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对山区植被建设、恢复环境和陡坡耕地停耕还林还草的有效实施也是极大的支持和保障。最后,对东川陶家小河流域的植被恢复作了初步规划建议并进行了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犍为县玉津镇为研究区,选取1997年和2008年两个时段的土地利用类型图作为基础数据,利用ARCGIS9.3软件和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时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岷江沿岸、乐宜高速和G213沿线以及研究区的西部;土地类型面积转移概率从大到小为:园地>交通用地>农村居民点>耕地>林地>未利用地>特殊用地>城镇用地;两时段的景观基质均为耕地,农业景观类型呈破碎化趋势,城市景观类型趋于规则化、集中化。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居民点破碎化程度高,具有典型的山区特征,不利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战略的实施,应加强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力度。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长白山天然林、人工林、荒草等植被下及陡坡耕地土壤的主要性状和长白山不同植被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壤理化性状好,有机质、碱解搂、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15.434%、525.564mg/kg、472.20mg/kg、38.62%;人工针叶林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板结,理化性状差,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含水量分别为5.335%、232.395mg/kg、32  相似文献   

16.
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该文采用野外试验方法,以单位水量在单位面积上冲刷的土壤量为指标,对晋西黄土区水土保持林地抗冲性进行了研究,得出不同地类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研究结果表明: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抗冲性最好,其次是油松林地>刺槐林地>虎榛子林地>沙棘林地>荒草地>玉米茬地>土质马路>新开垦地;坡度对土壤冲刷量的影响十分明显;随冲刷过程的进行,土壤冲刷量不断减少,减少至一定值则不再减少,此时的值称为基值.同时对糙率、冲刷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以遥感影像数据、DEM数据、降雨数据、土壤类型数据为基础,通过GIS和RS技术,结合美国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估算宁乡市的土壤侵蚀模数,模型指标包括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侵蚀性因子(K)、坡度坡长因子(LS)、植被覆盖度因子(C)、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评价结果表明,2015年宁乡市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 410.64t/(km2·年),属于中度侵蚀等级状情况,土壤侵蚀类型主要为微度侵蚀、剧烈侵蚀和轻度侵蚀,侵蚀面积分别为1 548.87、434.16和397.91km2,占侵蚀总面积的53.84%、15.09%和13.88%。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宁乡市的沩山、长冲等山地、丘陵地区。系统分析出宁乡市土壤侵蚀与USLE模型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海拔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成负相关关系,在200m海拔高程地区微度侵蚀面积范围最大。县内土壤侵蚀面积最大地区是在25°以下的坡度带,土壤侵蚀面积总体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和林地的土壤侵蚀最为严重,其次是城镇用地草地水域裸地。根据宁乡市土壤侵蚀现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以期为政府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农作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建立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轻度以上侵蚀土地占地率与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其它用地占地率无截距模型,以及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不同侵蚀强度土地占地率无截距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土地的侵蚀模数、土壤流失率、土壤流失比、土壤流失面积比.不同侵蚀强度土地侵蚀模数、土壤流失比.结果表明:①无明显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及其以上侵蚀土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397.78t/km2a、1639.95t/km2·a、5000.00t/km2·a、9119.12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7%、6%、34%、67%,在不同小流域变幅为:-3%--23%、0%-21%、8%-100%、11%-98%,有80%的小流域强度侵蚀土地是土壤流失的主要源地,有20%的小流域土壤流失主要发生在中度侵蚀土地;②平耕地、坡耕地、有林地、其它林地、荒草地、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458.27t/km2·a、6410.8t/km2·a、-2083.89t/km2·a、2668.43t/kin2·a、6639.33 t/km2·a、-759.6 t/km2·a;土壤流失比分别为:-6%、89%、-4%、11%、12%、-3%,流失面积比为1%、72%、0%、18%、9%、0%,水土流失的首要用地类型是坡耕地,平耕地、有林地、其他用地对土壤流失起到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GIS技术的黄前水库流域水土流失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卫国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6043-6045
在GIS技术基础上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作为评价模型,计算了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量,并结合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对流域土壤侵蚀强度进行了分级。利用GIS的叠置分析功能,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与坡度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结果表明:黄前水库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为41.03 t/(hm2.a),属中度侵蚀区,年水土流失量1.33万t。流域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园地、草地、耕地、建设用地和林地。  相似文献   

20.
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是实现精确详细提取遥感信息的新方法.以2010年TM影像作为基础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方法着重提取了西辽河流域平原的植被信息(耕地、林地、中生偏旱和中生偏湿草).通过对不同地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位置、形状)进行比较分析,建立适当的隶属度函数和阈值范围,在草地的分类规则中,参考野外采集的草地植被光谱信息,辅助草地属性特征选择.最后构建分类决策树,完成自动分类,分类总体精度达到82.13%.在分类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植被分布特点,对不同类型的植被面积、不同区县植被面积以及植被与一级河流关系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植被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分别占总面积的38.9%和23.3%;耕地、林地、中生偏湿草地多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区县,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林地、耕地主要集中在科尔沁左翼中旗和科尔沁左翼后旗;林地、中生偏湿草较集中分布在一级河流的10km缓冲区内,耕地主要集中在5km缓冲区内,中生偏旱草与一级河流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