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李瑾 《饲料博览》2001,(10):47-48
矿物元素是鱼体的组成成分,与物质代谢、渗透调节等生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鱼类与哺乳动物在矿物元素吸收代谢方面最大的区别在于鱼类能从水环境中吸收钙和部分镁、铁、锌、碘等微量元素,但水环境中的磷鱼类不能利用,必须完全由饲料中供给。饲料中缺磷、钙、镁、碘、锰、铁、铜、硒和钻时鱼类会出现缺乏症。1 常量元素钙与磷 水产动物对钙、磷的需求有一定的比例,一般为钙:磷=1:1-1.5。当水中的总碱度和总硬度>20mg/kg时,水产动物能通过鳃吸收水中游离的钙来补充其需求,但对磷的需求只能来源于饲料,并且只能以磷酸…  相似文献   

2.
植酸酶是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在畜禽饲料中添加能够提高饲料中磷利用率,降低动物排泄物中磷含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文章综述了植酸酶的来源和生理学特性,在肉鸡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植酸酶对肉鸡钙磷利用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养分利用率以及胫骨钙磷沉积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当如果饲料中钙磷比例不当,即使钙磷供给充足,也会导致畜禽钙磷缺乏症的发生。一般畜禽饲料中的钙磷比以1-1.5:1为宜,产蛋鸡饲料中的钙磷比以4-6:1为宜。  相似文献   

4.
采用4×2二因子有重复设计,研究了饲粮中不同水平钙(0.55%、0.65%、0.75%和0.85%)和磷(0.3%和0.4%)对5~8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及胫骨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钙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碱性磷酸酶(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浆钙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65%钙水平时的增重速度最快,料重比和血浆AKP活性最低,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最高;不同磷水平对鹅的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料重比、饲料消耗、血浆AKP活性、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引言钙和磷是畜禽正常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补充料。在科学养鸡的日粮配合中,钙、磷需要量和利用率依品种和日龄不同而异。常用饲料一般都含有钙、磷,但其总量不能满足需要,而且都是植酸盐,动物吸收效率低,必须补充矿物质的钙和磷,并应按营养需要调和钙磷比率。通常用作补充钙、磷的矿物质饲料,有骨粉、蛋壳粉、磷酸氢钙等。其它如蛎粉、大理石、石灰石等则只含钙。在磷矿丰富的地区,可以利用它作为无机磷饲料,但含氟量较高,容易引起中毒,必须经过脱氟处理。目前,国外已普遍推广使用脱氟磷酸盐以代替磷酸氢钙。据有关资料报道,脱氟磷  相似文献   

6.
选用1日龄健康五龙鹅雏,采用4×2二因子设计研究饲粮中不同钙磷水平对0~4周龄五龙鹅生产性能、血浆钙磷含量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以及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钙水平对五龙鹅体增重及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对饲料消耗影响极显著(P<0.01);饲粮钙水平为0.65%时的体增重最高,料重比最低,饲料消耗最高;不同磷水平对体增重、饲料消耗影响显著(P<0.05),但对料重比无影响;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体增重、饲料消耗及料重比影响显著(P<0.05).②不同钙水平对血浆钙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当饲粮钙水平为0.65%时血钙最高,对血浆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AKP活性影响显著(P<0.05),以0.65%钙水平的AKP活性最低;不同磷水平对血浆钙含量影响显著(P<0.05),对血浆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血浆AKP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钙磷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浆钙磷水平及AKP活性影响极显著(P<0.01).③不同钙水平对胫骨粗灰分及钙含量影响显著(P<0.05),以0.65%钙水平时的灰分及钙含量最高,对胫骨磷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不同磷水平对胫骨粗灰分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对胫骨钙磷含量影响显著(P<0.05);钙磷互作对胫骨灰分及钙磷含量影响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7.
麦麸 麦麸属高磷低钙饲料,磷、钙的比例为4:1,这与畜禽需求的钙、磷生理比例2:1正相反。如果饲喂麦麸过多,会引起钙、磷比例失调性缺钙病,如幼畜的佝偻病、成畜的软骨病、马属动物的肠结石、雄性家畜的尿石症以及家禽产薄壳蛋等都是由这引起的。饲喂麦麸时要掌握好合理的用量,具体地说,鸡在8周龄前喂麦麸应占饲料  相似文献   

8.
植物性猪饲料中磷的营养质量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是动物体内含量较多的矿物元素之一,其需要量仅次于钙,在动物生长、发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占总磷85%~88%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与钙一起维持骨骼和牙齿的正常硬度,其余则在细胞外液和细胞中分布,参与构成活细胞的结构;参与动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分解和合成代谢;在能量储存、释放和转换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动物骨骼正常生长发育、最优繁殖性能和最大生长效率所必需的营养元素。1常见植物性猪饲料中磷的存在和质量植物性饲料是猪的主要饲料,其中的磷是动物所需磷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饲料中的磷主要有两种存在形式:无机磷和有机磷…  相似文献   

9.
植酸酶是能降解植酸及其盐的酶。其能提高磷的利用率 ,解除植酸对一些矿物元素如钙、锌、铁、铜等的抗营养效应 ,不仅对动物具有良好的增重效果 ,同时可降低动物磷排泄量 ,减少环境污染。植酸酶可替代饲料中的无机磷 ,但作为饲料添加剂 ,其作用效果受饲料中钙、磷水平及维生素D含量的影响。现将其研究与应用现状介绍如下。1 植酸酶的来源与性质植酸酶即肌醇六磷酸水解酶 ,它可以通过催化水解反应将磷酸盐从植酸中释放出来 ,因而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达到提高磷利用率的目的 ,又可以降低环境中的磷污染。现已知植酸酶有 3种类型 :肌醇六…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病猪血液和饲料钙磷的测定/自然因素(包括土壤、气候等)的调查以及动物对钙磷的需要存在差异与骨软症发生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对七十年代中期在河西走廊的许多队办猪场流行的猪骨软症的病因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 1.病猪和健康(对照组)猪相比,血钙显著升高,血磷显著下降,呈现高钙低磷血症。 2.主要用低磷的秸杆饲料经“人工瘤胃”发酵后喂猪,饲料单纯,钙磷比例不当,蛋白质等营养不足,是这些猪发生骨软症的直接原因。 3.河西走廊土壤富钙贫磷。生长在这种土壤上的饲料植物的磷含量也比较低。缺磷的饲料也缺乏蛋白质。这样的饲料不利于钙磷的吸收。 4.由于动物的不同生理状态对矿物质的需要存在差异(成年的<正在生长的<泌乳的),因此,年轻的正在生长的猪,以及经产的母猪发病率高,病程延长则病情趋于严重。  相似文献   

11.
正骨软病是发生在软骨内骨化作用已完成的成年动物的一种骨性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钙磷缺乏或者两者之间的比例不当。特征性病变为骨质的进行性脱钙,呈现骨质软化及形成过量的未钙化的骨基质。临床特征是消化紊乱,异食癖,跛行,骨质软化及骨变形。该病牛羊等反刍动物较为常见,偶见有猪。1病因牛的骨软病通常是由于饲料、饮水中磷含量不足或者钙含量过高,导致钙、磷比例不平衡而发生。本病常发生于土壤严重  相似文献   

12.
植物性饲料中的磷主要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难以被猪禽等单胃动物利用,且植酸盐是多聚阴离子,易与钙、铁、锌等带正电的阳离子形成螯合物,影响饲料中淀粉、蛋白质以及脂肪等其他养分的消化利用,具有抗营养作用。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植酸酶,可促进动物对饲料中磷和其他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动物生长性能,降低排泄物中未被消化的养分含量,减轻环境污染。文章就植酸酶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研究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1999,(3)
1.骨粉是动物骨赂经高温高压处理,脱去蛋白质和脂肪后经粉碎制成的。含钙36%,磷16%,是很好的钙、磷补充饲料。饲喂家禽骨粉用量一般为日粮的1%~3%。2.石粉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含钙量在35%以上,是最廉价的钙源饲料。有些地区生产的石粉杂质(如镁)、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黑龙江省双城地区奶牛骨软症的病因、病症及以中药为主的综合诊疗等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1病因骨软症是成牛因饲料中钙磷不足或钙磷比例不当以及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奶牛钙、磷代谢障碍,造成进行性脱钙(骨吸收)。根据临床诊治本地区奶牛骨软症的情况,发现其病因主要为养牛户缺乏饲养管理知识,  相似文献   

15.
冷扬  王晖 《湛江医学院学报》2002,20(5):382-382,385
实验动物的健康要得以保证 ,首先应提供合理的营养。所谓合理的营养指的是供给动物的各种营养素的量能够满足该种动物对其的需要量 ,即供给等于需求。而营养素中又数蛋白质、矿物质的营养和生理作用倍受人们关注。本文就日粮中蛋白质、钙、磷、铁、锌的不同含量对常用实验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泌乳和疾病的发生所造成的影响作一阐述。1 蛋白质对实验动物的影响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所以蛋白质常作为营养学中首要研究的物质 ,其使用量与需要量的差距大小直接影响到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对于常用的实验动物 ,如…  相似文献   

16.
中国饲料磷推荐水平及磷酸盐应用现状和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磷是动物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之一,在动物生长、发育和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动物生产中磷利用效率通常较低,大量未被利用的磷随粪尿排出体外,使得环境中磷不断富集,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饲料磷水平、磷酸盐的添加量与磷利用效率及粪尿磷排放量密切相关。论文旨在研究中国饲料磷水平及磷酸盐应用现状,为合理利用饲料磷资源和降低粪尿磷的环境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分析中国与美国常见畜禽饲养标准,比较不同饲养标准推荐的总磷和非植酸磷需要量的差异;通过对饲料企业调研和饲料样品测定,分析不同饲料中采用的磷酸盐种类、添加量和磷的含量。【结果】与中国饲养标准相比,美国的猪饲养标准未列出非植酸磷的需要量,而是以总磷及标准、表观总肠道可消化磷来表示;美国的蛋鸡、肉仔鸡和肉鸭饲养标准均未列出总磷需要量;中国的奶牛饲养标准后备期、泌乳期和干奶妊娠期牛的磷需要量分别比美国饲养标准高31%、74%和26%;中国产蛋鸡、肉仔鸡饲养后期和肉鸭的饲养标准中非植酸磷需要量(分别为0.32%、0.35%-0.40%、0.35%-0.42%)均高于美国饲养标准(分别为0.25%、0.30%-0.35%、0.30%-0.40%)。中国畜禽饲料中所用的磷酸盐主要为磷酸氢钙,其次是磷酸一二钙和磷酸二氢钙;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种饲料中磷酸盐添加量、总磷含量及非植酸磷含量差异很大;当前饲料中磷酸钙盐的添加量低于2006年的添加量(分别为8.8 和12.0 kg·t-1);企业标准中饲料总磷需要量与实际测定值、中国饲养标准推荐值及2006年调研值基本相同,但是产蛋鸡、小猪和大猪饲料的企业标准推荐的非植酸磷需要量均高于中国和美国饲养标准推荐值。【结论】中国饲养标准推荐的奶牛、产蛋鸡、肉仔鸡后期和肉鸭的磷需要量高于美国饲养标准,饲料中磷酸盐的添加量较10年前降低了3.2 kg·t-1,企业标准的产蛋鸡、小猪和大猪饲料中非植酸磷需要量高于中国和美国饲养标准。建议根据中国畜禽品种和饲料特点,开展磷需要量相关研究,修改畜禽磷需要量推荐标准,同时采用低磷日粮、高利用率磷酸钙盐和添加植酸酶等综合调控措施来提高饲料磷的利用效率,降低粪尿磷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正磷是所有矿物质中生物功能最多的元素,能与钙一起参与骨骼和牙齿结构的组成,能参与体内能量代谢,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保证生物膜的完整,参与生命活动过程,如蛋白质合成和动物产品生产。虽然饲料中含有足够的磷,但是部分疾病易造成磷的大量流失,导致钙磷比例失调。因此,某些奶牛疾病  相似文献   

18.
预混合饲料是随着饲料添加剂的逐步深入和饲料工业的发展而产生的。目前,我国对猪鸡预混合饲料研究较多,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性添加剂齐全。在生产上普及较好,而对奶牛添加剂研究较少,在生产上应用不多,仅一些国营、集体规模较大的奶牛场饲喂矿物质添加剂,添加范围也仅限于钙磷及微量元素。为了提高奶牛生产水平,我们进行了本试验。目的在于研制出适合东北地区饲养条件下的高产奶牛预混合饲料较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维生素D(V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动物体内不可缺少的,其在促进骨骼发育和钙磷吸收、改善动物肉品质及免疫细胞的形成等方面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VD在动物体内可以合成,但其需要量较大,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饲料中添加的VD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动物的生产性能、钙和磷的代谢和骨代谢等。因此,适宜的VD添加量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文章综述了家禽VD的需要量、影响因素及其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饲料钙磷比(质量比)对吉富罗非鱼生长、饲料利用、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确定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适宜的钙磷比。【方法】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氯化钙为钙源,分别配制等磷(总磷为9~10 g/kg)、等氮、等能、钙磷比理论值分别为2∶1,1.5∶1,1∶1,1∶1.5,1∶2和1∶3(实测值分别为1.8∶1,1.3∶1,1∶1.1,1∶1.5,1∶2.5和1∶2.9)的6组纯化饲料,用之饲养吉富罗非鱼(初始体质量为(46.03±2.14) g/尾)8周,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其体质量增加率、饲料系数、磷表观消化率、体成分、骨组织无机物含量、血清生化指标等。用折线模型分别对供试罗非鱼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与饲料钙磷比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确定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结果】钙磷比为1∶1.1~1∶2.9的试验组鱼体质量增加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钙磷比1.8∶1组(P<0.05);钙磷比1∶2.5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8∶1组(P<0.05),但与其他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钙磷比1∶2.5组的磷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1.8∶1组、1.3∶1组和1∶2.9组(P<0.05),但与1∶1.1组和1∶1.5组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钙磷比对吉富罗非鱼的脏体比、肝体比、肥满度及成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钙磷比的下降(钙水平的降低),全鱼和脊椎骨的钙、磷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肌肉的粗脂肪含量呈升高趋势(P<0.05),而全鱼和脊椎骨的粗灰分含量及Ca/P值均无显著变化(P>0.05)。血清磷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升高的趋势(P<0.05),饲料钙磷比对血清钙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活力和甲状旁腺激素含量均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P<0.05),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随饲料钙磷比的下降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吉富罗非鱼要获得最大的特定生长率、全鱼磷含量、脊椎骨磷含量和血清磷含量,其饲料中最适钙磷比分别应为1∶1.5,1∶1.1,1∶1.1和1∶2.4,据此建议在饲料总磷水平为9~10 g/kg时,吉富罗非鱼饲料中钙磷比的适宜水平为1∶1.1~1∶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