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引进良种肉羊无角陶赛特、特克塞尔来改良小尾寒羊,通过三元杂交生产特一陶一寒杂种肉羊。在同等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察特—陶一寒F2代在不同月龄的生长速度和体尺指标均优于小尾寒羊(P〈0.01),说明用三元杂交效果明显,并作为当地最为理想的肉羊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杂种F1、F2、F3在不同月龄进行体重体尺指标的测定,以综合评价引进的肉羊品种无角陶赛特羊和波德代羊对当地蒙古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试验以引进的无角陶赛特羊及波德代羊与蒙古羊不同杂交组合的后代(F1、F2及F3)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已培育出的西北肉用绵羊新品种群部分杂交组合生长发育性状在不同月龄通过测定体重、体尺指标进行研究,探讨最佳杂交组合模式.结果表明:杂种F3生长发育速度快于对应杂种F2,杂种F2生长发育速度优于对应杂种F1;陶波蒙杂交组合改良蒙古羊效果较好于陶蒙杂交组合,尤其是高代或三元杂交经济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神木县肉羊屠宰对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经肥育的3组、6品种(或杂交组合)6月龄育肥公羔各6只进行的屠宰对比试验结果显示,三元组在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净肉质量、优质切块等绝对量指标;屠宰率、净肉率、胴体产肉率、肉骨比、优质切块率等相对量指标,以及胴体价值均显著高于本地组和二元组,进而表明用小尾寒羊与本地绵羊品种的二元杂交羊做母本,以引进国外专门肉羊品种做三元杂交的终端父本是目前神木县乃至陕北地区条件下肉羊生产的最佳杂交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探讨了适合内蒙古准格尔旗肉羊三元杂交的模式,筛选出了适合当地肉羊三元杂交的亲本,并进行饲养试验,对细毛羊×细毛羊、小尾寒羊×细毛羊、无角陶赛特×细毛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提出:肉羊三元杂交中无角陶赛特、德国美利奴可作为优良的第一父本;白萨福克和特克赛尔羊均可作为供选择的第二父本;第二母本首选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其次为无角陶赛特×细毛羊;杂交后代增重效果明显,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其它杂交后代,而且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细毛羊组合羔羊,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5.
灰色系统理论在肉牛三元杂交改良效果评价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元杂交肉牛育肥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为主要指标,以初生重、12月龄体重为次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杂交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元杂交肉牛生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6.
以三元杂交肉牛育肥日增重、屠宰率和净肉率为主要指标,以初生重、12月龄体重为次要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方法,对5个肉牛三元杂交组合杂交效果进行了评价.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三元杂交肉牛生产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准格尔旗肉羊三元杂交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探讨了适合内蒙古准格尔旗肉羊三元杂交的模式,筛选出了适合当地肉羊三元杂交的亲本,并进行饲养试验,对细毛羊×细毛羊、小尾寒羊×细毛羊、无角陶赛特×细毛羊、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提出:肉羊三元杂交中无角陶赛特、德国美利奴可作为优良的第一父本;白萨福克和特克赛尔羊均可作为供选择的第二父本;第二母本首选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其次为无角陶赛特×细毛羊;杂交后代增重效果明显.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优于其它杂交后代,而且无角陶赛特×小尾寒羊、无角陶赛特×细毛羊组合羔羊,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适合陕西定边县推广的肉羊最佳杂交组合,在相同舍饲条件下,随机选择同期出生的小尾寒羊×滩羊♀二元杂交羔羊和杜泊羊×"寒滩"♀三元杂交羔羊各30只左右,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对比饲养试验。结果表明:三元杂交羔羊在日增重和屠宰性能方面均极显著地高于二元杂交羔羊(P0.01)。由此可见,以杜泊羊做终端父本与定边当地的杂交羊进行三元经济杂交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新疆肉羊品种对我国肉羊品种的丰富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杂交繁育优化生长性能,为满足羊肉及其制品的消费提供物质基础。为此,本文介绍了新疆域内肉羊杂交技术推广的意义:提高肉羊繁殖性能,改善肉羊生产性能,促进肉羊产业化发展;分别简述了哈萨克羊和萨福克羊的二元杂交利用及新疆域内肉羊三元杂交利用的现状;提出了通过建立纯繁场与杂交繁育场、胚胎移植技术和人工授精技术来促进新疆域内肉羊杂交生产技术的发展思路,以期为新疆自治区高效肉羊品种选育技术体系项目的推广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传统牧区,通过肉羊二元、三元杂交,可对提高地方品种产肉性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当前我国高效肉羊杂交体系尚未建立,个体产肉性能低与经济利用率差的局面仍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杂交利用体系,对肉羊产业的高效、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我国传统肉羊品种缺陷及国内外杂交利用模式的基础上,介绍了放牧肉羊经济杂交新模式——半轮回杂交。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于河北省唐山地区养殖的肉用绵羊最佳杂交组合,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本研究以小尾寒羊为母本,分别以澳洲白羊(AWF)、杜泊羊和夏洛莱羊为父本,分3组进行杂交试验,其中,1组为澳洲白羊和小尾寒羊杂交(AH组),2组为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DH组),3组为夏洛莱羊和小尾寒羊杂交(XH组)。对3组肉羊杂交F1代羊的生长性能和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饲养条件下,除夏寒F1代母羊的初生重略低于澳寒F1代母羊外,夏寒杂交F1代羊的初生重(公羊)、断奶重、6月龄体重、初生到断奶时的平均日增重均为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杜寒和澳寒F1代羊(P<0.05,P<0.01)。断奶到6月龄时的平均日增重,杜寒F1代公、母羊均为最高,其次是夏寒F1代公、母羊,杜寒F1代公、母羊与其余两组均未达显著性差异(P>0.05)。3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胸宽,6月龄体尺指标除了体长和体高,其余均是夏寒F1代羊最大,且部分指标极显著高于澳寒F1代羊(P<0.01)。以上研究结果说明,夏寒F1代羊,基础体重较高,出生后生长速度始终较快,而杜寒F1代羊在断奶后表现出较快的生长速度。3个肉羊杂交组合F1代羊CLPG基因的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CLPG基因的第41 bp处存在一个错义突变位点(g.C > T),该位点有CC和CT 2种基因型,其中CC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具CT型个体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体重以及3月龄和6月龄各体尺指标,均明显高于具CC型的个体。综合以上结果,提示夏洛莱羊与小尾寒羊杂交优势较为明显,T等位基因可促进肉用绵羊的生长发育,建议在河北省唐山地区进行肉羊生产时,尽可能选择夏寒杂交组合且携带有T等位基因的个体。  相似文献   

12.
在考虑景泰当地气候及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以无角陶赛特、萨福克、特克赛尔为终端父本,与本地寒滩组成三个杂交组合的平均初生重、繁殖成活率、1月龄、3月龄、6月龄、9月龄、周岁体重优于当地品种二元杂交羊,经济效益显著。发挥了当地滩羊耐粗饲、适宜当地环境的特点,四季发情,改进了二元杂交羔羊体躯不丰满、个体产肉量低的缺陷。试验认为,各组合三元杂交羔羊育肥至6月龄出栏最佳。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F2公羔的产肉性能和经济效益,对6月龄德美×内细杂交F2公羔和内蒙古细毛羊公羔进行了屠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德美×内细F2公羔平均活重、胴体重、净肉重较同月龄内蒙古细毛羊分别增加了5.97、4.19和3.35 kg,分别提高21.36%、34.26%和37.35%;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提高10.65%和13.24%,且差异均极显著(P〈0.01)。说明德国美利奴羊与内蒙古细毛羊杂交能显著提高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特克赛尔公羊改良蒙哈混血羊,杂种羊与本地羊在同样饲养管理条件下,特×蒙哈杂一代6月龄羔羊的宰前活重较同龄蒙哈混血羊高12.24 kg,胴体重高6.66 kg,净肉重高5.87 kg,差异均极显著(P<0.01)。后腿肉重增加1.67 kg,眼肌面积增加8.13 cm2,为蒙哈混血羊的1.80倍,差异显著(P<0.05)。特×蒙哈杂一代胴体重达到国外上等羔羊肉胴体重标准,优质肉率、骨肉比均高于蒙哈混血羊,肉质较细嫩,羊肉品质得到改善。每只杂种羊仅产肉一项比本地羊多收入168.60元,经济效益明显。说明利用特克赛尔羊改良蒙哈混血羊,对提高产肉性能、改善羊肉品质和增加养羊经济效益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旨在研究引入外来品种与湖羊杂交后对湖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分为AH组(澳湖杂交F1代)、DH组(杜湖杂交F1代)和H组(纯繁湖羊对照组)3组,每组分别选取4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羊3只、母羊2只.结果 表明,在屠宰性能上,AH组和DH组的内脏脂肪占胴体重百分比、眼肌面积均显...  相似文献   

17.
为分析自然放牧条件下戈壁羊和察哈尔羊羊肉品质, 对12月龄各品种羊屠宰性能、肱三头肌、背最长肌和股二头肌部位物理指标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察哈尔羊的活重和胴体重表现出良好优势(P<0.05), 而戈壁羊屠宰率显著(P<0.05)高于察哈尔羊;察哈尔羊羊肉的L*值和a*值最大, 熟肉率为39.59%~45.94%, 色泽和保水性优于戈壁羊;戈壁羊羊肉剪切力为7.16~8.47 N, 肉质鲜嫩柔软, 戈壁羊和察哈尔羊羊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7.63%~19.54%和17.18%~18.77%, 氨基酸总量分别为70.73%~75.98%和67.29%~70.86%, 戈壁羊羊肉的营养价值略优于察哈尔羊。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饲喂水平对20~35 kg杜寒杂交公羔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和器官指数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21只平均体重为(19.14±2.37)kg公羔随机分为3组,按照自由采食(AL组)、自由采食量的70%(IR70组)和自由采食量的40%(IR40组)3个水平饲喂,每组7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当AL组的试验羊体重达到35 kg时进行屠宰试验,测定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重要内脏器官的重量和发育情况.试验期66 d.结果表明:不同的饲喂水平对净增重、平均日增重和干物质采食量有显著的影响(P<0.05),生长性能和部分屠宰指标表现为相同的变化规律,即AL组>IR70组>IR40组,3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屠宰率、净肉率和胴体净肉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L组瘤胃重占复胃总重比例最高,为67.08%,与IR70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重占宰前活重比例以AL组最高,显著高于IR70和IR40组(P<0.05).结果提示,饲喂水平对肉用绵羊生长性能、复胃的重量与发育、主要生理器官的发育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试验结果与NRC( 2007)肉羊的饲养标准有一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对5个杂交组合羔羊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羔羊哺乳期平均日增重2个三元杂交组合高于3个二元杂交组合;断奶育肥期日增重德克塞尔×无角道赛特×小尾寒羊(TL×PD×XW)和萨福克×无角道赛特×小尾寒羊显著高于无角道赛特×小尾寒羊(PD×XW)和德克塞尔×小尾寒羊(TL×XW)(P<0.05);料重比TL×PD×XW和SK×PD×XW极显著高于PD×XW和TL×XW(P<0.01),显著高于SK×XW(P<0.05);胴体重、屠宰率、眼肌面积、胴体净肉重等指标2个三元杂交组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3个二元杂交组合。建议在半干旱地区开展肉羊经济杂交时,以SK×PD×XW组合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