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美国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2.
苜蓿以"牧草之王"著称,不仅产量高,而且草质优良,各种畜禽均喜食.目前随着西部大开发国家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推进,苜蓿产业化规模发展很快,种植面积也成倍增长,在农牧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更科学地种植苜蓿,提高苜蓿的产量和品质,现将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优质苜蓿干草制作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苜蓿干草是草食家畜冬春必不可少的粗饲料。苜蓿干草具有加工简单,成本低,耐保存等特点,从理论上讲,如果在苜蓿干草调制的每一个环节减少营养及物质的损失,做到适时刈割,合理留茬,合理干燥及收草打捆处理科学,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干草的损失的。干草调制的基本程序为:鲜草刈割,压扁,干燥,捡拾打捆,堆贮,二次加压打捆和贮存等。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良栽培牧草。它既能养畜,又能肥田,还有一些国家利用嫩芽作新鲜蔬菜,深受人们喜爱。此外它还能保蓄水土、美化环境、改良草原,种子出口创汇。近年来,我国紫花苜蓿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与美国、加拿大等一些国家相比还相差很远。影响我国苜蓿种植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种子量不足,而且产种量低,一般在北方生长第 2年头茬紫花苜蓿种子 112. 5~150kg/hm2,而美国、加拿大等畜牧业发达国家高达997.5~1395kg/hm2。提高苜蓿种子的产量和质量是发展种植苜蓿的关键。1地区和地…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是当今世界上种植非常广泛的豆科牧草,具有“牧草之王”的美称。阿尔冈金(Algonquin)是加拿大培育的苜蓿品种,山西省种子总公司于2000年引进试验试种。经过几年的大面积试种表明,该品种综合性状表现良好,具有草产量高、生长期长、适口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已成为山西中北部发展畜牧业的重要优质高产饲料之一,深受广大种养户的青睐。1特征特性阿尔冈金是多年生优质苜蓿品种,根系发达,主根粗长,深达3~6m,侧根多根瘤。茎直立,多分枝,株高100~120cm。三出复叶,托叶2片,不易脱落。总状花序腋生,有小花20~30朵,花…  相似文献   

6.
苜蓿在陇东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素称牧草之王.苜蓿中除了丰富的蛋白质外,矿物质、微量元素、胡罗卜素等的含量也很丰富,是陇东地区主要牧草,种植面积占牧草总面积的 90%以上,也是世界上栽培最广泛、最重要的豆科牧草作物.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苜蓿正以其适应性广、高产优质、改良土壤迅速、经济效益高、生态功能齐全等特性,在整个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畜牧业中大量使用苜蓿、国家实施的天然草场保护、退耕还草工程中大量种植苜蓿,其合理利用的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1苜蓿概述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因其适应性广、产量高、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广受欢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成本低,易栽培,是良好的蜜源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能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8.
草是一项重要的农业自然资源.它除了构成草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份外,还渗透到森林、农田、荒漠、城市及部分水域等各种生态系统中,成为这些系统的补充成份,并使其结构和功能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9.
苜蓿叶蛋白生产工艺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农村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苜蓿种植业。据统计,仅我国北方地区的苜蓿种植面积就达133.3万hm2。依靠科技进步,从食用和饲用两个方面推进苜蓿产业科学化发展,便成了科研与生产人员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苜蓿及其叶蛋白的营养成分苜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远高于大麦、玉米、高粱蛋白质的含量。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2.68倍,其叶蛋白体蛋白质的含量是玉米中同类蛋白质的6.1倍,但是苜蓿蛋白质具有大豆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即赖氨酸含量多、蛋氨酸含量不足。从表1苜蓿及其叶蛋白营养成分中的数据可知,苜蓿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只是比…  相似文献   

10.
芦笋又名石刁柏、龙须菜,是百合科天门冬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芦笋具有丰富的营养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被列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欧洲有“蔬菜之王”的美称。笋芦除了供新鲜食用外,主要用于加工芦笋罐头和速冻芦笋等产品。然而,这些产品对原料的要求比较严格,不够标准的加工原料往往不能得到很好的利用,造成很大浪费。对于不够等级的段状芦笋,可以将其制成酸辣芦笋罐头。  相似文献   

11.
罗汉果为葫芦科植物,系多年生草质藤本。其果实营养丰富,甜度为蔗糖的300倍,是制作各种清凉饮料的上等原料,也可以加工成糖浆、止咳露等供药用。罗汉果主产在我国南方  相似文献   

12.
广西木薯产业化发展战略思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广西是我国木薯生产的主产区 ,近年来 ,年种植面积 2 3~ 2 7万hm2 ,占全国种植面积的 6 0 %左右 ,年产鲜薯 2 5 0~30 0万t。木薯是一种用途很广 ,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木薯块根除了作生产淀粉、酒精原料外 ,还可作为生产变性淀粉、山梨醇、降解薄膜、葡萄糖、果糖等原料。木薯茎秆除了作为繁殖材料外 ,还可用于培养食用菌。木薯叶可以养蚕、也可以加工禽畜饲料。木薯是广西一大优势作物。木薯加工产品尤其是深加工产品不仅经济价值高 ,而且市场潜力大。然而 ,目前木薯生产尚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集约化经营程度低 ,优良品种推广缓慢 …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小麦除了部分山区特殊地形外,几乎100%实现了机械化播种、收获。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的玉米生产机械化问题迟迟未能解决。虽然机械播种在玉米种植大区有了一定面积,但玉米的中耕除草、追肥、收获等诸多环节大都靠人工完成,特别是玉米的人工收获和秸秆处理已成为当今农民的繁重体力劳动。加快推进玉米生产机械化是提高玉米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玉米生产机械化不仅可以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有效争抢农时,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而且可以确保农艺措施到位,改变玉米传统生产方式,促进秸秆的有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措  相似文献   

14.
刘国信 《科学种养》2009,(10):57-57
苜蓿被誉为“牧草之王”,是世界公认的优质豆科牧草。为便于苜蓿储存,并保持其良好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在收获季节常常需要在田间对苜蓿草进行脱水干燥和调制处理。现将其田间干燥机械化作业和调制处理技术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15.
<正>蓝莓是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其果实为浆果,俗称鸟鸦果、蓝浆果,呈蓝色,近圆形,果肉细腻,甜酸适度。蓝莓果实和叶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和医药方面,是近年来世界发展最迅速的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第三代果树品种。对蓝莓加工目前主要有鲜食果、果酱、调配酒以及发酵酒等产品,根据果实特点还可加工成果脯,但鲜有研究。果脯蜜饯作为我国特有的传统食  相似文献   

16.
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最广,也是最优良、最重要的一种优质豆科牧草,素有"牧草之王',之美称.由于苜蓿在世界畜牧业中的重要性,苜蓿基因工程研究要早于其它牧草.特别是最近几年来,基因工程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苜蓿的研究中,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本文综述了在苜蓿遗传转化方法、抗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品质改良、生物反应器和共生固氮等基因工程方面的国内外进展,着重阐述了基因工程在提高苜蓿抗性、改良品质和研究共生固氮调控机制方面的作用并就苜蓿基因工程研究今后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针对目前兵团苜蓿生产中存在的品种杂、品质差,病、虫、草危害严重,收获加工不配套,种植技术不集成,水肥调控不合理以及产业化水平低等关键问题,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以优质苜蓿规模化种植生产为重点,利用兵团已有规模化农业生产和高效管理的经验及牧草规模化生产的优势条件,确定规模化优质高效苜蓿的适宜品种,组装并集成了以  相似文献   

18.
<正>酸浆,又名红姑娘、挂金灯、金灯、锦灯笼、泡泡草等,属于茄科、酸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省区,栽培面积很小。酸浆大多用于生食,皮薄、果肉柔软、多籽多汁、酸甜适口;除生食外,还可以加工成罐头、果汁、果茶等,用途广泛;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是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食品结构的改善,以及对水果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有"草本水果"之称的酸浆将越来越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  相似文献   

19.
分样是种子检验工作中重要环节之一,其工作质量好坏关系到所有检测项目的精准性。在生产加工企业中,种子需要初检、复检、成品等至少3次检验。尤其是在西北繁种的面积不断增加,收获时大多是以户为单位的初选,几户或几十户成一车皮到站。由于户与户  相似文献   

20.
苗阳  卢欣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403-407
苜蓿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史。本文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苜蓿的栽培利用情况归纳出以下结论:第一,苜蓿在汉代由张骞引入我国,作为观赏植物和养马饲草在长安宫庭中栽植,随后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第二,我国古代已有一套完整的苜蓿栽培方法,并总结出苜蓿与粮食作物混作、林草间作、改良盐碱土壤等种植经验。第三,我国古代对苜蓿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各方面:一、苜蓿被广为应用于饲喂牲畜,古代已有将苜蓿研磨成粉以备无青草季节共牲畜食用的技术。二、苜蓿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其叶、种子均为人所食用,且制作方法丰富。三、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均可入药,对多种疾病有疗效。上述结论可为现代苜蓿产业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