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饲料及工业原料作物,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等优良特性。了解甘薯在盐胁迫条件下的耐盐机制,筛选耐盐种质资源,培育耐盐品种,对提高盐碱地利用率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主要从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耐盐性评价指标、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以及提高耐盐性的途径等4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甘薯耐盐相关的研究进展。在甘薯耐盐种质资源筛选与鉴定方面,总结了目前已报道的强耐盐、中度耐盐、弱耐盐及盐敏感甘薯种质资源。在耐盐性评价上,将众多指标归结为形态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两大类。在耐盐性相关基因挖掘上,总结了参与盐胁迫响应的基因,如C2结构域脱落酸相关基因IbCAR1、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酶基因IbPSS1、蔗糖非发酵-1-相关蛋白激酶-1基因IbSnRK1、甘薯R2R3-MYB基因IbMYB308、海藻糖-6-磷酸合成酶(TPS)基因IbTPS等。在提高耐盐性的途径上,总结了现阶段常采用的2种方法,即施用外源物质及培育耐盐品种。目前甘薯的耐盐性在生理代谢、耐盐基因挖掘等研究中取得诸多成果,但在提高甘薯耐盐性途径上研究较少。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甘薯耐盐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盐胁迫下硝态氮对甘薯根系发育及荧光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商19(盐敏感型)和济23(耐盐型)两个甘薯品种,设两个盐氮(NaCl:1、120 mmol·L~(-1);NO_3~--N:1、10 mmol·L~(-1))水平,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盐氮交互作用对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甘薯根系发育及叶片荧光系统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相同盐、氮水平处理时,两基因型甘薯其根系总长度差异不显著,同一盐水平,J23根系干重随氮浓度增加呈降低趋势,S19随氮素加入而升高;而盐敏感型甘薯在轻盐水平或重盐水平下根尖数都多于耐盐型甘薯;相同盐氮耦合处理下,与耐盐型(J23)相比,盐敏感型(S19)甘薯根系活力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2)耐盐型和盐敏感型甘薯最大光化学效率平均值差异不显著,因此甘薯品种之间的耐盐性对植株最大光化学效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相同氮水平下,随NaCl浓度升高,甘薯的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等指标都有所下降;4)相同NaCl水平下,随氮素营养的加入甘薯细胞中硝态氮含量随之增加,甘薯的根系总长度、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活力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等指标都有所上升;5)硝态氮的供应可缓解盐胁迫对甘薯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以及叶绿素荧光系统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耐盐力甘薯品种的苗期,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胁迫下,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O2-产生速率都增加,耐盐品种增加幅度小于不耐盐品种,低浓度NACl胁迫下SOD活性上升,高浓度胁迫下SOD活性下降,中耐和不耐盐品种CAT活性随NACl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耐盐品种CAT活性在低浓度时上升,后随NACl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3个不同耐盐力的甘薯品种POD活性均随NACl胁迫浓度提高而上升,不耐盐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中耐和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4.
不同甘薯品种(系)田间耐盐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0027、13047、15001、15024、紫罗兰、济薯21、济徐23和济薯26共8个甘薯品种(系),在东营市垦利县汇邦农场盐碱地进行了不同品种(系)的耐盐筛选及耐盐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块根产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可将8个甘薯品种(系)划分为四类,紫罗兰为第一类,属于盐敏感型;13047和15024为第二类,属于弱耐盐类型;10027、15001和济薯21为第三类,属于中度耐盐类型;济徐23和济薯26为第四类,属于强耐盐类型。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条件下,强耐盐型品种可保持较低的叶片Na+含量、较高的叶片K+含量和K+/Na+比值,有利于维持叶片正常的生理功能;同时也可保持较高的植株总干重和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获得较高的块根干重。块根产量和叶片K+/Na+比值可作为甘薯耐盐性田间筛选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滨海盐渍地鉴定甘薯品种耐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有相当面积的盐渍土壤,主要分布在辽东半岛、渤海湾和苏北滨海狭长地带,改良利用这些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课题之一.培育和筛选耐盐的作物品种是利用盐渍土经济而有效的措施,这不仅可以从大量的作物品种资源中获得直接利用的材料,同时还可为培育耐盐品种提供亲本材料.甘薯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广的作物,在盐渍地上种植甘薯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甘薯茎段苗为材料进行甘薯品种资源室内耐盐性快速筛选方法的研究,并对109个甘薯品种资源进行耐盐筛选试验,初步筛选出白皮新来妹、大垌红、鸡而仔、吊丝红和广薯88-70等5个高耐盐品种,约占筛选资源的4.6%;同时还初步筛选了耐盐品种22个,约占筛选资源的20.2%.  相似文献   

7.
NACl胁迫下甘薯苗期叶片活性氧代谢与甘薯耐盐性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不同耐盐力甘薯品种的苗期,在不同深度的NACl溶液胁迫下,叶片质膜透性、MDA含量、O2^-产生速率都增加,耐盐品种增加幅度小于不耐盐品种,低浓度NACl胁迫下SOD活性上升,高浓度胁迫下SOD活性下降,中耐不不耐盐品种CAT活性随NACl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耐盐品种CAT活性在低浓度时上升,后随NACl胁迫浓度的提高而下降。3个不同耐盐力的甘薯品种POD活性均随NACl胁迫浓度提高而上升,不耐盐品种上升的幅度大于中耐和耐盐品种。  相似文献   

8.
运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甘薯茎段进行处理后,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对其进行定向耐盐筛选,探讨EMS处理甘薯茎段的适宜浓度和时间组合,并得到耐盐突变体。实验结果表明:EMS对甘薯茎段的作用受处理时间和处理浓度的影响,0.3%+1h和0.2%+(2-3)h约为EMS处理甘薯茎段的半致死剂量。  相似文献   

9.
甘薯为喜温短日照作物,起源于热带地区,对低温较敏感.低温冷害对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开展甘薯的耐冷分子生物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总结了低温对甘薯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表观危害症状及对甘薯生理生化方面造成的影响;列举了近年来甘薯耐冷组学和耐冷microRNA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为甘薯耐冷基因的挖掘及从分子层面揭示甘薯耐冷机理奠定了基础;介绍了目前基因工程在甘薯耐冷研究中的应用,有效加快了耐冷分子化育种进程.同时,文章提出以加强甘薯抗冷性的QTL分子标记定位研究、推进甘薯冷信号分子传导研究、深入开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3个方面为未来甘薯耐冷研究的重点方向,以期为甘薯耐冷研究及抗性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苏北沿海滩涂盐碱地上不同类型甘薯品种耐盐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个不同类型甘薯品种在盐碱地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Na~+和K~+含量的分配差异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宜在苏北沿海滩涂盐碱地栽植的耐盐甘薯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甘薯不同品种间的耐盐性存在差异,主要产量性状如鲜薯产量、薯块干率、薯干产量等在不同甘薯品种间均表现出显著差异。鲜薯和薯干产量可作为综合评价甘薯品种耐盐性的理想指标,并以此筛选出较为耐盐品种如NZ-1、NJ-72、W50-20、XS-33等。耐盐甘薯叶片与根系中的K~+比值较高,根部积累Na~+较多,叶片部Na~+较少。因此Na+与K+离子在体内的吸收与分布差异可能是导致甘薯耐盐性相对强弱的重要原因。同时,对甘薯种植前后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薯种植后试验区内土壤表层的含盐量显著降低,而土壤养分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明甘薯是一种耐盐性较强的作物,盐碱地种植能起到降低土壤盐分、改良土壤的作用,是提高苏北滩涂盐碱地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抗病育种由于缺乏抗源材料和育种周期长等原因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为抗病毒甘薯的培育提供了新的途径.鉴此,综述了近年来甘薯遗传转化及其抗病毒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取田间自然诱发鉴定和室内贮藏鉴定相结合的方法,鉴定了21个甘薯品种对甘薯茎线虫病的抗性。结果表明:高抗品种有4个:华北52-45、烟252、徐州781和176;抗病品种有北京553等7个;中抗品种有梅营7号等6个;感病品种和高感品种各2个。收获后室内贮藏30 d,各品种的病情指数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
烟薯套种甘薯品种筛选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适合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方法]于2014和2015年连续2年分别在不同烟区进行烟薯套种条件下不同甘薯品种的筛选评价试验,筛选适宜烟薯套种的甘薯品种。[结果]所有甘薯品种在烟薯套种情况下鲜薯产量均比纯作下减产,地上部蔓长增加,分枝数减少,地下部结薯数减少。[结论]结合2年鲜薯产量和蔓长的变化情况,筛选出苏薯9号、商薯19、徐薯32、广薯87共4个甘薯品种最适宜烟薯套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利用甘薯黑痣病带病种薯育苗,比较拔苗和剪苗对甘薯黑痣病发生的影响。[结果]拔苗栽插会将黑痣病菌携带至大田引起发病,而剪苗则可以有效地阻隔黑痣病菌,防止黑痣病的传播蔓延。[结论]试验结果为控制黑痣病传播和推广剪苗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甘薯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正学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2):229-230
本文着重介绍了甘薯栽培的育苗、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盆栽实验,通过GC-FPD分析方法,分析了涕灭威在甘薯中的吸收及在茎叶中的降解。结果表明,涕灭威很快就会被甘薯根系吸收并转移到茎叶。在茎中,涕灭威4d即达到峰值浓度,其降解产物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分别在第17d和第21d达到浓度峰值。在叶中,涕灭威浓度6d达到峰值,涕灭威亚砜在第14d、涕灭威砜在第24d达到峰值浓度。  相似文献   

18.
田福中 《安徽农学通报》2007,14(16):172-173
本文介绍了以红薯茎叶汁为原料,生产保健冰淇淋的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引进的11个甘薯品种与本地主栽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鲜薯产量金山630、龙薯9号、厦门三叶红、岩薯5号与金山57(CK1)和新种花(CK2)相比,增产达极显著水平;龙岩7-3、广东7号、德引1号、金山696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薯干产量金山630和厦门三叶红与金山57相比,增产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紫色甘薯花青素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色甘薯色素是从紫色甘薯块根中浸提出来的一种天然食用花青素类色素。紫色甘薯色素的光和热稳定性较好,具有抗氧化、抗突变、改善肝机能等多种生理功能。针对紫甘薯色素的来源、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食品、化妆品及医药等行业的应用及前景作概要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