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接种50只实验小鼠,4周后用利福平对其中存活的27只进行治疗试验,疗程为1周。然后每周解剖3只实验小鼠,检测药物在其脓肿病灶内有效杀菌作用的持续时间即残效期;同时对耐受该药物的菌株进行分离鉴定。结果发现:停药后第8周病灶内不仅仍有药物残存,而且仍然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同时由4只小鼠的脓肿病灶分离到接种菌,经鉴定确认均为利福平耐受菌。表明伪结核棒状杆菌对利福平极易产生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绵羊干酪性淋巴结炎的发病机理、预防和治疗,需要有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绵羊的一种可靠方法。试图通过皮下、粘膜内和皮内局部接种或静脉内接种含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液体培养物或脓肿渗出物来诱发干酪性淋巴结炎。但是皮下、粘膜内和皮内  相似文献   

3.
将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用吐温-80等化学试剂进行处理,使菌体分散的单个细胞均匀地悬浮于溶媒中。制备为抗原。然后用其与已知的阳性及阴性血清进行试验,探讨诊断羊伪结核病的快速、简便方法,即菌体凝集抑制试验.结果,供治疗试验用的30只羊在人工接种伪结核棒状杆菌后的第2~13周,有28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非凝集或沙粒状凝集,即阳性反应;2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絮状凝集即阴性反应。该期间的患羊检出率为93%。而由屠宰场采集的未感染伪结核棒状杆菌的103只羊的血清均呈现絮状凝集、无一出现非特异性即假阴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用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感染60只实验小鼠。3周后,分别用利福平和青霉素等药物对其中存活的36只小鼠进行了治疗试验;同时检测了这2种药物向小鼠脓肿病灶内的穿透性。结果发现利福平对伪结核棒状杆菌导致的脓肿具有较强的穿透作用,连续用药一定时间后,能够彻底杀死脓肿病灶内的病原菌;而青霉素则不能穿透该脓肿的包膜,因此不能对其中的病原菌发挥有效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5.
用菌体凝集抑制试验诊断羊伪结核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用吐温-80等化学试剂进行处理,使菌体分散的单个细胞均匀地悬浮于溶媒中,制备为抗原。然后用其与已知的阳性及阴性血清进行试验,探讨诊断羊伪结核病的快速、简便方法,即菌体凝集抑制试验。结果,供治疗试验用的30只羊在人工接种伪结核棒状杆菌后的第2 ̄13周,有28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非凝集或沙粒状凝集,即阳性反应;2只羊的血清一直呈现絮状凝集阴性反应。该期间的患羊检出率为93%。而由屠宰场  相似文献   

6.
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病原为伪结核棒状杆菌,该细菌广泛存在于患畜的皮肤、肠道内,也可以存活在自然环境中,例如肥料、土壤中也可能含有大量的病菌。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传染性很强,患病骆驼会出现淋巴结、肺脏、皮肤脓肿现象,如果皮肤表面脓肿破溃,其白色黏稠脓液会流出污染周围环境,引发其它动物患病。笔者以实例为分析对象,对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法治疗羊伪结核病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接种于供试山头和绵羊,发病后,用利福平和青霉素等药物注射了膊尖、肩井和抢风等穴位进行治疗试验;同时检测了药物对干酪样脓肿的穿透性及对病灶内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发现穴位注射对羊伪结核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而且疗程较短;利福平等药物对其脓肿病灶具有很强的穿透作用,连续用药一定时间后,能彻底杀灭病灶内的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8.
将羊伪结核棒状杆菌人工接种于供试山羊和绵羊,发病后,用利福平和青霉素等药物注射于膊尖、肩井和抢风等穴位进行治疗试验;同时检测了药物对干酪样脓肿的穿透性及对病灶内细菌的杀灭作用。结果发现穴位注射对羊伪结核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而且疗程较短;利福平等药物对其脓肿病灶具有很强的穿透作用,连续用药一定时间后,能彻底杀灭病灶内的伪结核棒状杆茵。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陕西省规模化羊场中病羊躯干出现脓包的情况不断出现。为了获得引起陕西某山羊场病羊脓包的病原菌,无菌采集病羊脓包液,进行细菌分离、革兰染色、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获得1株具有β溶血特性、菌落直径大小为1~2 mm、呈苍白色、表面粗糙的革兰阳性球杆菌;16S rDNA扩增大小为1 412 bp,比对结果显示与伪结核棒状杆菌ATCC 19410菌株的核苷酸相似性为99%;用0.2 mL/只(1×10~8cfu/m L)的菌液剂量接种昆明小鼠,死亡率为100%(10/10),最终确定分离纯化病原菌为具有致病性的伪结核棒状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氧氟沙星等多种抗生素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杆菌肽等多种抗生素表现为耐药,药敏结果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戴海燕 《当代畜牧》2013,(20):29-30
伪结核棒状菌具有很多种形状,像杆状、球状等等,广泛存在于患畜的皮肤、肠道内,也可存在于肥料、土壤中。如果骆驼感染伪结核棒状菌,其粪便中也有病菌存在,进而感染其他的骆驼。如果骆驼体内含有伪结核棒状菌病病毒,其淋巴结、肺脏等处会出现大大小小的脓肿,而且一旦其体表的脓肿有破溃发生,其中的白色粘稠脓汁就会流出来,进而污染周围的环境,发病率是很高的。所以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本文通过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来历以及症状,阐述双峰骆驼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骆驼伪结核棒状菌病是由棒状杆菌科假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化脓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内脏和淋巴结与结核病相似的酪化结节。从肉眼上看,伪结核病的病变与  相似文献   

12.
由溶解的山羊胎儿分离出一株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3.
自哲里木盟北部山区某牧户的1只呈现流产症状的孕山羊子宫内已完全溶解的胎儿溶解物中分离出1株疑似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的病原体,通过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菌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  相似文献   

14.
山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体表淋巴结发生大小不一的脓疱。伪结核棒状杆菌为不规则、无芽胞革兰氏阳性杆菌,分类上属棒状杆菌属。具有多形性,呈球状、杆状,偶见丝状;在脓汁中多形性更明显,在新鲜脓汁中杆状占优势,而在陈旧脓汁中则以球状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陕南白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分离鉴定及灭活铝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干酪性淋巴结炎又称羊伪结核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对山羊危害最为严重,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措施。陕西省石泉县陕南白山羊饲养量较大,羊群也存在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感染,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筛选对当地伪结核棒状杆菌敏感的药物和研制灭活疫苗,本研究从疑似伪结核病患羊采取多份新鲜的脓液,进行细菌分离鉴定;对获得的1株分离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用其研制灭活疫苗。结果显示,分离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白色、干燥、扁平、不透明、边缘整齐的中等大小菌落,革兰染色阳性,经16SrRNA检测和序列分析,证实分离到的菌株为羊伪结核棒状杆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曲松、红霉素、卡那霉素、头孢噻肟、妥布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链霉素中度敏感。以该分离菌为种子菌制备的灭活铝胶疫苗无菌检验合格,试验接种山羊无不良反应,目前已经在采样羊场进行临床应用,进一步评价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将伪结核棒状杆菌用含犊牛血清的平板培养后,刮取菌落,用营养肉汤稀释,经56℃30分钟灭活制备抗原。然后用已知标准血清、高免血清、待检阳性血清及阴性血清对比进行微型平板菌体凝集抑制试验。结果:标准血清、高免血清与待检阳性血清均抑制了菌体的凝集,呈现无圆形沉淀点,或仅有分散的絮状颗粒,即阳性反应;阴性血清不能抑制菌体的凝集,均呈现明显圆形成团的沉淀点即阴性反应,未出现非特异性即假阳性反应。本试验操作简便,敏感特异适用于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正>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细菌性传染病,病羊主要表现消瘦、局部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为典型特征,该病在临床上易于治疗,但也易复发,一旦羊群发病则很难彻底清除,给养羊业造成较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养羊业的发展。三明市三元区某南江黄羊养殖专业户饲养的部分南江黄羊发现颈肩淋巴结脓肿和干酪样坏死,采集患病羊淋巴结脓肿物进行实验室分离培养,分离出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山羊所发病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病。  相似文献   

18.
参照已发表的伪结核棒状杆菌16S rRNA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用此引物进行PCR扩增,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对羊链球菌、马尔他布鲁氏菌、结核分支杆菌进行PCR扩增结果对比,确证该方法的特异性。同时,用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病料,检测结果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进行比较,以确证其准确性。结果表明,分离菌株与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6.8%和97.1%;检测17份病料,阳性率为70.6%,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山羊伪结核棒状杆菌病是由伪结核棒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山羊发病特征是局部淋巴结发生脓肿和干酪样坏死,病羊消瘦。老百姓叫"长包"或"长大包"、"长兴羊子"。由于养殖户和基层兽医对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活菌检测方法,为临床检测及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MA可选择性穿透死菌细胞膜,在强光作用下与死菌DNA共价交联,阻止以其DNA为模板的PCR扩增这一原理,将PMA与PCR鉴定相结合,并对PMA最佳曝光时间、最适工作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伪结核棒状杆菌PMA-PCR活菌检测方法,并对其特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曝光时间为15 min,PMA能够完全抑制死菌PCR扩增的最低浓度为20μmol/L,不抑制活菌PCR扩增的最大PMA浓度为30μmol/L。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仅伪结核棒状杆菌可扩增出目的条带,而在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中未扩增出目的条带。对不同比例的死/活菌检测发现,该方法可以有效针对活菌进行检测,活菌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104 cfu/mL。本研究为伪结核棒状杆菌的活菌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也为由伪结核棒状杆菌诱发的山羊疫病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