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田面源污染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限制因素之一。为了探究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措施与方法,针对沈阳市农田面源污染的主要种类及污染现状,进行了农田氮磷流失量原位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农田总氮、总磷径流流失量值极低,平均分别为0.038 kg/(亩·年)和0.003 kg/(亩·年);全年农田氮磷流失量监测点中总磷流失量值较低,总氮流失量值在淋溶监测点中较高,最高值为8.74 kg/(亩·年),平均值为3.34 kg/(亩·年)。  相似文献   

2.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堃  司马小峰  丁仕奇  陈卓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66-12470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控释肥对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方法]通过选取巢湖流域水田作物水稻和旱地作物玉米进行大田试验,分别研究了施用普通复合肥、控释复合肥和减量20%控释复合肥对农田氮磷径流流失与淋溶流失的影响。[结果]水稻和玉米氮磷的径流与淋溶流失主要发生在施肥初期,其中径流流失量均占总流失量的98%以上,而淋溶流失部分所占比例均不到2%,说明水稻和玉米营养盐的流失主要通过径流流失。相对于普通复合肥处理组,减量20%控释复合肥处理组水稻田氮磷的总流失量分别降低了60%和63%,玉米地分别降低了27.8%和34%,表明施用控释复合肥能维持作物生长后期较高的土壤养分,提高氮磷的利用效率,有效地减少雨季水稻和玉米的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结论]该研究结果表明控释肥对农田作物养分流失具有减缓作用,为控释肥的大面积推广及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首要环境问题,其污染范围广,污染后果严重。理清农业面源污染的地域分布规律,对合理制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措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以海南主岛为研究区域,采用农田径流场结合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研究在生物气候分区上农田面源污染物输出系数及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岛不同生物气候区差异对于土壤径流系数大小的影响程度,表现为半湿润区>湿润区>潮湿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潮湿区和湿润区存在潜在的水土流失问题;氮素与磷素分别主要以随径流和泥沙的方式迁移;暴雨强度显著增加了污染物的流失速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种植业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各地区和流域水体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该文基于养分替代模式下化肥减量增效控制农田的氮磷流失研究,分析了不同农田养分替代模式下对化肥减量增效及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影响,提出了相关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基于养分替代模式的农田施肥种类、施肥用量及施肥方式得到了优化改善,减少了传统化肥的施用投入量.在同等产量水平下,养分替代可以减少农田氮磷的流失,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对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实地调研和采样分析,对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开展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旨在探明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为洞庭湖区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洞庭湖区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源为畜禽养殖污染,其次为农村生活污染、种植业和水产养殖,调查区农业面源主要污染物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分别为340.0、45.3和3 833.5 t/a。针对沙港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出了加强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村域径流污染,推广应用化肥、农药减量技术,减少农田养分流失,严格控制水产养殖饲料和药物的投放的建议,并建议以畜禽污染治理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和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污染范围呈局部性等特征。面源污染‘般理解为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农业面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  相似文献   

8.
美国如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是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的。点源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和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污染范围呈局部性等特征。面源污染‘般理解为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污染,农业面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  相似文献   

9.
<正>重视和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农村环境品质,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本文作者结合事件调查主要介绍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现状,产生原因,并着重介绍生态修复方法和新技术处理方法。1农业面源污染概述1.1农业面源污染定义面源污染是指在农业生存过程中发生的污染,具体是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农田、村镇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灌溉、排污的过程中,通过地表径流、壤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农田面源污染广受社会各界关注。掌握农田氮磷淋溶流失特征与影响因素,是高效治理面源污染的基础。本研究以北京昌平5个设施蔬菜、草莓种植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原位渗滤计法,从2019—2022年连续3年开展氮磷淋溶监测试验。结果表明:5个监测试验淋溶强度为4.9%~69.2%,氮素流失系数为0.87%~83.17%,磷素流失系数为0.01%~0.67%,氮素淋溶量远高于磷素,硝态氮是氮素淋失的主要形态;氮磷淋溶量与灌溉频次、灌溉量、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可较好拟合其响应关系,少量多次灌溉、优化施肥可有效降低设施蔬菜种植系统氮磷淋溶污染风险。综上,本研究为科学评估、控制设施土壤氮磷淋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情况复杂,提高对污染物的监测手段和检测能力对污染防控至关重要。污染物的实验室检测是污染监测的重要一环,能科学的反应农业面源污染的总量和来源,从而调整监测和防治方案。本文从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出发,梳理了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情况及污染物指标,详细归纳了pH、总氮(TN)、可溶氮、氨态氮(NH4+-N)、硝态氮(NO3--N)、总磷(TP)、可溶磷、含水率、有机质、全钾、有效磷、有效钾、化学需氧量(COD)、重金属、农药残留、多环芳烃(苯并[a]芘)等污染物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实验室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物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为明确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及其空间分布,运用输出系数法,对2015年汉江流域范围内的13个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总氮(TN)、总磷(TP)污染负荷量进行估算,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进行污染评价,再运用GIS软件分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空间分布格局,通过快速聚类法划分汉江流域各地市的农业面源污染类型。结果表明:2015年汉江流域的TN、TP污染负荷量分别为179 127、26 975 t,相应的等标污染负荷量为2.26×10~(11)、1.68×10~(11)m~3;汉江流域农业面源污染TN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农田化肥,TP等标污染负荷贡献率最大的污染源是畜禽养殖;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强的一致性,但各地市的等标污染负荷仍存在差异,等标污染高负荷区集中在流域中游,TN、TP的等标污染负荷最大值均出现在流域中游的南阳市;基于快速聚类结果确定汉江流域主要有6种污染类型。汉江流域的农业面源氮磷污染物污染负荷和空间分布研究为汉江流域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来,非点源(NPS)水污染在发展中国家日益受到关注.在塞拉里昂,农业和矿业是造成水资源受非点源污染的主要因素.引起水质下降的原因包括土壤的加速侵蚀、农业径流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农药等污染物、来自畜牧场的病原菌和酸性矿排水等.由于污染物的转化机理与水力学、地形学、化学反应、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等多因素有关,这使得非点源污染管理变得很复杂.但是,最佳管理措施(BMPs)通过技术、规制和立法等手段能有效地减少非点源污染,BMPs应着重于源的管理而不是污染物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冀南地区农田氮磷流失模拟降雨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农田氮磷养分流失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了研究冀南地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本文采用人工模拟降雨大田试验的方法,测定施肥前后裸地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磷流失量,分析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磷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地表径流与壤中流的产流存在明显差异,地表径流产流过程波动明显,壤中流流量变化较为平缓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且在总径流量中的比例较小,两次试验分别占9.0%与13.1%;径流中氮素浓度在产流初期较高,随后迅速衰减,产流后0~35 min是累积氮流失量较快的时段;产流中可溶性氮的输出以硝氮为主,占累积流失量的71.0%~99.7%,且硝氮的流失极易受水文因素的影响;磷元素在径流中的含量较低,多以颗粒态存在,并且随着产流时间的延长,壤中流逐渐成为磷流失的主要途径;累积产流量与累积氮、磷流失量之间可分别用线性拟合与幂函数拟合,拟合优度分别在0.99与0.97以上,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冀南地区农田在降雨之后氮磷流失量巨大且呈现一定规律性,适宜氮肥施用量与控制产流前期养分流失是防控当地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定量分析复杂流域下垫面氮磷面源污染对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以南京市云台山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原位观测,并构建降雨-径流水文模型以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云台山河总氮(TN)、总磷(TP)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流域不同下垫面TN面源污染产生及入河特征进行分析。水质监测结果表明:云台山河TN平均浓度为5.1 mg·L^-1,各河段TN均超Ⅳ类水质标准。TP平均浓度为0.14 mg·L^-1,仅阳山河支流超Ⅳ类水质标准。TN浓度整体表现为下游高于上游,旱季高于雨季。TP浓度空间变化不明显,年内变化缓慢,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水文模型及面源污染负荷模型对TN的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结果表明云台山河流域TN年产生量为581.1 t,主要来自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源,胜利河片区和主干流片区是TN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区域。流域TN年入河量为187.8 t,占面源产生量的32%。受土地利用方式及城镇化程度影响,不同片区TN面源污染入河量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为达到目标水质,流域TN需削减量为137.3 t·a^-1,其中农田径流与农村生活污染需削减量分别为55.5 t·a^-1和39.7 t·a^-1。研究表明在流域水文资料较缺乏的情况下,结合原位观测与模型构建,可实现流域面源污染物负荷的定量估算。  相似文献   

16.
通过调查监测,宁夏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集中体现在化肥污染、农药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膜污染及农村生活污染5个方面,但其影响和污染主要表现在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的污染上。其中,对水环境的污染形式则是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把过剩的氮、磷、有机农药、无机盐等带到地表水和地下水中,致使地表水富营养化,破环水生态环境,鱼虾难以生存。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形式是通过农业投入品超量施入,在改变土壤物理性状、破环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壤板结、粘结的同时,造成重金属离子和病原菌的积累,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危害。  相似文献   

17.
随着点源污染排放得到较好的控制和治理,非点源污染成为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非点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它包括农业非点源污染和城市非点源污染,而我们通常所说的非点源污染指的是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其分散性、隐蔽性、随机性、不确定性、广泛性、滞后性、模糊性和不易监测性造成了研究和控制的难度大。文中介绍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定义、来源、特征、危害,具体阐述了国内外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展和防治措施,并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滇池流域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温雯  焦一之  关轶  解明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679-12680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的考察,及对流域10条入湖河流的水土流失和污染物负荷监测,整理得出该流域的降雨侵蚀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针对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的水土保持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对云南曲靖市潇湘水库监测小区的土壤、地表径流水和径流泥沙中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分析认定: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构成主要由畜禽污染、径流水、径流泥沙及农村生活污水4类组成,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及畜禽养殖对潇湘水库的氮、磷污染应引起高度重视.提出了该水库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西南涌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文  罗建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48-4150
以西南涌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对其农业面源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了研究区域内化肥农药流失、畜禽养殖和农村生活污染对面源TN、TP的影响。最后,针对该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特点,提出了一些防治面源污染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