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科技动态     
虾池底况观察镜研制成功目前,在我国人工养虾生产中,养虾者确定饵料投放数量和换水时间,多是以测定对虾存池数、平均体长和观察虾胃中含物量的方法来确定,带行一定的盲目性,每年由  相似文献   

2.
浅谈全价颗粒虾料饲养中国对虾的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虾生产的发展,对养虾饵料的需要日益增长,而天然饵料——低值贝类数量越来越少,用其养虾不但数量不足,而且由于资源、运输等原因,供应极不稳定。近年来,随着对虾全价颗粒虾料的研制开发和引进,各地的虾场对全价颗粒虾料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取得的效益却不尽相同,原因主要是养虾人员尚未完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养虾过程中,虾池水和底泥泥浆中细菌数量变化规律以及“红腿病”虾心肌带菌率。结果表明;虾池水细菌数量受季节影响,底泥中细菌数量不受季节影响而一直上升;同期底泥细菌数量均高于池水细菌数量。病虾心脏带菌率随养虾时间延长而上升。并与底泥细菌数量增加趋势相同,与池水细菌数量关系不明显。说明底泥细菌含量过高是引起对虾红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邓欢  郭平 《水产科学》1991,10(1):18-20
通过对养虾池水中细菌数量随季变化,主要细菌种类及其对常用三种药物敏感性试验,并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药饵预防虾病投喂试验。结果表明:弧菌数量、致病性与温度成正相关,弧菌是养虾池中的正常菌群,对养虾池水中弧菌的抑制作用以呋喃唑酮为最佳、氯霉素次之、土霉素的效果最差,在养虾适当时期开始定期投药饵对避免对虾发病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传播途径和可能寄主的研究结果以及养虾群众的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 1、养虾开始前彻底消灭虾池中可能存在的底栖甲壳类,养虾生产中切实防止池外虾蟹进入虾池。 2、对虾养殖池内引进一定数量的斑尾复(鱼段)虎鱼,消灭患病对虾和其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可能寄主。 3、养虾过程中定期使用ClO_2消毒,控制虾池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优质饲料,优化养殖环境。三年来,在近千亩左右虾池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养虾业绩,最高单产150kg/亩。  相似文献   

6.
在泰国,养殖罗氏沼虾已很普遍,既有规模较大的养虾场,也有数量众多的家庭养虾.在发展养虾生产过程中,泰国内陆渔业研究所养虾试验站做出了很大贡献,不仅研究推广养虾技术,而且向养虾生产者供应了大量虾苗.如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度,就供应了虾苗一千二百万尾.在养虾实验站的指导下,有些家庭也能生产虾苗出售.  相似文献   

7.
2006-2009年,在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广鹿岛两个虾夷扇贝浮筏养殖海区采集4个批次沉积物样品,检测重金属、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等8项化学指标,分析沉积物中的弧菌数量和异养细菌群落结构,评价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质量,在此基础上,探讨虾夷扇贝筏养海区表层沉积物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筏养海区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Pb、Cd、Hg、As)各项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评价标准,时空分布无显著规律;4个批次调查中,远岸水域石油含量均低于近岸,个别站位石油含量超出《海洋沉积物质量》(GB 18668-2002)中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有机质和硫化物指标低于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且远岸水域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筏养海域(P0.05),2006年各站位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2007年至2009年(P0.05)。2006年筏养海区的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2007至2009年(P0.05),且近岸水域异养细菌数量和弧菌数量显著高于远岸水域(P0.05),四个批次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均较低,2006年筏养海区的细菌群落生物多样性高于2007至2009年。大规模筏养虾夷扇贝对海区沉积物表层环境造成了显著压力,沉积物环境中相对单一的细菌群落结构、高丰度弧菌存在与虾夷扇贝大规模死亡可能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冀渔广角     
<正> 重振唐海养虾雄风 1994年,唐海县对虾到底怎样养?全县海水养殖工作会议确定的指导思想是:以重振唐海养虾业雄风为目标,以稳定、调整、探索为方针,以效益为中心,以多种现任制、多种养虾方式为手段,以科技,  相似文献   

9.
今年8月在东台县召开的江苏省养虾饲料加工现场会上,根据养虾饲料工业发展进度确定,全省人工养虾用商品植物饲料要在今年全部实现颗拉化,并作为提高单产和虾子规格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一、改进养虾模式,采用先进养虾技术 随着对虾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先进养虾模式和实用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我们要一改过去粗放养殖和大水面养虾模式,因地制宜地采取封闭、半封闭小面积高密度精养、多级轮养或淡化养殖等养虾模式.采用虾苗肥水下塘、中间培育和水质调控等技术,培育天然适口的基础饵料生物,使虾池维持一定单细胞藻类等浮游生物数量.以补充对虾适口的天然生物饵料,减少配合饵料投喂量,降低饵料系数.增加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室内交尾生产性实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亲虾越冬生产中,解决室内自然交尾乃是其中的关健环节之一。自然海区的中国对虾是在当年10月中旬——11月份进行交尾活动的,时间上早于人工养殖虾,数量上比养殖虾集中,而且交尾率高,基本上是全部进行交尾。而生活在养虾池内的对虾,因受气候影响,交尾率却大大低于自然虾,在自然气候降温早的年份,养虾池内的交尾率  相似文献   

12.
要降低养虾成本,提高效益,必须掌握池中虾的数量。因为若虾的存池量估计过高,将导致投饵量过大。若虾的存池量估计过低,将导致投饵不足影响生长。养小规格的虾不能提高经济效益,但要准确估计池中虾的存池量是困难的。从全国各养虾单位看,由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使用不同品牌的斑节对虾饲料与养虾池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关系.选用两种品牌的对虾饲料。在4个虾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在使用粤海脾斑节对虾饲料三个斑节虾池中,水质正常,有利斑节对虾生长的浮游生物种类占优势。浮游生物数量多、且稳定。对虾生长正常.中途没有虾瘸发生。按计划收虾。养虾产量较高,另一品牌对虾饲料.喂养斑节对虾。在养殖的中后期出现严重的虾病.产量低。  相似文献   

14.
在发展养虾生产过程中,辽宁省新金县通过建立养虾管理档案,探索出一条加强对虾养殖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新路子。通过养虾生产实践,新金县水  相似文献   

15.
立体养虾,亦称综合养虾。立体养虾技术正引起国内外水产养殖专家们的兴趣和重视,均在探讨综合养虾的方法与技术。近几年来,我国立体养虾技术发展很快,作者对我国立体养虾作了全面调查,现将我国立体养虾技术与方法作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正>在淡水或盐碱水养虾过程中,套养一定规格、数量的草鱼,当对虾发病时,饥饿的草鱼将及时吞食病、弱虾,使病、弱虾不被健康虾摄食而引发病害,从而切断虾病进一步蔓延的通道,达到防控虾病的目的。1材料与方法1.1苗种来源及场地安排本试验用凡纳滨对虾苗由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丰南区对虾综合试验站提供,苗种体长1.0cm。草鱼苗种由养殖场自行培育,规格83g/尾。试验在丰南区柳树圈镇李跃国养  相似文献   

17.
本文略述了世界上工业化养虾的高产稳产概况。主要介绍国内水泥池养虾;日本双层底水泥池养虾;美国的工业化养虾;泰国的地膜养虾和高产精养方式。这对探讨我国养虾模式,发展养虾业,将起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21年开始,笔者在“小川1亩虾鱼菜共生系统”的基础上,在内陆地区开展循环水虾菜共生的清水养虾试验,克服了地域等限制,利用低盐度的人工海水进行虾和菜的共养,利用蔬菜种植很好地解决了养虾系统中硝态氮和磷酸盐的问题,可重复进行养虾,真正达到养殖用水的零排放,实现内陆地区凡纳滨对虾的养殖。虽然虾菜共生清水养虾模式发展也就几年时间,养殖中还有较多技术问题尚在完善中,但虾菜共生清水养虾相对投入轻,灵活性高,操作性强,可满足内陆地区活虾的就地供应,有着较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就2021-2023年开展的虾菜共生清水养虾试验情况进行总结,可为内陆地区的虾菜共生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总结经验教训 重振我国养虾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虾病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养虾业陷入困境。但是在与这场虾瘟的斗争中,我国广大虾农和科技工作者经过艰苦的努力和认真的探讨,创造了许多防病的好经验和典型,从这些典型中使我们看到了养虾业的希望,证明了虾病是可以控制的,只要我们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改进养虾方法,养虾业一定会重振雄风。在此.我想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及群众的防病生产经验,谈谈我对预防虾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信息中心(FAO-GLOBEFISH)发表的2006年度报告表明,欧盟多国的养虾业仍然处于不稳定的生产周期中,这给虾品的国际贸易市场带来了诸多的不确定因素。2006年报表明,法国进口的活虾和冷冻虾比上年度下降了41.8%,市场价格也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