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脊尾白虾对水体盐度的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10.12‰咸水中的脊尾白虾直接转入不同盐度水体中,当盐度在4.02‰以下时开始出现失衡、死亡现象,并随着盐度的降低,死亡率增大,死亡时间缩短。将10.12‰咸水中的脊尾白虾逐级向低盐度淡化,盐度淡化至4.02‰过程中,适应性较好,死亡很少,死亡率仅为5%左右,盐度逐步淡化至1.08‰过程中的平均成活率为45%。结果表明咸水中的脊尾白虾可以通过逐级淡化,在低盐度水体中进行人工养殖。  相似文献   

2.
榆中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海拔1600m~3700m,养殖温水性鱼类的生长期仅有140天~180天,且养殖池塘均建在盐碱地上,水源的含盐量大多在1.2‰以上。近年来,随着常规养殖品种的鱼价持续低迷,养鱼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养鱼的积极性,为此,及时引进和推广养殖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良鱼种,对于增加渔民收入,稳定和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起,榆中县从湖北引进平均规格为4.3g/尾的斑点叉尾鱼回鱼种1.8万尾,投放到当地盐碱地池塘中进行养殖,结果表明,在水源含盐量1.79‰~2.30‰,pH8.0~8.2等水质条件下,该鱼不仅生长…  相似文献   

3.
1996年进行鲈鱼的纯淡水驯化鱼种培育试验。经过三次试验 ,终于取得成功。第一次是 1996年 4月 3日 ,从沿海“淡”水池塘运回 6 0 0 0尾春片 ,因淡水驯化不彻底 ,放养后当即全军覆没。第二次是 1997年 4月 13日从沿海又运回经过淡水驯化的寸片鱼种 4 0 0 0尾 ,放养在枣庄市淡水养殖试验场土池养殖 ,由于特别干旱 ,池塘水深仅剩 50厘米 ,又因和鲈鱼混养的罗非鱼密度过大 ,当 7月 5日高温猛然袭来时 ,鲈鱼鱼种全部缺氧浮头死亡 ,时值鲈鱼种培育的平均规格 15克 /尾。第三次是 1999年 5月 2 9日再次从沿海起运经过淡化的鲈鱼苗 ,运输死亡了一部…  相似文献   

4.
榆中县地处陇西黄土高原,海拔1600m~3700m,养殖温水性鱼类的生长期仅有140天~180天,且养殖池塘均建在盐碱地上,水源的含盐量大多在1.2‰以上.近年来,随着常规养殖品种的鱼价持续低迷,养鱼的比较效益明显下降,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养鱼的积极性,为此,及时引进和推广养殖受消费者青睐的优良鱼种,对于增加渔民收入,稳定和促进渔业生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2年起,榆中县从湖北引进平均规格为4.3g/尾的斑点叉尾(鱼回)鱼种1.8万尾,投放到当地盐碱地池塘中进行养殖,结果表明,在水源含盐量1.79‰~2.30‰,pH8.0~8.2等水质条件下,该鱼不仅生长快,能够安全越冬,而且市场价位为鲤鱼的2倍多,具有良好的养殖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鲜世界》2006,(2):18-19
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具有生长快、病害少、产量高、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南美洲对虾养殖的主要种类.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是盐碱地、池塘养殖的优势品种,经淡化和驯食后,亦能在淡水中养殖.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我国鲟鱼养殖逐渐兴旺起来 ,俄罗斯鲟是一个主要养殖对象。在自然界 ,俄罗斯鲟适宜在盐度 0~ 30‰的淡海水中生活 ,主食底栖软体动物 ,也摄食虾、蟹等甲壳类及鱼类。生长温度 5~ 30℃ ,最适温度为 1 8~ 2 4℃ ,溶解氧一般要大于6mg/L ,水硬度要求为 5~ 8°。温州市盛发水产有限公司于 1 999年 1 0月 2 9日引进俄罗斯鲟鱼种 1 2 0 0尾 ,进行适应性试养 ;2 0 0 0年 9月 1 0日又引进俄罗斯鲟鱼种 2 50 0尾 ,进行生产性试养。两次试验养殖 ,各为期一年多 ,均获得了成功。近期通过了科技部门验收 ,得到专家一致好评。现将引养技术…  相似文献   

7.
池塘主养鲫鱼要获得高产高效益 ,养殖技术是关键 ,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正确分辨鱼种优劣。养殖户在购买鲫鱼鱼种时 ,应根据主要鲫鱼养殖品种的生物学特征 ,正确分辨鱼种的优劣 ,避免上当受骗蒙受损失。2 设计好鱼种放养密度。为了降低养殖成本 ,最好自己培育大规格鱼种。 ( 1 )用池塘培育鲫鱼鱼种 ,每亩放养鲫鱼 0 .8— 1 .2万尾 ,可以达到养成规格 5 0— 60 g的目的。 ( 2 )进行鲫鱼成鱼养殖 ,鱼种平均规格为 5 0— 60 g时 ,每亩放养鲫鱼鱼种 1 5 0 0— 1 80 0尾最为理想 ,养成商品鱼规格可达到 3 5 0— 40 0 g。3 确定搭配品种。培…  相似文献   

8.
2014-2015年在东营市垦利县垦利街道开展了花鲈淡水池塘养殖关键技术研究,开展了鱼种淡化与培育、鲤鱼混养模式等试验。试验结果,鱼种淡化时每天降低盐度2~3个千分点,淡化效果较好,花鲈成鱼平均规格725.2g/尾,平均单产9 750kg/hm~2,成活率89.6%,平均产值243 750元/hm~2,实现总产值32.5万元,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型冰点渗透压仪、荧光定量PCR和酶活力测定的方法分析淡化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存活率、体内渗透压及Na~+/K~+-ATPase基因表达和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养殖水体盐度由12‰下降到0‰过程中,虾苗存活率和活力始终维持一个较高的水平。对虾体内渗透压随着水体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但没有显著差异。渗透压调节关键基因Na~+/K~+-ATPase mRNA表达水平和酶活力在水体盐度12‰下降到9‰过程中显著升高,之后随着水体盐度的下降表达量显著降低,最后在6‰下降到0‰过程中趋于平缓。  相似文献   

10.
杨华 《科学养鱼》2006,(5):26-26
笔者在漠斑牙鲆淡水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后期死亡率偏高,治疗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将养殖情况作此总结和简要分析,希望能为广大养殖者提供参考。一、漠斑牙鲆淡化养殖死亡情况及防治过程2004年4月从山东引进盐度为30的漠斑牙鲆鱼种1500尾,平均体长15.8厘米,平均体重45克/尾。引进后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