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的灰色关联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灰色关联度进行黑龙江省农村产业结构情况的动态分析,得出1985~1993年和1985~1995年农村经济收入关联树,对比分析后,进而得出第一产业(农业)是农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次是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商品流通业和餐饮业)、第二产业(农村工业和建筑业),但经过近几年的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二产业在农村经济收入中所占份额增长很快。在第一产业中,种植业是主要来源,其中畜牧业发展较快;在第二产业中,农村工业是其主要来源,发展较快;在第三产业中,各产业较均衡发展,因此农村产业结构经过几年调整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2.
为了校正退耕还林草工程操作方面的偏差,用正确的路径保证政策目标的实现,对案例地区———宁夏原州区做了有关政府部门和典型村的农户等2个层面的调查。考察了退耕还林草实施的目标、过程、方式、进度安排,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各部门的政策建议;访问农户的家庭基本情况、退耕还林草工程参与情况、农地地块退耕前后的利用和投入产出状况、家庭各业生产情况等。结果表明,原州区在实施退耕还林路径上尚存在以下4个方面的主要问题:(1)尊重农民意愿不够;(2)对工程完成后农民的生计考虑不够;(3)工程操作中的乔灌草搭配与自然地理环境不相符;(4)退耕还林工程没有科学规划,操作上的随意性较大。为此提出3条基本建议:(1)加强对退耕还林科学问题的研究,增强政策的科学性;(2)科学规划,实事求是地做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3)创造公正的政策环境,让农民做出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农村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畜牧产业的发展速度也不断加快。畜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村民生产业的进步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加强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建设能够促进畜牧业发展,保障畜牧业的产品安全,增加农民的畜牧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基于此,就基层动物防疫管理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展开详细论述,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10-2014年5年的"十村千户"固定调研结果来看,农民家庭收入,本地从业收入和外出从业性收入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其中外出收入增幅较大,表明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其他类型收入,稳定性相对较差;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仍是未来农村工作的重点。农民家庭支出,家庭经营费用、购置生产性资产支出呈逐年增加趋势,表明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日常基本生活支出中,食品、衣着和住房仍是主要部分,表明农民支出存在传统性与局限性;在保险、旅游及生活服务、文化服务支出中,大都呈逐年增加趋势,表明农民对生活有了新的追求;合理引导农民理性消费,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与水平,也是未来农村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收支分析认为,山西的农村经济结构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5.
原州区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原市原州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是建设美丽原州、和谐原州、富裕原州的重中之重。通过分析原州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现状,提出了未来建设目标和实现途径,包括正确定位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地位,以及合理布局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产业和土地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6.
传统畜牧业是鄂尔多斯市生态环境恶化和农牧民收入增幅减缓的根本原因 ,禁牧与舍饲相结合是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化、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草资源永续利用的正确抉择。鄂尔多斯市封禁治理的成功经验是领导重视 ,政策配套 ,注重实效和典型引导。今后应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狠抓以建促封、以改促封、以调促封、以移促封和以规促封 ;强化政府行为 ,加大服务力度 ;抓点促面 ,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李荣  米文宝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04-206,209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彭阳县退耕前、后农村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联程度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彭阳县退耕后农村经济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高,农业内部经济增长与畜牧业关联度居第一,种植业的关联度居第二,但二者相差仅为0.015,畜牧业、种植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较为同步,并进一步为退耕区农村经济增长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禁牧政策对农牧交错带典型区畜牧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禁牧政策对农牧交错典型区畜牧业的影响,对内蒙古伊金霍洛旗进行了系统调查。分析了抽样调查的79份有效问卷,从畜牧业饲养方式转变、畜牧业成本及收益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得该区出畜牧业成本明显增加,收益增加不明显的结论。禁牧后部分农牧户放弃了畜牧业养殖,另一部分农牧户仍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收入,其畜牧业收益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不利于当地畜牧业的发展。禁牧后2006年较禁牧前的1995年在投入方面增加了111.73%,绵羊和山羊收益分别增加了16.33%,33.15%。农牧户必须采取调整畜牧业结构,改变饲喂方式,改良畜产品品种和提高养殖效率等措施,才能使当地畜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联结着农业现代化与乡村振兴。茶叶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经济作物,品牌建设能够通过提升消费终端的市场价值来提升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价值,茶农因此可在品牌建设中获益。"湄潭翠芽"是贵州省湄潭县的主导茶叶品牌,已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进入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入围目录后,全产业链价值跃升明显,但原产地品牌潜力尚未完全体现,茶农收入增幅显著低于茶产品价格增幅。为了促进"湄潭翠芽"茶产业良性发展及茶农增收,通过实地考察湄潭县"湄潭翠芽"的生产、茶农收入等情况,探究了"湄潭翠芽"品牌建设情况,并提出了品牌建设促农增收的4个策略:发掘地域特色,实施品牌战略管理;提高茶叶加工技术,重视茶叶深加工;因地制宜制定茶叶营销策略;加强各产业链间的协调与合作,以品牌建设促农增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畜牧业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产业。畜牧业的发展和畜牧兽医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畜牧兽医农技技术的推广能够实现农民的增收和国家的稳定,同时也推动了畜牧兽医科学技术的提升。基于此,分析畜牧兽医农技推广的现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措施,希望能对相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以皇甫川流域农户调查为例,探讨了农户调查方法在退耕还林(草)工程研究中的应用问题。农户调查因其数据获取直接、时效性强、反映问题全面等特点,可用于农户生产生活受工程影响及其相互作用等研究,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研究表明: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普遍持赞成态度,但一些农户反对禁牧和圈养舍饲。影响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态度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年龄、家庭人数以及退耕所能带来的收益;影响农户对圈养舍饲态度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收入;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均纯收入越高,但耕地面积、种植业和畜牧业比例越大,人均纯收入反而越少,表现出当地传统农牧业典型的“不可持续性”,并与生态系统的不可持续性交互作用,形成了生态一经济的恶性循环。如何进一步发挥退耕还林工程的作用,促进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指标,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TFP尤为关键。现有文献在测算省域绿色要素生产率时忽视了各省份之间的异质性,生产率指数基于以自身为参照的距离函数,导致结果不能相互比较,无法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的政策建议。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测算各省份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对提升全国绿色TFP贡献率的新方法,主要基于稳健型整体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整体Luenberger绿色生产率指标,将中国整体作为统一的方向衡量各省份对全国要素生产率的贡献,使得各省份的效率值具有可比性。通过分析中国31个省份2001—2016年畜牧业绿色TFP的增长变化,研究发现:1)从整体上看,样本期我国畜牧业绿色TFP的年均增长率为5.01%,其中经济效率对畜牧业绿色TFP的贡献率达88.83%;技术进步对绿色TFP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8.65%。2)从区域上看,我国畜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畜牧业发展快于西部地区。3)我国畜牧业绿色TFP增长存在改进空间,且环境效率改进空间大于经济效率,东部地区经济效率改进空间趋小,畜牧业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出现弱脱钩状态;中部地区经济效率与环境效率均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西部地区经济效率及碳减排还有一定改进空间。因此,为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畜牧业绿色TFP应加快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注重环境改善转变,加强绿色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突破城乡及区域要素流动制度障碍,提高人均畜牧产值来推动畜牧业区域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帮助农户有效利用信息,顺应生态经济、绿色农业发展的趋势,持续稳定增收,本文基于山东寿光786户蔬菜种植户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构建"认知、获取、分析、应用"4维农户信息素养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信息素养、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及其路径,并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结果表明:1)信息素养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和农户收入;2)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在信息素养影响农户收入路径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是否采用和采用数量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重分别为73.09%和62.72%;3)蔬菜种植年限和是否参加技术培训正向显著影响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 4)受教育年限、家庭规模、蔬菜种植年限和蔬菜收入占比正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蔬菜销售市场距离负向显著影响农户收入。因此,信息素养不仅对农户收入具有直接影响,还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采用行为的中介效应对农户收入具有间接影响。据此,提出通过开展农户信息素养专题培训和加强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推广力度等途径,以增加农户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牧业系统波动是影响到农牧交错带农户生计和生态安全的重大问题。该研究以羊只总数为牧业系统特征变量,选取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有效灌溉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当年造林面积、草地面积、植被指数、农业劳动力人数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影响因子。用经验模态分解法获得羊只总数及其10个影响因子的波动分量和趋势量;进而运用集对分析法对羊只总数与其影响因子的相应波动分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54—2013年盐池县羊只总数波动较大,羊只总数及其10个影响因子存在3~4、7~15、22~26、40~45 a的准周期性波动,22~26 a准周期是羊只总数波动中最重要的。对羊只总数波动影响最大的因子是粮食播种面积,其次是年降水量,二者的综合影响率占75%。年平均气温、粮食总产量和造林面积也有一定影响。羊只总数波动分量的周期越长,受农业的影响越大;越短则受气候的影响越大。经济社会对羊只总数的波动影响很小。气候因子在3、7~9和30 a准周期上影响羊只总数波动,是其主控因子;而粮食总产量、当年造林面积是羊只总数波动的反向调节因子,其他6个因子兼有主控和反向调节两方面的作用。基于以上各主要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构建有效的农林牧复合系统将是实现盐池县牧业系统稳定发展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5.
面对日益严峻的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中国做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的承诺,其中畜牧业成为重要减排领域,因此,研究中国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及趋势尤为必要。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在参考《省级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测算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基础上,借助Tapio脱钩模型分析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采用LMDI模型分解其影响因素,并构建不同情景对2020年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目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非奶牛减排明显,是下降主因,但其仍处于50%水平之上,排放量达18 180.54万t;羊、生猪、奶牛排放量增加,分别为7 072.56万t、6 202.69万t、4 359.97万t。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脱钩效应比较理想,全国以弱脱钩状态为主,但经历波动变化、相对平稳、持续上升3个发展阶段,脱钩状态不稳定。综合效应在国家层面呈倒“U”型特征,但在省份间差异明显;生产效率效应是国家和省份减排的最大贡献者,经济发展效应则是增排的最主要推动因素;综合效应差异主要来自产业结构效应和劳动力效应的不同。2020年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远超管控目标,预测区间端点值分别超过目标12.84%和34.71%,减排压力大。因此,应调整产业结构,适当进口畜产品;针对不同地区脱钩状态差别化治理,提高养殖效率;明确畜牧业减排目标,分解管控任务。  相似文献   

16.
植物篱技术发展回顾和贵州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国际国内植物篱技术发展的回顾,认为通过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可供推广应用的坡耕地治理技术。植物篱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有效的控制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作物的产量,增加经济收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在逐步形成梯地的过程中,投资较省、地力得到提高。但在该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因受地域条件差异的影响和农民对经济效益的追求使成篱作物较难选择,形成的植物篱容易破坏。我们采用农民参与选择成篱作物的方法,实践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农民能选择出风险小、经济效益较高,适合当地条件的,受群众欢迎的新型植物篱模式,能促进植物篱技术发展,明显地提高了植物篱技术推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基于杨凌区1989年土地利用现状图、2004年和2010年拍摄航片目视解译后分别于2007年和2013年的实地核查数据,在ArcGIS 10.0支持下建立3个时期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同时采取多主体访谈调查了233户农户家庭土地利用和经济收入情况等资料,分析了该区域24 a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1989—2013年杨凌区农用地面积减少2 351.36 hm2,建设用地增加2 113.91 hm2 ;农用地的减少主要以耕地为主,减少的耕地主要流向建设用地,其次在农用地内部向果园、苗圃和养殖用地转移;耕地内部结构也从粮食作物用地转移至设施栽培用地。杨凌区土地利用变化主要驱动力为政策制度和社会经济因素,国家给予“农科城”特殊区位的优惠和扶持政策,直接引导了土地流转和土地利用结构的宏观变化;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受经济利益驱使,也使土地利用由低值向高值转移。农业用地变化总体上处于衰退期,耕地的衰退问题突出,要保持“农科城”的特殊地位,需要科学地协调保护耕地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石河子垦区18个农牧团场为对象,利用近期数据,从垦区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潜力入手,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垦区饲料工业发展前景广阔,是垦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关系到区域粮食安全,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息息相关,对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并对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收入水平进行动态研究,可以为区域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利用河南省1978—2012年的相关数据,通过构建适合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对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计量经济分析考察农用地集约利用与农民收入之间的动态联系。研究表明:1978—2012年间,河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农民收入水平与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农用地集约利用指数每提高1个单位,会引起农民收入提高0.628 7个单位。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将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且对农民收入变化的解释能力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20.
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及情景仿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实现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评估、预判其发展态势及考察不同减排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进行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模型的设计、仿真与情景调控。在社会经济、畜禽养殖和种植业各子系统及其要素分析的基础上,以中国北方畜牧大市——石家庄市为例,建立畜禽粪污土地承载力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有效性检验。系统运行结果显示,模型具有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而且模拟值与实际值误差普遍小于10%,因此模型有效。在确定模型有效之后,应用系统动力学模拟仿真不同方案下的石家庄市2007—2025年畜禽养殖土地承载力变化情况。本文设置了4种与系统惯性发展相比较的方案——调整养殖业经济结构、调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调整粪肥占施和协同发展模式,并针对上述5种情景进行仿真。仿真结果显示:1)惯性趋势发展条件下,畜禽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产出规模都有增长,但种植业产量增长不及畜禽养殖业的增长,致使种植业难以消纳畜禽养殖产生的氮磷排放,土地承载压力加大;2)调整养殖业经济结构情景下,氮、磷平衡承载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磷平衡承载仍存在压力;3)调整环境保护治理投资情景下,氮平衡承载处于可载状态,磷平衡承载压力下降明显,但只有后8个年度可载;4)调整粪肥占施情景下,氮平衡承载处于可载状态,磷平衡承载情况虽好于初始情景,但仍超载;5)协同发展模式下,氮、磷平衡承载压力均呈下降趋势,且氮、磷承载均处于可载的水平,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协同发展模式的效果最好。本研究一方面为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监测评估工作、建立畜禽养殖污染评估机制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畜牧大市(县)和其他资源环境超载区养殖业发展的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