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辣椒褐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对辣椒褐斑病病原菌Cercospora capsici Heald et Wolf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营养、温度、pH等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有显著影响。病菌菌丝的生长以PDA培养基为最适;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8.0~9.0,光照对菌丝生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菌丝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5℃ 10 min。分生孢子萌发适宜碳源为1%的蔗糖溶液,适宜氮源为1%的甘氨酸溶液;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25℃;最适pH为5~6,光照对孢子萌发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及时间为52℃10 min。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哈氏虫道真菌(Ambrosiella hartigii)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 哈氏虫道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均以PDA为最佳培养基, 菌丝生长以甘露醇为碳源、KNO3为氮源最佳, 产孢以蔗糖为碳源、甘氨酸为氮源最佳。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温度范围分别为10~30 ℃和20~30 ℃, 最适温均为25 ℃, 最适pH为6。菌丝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需要黑暗条件。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4~28 ℃, 致死温度为46 ℃10 min, 适宜pH为5.0~6.0。分生孢子在水中不萌发。  相似文献   

3.
稗草致病菌--尖角突脐孢菌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稗草病株上分离到一尖角突脐孢菌.对该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2℃,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为4~6, 对光照无要求; 碳、氮、磷和硫等元素是该菌菌丝体生长的必需元素,钾和镁对菌丝体的生长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加入少量的铁和锌对菌丝生长有利,铜元素抑制该菌的生长; 缺碳和氮素明显影响菌落的生长.该菌生长最合适的速效碳源是葡萄糖,缓效碳源是玉米粉,最适无机氮源是硝酸铵,最适有机氮源是酵母粉; 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合温度范围为20~30℃; 分生孢子快速萌发的酸碱条件为初始pH4~7,最佳初始pH值为5; 光照不利于分生孢子快速萌发.  相似文献   

4.
柑橘黑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不同培养基、温度、pH、光照条件对柑橘黑斑病菌柑橘叶点霉(Phyllosticta citricarpa)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明确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燕麦片琼脂培养基(OA);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最适pH为5~7;在12h光暗交替条件下生长最好,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慢。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6,以在0.2%葡萄糖溶液中的萌发率最高。菌丝和分生孢子在55℃水浴处理10min均失活。  相似文献   

5.
对布朗李叶枯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Hara)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菌最适生长和产孢的培养基为布朗李果汁。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分别为蔗糖、麦芽糖和果糖;氮源分别为酪氨酸、谷氨酰胺、天门冬酰胺和半胱氨酸。菌丝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H5~7;分生孢子形成最适温度25~30℃,最适pH8,饱和湿度有利于产孢,阳光照射形成分生孢子器最多,紫外光照射对分生孢子器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0~30℃,最适pH6~9,相对湿度为90%~100%,以在水滴中萌发最好。布朗李杆煎汁和布朗李果汁对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荔枝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光照、营养对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为12~36℃,最适28~32℃;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8~38℃,最适28~32℃。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pH 5~6;产生分生孢子最适pH3~4,分生孢子萌发最适pH 6~7。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快,相对湿度低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该菌生长发育无显著性影响。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果糖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 10 min,菌丝体的致死温度为60℃ 30 min。  相似文献   

7.
枸杞小黑梨孢褐斑病自2010年在甘肃省枸杞种植区发现以来已扩展至甘肃省各枸杞种植区,关于其病原枸杞小黑梨孢Stigmella lycii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国内外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植物病理学常规方法测定了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产孢的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25℃;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及最适温度分别为5~30℃(最适20℃)和0~35℃(最适25℃)。连续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产孢和分生孢子萌发,光暗交替有利于子囊孢子萌发;pH 4.0~10.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为pH 6.5,产孢的pH范围为6.0~7.0,最适6.5,pH 4.5~9.2条件下孢子均可萌发,最适pH为7.0;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分别在相对湿度95%和75%以上可萌发,水中萌发最好;枸杞叶片浸渍液、葡萄糖液等营养条件对孢子萌发有一定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为枸杞小黑梨孢褐斑病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为制定枸杞褐斑病的综合防控措施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茄子绒菌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辽宁省近年茄子设施栽培生产上趋重发生的叶部病害——绒菌斑病,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通过病原菌形态学鉴定,柯赫氏法则证病,并对病菌经rDNA-ITS测序,鉴定该病致病菌为真菌灰毛茄钉孢[Passalora nattrassii?(Deighton)U. Braun & Crous]。病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病菌菌丝生长以PDA+茄叶煎汁培养基为最适;适宜菌丝生长的碳源和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胰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 ℃;最适pH为6;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较好;菌丝致死温度为59 ℃,10min。病菌分生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茄叶汁能明显促进其萌发,碳源以麦芽糖、氮源以硫酸铵最适于孢子萌发,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30 ℃;最适pH为5;光暗交替条件下萌发情况较好;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7 ℃,10min。  相似文献   

9.
苜蓿炭疽病是各苜蓿种植区分布较广的毁灭性病害。毁灭刺盘孢(Colletotrichum destructivum)是苜蓿炭疽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本试验研究了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pH、光照、湿度对毁灭刺盘孢菌菌丝生长、分生孢子产生和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基为PDA、PSA和V-8汁;适宜温度范围为28~36℃,最适温度为32℃;适宜pH范围为4~6。该病菌在PDA培养基上,分别以麦芽糖和蛋白胨为碳、氮源,在28℃,pH 6的条件下培养时其产孢能力最强。孢子萌发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蛋白胨;最佳温度28℃;最适pH为6。相对湿度98%以上有利于孢子的萌发。持续光照利于菌丝生长、产孢和萌发。  相似文献   

10.
枣缩果病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枣缩果病为多病原病害,本文对其中2种主要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盾壳霉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9~33℃,最适温度27℃;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8;碳素营养以果糖、蔗糖、葡萄糖为好,乳糖较差。细链格孢菌苗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6℃,最适温度为24℃;pH值范围为3~10,最适pH为7;碳源以果糖为佳,乳糖最差;分生孢子在3~39℃,pH值3~10范围内均可萌发,以温度27℃,pH 5~8为最适。不同光照处理对盾壳霉菌和细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和后者孢子萌发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玉米灰斑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玉米灰斑病菌(Cercospora zeae-maydis Tehon and Doniels)适合分离的培养基有花生叶斑病尾孢菌培养基、PDA、V8汁、V8汁+蔗糖20 g和Richard培养基。适宜菌丝生长的pH 4~12,最适宜的pH 6~8,适宜温度为20~25℃。病菌对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对酵母膏、硝酸钾、牛肉膏的利用好于其它碳源或氮源。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20~30℃,pH范围广,RH ≥ 81%以上分生孢子萌发,随湿度增加萌发率增高。营养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影响马唐生防菌弯孢霉(curvularia sp.)菌株QZ-200营养生长、孢子萌发及孢子形成的因子。该菌在SCS(黄豆粉-玉米粉-蔗糖)培养基上生长最好;生长温度为10~40℃,最适为28℃;pH为2~11,最适pH为6;在以葡萄糖为碳源、以磷酸氢二铵为N源的Czapek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0~45℃,最适为28~30℃,失活温度为52℃10min;pH为2~11,适宜为5~8;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1%蛋白胨、1%牛肉浸膏、0.1%的TW-80、1%马唐煎汁和0.2%的菜籽油溶液明显提高萌发速度。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为15~35℃,最适为28℃;连续光照比光暗12h交替处理更有利于产孢,黑光灯为最佳光源。  相似文献   

13.
对马唐草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Wakker)Boedijn菌株MT-011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致病性强,菌丝体生长最适温度30℃,致死温度65℃/10min,最适pH值7,碳源以D-果糖最佳,氮源以硝酸钠最佳。产生分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9,碳源以蔗糖产孢量最大,氮源以赖氨酸产孢量最高。分生孢子萌发温度在20~40℃之间没有差异,萌发率均达90%以上;最适pH值7;光暗交替为最佳光照条件。除赖氨酸外所有供试碳源和氮源的孢子萌发率都很高,处理之间没有差异。MT-011菌株产生的活性物质作用于马唐草,可使叶片黄化或枯死脱落,与用菌体接种时造成大量叶片黄化或枯萎的症状极为相似。代谢产物对指示植物柱花草、辣椒和玉米的种子发芽后的根茎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83.27%,表现出很好除草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体接种法对龙船花叶部病害的一种真菌进行了鉴定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致病性测定与田间症状相似。通过对病原菌形态学、rDNA-ITS和β-微管蛋白序列的综合分析,确定该病原菌为龙船花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ixorae)。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分别为6和7;光照更有利于菌丝生长;碳源以可溶性淀粉和D-甘露糖、氮源以硝酸钠最利于菌丝生长;分生孢子在液态水中萌发率最高,为85.3%;菌丝致死温度为50℃10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0℃2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15.
芒果疮痂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了温度、pH、光照、维生素对芒果疮痂病菌(Sphaceloma mangiferae Bit.&Jenk.)孢子萌发、营养生长及孢子形成的影响,在14种半固体、固体培养基上对产孢量作了比较,还对湿度和营养对孢子萌发的影响做了试验。湿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2℃~37℃,最适28℃;pH值范围为3~9,最佳pH 5;以自由水或饱和湿度条件下萌发率最高;连续黑光灯光照促进萌发;1%的葡萄糖液在28℃或33℃下明显增加了萌发率。该菌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4℃~37℃,22℃~33℃生长良好,最适为28℃,与Bitancourt的报道基本相似;pH值范围为2~11,最佳为pH 5;黑光灯连续光照有利生长,VB2、VB6及V A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在试验的培养基中PDA是生长最好的。该菌孢子形成的温度范围为12℃~33℃,最适温度为28℃;pH值范围为5~9,最佳为pH 7;光暗12 h交替处理比连续光照更利于产孢;VB1及VA可促进产孢,但只有VA (50μg/L)既促进生长,又促进产孢;所试验的培养基中以PDA+牛肉浸膏及PDA的产孢量最多,胡萝卜块是固体培养基中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揭示苜蓿轮枝菌Verticillium alfalfae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致病机理,在室内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pH值、碳源和氮源对菌株Ms198的生长速率和产孢量的影响,同时利用农杆菌转化法(Agrobactirium tumfacience-mediated transformant,ATMT)将带有潮霉素(Hygromycin,Hyg)抗性标记和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双元载体转入苜蓿轮枝菌的分生孢子,获得147株阳性转化子,以野生型菌株为对照,对挑取的15株阳性转化子的菌落形态、生长速率、产孢量、孢子萌发率、粗毒素分泌量和致病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轮枝菌具有较宽的温度和酸碱度适应范围,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分别为25 ℃和20 ℃,最适生长pH值为6 ~ 9,最适产孢pH值为9。可以利用多种碳、氮源,最适生长的碳、氮源分别为可溶性淀粉和牛肉膏,最适产孢的碳、氮源分别为D-牛乳糖和胰蛋白胨。与野生型菌株相比,15株供试转化子中有66.67%的转化子在菌落形态方面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而其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产毒能力和致病力方面,1株转化子的粗毒素分泌量显著高于野生型菌株,9株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其余5株与野生型菌株无显著差异;4株转化子的致病力显著低于野生型菌株,其余11株转化子的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转化子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产毒能力和致病力,随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随机性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条件,研究了温度、湿度、pH、光照、营养条件等对马铃薯早疫病菌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生孢子在水滴中于30℃1 h即可萌发,8 h后达到萌发高峰,萌发率为98.4%;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相对湿度85%以上均可萌发,水滴中萌发率最高;pH6~10的条件利于分生孢子萌发;紫外线对分生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无机氮源中的铵态氮和尿素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有机氮源中半胱氨酸和谷氨酸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山梨糖不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也有抑制作用;分生孢子致死温度是57℃。  相似文献   

18.
巴西橡胶树品系对棒孢霉落叶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巴西橡胶树棒孢霉落叶病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接种和其毒素接种分别测定了国内天然橡胶主产区9个主栽品系的抗病性,结果表明过滤灭菌毒素划伤接种橡胶离体小叶片可以产生与分生孢子接种相似的症状,而不划伤接种则不产生病害症状;121℃、20 min湿热灭菌毒素接种无论划伤与否均不产生病害症状;分生孢子和病原菌毒素两种接种方法所测橡胶品系的抗病性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说明毒素接种可以用来代替病原菌接种测定橡胶品系的抗病性。抗病性测定结果显示,供试9个巴西橡胶树品系中,PB86、热研88-13、南华1、PR107、热研7-33-97对病原菌表现出高抗,而RRIM600、南强1-97、热研44-9则表现高感,GT1则表现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