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近年来茶园高温灾害频发,而关于提高茶树耐热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龙井43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水杨酸甲酯(MeSA)喷施茶苗后,在高温环境下(43℃)处理12βh,随后测定茶树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RuBP最大再生速率(Jmax),电解质渗透率(EL),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指标。结果发现,1βmmol·L-1 MeSA能够有效缓解高温导致的茶树Pn降低,维持Vc,maxJmax稳定;高温导致茶树叶片EL和MDA含量迅速上升,而适当浓度的MeSA可显著降低高温环境下EL和MDA含量。此外,结果表明1βmmol·L-1 MeSA能够提高APX和CAT活性,进而减少H2O2积累,减轻茶树细胞膜过氧化作用。综上所述,外源施用MeSA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高温条件下植物叶片细胞光合系统稳定,提高茶树叶片的抗氧化酶活性,缓解氧化胁迫,最终提高茶树的耐热性。  相似文献   

2.
高温胁迫对茶树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龙井43为材料,高温(43℃)处理48βh后,分别用调制荧光成像系统和双通道荧光仪分析其受胁迫的状态和光合系统的受损情况。结果表明,受到高温胁迫后:茶树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热害症状;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持续下降,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ax)以及RuBP的最大再生速率(Jmax)显著降低;Fv/Fm、Y(II)和Y(I)迅速降低,Y(NO)和Y(NA)上升,说明光系统II和光系统I的结构在高温胁迫下受到了伤害;茶树的ΦPSⅡ、ETR(II)和ETR(I)均显著下降,表明电子传递受到严重破坏;光系统I对高温胁迫的耐受性较高,抗强光损伤能力在高温胁迫下变强,而光系统II易受到高温伤害,抗强光损伤能力在高温胁迫下变弱。  相似文献   

3.
探讨不同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和茶棍蓟马(Dendrothrips minowai Priesner)的抗性,为抗虫茶树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以11个茶树品种紫娟、水仙、梅占、白鸡冠、瑞香、奇兰、黄玫瑰、白牡丹、黄棪、大红袍、黄观音为供试材料,采用五点取样法对田间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并进行茶树植物学形态特征调查,以及叶片组织结构测定、化学成分检测,明确茶树物理性状、化学成分与抗虫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按抗小贯松村叶蝉的强弱,11个茶树品种可分为4类,第Ⅰ类:紫娟,感虫(S);第Ⅱ类:梅占、黄棪、奇兰、水仙、白牡丹,中感(MS);第Ⅲ类:瑞香、大红袍、黄观音、黄玫瑰,中抗(MR);第Ⅳ类:白鸡冠,抗(R)。按抗茶棍蓟马的强弱也可将其分为4类,第Ⅰ类:黄玫瑰,感虫(S);第Ⅱ类:瑞香、白鸡冠,中感(MS);第Ⅲ类:黄观音、奇兰,中抗(MR);第Ⅳ类:白牡丹、黄棪、大红袍、梅占、紫娟、水仙,抗(R)。结合相关分析显示,小贯松村叶蝉总虫口数与11个茶树品种的花青素含量、GC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上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下角质层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游离氨基酸总量、栅栏组织厚度、上表皮厚度、上表皮厚度/叶片厚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长与茶棍蓟马总发生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且小贯松村叶蝉的总虫口数与茶棍蓟马总虫口数显著负相关(P<0.05)。综合分析得出,大红袍茶树品种和黄观音茶树品种对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均存在一定抗性,是值得推广的茶树良种。调查结果还发现小贯松村叶蝉和茶棍蓟马之间存在同期交替为害茶树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绿茶粉对老年犬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晶  颜泽清  李群 《茶叶科学》2010,30(4):313-316
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水平绿茶粉对老年犬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10岁初始体重34.5~37.5 kg的拉布拉多72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添加0、1 000、2 000、4 000 mg/kg绿茶粉饲料,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犬,试验进行9周。结果显示,添加量为2 000 mg/kg时,T淋巴细胞转化率达到最高,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47.83%(P<0.05)。低添加量绿茶粉(1 000 mg/kg)降低了老年犬血清中溶菌酶的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2 000 mg/kg和4 000 mg/kg绿茶粉处理组溶菌酶含量分别提高了32.76%(P<0.01)和19.39%(P<0.01)。同时提高了血清中总蛋白含量(P>0.05),随着绿茶粉添加量的增加,球蛋白含量有所增加,4 000 mg/kg组球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品种茶树鲜叶及茶多糖为材料,比较了酸浸提、沸水浸提和碱熔灰化前处理对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茶叶还是茶多糖,碱熔灰化处理所测氟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酸浸提和沸水浸提法(P<0.01)。茶叶水浸提法氟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酸浸提法(P<0.05,P<0.01)。对碱熔灰化-氟离子电极法进行精密度及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茶叶和多糖中氟的回收率分别达到91.07%~94.40%和83.04%~90.32%,而RSD分别为1.44%~2.54%和0.68%~1.03%,说明该方法稳定性好,精密度高,检测结果可靠,更能真实反映茶叶及茶多糖的氟含量,适宜于茶叶及茶提取物全氟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以茶树品种龙井43为材料,测定8月19日和9月23日不同时间点茶树冠层处光强、叶片温度、光合参数、品质成分含量及品质成分合成基因表达,初步明确光强、叶片温度对秋茶光合作用及三者对秋茶品质成分积累和相关合成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秋茶叶片温度以及叶肉细胞光合活性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关键原因,并且叶片温度可能通过调控儿茶素合成基因CsPALCsF35HCsANSCsUFGT及氨基酸合成基因CsGSCsGOGATCsTS1表达来影响秋茶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另外,秋茶冠层处光强和净光合速率与部分品质相关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茶树生长及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泥池培育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肥施用量对茶树生长和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分别为0kg N/hm2(CK)、112.5 kg N/hm2(N1)、225 kg N/hm2(N2)和450 kg N/hm2(N3)。结果表明:施氮显著促进茶树生长,施氮处理茶叶产量比CK显著提高116.98%~141.51%(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叶绿素总量提高30.56%~72.67%,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13.37%~29.74%,并与CK差异显著(P〈0.05);施氮处理茶树叶片净光合速率比CK显著提高14.88%~17.26%(P〈0.05),但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氮肥施用提高茶树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适量的施氮可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速率,促进茶树生长和茶叶产量提高;但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单位氮肥对茶树生长的促进效应降低。  相似文献   

8.
郝建军  卢环  黄春花  于洋 《大豆科学》2012,31(5):855-857,860
以铁丰31大豆幼苗为试材,在大豆幼苗叶片完全展开时以一定浓度的NaCl和NaHSO3及清水喷施于叶片的正反两面,测定光合速率、可溶性糖、光合色素等生理指标,以探讨HSO3-、Cl-和Na+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Na+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ATP合酶活性的提高、叶片Rubisco含量的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Cl-在整个实验中作用不明显。HSO3-对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全链光合电子传递速率、ATP合酶活性,使光合磷酸化过程加强;HSO3-显著提高了Rubisco羧化活性及PEPC活力和PEPC比活力;并提高了Rubisco和PEPC含量,从而促进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感官审评、色差分析、SDE法结合GC/MS分析,以及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蜡梅花茶加工过程中(素坯→一窨→二窨→三窨→提花)感官品质和主要品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加工过程中,除三窨茶样的感官审评总分略低于二窨外,其他工序的茶样感官审评总分随加工进程逐步增加;三窨后色相角显著变小(P<0.05)。蜡梅花茶主要香气物质是乙酸苄酯、2-氨基苯甲酸-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酯、水杨酸甲酯、苯甲醇、芳樟醇、别罗勒烯、萘、α-紫罗酮;加工过程中,酯类和醇类相对含量先增后减,二窨最高(P<0.01);酮类变化不明显;提花后萜烯类显著增加(P<0.05)。与素坯相比,三窨后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P<0.05),二窨后可溶性糖含量显著增加(P<0.05),氨基酸无明显变化。蜡梅花茶宜采用2次连续窨花1次提花工艺。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氮量对两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和pH值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土壤最大持水量60%和温度25℃的实验室培养条件下,对采自福建武夷山的两种类型土壤(黄壤和红壤)进行46βd的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茶园土壤硝化作用和pH值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茶园土壤中尿素的水解过程有明显差别,黄壤茶园土壤中尿素水解率高且较快(2~6βd),红壤茶园中水解过程达到了16βd;对照处理(N0)两种茶园硝化率分别为81.32%和73.48%,黄壤茶园土壤硝化作用显著高于红壤茶园(P<0.05);无论施氮与否,两种茶园土壤NO3--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呈“J”型,具有11~16βd的延滞期,符合指数方程N=N0ektP<0.01);施氮后,两种茶园土壤的净消化量、净硝化速率和k值(P<0.05)均显著增加,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土壤硝化率(P<0.05)显著降低;无论施氮与否,黄壤茶园土壤N2O排放速率在培养期间总体高于红壤茶园土壤,且前者累积排放量显著高于后者(P<0.05);氮肥施用导致两种茶园土壤pH值下降,较对照分别下降了0.16~0.52和0.11~0.25,施氮量越大,pH值下降越多。以上结果表明,研究中两种茶园土壤硝化作用较强,均存在硝化作用延滞期(11~16βd),有利于茶树对铵态氮的吸收利用;施氮导致土壤pH值降低,加速土壤酸化。  相似文献   

11.
以中茶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喷施不同浓度(0.10、0.30、0.50 mg·L-1)24-表油菜素内酯(EBR)对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气孔开度、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后第一天,叶面喷施0.10、0.30 mg·L-1 EBR显著增加了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了38.89...  相似文献   

12.
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外源喷施油菜素内酯(EBR)对开花期大豆高温胁迫下抗逆性的影响。试验于2014-2015年在南京农业大学牌楼试验基地进行,以大豆品种南农99-6为试验材料,在花后7 d进行EBR预处理,花后11 d进行高温胁迫,持续4 d。分别在花后11 d(EBR处理结束)、15 d(高温胁迫结束)、19 d(恢复常温后4 d)、27 d(恢复常温后8 d)取样。探究外源EBR对大豆常温及高温胁迫下光合、生物量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EBR显著提高了常温和高温胁迫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且增加了百粒重和单株产量。除此之外,外源EBR显著提高了籽粒中的蛋白质含量、可溶性总糖及淀粉的含量,降低了粗油脂的含量,改善了大豆籽粒的品质。综上所述,外源喷施EBR预处理不但可以通过提高常温和高温条件下大豆叶片的光合能力,促进干物质积累,提高产量,而且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改善了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13.
低温是限制火龙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重要因素。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 EBR)能够增强植物对低温等多种逆境的抗性。为提高火龙果的耐寒性,缓解低温对其造成的伤害,以‘台湾6号’红心火龙果扦插苗为材料,外源喷施0.5 mg/L的EBR,在低温胁迫下(4℃/0℃,12 h/12 h)处理7 d,测定火龙果苗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脂肪酸组分及含量等,明确EBR对火龙果苗耐寒性的调控作用,进一步研究低温胁迫下抗氧化系统与膜脂脂肪酸不饱和度之间的关系,阐明EBR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使火龙果苗ROS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脂肪酸不饱和度(UFA/SFA)和双键指数(DBI)分别降低了32.1%和32.4%,导致膜稳定性降低,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及REC显著升高,植株出现明显的水渍状斑点与轻微萎焉,寒害指数达0.60。(2)低温下,外源EBR处理提高了火龙果苗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有效清除了过量积累的ROS,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过氧化氢含量显著降低,从而缓解...  相似文献   

14.
水稻Rubisco活化酶在调节Rubisco活性和光合日变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水稻光合日变化中Rubisco活化酶活力、Rubisco初始活力、光强、相对湿度、气孔导度、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温度等因素的作用。Rubisco活力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Rubisco初始活力是双峰曲线,其参与光合日变化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午休”现象。Rubisco初始活力和气孔导度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生理和生化因子,而光强是影响光合速率的重要生态因子。Rubisco活化酶活力对光合速率的直接影响较小,其本质是调节Rubisco初始活力。  相似文献   

15.
硅氮互作改善优质稻植株生理生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2个水稻品种‘桂农占’和‘黄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3个氮水平(120、180、240 kg/hm 2分别表示为低氮、中氮和高氮),3个硅水平(0、225、450 kg/hm 2分别表示为低硅、中硅和高硅),交叉互作,研究硅氮互作对水稻植株形态、物质积累、光合作用及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硅氮互作有助于增加水稻的穗数、株高及生物量。中氮或中硅浓度能显著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桂农占’效果更为明显,光合速率分别提高了19.21%和8.75%。在不同氮水平下,施用中等浓度硅可以提高‘桂农占’和‘黄华占’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分别比低硅处理增加46.82%和85.43%;在成熟期低氮水平下,2个水稻品种硝酸还原酶活性随硅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叶片蔗糖转化酶活性,2个水稻品种均为抽穗期>分蘖期>成熟期,且各处理下,‘黄华占’蔗糖转化酶活性基本大于‘桂农占’。总体上来讲,低氮高硅,中氮中硅的硅氮配比组合,有助于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和物质代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光合生理生化的影响。【方法]采用沙培法,以川绿1号为供试品种,研究缺硼对黄瓜幼苗的叶面积、光合速率、Rubisco酶活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影响。【结果]缺硼处理抑制了黄瓜幼苗的根、茎叶生物量的增加,增加了冠根比,减小了叶面积;在缺硼条件下,黄瓜幼苗叶片中的淀粉、可溶性糖、还原糖和总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增加,蔗糖含量降低;净光合速率明显降低,Rubiso酶活性和叶绿素a、b含量明显减少,而叶绿素a/b变化不明显。【结论】缺硼通过增加叶片中的碳水化合物,降低Rubisco酶活性,减少光合色素,进而降低光合速率来抑制黄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7.
以叶片不同气孔密度(高、中和低气孔密度)水稻品系为试验材料,在齐穗期研究水稻剑叶光合特性、糖分含量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结果表明,水稻叶片中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气孔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合成酶活性与气孔密度呈显著正相关。高气孔密度水稻叶片Rubisco活性、净光合速率、蔗糖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显著高于低气孔密度水稻;不同叶片气孔密度与中性转化酶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认为,气孔密度增加提高了水稻叶片光合效率,促进了蔗糖积累及蔗糖代谢酶活性提高,有利于更多光合产物——蔗糖向籽粒转运。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自交系Mo17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EBR处理150 mmol/L NaCl胁迫的玉米幼苗,测定其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根系活力等指标,同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定CAT酶基因和ZMPIP2-4基因的表达.结果 表明,EBR处理后,玉米幼苗的POD酶活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可促进冬小麦弱苗转壮、实现稳产的化控途径,在深播和深播+渍水两种条件下研究了喷施生长素(IAA)、玉米素(ZT)、6-苄氨基嘌呤(6-BA)、赤霉素(GA)、2,4-表油菜素内酯(EBR)、亚精胺(SP)、碧护(BH)和去离子水(CW)对小麦幼苗生长、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播和深播+渍水易形成弱苗,降低植株糖、氮积累量,抑制分蘖发生,造成光合面积和干物质积累量的下降,最终导致减产。深播和深播+渍水下喷施生长调节物质可分别提高籽粒产量1.23%~37.56%和4.69%~59.27%。深播下喷施ZT和EBR对幼苗质量和籽粒产量提升效果最佳,使籽粒产量可达适宜播深+自然生长(CK)水平。喷施ZT可提升碳、氮代谢水平,喷施EBR可维持高水平氮代谢,促进深播小麦的分蘖发生,增加光合面积和光合产物积累量。喷施ZT可提高深播小麦的单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喷施EBR可提升单株穗数和千粒重。深播+渍水条件下喷施EBR虽然可增加分蘖数,促进碳氮物质积累,提高单株穗数和千粒重,但产量难以恢复到CK水平。综上所述,ZT或EBR可推荐用于深播小麦改善苗质、提升产量;喷施EBR可改善深播且苗期渍水小麦幼苗生长质量,促进产量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