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早熟高糖甘蔗新品种闽糖93-119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闽糖93-119系福建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从赣蔗65-542×新台糖1号杂交组合后代中选育成的中早熟丰产高糖甘蔗新品种.该品种高糖高产中熟,萌芽快,分蘖力强;13年20点次试验结果,闽糖93-119平均蔗茎产量112.94 t·hm-2,蔗糖产量17.19 t·hm-2,平均蔗糖分15.30%,分别比对照品种闽糖70-611、新台糖10 号、新台糖16号增产蔗茎35.8% 、52.2%、11.8%;增产糖47.7%、55.3%、15.1%;提高蔗糖分含量1.28个、0.38个、0.52个百分点.该品种适宜在中等或中等以上肥力旱坡地、水浇旱地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1 999- 2 0 0 2年 ,在广西甘蔗研究所试验农场进行 1 5个优良品系和 2个对照品种的 2年新植和 1年宿根的区域试验。福农 91 - 471 0、闽糖 86 - 2 1 2 1、粤糖 92 - 1 2 6和云蔗 92 - 1 9在试验中表现较突出。福农 91 - 471 0产蔗量和含糖量最高 ,分别达 99.4 0和 1 4 .0 3t· hm-2 ;闽糖 86 - 2 1 2 1和粤糖 92 -1 2 6产蔗量和含糖量分别为 95 .5 1、1 3.5 4t·hm-2 和 90 .2 3、1 3.71 t· hm-2 ;而主对照新台糖 1 0号(CK1 )和副对照桂糖 1 1号 (CK2 )的产蔗量和含糖量分别为 78.82、1 1 .87t· hm-2 和 88.5 3、1 2 .4 9t· hm-2 。云蔗 92 - 1 9在参试材料中蔗糖分最高 ,达 1 5 .4 8% ,而新台糖 1 0号和桂糖 1 1号糖分仅分别为 1 4 .97%和 1 4 .1 5 %。  相似文献   

3.
甘蔗新品系德蔗93-88由德宏州甘蔗研究所经"五圃制"选育而成。迄今为止,全省示范种植1133hm2。多年多点试验结果表明:德蔗93-88表现为特早熟、高糖、丰产,萌芽率中等,分蘖率高,成茎率高,有效茎数达5500-6500条·667m-2,适宜种植在中等以上肥力的水田、坝地;该品系糖分高峰持续期长,纯度高,品质好,纤维分适中;平均产蔗茎6664.2kg·667m-2,比对照桂糖11号(6890.3kg·667m-2)减产3.3%;平均含糖量1060.7kg·667m-2,比桂糖11号(925.3kg·667m-2)增糖14.6%;平均蔗糖分15.91%,比桂糖11号(13.4%)高2.49个百分点。德蔗93-88含糖量、蔗糖分等主要技术指标均符合或超过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3年7月通过云南省品种鉴评。  相似文献   

4.
据2001-2003年粤北霜冻蔗区旱坡地3年3次新植、2次宿根试验结果,HoCP95-988特早熟高糖、高产稳产,萌芽性好、分蘖性强,有效茎多,宿根性强,对水肥条件要求不高,适宜霜冻蔗区及旱坡地种植。该品种11月上旬蔗糖分可达15.57%,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同期蔗糖分高1.68个百分点和2.24个百分点;榨季平均蔗糖分15.68%,分别比粤糖93-159和新台糖16号高1.14个百分点和1.71个百分点;平均蔗产量111585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10.0%和20.3%;平均含糖量17426kg·hm-2,分别比粤糖93-159、新台糖16号增产糖17.78%、34.31%。  相似文献   

5.
第四轮国家甘蔗品种联合区域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2004年对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四川、江西6省(区)的12个甘蔗优良新品种(系)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联合区域试验。结果表明:新植蔗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粤糖91/1102和桂糖94/119,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新台糖10号、16号增产10%以上;宿根蔗表现较突出的是闽糖92/505和粤糖96/244,每公顷蔗茎产量均比2个对照种增产18%以上。甘蔗蔗糖分以福农95/1702和赣南95/108为最高,3年新植宿根蔗糖分分别达16.52%和15.81%。早熟高糖性能优于2个对照种。  相似文献   

6.
桂引9号是广西甘蔗研究所1996年从墨西哥引进,经11年的种性试验研究选育而成的早熟高糖丰产甘蔗新品种。在广西蔗区区试中,产蔗茎92.30 t.hm-2,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12.11%,平均蔗糖分16.08%,比新台糖16号高1.24个百分点,产糖量为14.84 t.hm-2,比新台糖16号增20.76%。在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中,产蔗茎分别为105.83和99.80 t.hm-2,比主对照新台糖10号增产5.37%、6.98%,比副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17.14%、13.13%;平均蔗糖分15.84%、15.62%,分别比新台糖10号高1.37个百分点、0.94个百分点,比新台糖16号高0.83和0.56个百分点;产含糖量为16.71和15.59 t.hm-2,分别比新台糖10号增加15.06%、13.18%,比新台糖16号增23.57%、17.33%。  相似文献   

7.
甘蔗新品种桂糖49号的选育与种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桂糖49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以赣蔗14号作母本、新台糖22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选育而成的甘蔗新品种,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多点试验表明,桂糖49号出苗率高,分蘖力强,分蘖成茎率高,有效茎多,中大茎,蔗茎均匀,实心,易脱叶,抗倒伏;宿根发株率高,宿根性强;早熟、高糖、高产、稳产、不易孕穗开花、综合性状优良、适应性广。2013—2015年广西区试2年新植1年宿根蔗茎产量104.29 t·hm~(-2),比新台糖22号(CK)增产10.39%;11月至翌年2月平均蔗糖分14.80%,比CK同期高0.56%(绝对值),平均含糖量15.43 t·hm~(-2),比CK提高14.64%;2014年生产试验平均蔗茎产量105.89 t·hm~(-2),比CK增产10.18%。  相似文献   

8.
甘蔗新品种黔糖4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蔗新品种黔糖4号是根据贵州蔗区的自然特点,以Nco310×CP36/105为亲本进行杂交选育成功的一个优良新品种.通过品比、区域性比较、生产示范等试验研究表明该品种各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蔗茎产量高,较常规栽培品种F134增产40%以上、蔗糖分含量高4个百分点,较桂糖11增产13%以上、蔗糖分含量高1个百分点,是一个很有推广价值的中早熟高产高糖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甘蔗新品种桂糖26(桂糖96-211)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桂糖26是以P indar为母本,桂糖73-167为父本选育而成,具有中大茎、早熟、高糖、丰产、宿根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性状。桂糖26产蔗量(95.8 t.hm-2)较新台糖16(85.4 t.hm-2)增产12.1%;蔗糖分(14.63%)与新台糖16(14.88%)相近;含糖量(14.0 t.hm-2)较新台糖16(12.7 t.hm-2)增产10.2%,适合在广西、广东、云南、福建等蔗区种植。  相似文献   

10.
德蔗93-88在云南蔗区6个试验点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品系分蘖强,成茎率高,有效茎多,直立,抗倒性极强,高抗黑穗病。11月至2月平均蔗糖分15.17%,比对照高2.23个百分点;平均蔗茎产量98565kg·hm-2,比对照(108420kg·hm-2)低9%;含糖量14952kg·hm-2,比对照(14029.5kg·hm-2)增6.6%。该品系适宜水田或有浇灌条件的坝地种植,是个特早熟、高糖、丰产的甘蔗优良新品系。  相似文献   

11.
2年新植和1年宿根试验表明,SP71/6180、云瑞99/55、云蔗94/375产量表现较好;云蔗92/19、粤糖93/159、粤糖89/240蔗糖分较高,榨季平均蔗糖分为15.19%、14.66%、14.33%,比两对照高1.63%-2.49%(绝对值);SP71/6180、粤糖89/240、云蔗94/375含糖量显著地较桂糖11号高,较新台糖10号高11.4%-20.0%。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甘蔗品种产量品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引进的9个甘蔗品种为供试材料,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在广西北海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桂糖02-901、柳城03-182、福农15和福农28的重力纯度、田间锤度和蔗糖分均高于对照;柳城03-182、云蔗03-422和粤糖55的纤维分较高(12%以上);粤糖55的蔗茎产量和含糖量表现较优;柳城03-182除了在蔗茎产量上稍低于对照外,其余测定的品质指标均优于对照。因此,粤糖55和粤糖00-236在引进试种中表现较优,适合在桂北地区种植;柳城03-182蔗茎品质较优,适宜作蔗糖分优质材料种植及品质育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3.
Sp71-6180是云南省农科院甘蔗研究所1995年从墨西哥引进,经过引种疫情检测、繁殖观察、试验筛选和全省甘蔗品种区试及生产示范选择而成的优良甘蔗新品种。Sp71-6180出苗整齐,生势强,脱叶性好,成茎率高,宿根性强,为中小茎种,早熟高糖高产种。该品种通过各试验阶段表明:平均产蔗100.95t/hm2,比对照ROC10增产24.1%,比桂糖11号增产16.6%;甘蔗平均含糖分14.89%,比对照ROC10高0.58%,比桂糖11号高0.59%,其中,11月份甘蔗含糖分13.27%,较二对照高1.36%~1.63%;平均含糖15.6t/hm2,比对照ROC10增产30.1%,比桂糖11号增产25.4%。该品种适宜于旱地栽种,适应性广,经过黑穗病人工接种鉴定为1级高抗。该品种表现优良,达到国家甘蔗新品种审定标准,于2004年10月通过云南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加工番茄新品种新番13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番13号(原名新红3号)是利用92-79和加洲汁用配制的中早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该品种生长势强,固形物含量高,产量比对照新番4号增产13.14;,高抗TMV,耐CMV,做为抗病毒病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下双季稻田氮素的吸收利用、损失残留和残效特征,定量化揭示湖南双季稻田肥料氮去向和残效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双季稻田氮肥施用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7—2018年在湖南双季稻区开展田间15N微区试验,按氮肥施用量设4个施氮量(以纯N计)处理:N0(不施氮)、N1(早晚稻均为90 kg/ha)、N2(早稻120 kg/ha,晚稻135 kg/ha)、N3(早稻150 kg/ha,晚稻180 kg/ha)。2017年施用15N标记尿素,研究各处理的15N吸收利用、15N在土壤中的残留及15N损失率,明确肥料15N的不同去向及其占比;2018年施用等量未标记尿素,分析各处理残留15N的吸收利用和损失率。【结果】差减法氮肥吸收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P< 0.05),2017年早晚稻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2.14%~46.62%和35.45%~43.08%,2018年分别为37.93%~42.56%和37.20%~44.51%。示踪法2017年早稻15N回收率为24.49%~24.53%;晚稻15N回收率为25.32%~26.59%,晚稻略高于早稻;各处理15N回收率相近,无显著差异(P> 0.05)。各处理肥料15N去向基本一致,作物吸收、土壤残留和总损失分别约占25%、23%和52%。肥料15N主要残留在0~20 cm土层中,约占总残留量的77%,20~40 cm土层约占19%,40~60 cm土层约占4%。上一季水稻残留的氮肥,可供下一季水稻吸收利用,是土壤氮库的补充,0~20 cm土层残效最好,2018年两季水稻累积残留15N吸收率为8.13%~9.28%,累积损失率为38.68%~52.97%,最终残留率为38.90%~52.05%。【结论】双季稻田氮肥利用率较低,氮肥损失占比较大,早晚稻均达50%以上;水稻积累的氮素主要来自于土壤,土壤氮贡献率达71.00%以上。双季稻生产中应充分考虑土壤自身的供氮能力以及上季水稻的氮肥残效,适当降低当季水稻的施氮量,实现氮肥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国内6个省区12个参试抗旱品种(系)2年新植丰产性试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桂糖89/5的出苗率高,有效茎多,蔗产量和含糖量高且稳定性好,1/15hm2蔗产量和含糖量分别比对照品种川蔗17号高1.383和0.134t,分别增加24%和15%;川糖89/103和川糖91/91两品种(系)的蔗产量和含糖量表现突出,1/15hm2蔗产量分别为7.919和6.960t,分别比川蔗17号高37%和20%,含糖量分别比川蔗17号高21%和27%。这3个品种(系)可作为四川盆地丘陵旱坡地地区只种新植蔗不种宿根蔗农户的重要选择品种。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广义联合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对福建省1995-1996年甘蔗新品种区试试验资料的8个供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进行估测和评价。结果表明:闽糖88-103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31.5%,经L.S.R测验,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回归系数接近1,是一个高产稳产、早中熟、适应性广、农艺性状优良的新品种;选50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22.6%,增产达显著水平,回归系数b<1,是一个高产稳产、中晚熟、适应性广的甘蔗新品种;闽糖90-525、闽糖90-913和闽糖85-843个品种蔗茎产量分别比对照种增产12.8%、10.8%、8.7%。除闽糖90-913的回归系数b=1.2901外,闽糖90-525、闽糖85-84回归系数b<1,均属早熟高糖、丰产稳产、适应性广的甘蔗良种;闽糖87-912蔗茎产量比对照种增产15.1%,增产未达显著水平,其回归系数b<1,属丰产稳产、中晚熟品种。  相似文献   

18.
强恢早熟水稻恢复系“明恢77”配制的早熟杂交水稻组合汕优77,具有优势强,高产,抗稻瘟病,生育期适宜,适应性广,容易制种,米质较好等特点,该组合参加全国区域试验,平均产量比威优64增产8%,在湖南,广东,广西,江西,湖北,福建等省累计推广143.53万hm^2,累计增产粮食10.09亿kg。近年来,年推广面积33.33万hm^2以上,成为我国南方稻区早熟杂交水稻主栽组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