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 L I S A)检测呕吐毒素(DON)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按照GB/T5009.111-2003,分析测量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合成各试剂盒检测系统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总扩展不确定度是(K=2)。含有测量不确定度的结果基本能反映测量的真实水平,有助于了解目前国产E L I S A试剂手工法检测低水平H B s A g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粮食油料粗淀粉测定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淀粉是粮食的主要成分,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茎块、根和种子中,是有较高营养价值的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粮食淀粉的测定方法有GB/T 5514-85粮食油料粗淀粉测定法及GB/T 5009.9-2003食品中淀粉测定法(第一法)都是酶水解法测定原理相同.NY/T 11-1985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是测定可溶性淀粉水解液,以其旋光度计算测得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3.
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不确定度的评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LISA方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1,结合分析测试中测量不确定度及评定的方法程序,对测定过程中重复测量、工作曲线拟合、电子天平、酶标仪等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评定,计算出黄曲霉毒素B1的合成不确定度为8.57×10-2,有效自由度为5,扩展不确定度为0.22。结果表示为(9.69±0.22)ng/g。  相似文献   

4.
罗兰  张其庄  周斌  刘玮  王霞  彭超 《粮食储藏》2014,43(5):38-40
根据GB/T 5009.11-2003中测定食品中无机砷的方法,应用AFS-820型双道原子荧光光谱仪探讨了载流、还原剂以及仪器操作等条件对粮食中无机砷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大豆粗脂肪酸值测定方法为研究对象,对GB/T 5512-2008《粮油检验粮食中粗脂肪含量测定》与GB/T 5530-2005《动植物油脂酸值和酸度测定》联用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法和用GB/T 14488.1-2008《植物油料含油量测定》与GB/T5530-2005标准法测定大豆粗脂肪酸进行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用GB/T 5512-2008与GB/T 5530-2005联用来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可以在测定大豆粗脂肪含量的同时,测定大豆粗脂肪酸值,还可以用抽提完粗脂肪回收的乙醚作滴定用溶剂。  相似文献   

6.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纯化的棉花黄萎病菌毒素(PLPC)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PLPC特异性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的A蛋白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应用建立的ELISA方法测定了病菌培养滤液、人工接种幼苗和大田病株不同组织中的毒素,结果表明:不同产毒能力菌株(VD 8和VD-5)在25℃下振荡培养3d后就能在培养滤液中检测到毒素,这比生物测定要早2~3d。将VD-8菌株的孢子以灌根方式接种泗棉3号幼苗5d后,就能从接种幼苗的茎杆和叶柄中检测到毒素,这比幼苗自然发病显症要早3~5d。在测定的30份大田病株茎杆、叶柄、叶脉样品中,阳性样品率为100%。这些结果表明建立的ELISA方法可用于菌株产毒能力的测定和大田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正>本刊讯近日,国家质检总局通报2017年第2批农药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共抽查了北京、天津等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家企业生产的150批次农药产品,有6批次产品不符合标准的规定。本次抽查依据GB/T20701-2006《三环唑可湿性粉剂》、GB/T 19337-2003《阿维菌素乳油》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8年5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19378-2017,代替GB/T 19378-2003),新设定挥散芯(DR)剂型,涵盖和替代原标准中的诱芯(AW)、缓释块(BRB)、缓释管(BRT)、驱虫环(RL)等剂型。截至2020年2月20日,我国批  相似文献   

9.
志贺毒素1(Shiga toxin 1,Stx1),系五聚体蛋白,是产志贺毒素性大肠杆菌(Shiga Toxin-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STEC)主要的毒素因子,但Stx1体外极不易可溶性表达,旨在克隆和表达志贺毒素1(Shiga toxin 1,Stx1)A亚基,体外获得可溶性表达的Stx1,以研制单克隆抗体。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tx1A亚基氨基酸序列,Stx1A1亚基N端为信号肽段,其C端高疏水性和低免疫原性。PCR扩增stx1A亚基73~759的687个核苷酸,与肝片吸虫Fh8基因串联,克隆到低温表达载体p ColdⅠ以构建重组菌,诱导表达重组毒素His-Fh8-Stx1A,SDS-PAGE分析蛋白表达形式。重组毒素His-Fh8-Stx1A免疫Balb/c小鼠,Sp2/0细胞融合筛选、制备阳性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PCR扩增Fh8和stx1a亚基并构建重组质粒p ColdⅠ-His-Fh8-stx1,重组蛋白在原核细胞中得到高效表达,且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菌体胞浆中。以重组His-Fh8-Stx1A为免疫原,成功制备3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Stx1的单克隆抗体(Mc Ab)的杂交瘤细胞株,取其中1株成功制备高ELISA效价的腹水。Western Blot显示,纯化的单克隆抗体可与重组免疫原His-Stx1A和天然志贺毒素1发生特异性反应。本试验成功可溶性表达志贺毒素1A亚基,并获得多株单克隆抗体,为研制用于检测STEC的夹心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是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规则》(GB/T 35958-2018)于2018年9月1日开始实施,必将对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和促进土地承包管理信息化建设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为便于国家标准GB/T 35958-2018使用者理解和执行,本文对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和解读。介绍了GB/T 35958-2018的编制背景,分析了标准的内容要素和层次结构,剖析了标准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的代码结构、编码方法和赋码规则,揭示了GB/T 35958-2018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关系,特别是与NY/T 2538-2014的内在关联性,指出了GB/T 35958-2018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就及时宣贯和修订国家标准提出了建议。研究可望深化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素编码的认识,促进GB/T 35958-2018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中的有效实施和规范应用。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系列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T小种毒素处理玉米叶片后再接高浓度毒素观察其病斑大小,并测定了与抗病相关的关键酶——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从而确定了低浓度T毒素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泛性,且不同的品种所需的最适合浓度不同。对TB37的处理中0.02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而对TMo17的处理中0.05μg/mL组处理效果最好,PAL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杆菌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生物杀虫细菌之一,其产生的杀虫蛋白毒素是主要的杀虫成分,目前对苏云金杆菌的毒力和杀虫蛋白毒素的检测主要采用生物测定、SDS-PAGE等方法,但这些方法的灵敏度较差。本文综述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在苏云金杆菌蛋白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以及在检测中采用的ELISA的类型和基本原理,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特定仓内稻谷黄曲霉毒素B1的分布以及稻谷的糙米、糠粉、精米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粮仓内的各层和各点,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的分布极不均匀,含量在0.8μg/kg~88.1μg/kg之间;稻谷籽粒中黄曲霉毒素B1主要分布在糙米的皮层(糠粉),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真菌毒素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食品加工中,谷物和其他食品原料中的真菌毒素无法完全被破坏,使最终食品受到真菌毒素残留的污染。谷物中常见的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赫锗霉毒素、伏马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玉米烯酮。研究表明,食品加工对真菌毒素的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例如,分类、清理、磨粉、酿造、蒸煮、焙烤、油炸、烧烤、罐装、压片、碱处理及挤压处理的影响,尤其是高温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的加工工艺只能降低毒素含量,但无法彻底清除毒素。然而,烧烤和挤压过程具有减少毒素浓度的作用,所以通常用高温处理来清除真菌毒素。在高于150℃时进行挤压处理,可以减少大部分玉米烯酮、减少50%的黄曲霉毒素,可以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含量,使伏马毒素含量大幅度下降。在葡萄糖存在的情况或者在160℃及高于160℃的情况下进行挤压处理,毒素含量下降的幅度最大。在污染了伏马毒素的玉米粒中添加10%的葡萄糖,然后对其进行挤压处理,结果使FB1的含量下降了75%~85%。在加压处理的过程中,伏马霉毒素可以产生降解产物,包括一些少量水解的FB1、N-(羧甲基)-FB1和较多的N-(1-脱氧-D-1-y)l-FB1。用小鼠做毒理学试验,用挤压过的污染了伏马毒素的玉米喂养小鼠,结果...  相似文献   

15.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结合位点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纯化的棉花黄萎病菌毒素(PLPC)免疫新西兰白兔制备了PLPC特异性抗血清。将PLPC(15μg·ml 1)用不同浓度的抗体(1~20μg·ml 1IgG)吸附后处理泗棉3号的切根苗,毒素所引起的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明所制备的抗体在与毒素发生特异性免疫学反应的同时,可部分封闭毒素分子上与毒素受体结合的位点。利用竞争ELISA测定了泗棉3号幼苗子叶的质膜制剂与PLPC的结合活性。结果表明,质膜制剂与毒素结合后能部分阻断毒素与其抗体的免疫学反应,即质膜制剂中含有毒素的结合位点。分别用胰蛋白酶和煮沸处理质膜制剂后,质膜制剂对毒素与其抗体的反应的抑制作用消失,初步表明质膜制剂中与毒素结合的是蛋白质。  相似文献   

16.
赤霉病毒素(DON)去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天然污染赤霉病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的小麦,用清水淘洗浮选后再经过加工制粉,可以使毒素含量为2.3mg/kg的小麦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的量减少75%,使毒素含量为1.2mg/kg的降低60%;6%的过氧化氢(加1%NaOH)去毒效果较明显,DON的含量可降低59%;用1%的亚硫酸氢钠处理的小麦,可去除毒素约30%;20%水分的小麦在100%氨气(加10%Na_2CO_3)中放置18小时,在10%氯气中暴露0.5小时,均可使毒素含量降低30%。  相似文献   

17.
袁建  杜娟 《粮食储藏》2010,39(6):40-43
目的:建立小麦中杂色曲霉毒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样品中的杂色曲霉毒素经正己烷提取后,采用国产硅镁型吸附剂制备层析柱净化后,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Nova-Pak C18柱,以甲醇-水(70∶30,V/V)为流动相,流速0.7mL/min,检测波长为246nm进行检测。结果:该方法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9.26%,相对标准偏差为3.84%,最低检出量为0.017μg/k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成本低,可用于小麦中杂色曲霉毒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正记者从北京市植物保护站获悉,上半年,该站农药检验科实验室承担了11种农药在13种作物上的残留实验的方法验证工作,其中6月份实验室检测人员顺利完成了2,4-滴丁酯在甘蔗中残留分析方法验证实验和百菌清在马铃薯中残留分析方法验证实验。2,4-滴丁酯实验按照GB/T 5009.165-2003《粮食中2,4-滴丁酯残留量的测定》,百  相似文献   

19.
依据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的国家标准,总结了使用原子荧光光度计(型号为AFS—930)测定大米中砷含量的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用此方法进行测定时参考这些注意事项,有助于准确测定样本中国家标准规定项目的相应指标。  相似文献   

20.
何岩  于治宇  张徐 《粮食储藏》2012,41(5):48-51
按G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无机砷测定中第二法银盐法要求对稻谷中无机砷的含量进行检测,并评定了检测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发现最终不确定度来源主要来自于标准曲线引入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性实验引入的不确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