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培育赤眼蜂Trichogramma和其他天敌昆虫抗药性品系以提高其田间控制害虫的效果,是国内外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昆虫抗药性研究,重点讨论了赤眼蜂抗药性品系培育及其抗性机理研究动态,介绍了赤眼蜂各个虫期抗药性的测定方法及其选育方法,探讨了赤眼蜂难以形成高抗药性的原因。并结合已发现的昆虫抗药性的机理,预测赤眼蜂可能的抗药性机理。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抗性适合度代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抗药性的产生常伴有适合度代价。在叙述小菜蛾对防治其危害的大量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基础上,阐述了小菜蛾抗性适合度代价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1 害虫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1.1有的昆虫对某种农药有天然抗性,如敌百虫对蚜虫无效. 1.2生活史短、每年繁殖世代多的害虫,容易产生抗药性. 1.3使用药剂的浓度越高,抗药性形成越快. 1.4连续使用单一药剂,敏感的个体被杀死了,抗性强的个体保留了下来,经过若干代的自然选择,使昆虫的抗性逐步发展并趋于稳定,最后形成抗药性的品系或生理小种.这种抗药性称为获得抗性.  相似文献   

4.
螺虫乙酯是一种以乙酰辅酶A羧化酶为作用靶标的新型季酮酸类杀虫剂。由于其良好的杀虫活性及环境相容性,该药剂已在防治农作物害虫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随着螺虫乙酯的广泛使用,部分害虫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介绍了靶标昆虫对螺虫乙酯抗药性发生监测情况、交互抗性研究情况以及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农业害虫抗药性治理现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小菜蛾抗药性研究及其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小菜蛾是一种世界性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巳报道小菜蛾对50多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包括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及苏云金杆菌(Bt)类等杀虫剂。本全面阐述了国内外小菜蛾抗药性研究概况,包括小菜蛾抗性发展、交互抗性、抗性稳定性、抗性机理及抗性遗传等方面的研究,并对小菜蛾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抗药性治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菜蛾为各种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对多种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苯甲酰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农用抗生素等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论述了小菜蛾的抗药性现状,并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杀菌剂抗性阻止与治理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植物病原物抗性的基本概念、影响杀菌剂抗性的基本因素、杀菌剂抗药性阻止途径以及杀菌剂抗药性的治理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杀菌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二化螟抗药性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分析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与暴发原因,对其抗药性情况及抗性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已有研究表明:解毒酶活性升高、靶标不敏感性以及蛋白质的螯合作用与二化螟抗药性形成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二化螟的发生危害与暴发原因,对其抗药性情况及抗性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已有研究表明:解毒酶活性升高、靶标不敏感性以及蛋白质的螯合作用与二化螟抗药性形成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0.
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介导的昆虫抗药性研究有利于延缓或防止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性,延长杀虫剂的使用寿命。基于此,简要介绍昆虫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研究情况,以及昆虫抗药性与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的关系,并对细胞色素P450介导抗性的分子基础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抗性寄生蜂的应用是IPM中生防和化防相结合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综述了寄生蜂与杀虫剂的关系、寄生蜂抗药性与其性别的关系、寄生蜂抗药性的稳定性及其抗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
四川稻区几种重要病虫抗药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四川稻区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水稻二化螟对杀虫双、杀虫单已达中等抗性水平至高抗水平(41 97~371 9倍),对三唑磷的敏感性降低;稻飞虱对吡虫啉相对敏感,对噻嗪酮、敌敌畏的敏感度降低;稻瘟病对异稻瘟净产生了抗性,抗性菌株频率为20 51%~56 41%,对稻瘟灵的敏感性降低,抗性菌株频率为3 52%~9 52%,对三环唑的敏感性也有下降的表现,病斑出现率为0 4%。水稻几种重要病虫的抗性风险较大,其抗性治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植物抗病性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植物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也是植物 -病原物互作及植物免疫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与鉴定促进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近几年来对植物抗病性的鉴定方法、植物结构抗性、生理生化抗性及分子抗性三种水平的抗病机制与抗病基因工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范洪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4,(16):5054-5055,5145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e L)因其营养价值高被广泛栽培,然而在我国种植以培肥地力兼顾饲草生产为目的,主要种植在没有灌溉条件的瘠薄地、盐碱地上.因此,培育出抗逆性强的紫花苜蓿品种,对于发展我国畜牧产业具有重大意义.在此就紫花苜蓿抗逆性评价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就紫花苜蓿的抗旱性、抗寒性、抗盐碱性、耐热性的评价方法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研究的重点展开讨论,为今后紫花苜蓿的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萎病是棉花生长中的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棉花产量和品质的不断提高。选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是克服这一难题最为经济、高效、环保的策略。植物抗病性遗传解析是抗病育种的基础。为了加快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程亟需开展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本研究归纳了棉花黄萎病抗性遗传规律、抗性QTL定位和抗病基因挖掘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认为目前对于棉花抗黄萎病遗传学研究还远不能满足棉花抗黄萎病育种的需求。与此同时,在棉花抗黄萎病育种材料选择、遗传群体构建和定位技术手段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诱导抗病性以其作用效果明显,具有广谱性以及对环境安全的优点已成为植物病害防治的新手段,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诱导抗病性的研究进展、诱导抗性的诱导因子和诱导机理,并分析了诱导抗性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的高毒、高残留、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等问题的广泛关注,研究和开发环境友好农药成了人们的迫切需要,生物农药特别是植物源农药成了研究热点.概述了发展植物源农药的时代背景及其必要性;植物源农药的特点、种类、研究现状、开发模式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一个简单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志贺菌多重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志贺菌产生耐药性与抗菌药的结构和作用机制有关,并通过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扩散耐药性,同类结构药物或作用机制相似的药物具有部分或全部交叉耐药性。然而,近几年随着分子生物学手段的不断应用,人们开始从更多层面来认识志贺菌的耐药性。细菌对不同结构类别或不同作用机制的抗菌药物都能产生耐药性,即多重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本文就志贺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