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威胁我国养鸡业的鸡的几大传染病之一,目前我国许多省市都已有IBD的发生及流行,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害感染幼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使病鸡不能正常产生免疫细胞,而造成病鸡的免疫抑制。IBD的发生使病鸡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增高,并常造成其他疫苗的免疫失败。临床常见由于IBD的发生而继发新城疫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危害鸡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的病毒性疾病。法氏囊为周围淋巴组织产生纯系B 细胞。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侵袭法氏囊(BF)后,以B 细胞当作靶细胞而繁殖,使其产生坏死性变化。所以IBD 能引起免疫机能不全而降低疫苗的免疫效果;降低宿主抵抗力而诱发其它疫病。因此IBD 的危害不仅表现在疫病本身而且表现在由它造成的免疫抑制和降低宿主抵抗力等。1957年IBD 在美国首先报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鸡的免疫抑制性、高度接触性疾病,该病原为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主要侵害的靶器官是法氏囊。美国鹧鸪(石鸡)在解剖和生理上与鸡相似,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效治疗鸡法氏囊病的高免卵黄抗体,也对临床上出现类似IBD症状的美国鹧鸪有疗效,为了进一步确定美国鹧鸪对IBDV的易感性而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下简称IBD)是近年亲传入我国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它主要侵害中、幼雏的体液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从而使机体的免疫机能降低,以至使感染IBD的鸡不能对新城疫、马立克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种传染病的疫(菌)苗接种产生充分的免疫  相似文献   

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具有传染性,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在幼鸡和青年鸡中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鸡IBD进行防治,就会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鸡IBD的症状及诊断进行分析,并就其防治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为鸡传染性囊病、甘布罗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和免疫抑制性的传染病。以突然发病、病程短、发病率高、法氏囊受损和鸡体免疫机能受抑制为特征。1法氏囊疫苗免疫存在的问题成功防控IBD的目的已不再局限于不发生IBD,而是更关注是否对法氏囊的破坏而造成的免疫抑制问题。传统疫苗防控IBD存在几个困惑:母源抗体与免疫时间;母源抗体与疫苗  相似文献   

7.
鸡新城疫病(ND)和传染性法氏囊病(IBD)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3~6周龄的幼雏最易受感染 IBD,死亡率在5~36%.IBD 的危害不仅在于使鸡增重减少而影响经济收入,更重要的是由于病毒破坏了淋巴细胞,使免疫器官法氏囊受到损害,鸡体抵抗力下降,导致 ND 等疫苗的免疫失  相似文献   

8.
朱子洁 《兽医导刊》2009,(7):29-29,3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鸡和青年鸡的法氏囊等器官,破坏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更易感染其它疾病.上世纪80年代末,欧洲、亚洲等国家开始逐渐有超强毒IBDV(vvlBDV)的流行.致使IBD的流行出现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达到90%,发病年龄增高的新特点,使IBD成为严重影响养鸡业发展的主要的烈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发生面广,发病率高,并容易并发和继发其他传染病,对养禽业的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以往我们主要采用多种西药治疗,效果都不十分理想,采用IBD高免蛋黄液和高免血清治疗,又存在隐性垂直感染因子危害的弊端。从1998年开始我们应用纯中药制剂——囊炎康防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一)临床症状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幼鸡(青年鸡)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该病主要特性是因免疫失…  相似文献   

1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又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引起幼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法氏囊是鸡的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一旦受疫毒伤害,造成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等直接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从而影响鸡的免疫应答和抗病力的产生,使病鸡对腺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  相似文献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变异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2.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类高度接触性和主要危害幼鸡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养禽产业。由于疫苗高强度、大范围的使用,致使防治IBD的难度增大。中药治疗IBD,具有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毒副作用小,无耐药性及药残等优点。本文通过阐述中药在治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的优势,对比实践在中药治疗该病期间加和不加葡萄糖的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IBD病毒引起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对此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免疫接种和精制高免抗体。但由于IBD病毒存在着多种血清亚型,各血清亚  相似文献   

1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也称传染性囊病或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幼雏鸡和中雏鸡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以侵害法氏囊为主的一种急性免疫抑制性传染病。近几年,该病广泛存在于各养殖场区,对幼雏鸡及中雏鸡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损失。尽管目前已有良好的疫苗免疫,但是一些不科学的免疫程序和操作方法致使免疫鸡群中仍有IBD发生。笔者在兽医临床上遇到许多免疫鸡群发生的IBD病例,现将免疫鸡群发生IBD的临床特点和应急处理方法及预防经验报道如下。1鸡群IBD免疫后发生IBD的类型特点1.1 IBD疫苗反应所致鸡群发生IBD…  相似文献   

15.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规模化养鸡场广为流行的一种疫病,由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对外界的抵抗力强、鸡场一旦感染该病,很难将其彻底清除,不但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而且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摸清免疫鸡体内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抗体的消长规律,把握法氏囊疫苗的最佳免疫时机,我们选择国内外五个厂家生产的IBD疫苗,分别在不同的日龄对鸡群进进行免疫,并定期用琼扩法测定鸡IBD抗体的阳性率。经过6个月,对25万只免疫鸡的抽样监测,我们已掌握了IBD抗体的产生规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天)、病程短(7~8天)、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禽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翠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鸡马立克氏病活疫苗等)的免疫应答能力下降或无免疫应答,同时由于机体免疫机能下降,病鸡对病原体易感性增加,容易并发或继发多种疾病,如大肠杆菌病等,所以有人将IBD比喻为鸡的“艾滋病”。  相似文献   

1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该病发病突然(潜伏期2~3d)、病程短(7~8d)、呈尖峰死亡曲线。IBD对养鸡业危害巨大,一方面由于鸡只死亡率、淘汰率增加.影响鸡体增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另一方面由于IBDV诱发免疫抑制,使鸡体对多种疫苗(如鸡新城疫活疫苗、鸡传染性支  相似文献   

18.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免疫抑制性疾病,IBDV在外界环境中极不稳定,能够在鸡舍中长期存活,可在空鸡舍中存活122天,对大多数消毒药都不太敏感。如果消毒不彻底,是很难消灭IBDV的。病鸡和隐形感染的带毒鸡是IBD的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垫草、用具、人员等都可以成为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高、传播快,并能导致发病鸡的免疫抑制,给养鸡业造成极大的危害。赤峰地区,法氏囊病(IBD)的流行随着规模化养鸡业的发展而不断蔓延。据笔者调查,该病的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20.
<正>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IBD)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由cosgrove首次报道于美国甘布罗镇的肉鸡,所以,该病也称为甘布罗病(Gumboro disease)。鸡传染性法氏囊病(IBD)主要侵害3~6周龄雏鸡和青年鸡,以损害法氏囊中的B淋巴细胞为特征,感染鸡的B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