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有组织、高水平、大规模的研究及开发利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改革开放后,其研究及开发利用取得多方面的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从边疆民族地区实际出发,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事业,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新成效。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对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研究亟待加快和深入。本文主要介绍了西双版纳丰富多样的热带雨林植物资源,阐述了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思茅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热带季节雨林及其生物地理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详细报道了云南思茅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植被。探讨了它的植物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地理特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热带雨林具有与赤道地区的典型热带雨林类似的群落结构、生态外貌特征和植物区系组成,仍应是真正热带雨林的一个类型,是西双版沟谷季节雨林向北延伸、嵌入的部分,亦是滇南热带季节雨林群落的最北缘和海拔极限的类型。该热带季节雨林在性质上属于印度-马来西亚热带雨林的北缘部分。在发生和分布上受局部地形的影响和制约。菜阳河热带季节雨林的植物区系作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植物区系的北延部分,以热带成分占优势,带有明显印度-马来西亚植物区系特点,同时又具有明显热带边缘性质和植物地理过渡与交汇带特点。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相比,在菜阳河自然保护区的热带季节雨林中,典型热带雨林的一些成分已不存在或很少见,构成其热带雨林的上层树种  相似文献   

3.
旅游胜地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全称为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勐仑镇,这里海拔仅500余米,年平均气温21.5℃,雨量充沛,十分适合热带植物的繁殖和栽培。该园建于1959年,在900公顷的土地上,建立了20多个专类植物园区,集中了各类热带植物3000余种,是以热带雨林为主,集科研、植物  相似文献   

4.
正望天树作为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最重要的标志树种,自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并引起中国后受到高度重视。西双版纳望天树景区生态旅游开发一直受到外界的广泛关注。自开设旅游业后,景区持续对望天树进行监测,以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不良影响。本文通过在景区内外分别采集望天树种群进行统计调查和对比研究,探讨旅游开发对望天树种群的影响,并为保护望天树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日益突出。上海西郊淀山湖区域(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的核心位置)承载着自然生态保育、水源保护与涵养、生态防护等基本作用与功能,变化的自然环境导致了该功能不断退化,对该区域湖泊湿地进行保护和修复,维护水源地生态安全迫在眉睫。本文从"上海西郊湿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调查分析了一些场地历史资源和现状问题,结合示范区工程实践,对工程实施中植物群落修复配置、水系建设和鸟类等动物环境栖息地保护等措施做出介绍和总结,探索建立人工植物群落的自我维持机制和人工调控技术,以形成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的湿地生态景观,最终实现生态恢复、水质自净、生物多样化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6.
西双版纳气候高温、高湿,属南亚热带雨林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沛,气候与民风同样独特。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水稻秧苗生长速度快,生育期短,空秕率高,产量稍低。详细叙述了当前西双版纳先进的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为热区水稻生产获得高产提供了指导性的规范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它们展现了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但却面临着未被开发利用的局面.滇南野生花卉园的建设尝试将这些奇花异木用于园林中,通过对植物观赏特性的利用和群落的合理构成,探讨在园林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当地的野生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8.
西双版纳热带野生花卉资源在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西双版纳有着丰富的野生花卉资源,它们展现了热带雨林的独特景观,但却面临着未被开发利用的局面。滇南野生花卉园的建设尝试将这些奇花异木用于园林中,通过对植物观赏特性的利用和群落的合理构成,探讨在园林中如何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当地的野生花卉资源。  相似文献   

9.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性竹林、落叶阔叶林、暧性针叶林、草丛、灌木林8种植被类型,哺乳动物共130种、鸟类469种、两栖动物53种、爬行动物79种、鱼类100种.通过对资源进行评价,对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和保护工作、保护资源与发展社区、缓解人象冲突、对外交流合作、培养和引进人才等保护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热带雨林以其独特的魅力、丰富的自然与旅游资源,在改善全球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热带雨林开发中如何保护与合理利用其资源成为重点。笔者以三亚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为例,探讨了热带雨林景区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和营造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航空遥感图像、森林分布图和土地利用数据,对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进行研究,测定该保护区森林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结果显示:该地森林景观由16种组分组成.其中,季风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雨林斑块占优势,但斑块破碎度较高,且相互隔离,呈孤岛状;几大森林斑块间应建立生物廊道,促进物种交流;保护区中尚存一定的农地斑块,人类活动频繁,是保护对象的潜在威胁;应进行退耕还林,促进其自然生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海南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的物种种类十分丰富,在2 600 m2的样地中有维管束植物88科、186属、258种.植物分布区类型组成,主产热带、亚热带的科占79.55%,热带分布属占旧世界分布属的95.08%;热带分布种占种总数的98.84%.热带分布的科、属中,以泛热带分布的科、属最多,分别占科、属总数的62.50%,28.49%.种的分布中以热带亚洲分布及其变型和中国特有成分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5.43%和33.72%;分布至温带的科、属、种分别占科、属、种总数的19.32%,4.92%,1.16%.结果显示了铜铁岭低地雨林的热带北缘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在热带雨林中寻求植物景观规律,提炼特征要素。在城市环境的园林景观设计中,找寻各种规划场地的功能需求与景观设计的切合点,根据场地使用频率强度(高、中高、中、中低、低强度)划分植物景观模式(雨林群落、雨林栈道、雨林休闲、疏林休闲、林荫商业)类型,并应用到场地中。同时提炼热带雨林标志特征,从观赏角度进行配置,强化热带雨林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太阳辐射是森林生态系统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同时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区域气候与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探讨森林辐射长期变化特征,以期为气候变化、热带地区森林生产力、辐射能量平衡的研究以及辐射模型的建立和验证等建立研究基础。  方法  利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14年(2003—2016)辐射实测数据,对不同时间尺度的辐射各分量变化特征及其占总辐射的比率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的总辐射、净辐射、反射辐射、大气逆辐射和林冠向上长波辐射的年平均值分别为:5 268.8、3 151.5、513.8、12 468.6、13 299.3 MJ/m2。总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相反,净辐射的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受大气状况的影响,大气逆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导致有效辐射的年际变率较大,而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年际变率较小;受研究区域特殊天气、季节性雾的影响,大气逆辐射日变化曲线在干季呈双峰型,雨季呈单峰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林冠向上的长波辐射高于大气逆辐射,表明热带季节雨林林冠是大气的一个热源。净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在60%左右,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年总辐射的比率变化不大;净辐射占总辐射比率在昼间高,清晨和傍晚低,日变化曲线呈倒U型,反射辐射和有效辐射占总辐射的比率在昼间低,清晨和傍晚高,日变化曲线呈U型。  结论  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辐射除受到太阳活动、云量和水汽等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区域小气候的影响,如季节性落叶和季节性雾。研究森林辐射特征的长期变化,对于气候变化研究、气候模型验证和森林生产力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植物光合作用是森林生态系统固碳的关键生理过程。探究氮沉降对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中优势乔木叶属性和光合参数的影响,将为揭示热带树木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过程、评估氮沉降背景下森林固碳潜力变化奠定基础。  方法  以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中的优势乔木树种厚壳桂和白颜树为研究对象,通过9年的氮添加试验,分析3种氮添加水平对优势树种重要叶属性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结果  叶属性和光合参数在物种间呈现明显差异。对于植物叶属性,氮添加显著增加了厚壳桂的比叶面积与2个树种叶片中的氮磷比,但降低了叶绿素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叶片养分含量。对于植物光合,氮添加有促进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趋势,但未显著影响光合作用参数(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最大羧化速率和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结论  总体上,9年氮添加尚未显著改变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2个优势树种的光合作用过程。在大量野外监测的基础上,从植物叶功能属性?光合作用之间的耦合关系的角度,揭示热带树木对氮添加的响应机制,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鸟巢蕨(Asplenium nidus)自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促进野生鸟巢蕨资源有效保护和利用,本研究以海南岛保护区自然分布的鸟巢蕨为对象,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UPGMA方法对海南岛6个种群96份鸟巢蕨样本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1)鸟巢蕨10对引物共扩增出184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174...  相似文献   

17.
为了比较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2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差异,在云南西双版纳选取了这2种森林,收集了地表凋落物,对比研究2种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地表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速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等持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林凋落物地表现存量(3.79 ±0.34)t· hm-2显著高于热带季节雨林(2.19 ±0.14)t·hm-2(独立样本t检验,P=0.012);橡胶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12.50 t·hm-2)显著高于热带季节雨林(5.53 t·hm-2)(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同时,橡胶林和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的有效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0.63和4.71 t·hm-2,橡胶林具有显著更高的有效最大持水量(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因此,橡胶林凋落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持水能力上都优于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凋落物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持水效果。  相似文献   

18.
热带植物专类园的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拥春  宋希强  黎伟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6):12795-12797
笔者对热带地区较有地域特色的南药园、荫生植物园、野生花卉园和人工热带雨林的设计方法及其主要的植物种类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位于海南省西北部儋州地区的橡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涡度相关技术进行长期CO2通量观测。结果表明:1)橡胶林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日动态为“U”型曲线,白天NEE为负值,是碳吸收,夜间NEE为正值,是碳排放;全年除2月份为较弱的碳排放外,其余月份均为碳吸收,雨季各月NEE值较大,旱季各月NEE值较小,橡胶林碳吸收最强月份为6月,碳排放最强(吸收最弱)的月份为2月;因研究样地橡胶林树正处于生长旺盛期,固碳能力强大,橡胶林年NEE总量超过11.0 t·hm-2·a-1,碳汇能力高于其他亚热带和热带人工林,也高于纬度接近的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2)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Re)日动态为单峰型曲线,全年Re均为正值,即为碳排放,白天Re量及变动幅度均明显大于夜间;全年Re日变化呈不规则曲线,全年雨季各月Re值均较大,旱季各月Re值相对较小,橡胶林生态系统呼吸最强月份为8月,呼吸最弱的月份为12月;海南岛橡胶林生态系统年呼吸总量巨大,年总量超过20.0 t·hm-2·a-1,与同纬度的热带雨林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