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鉴别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采用原植物和药材性状比较,光镜(OM)法观察根、花葶、叶、花的内部组织结构显微特征,扫描电镜(SEM)法观察花粉粒形态以及薄层层析法(TLC)对3种绿绒蒿进行鉴别.结果表明:1)原植物和性状特征可根据花颜色不同或植株大小区分;2)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可根据根的木质化程度和叶的主脉维管束差异进行鉴别;3)粉末特征以花粉囊内壁细胞的特征最为明显;4)花粉粒表面特征:全缘叶绿绒蒿和红花绿绒蒿的花粉粒为球形或近球形,无萌发孔,全缘叶绿绒蒿花粉粒上的刺状突起较红花绿绒蒿钝,红花绿绒蒿花粉粒表面比全缘叶绿绒蒿平滑;川西绿绒蒿花粉粒类型为3孔沟,表面具刺状雕纹.得出3种绿绒蒿的原植物、性状、内部显微组织结构、粉末特征、花粉粒表面特征等区别明显,可为藏医临床常用的3种“欧贝”类绿绒蒿药材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方法】以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econopsis superba)的半年生实生苗为试验材料,研究人工模拟低温胁迫环境(4℃)对3种幼苗叶片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通过比较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3种绿绒蒿生理生化指标对低温的响应规律,推断出高茎绿绒蒿较之其它两种绿绒蒿的抗寒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青海东南部绿绒蒿叶片表观特征与海拔的相关性。[方法]对青海东南部地区主要绿绒蒿属资源的分布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植株叶片表观特征和分布区海拔,通过二者的相关性分析,探讨绿绒蒿资源的表观特征变化与海拔的相关性。[结果]青海东南部绿绒蒿主要分布在海拔3 000~3 900 m,随着海拔的升高,多数种株高下降显著,与海拔呈显著负相关;叶长和叶柄长均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显著;叶宽受海拔影响较小。3个绿绒蒿种的叶片表皮毛密度均与海拔呈正相关,上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大于下表皮,上、下表皮的表皮毛密度差异与绿绒蒿种或变种有关。[结论]该研究对于了解绿绒蒿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气候变化的响应及适应机理,以及对未来不同气候环境变化条件下的繁育与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低温胁迫对3种绿绒蒿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人工气候箱的方法,测定了低温胁迫4℃下贝利叶绿绒蒿(Meconopsis baileyi)、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高茎绿绒蒿(M.superba)3种绿绒蒿幼苗的荧光参数。【结果】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绿绒蒿幼苗的最大荧光F_m、表观电子传递速率ETR、PSⅡ实际光量子效率Y(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逐渐下降,非光化学淬灭(NPQ)先上升后下降,PSⅡ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和PSⅡ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逐渐升高。经过48 h自然恢复,3种幼苗的F_m均恢复到0 h(CK)水平,ETR、F_v/F_m有所回升,Y(NPQ)恢复到显著高于0 h(CK)水平。3种绿绒蒿在低温胁迫下均能通过有效地调节叶绿素荧光参数来进行自我调控,均具有一定的抗寒性,但不同种之间仍具有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可为绿绒蒿属植物的引种栽培以及高山植物抗寒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总状绿绒蒿分布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平原地区未见栽培。本文以云南地区引种的总状绿绒蒿为研究对象,室内设置不同的光照强度和施肥浓度处理,对总状绿绒蒿植株的生长量、叶片叶绿素进行测定和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室内环境下10微摩尔每平方每秒的光强条件,600浓度的肥水浓度可以明显促进其营养生长,60微摩尔每平方每秒的光照和中等浓度的施肥更有利于叶绿素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王维恩  张晓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04-6304
[目的]介绍刺瓣绿绒蒿的一个新变型。[方法]在青海省花石峡采集绿绒蒿属藏药时发现了刺瓣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var.spinulifera.)的一个白花新变型,与原变种(总状绿绒蒿Meconopsis horridulavar.racemosa)进行了比较。[结果]在青海省玉树州玛多县花石峡生境为海拔4 200 m的小河岸边阳坡草地上发现了刺瓣绿绒蒿的白花新变型,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花冠白色;花瓣两面中下部疏生细刺;花柱具4棱,棱呈膜质翅状,宽约1.5 mm;花丝窄线形。[结论]发现的刺瓣绿绒蒿新变型与原变型的主要区别是植物花冠呈白色。  相似文献   

8.
测定藏药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的含量。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提取条件,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总生物碱的提取条件为盐酸质量分数3%,料液比1∶30,提取温度50℃,测得样品中总生物碱含量为1.16mg·g~(-1)。所建立的红花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可以作为红花绿绒蒿药材的质量评价依据,也可为红花绿绒蒿药材内在品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甘肃产藏药绿绒蒿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为其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测定总黄酮含量;以罂粟碱为对照,测定总生物碱含量。[结果]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测定条件为:60%乙醇回流提取制备供试品溶液,以芦丁为对照,以5%亚硝酸钠、10%硝酸铝显色,在500 nm处测定吸光度;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条件为:采用氨水碱化处理,95%乙醇超声提取,0.01 mol/L盐酸溶解定容制备供试品溶液,以罂粟碱为对照,溴甲酚绿显色,在416 nm处测定吸光度。甘肃甘南产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介于四川产五脉绿绒蒿和青海产五脉绿绒蒿中总黄酮含量之间,总生物碱含量均低于青海产五脉绿绒蒿和四川产五脉绿绒蒿中总生物碱含量。[结论]所建立的绿绒蒿中总黄酮、总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绿绒蒿药材质量评价方法的科学依据,试验结果也为甘肃产绿绒蒿药材内在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迭部县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甘肃省南部白龙江上游甘川两省交界处。依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迭部县属于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和白龙江流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重点生态功能区。本文对迭部县林业生态天然禀赋、近年来在生态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多刺绿绒蒿天然繁殖能力较弱,资源日益稀少,进行人工栽培种植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中有很大的潜力。宝库林场经过两年的实际种植和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播种量和收益的试验对比,多刺绿绒蒿的适宜播种量为15!/hm2时,经济收益最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系统阐述了虞美人的外在形态与习性,区分了虞美人与罂粟、红花绿绒蒿的形态特征,科学论证了虞美人与罂粟和红花绿绒蒿的区别和意义;重点讲述了虞美人的起源及内在文学价值,并涉及古今中外各界人士尤其是文学界人士在其他层面对虞美人的释义;最后,简单阐述了虞美人在园林景观的用途和其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选取多刺绿绒蒿幼株以及成株的不同部位作为外植体,以MS为基础培养基,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光照、消毒时间及外植体大小以及保存条件与时间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1)0.1mg/L NAA+1 mg/L 6-BA激素浓度适合多刺绿绒蒿的子房以及根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2)光照方式影响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及其褐化程度。3)植物受粉或长期冷藏后逐步失去诱导成为愈伤组织的能力,同时表皮毛存在降低了消毒效果。4)在愈伤组织萌出后未及时去除子房珠被与胚轴,可导致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明显上升,并影响生长。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多刺绿绒蒿完整的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保存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4.
试验以总状绿绒蒿半年生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5个温度梯度(0、5、15、20、30℃)处理下,幼苗部分生理生化指标对不同温度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在20℃处理下,各指标均表现出最低值。5、15、20℃下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30℃的高温处理和0℃的低温处理,叶绿素a含量显著减少,抗氧化酶SOD、POD活性显著增加,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说明总状绿绒蒿可以通过自身的积极响应来减轻低温和高温伤害;而且,30℃高温比低温对总状绿绒蒿的伤害更大,说明其具有较强的耐低温性,而不耐高温。  相似文献   

15.
1迭部县草地资源基本情况 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延部,岷迭山系之间。全县共有天然草场面积15.69万hm2,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2.50%,草场分为亚高山草原、亚高山灌丛草甸草原、山地草原等三类四个草场组,五个草场型。牧草种类共有75个科,291个属,573个种,其中饲用牧草31个科,287种,在饲用植物中禾本科76种,豆科38种。由于迭部县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6.
为建立适合绿绒蒿属(Meconopsis Vig.)的SSR反应体系,以多刺绿绒蒿(M.horridula)为试材,应用L_(25)(5~6)进行正交试验,对影响SSR-PCR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结果发现,Mg~(2+)对PCR反应效果影响最大,而dNTPs的影响最小。5个因素水平的变化对绿绒蒿属SSR-PCR反应体系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Mg~(2+)Taq酶含量引物浓度DNA模板量dNTPs浓度。适宜绿绒蒿属的SSR反应体系:总体积25μL,Mg~(2+)浓度2 mmol/L,dNTPs浓度0.2 mmol/L,引物浓度0.5μmol/L,DNA模板量60 ng,Taq聚合酶量1.6 U,其余用ddH_2O补充。扩增程序为94℃1.5 min;94℃20 s,最适退火温度20 s,72℃1 min,共35个循环;72℃5 min;4℃保存。利用优化后的反应体系对同属另外8种绿绒蒿(M.wallichi、M.racemosa、M.lingholm、M.prattii、M.rudis、M.napaulensis Pinky、M.paniculata、M.superba)进行PCR扩增,均获得优良的扩增产物。因此,该试验建立的反应体系适用于绿绒蒿属植物的SSR-PCR反应。  相似文献   

17.
1迭部县基本情况1.1地理位置迭部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秦岭西部岷迭山系之间,东邻舟曲县,北靠卓尼县,东北与定西市及陇南市的岷县、宕昌县接壤,西南分别与四川省的若尔盖县、九寨县毗邻。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认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生理特性,为后期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提供指导,以全缘叶绿绒蒿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过变温层积处理,将其置于0℃、5℃、10℃、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0℃外,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萌发,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发芽率达18.8%;萌发早期种子淀粉酶活性较高,后期POD、SOD、CAT活性较强,峰值分别达471U/(g·min)、262.5U/(g·min)和44.625U/(g·min)。温度对种子淀粉酶、POD、SOD、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0~20℃,温度越高,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认识全缘叶绿绒蒿种子的生理特性,为后期绿绒蒿属植物引种驯化提供指导,以全缘叶绿绒蒿成熟种子为试验材料,经过变温层积处理,将其置于0℃、5℃、10℃、15℃和20℃恒温条件下萌发,测定种子发芽率以及萌发过程中种子各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除0℃外,全缘叶绿绒蒿种子均有不同程度的萌发,2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发芽率达18.8%;萌发早期种子淀粉酶活性较高,后期POD、SOD、CAT活性较强,峰值分别达471 U/(g·min)、262.5 U/(g·min)和44.625 U/(g·min).温度对种子淀粉酶、POD、SOD、CAT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在0~20℃,温度越高,全缘叶绿绒蒿种子萌发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20.
以观赏植物养护专用缓释肥对布袋蔓绿绒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专用缓释肥在布袋蔓绿绒试验中具有明显的缓释养分的作用,在T-3的肥力水平上,对植株追肥没有太大的效果;试验中布袋蔓绿绒叶片长、宽、鲜重、干重、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提高了布袋蔓绿绒的观赏价值;专用缓释肥对布袋蔓绿绒的地下部分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