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MTS比色法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的板蓝根多糖对体外培养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分别用ELISA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了板蓝根多糖对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L-2,IL-4,IFN-γ和NO的影响.结果表明,板蓝根多糖能显著促进猪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同时又能协同ConA或LPS诱导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5);能显著促进由ConA诱导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分泌IFN-γ,抑制IL-2的分泌,对IL-4分泌的影响不明显;低剂量板蓝根多糖能显著促进NO的分泌(P<0.01).  相似文献   

2.
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马尾藻多糖(Sargassum polysaccharide,SP)对正常猪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及其感染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RRSV)后培养活性的影响,并用Griess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试验结果表明:25~400μg.mL-1的SP能协同伴刀豆球蛋白(ConA)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体外增殖,400μg.mL-1的SP显著促进脂多糖(LPS)刺激的B淋巴细胞体外增殖活性。SP提高正常猪脾细胞体外培养不同时间段的NO分泌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浓度SP提高PRRSV感染的猪脾细胞体外培养分泌NO量,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培养8 h时200μg.mL-1SP、12 h时100~400μg.mL-1SP、24 h时100μg.mL-1和400μg.mL-1SP均能显著地促进NO分泌(P<0.05)。400μg.mL-1SP极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猪脾细胞分泌IL-2(P<0.01),100μg.mL-1和400μg.mL-1SP显著促进PRRSV感染猪脾细胞IL-2和IFN-γ的分泌。结论:马尾藻多糖通过促进猪脾细胞增殖和分泌NO、IL-2和IFN-γ来调节免疫细胞活性和抗病毒能力。  相似文献   

3.
黄芪板蓝根等多糖成分对鸡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筛选免疫增强作用较好的单味中药成分(CHP),将6种浓度的黄芪多糖(APS)、牛膝多糖(ABPS)、板蓝根多糖(IRPS)、山药多糖(DOPS)等4种中药多糖分别加入到体外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培养48 h后,用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结果表明,4种中药多糖在适宜的浓度下均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及协同LPS的作用.除ABPS外其余3种多糖在一定浓度下还能明显协同ConA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其中以IRPS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4.
为选择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中药多糖及其最佳作用剂量,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紫锥菊多糖(EPPS)、板蓝根多糖(IRPS)、黄芪多糖(APS)、山药多糖(CYPS)和牛膝多糖(ABPS)等5种中药多糖对体外培养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PS,IRPS,APS,CYPS,ABPS均能显著地直接或协同LPS,ConA诱导的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P<0.05);5种多糖促进猪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与多糖浓度密切相关,且不同多糖促进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剂量不同.  相似文献   

5.
探讨在体外环境下不同质量浓度中药复方多糖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信号分子表达的影响。分别采用200、100、50、25、0μg/m L 5个中药复方多糖质量浓度梯度在体外条件下刺激鸡外周血淋巴细胞,采用ELISA法测定中药多糖作用1、2、4 h时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 GMP)的含量,以及作用24 h时钙离子(Ca2+)、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i NOS)的分泌水平。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能显著提高细胞培养上清中cAMP、c GMP的水平(P0.05)。当作用1 h时,100μg/m L多糖处理组与其他试验组的cAMP差异显著(P0.05);作用2、4 h时,200μg/m L多糖组的cAMP、c GMP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100、200μg/m L多糖组能显著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a2+、NO的分泌水平(P0.05),25、50μg/m L多糖组对淋巴细胞中Ca2+、NO的分泌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中药复方多糖能显著提高淋巴细胞分泌i NOS的水平(P0.05),而与其他多糖组相比,100μg/m L多糖组淋巴细胞分泌i NOS的水平显著提高(P0.05)。中药复方多糖可通过改变Ca2+、cAMP、c GMP、NO、i NOS等细胞内信号分子的活性或含量而启动细胞信号传导,从而调节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促进相关基因的表达和释放,发挥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白介素-2(IL-2)的影响,将不同质量浓度的EGB分别加入到体外培养的由伴刀豆球蛋白A(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中,培养24 h、48 h和72 h后,再分别采用MTT法、ELISA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和IL-2的分泌量。结果显示,质量浓度为3.33、6.67、13.33、20.00、26.67和33.33 mg.mL-1的EGB能显著促进由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P0.05),其中质量浓度为20.00 mg.mL-1的EGB作用效果较好,表明EGB在体外能促进由ConA诱导的肉仔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和分泌IL-2。  相似文献   

7.
筛选出具有增强鸡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硫酸化多糖复方。以前期筛选出的硫酸化黄芪多糖sAPS60、硫酸化淫羊藿多糖sEPS5和硫酸化香菇多糖sLNT2组成4个复方sPSP1、sPSP2、sPSP3和sPSP4,测定它们对鸡脾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后,取安全浓度范围内的各复方分别单独或与植物血凝素(PHA)、细菌脂多糖(LPS)或伴刀豆素球蛋白(ConA)加入到培养的鸡脾脏或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培养体系中,培养48 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淋巴细胞增殖的变化。4种硫酸化多糖复方可以单独或协同PHA、LPS显著刺激鸡脾淋巴细胞增殖、协同ConA显著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且有一定的浓度依赖关系,综合评价以sPSP1、sPSP2的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磺酰罗丹明B法(Sulforhodamine B,SRB)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最佳条件。【方法】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选用SRB法对淋巴细胞含量(1×105,1×106,2.5×106,5×106,7.5×106和1×107 mL-1)、ConA质量浓度(5.0,7.5,10.0,12.5和15.0μg/mL)、培养时间(36,48,60h)3个因素进行组合设计培养T淋巴细胞,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SRB显色后用酶标仪在492nm波长处测量OD492值,计算刺激指数(Stimulation index,SI),筛选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条件。【结果】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的最佳条件为:淋巴细胞含量1×106 mL-1,ConA质量浓度5.0μg/mL,培养时间48h。【结论】确定了体外培养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的最佳ConA质量浓度、培养时间及淋巴细胞含量,证实用SRB法检测鸡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结果可靠,是切实可行的淋巴细胞数量与活性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
采用MTT比色法、RIA法和相对半定量RT-PCR法分别研究了不同浓度的人工合成胸腺素α1(Tα1)对离体培养的鸡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基因表达的影响. 结果表明,采用1和10 μg·mL-1的Tα1处理细胞36 h,能显著增加由ConA诱导24 h的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率,显著提高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2的含量(P<0.05),而对IL-6的分泌无显著影响(P>0.05);同时发现,在10 μg·mL-1 Tα1处理淋巴细胞36 h后用ConA诱导12 h,对淋巴细胞IL-2和IL-6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 提示Tα1可通过促进IL-2的分泌,进而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而且其可能主要在基因转录后翻译水平上对IL-2分泌发挥影响.  相似文献   

10.
探讨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首先采用MTT法测定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安全浓度,然后,在各多糖安全浓度范围内,用MTT法测定三种多糖对健康和免疫抑制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具有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综合比较,三种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顺序为:怀山药—怀地黄多糖怀山药多糖怀地黄多糖。结论,怀山药—怀地黄对药多糖增强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功能的作用优于其单一中药。  相似文献   

11.
羊栖菜对氮、磷的吸收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羊栖菜对不同浓度N、P及其不同形态的N的吸收速率.结果表明:不同N、P浓度下,羊栖菜吸收N、P的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羊栖菜对N、P的吸收速率随各处理组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在N、P分别为50/μmol/L和5μmol/L时达到饱和吸收速率,其分别为1.369/μmol/(g·h)...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马尾藻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水提醇沉、梯度醇提和101果汁澄清剂提取马尾藻多糖,经纯化后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提取液中有效成分多糖含量。[结果]101果汁澄清剂法提取的马尾藻多糖含量和纯度均优于其他2种方法,精制马尾藻多糖的含量为6.55%,红外光谱确认为较纯的多糖结构。[结论]101果汁澄清剂法提取马尾藻多糖的方法为最优,稳定且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13.
顾丽霞  刘丽佳  何淑婷  薛露  姜露  杨玲  闻正顺 《安徽农业科学》2014,(29):10139-10141,10176
[目的]研究铜藻多糖的水提法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水提法提取铜藻多糖,研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等因素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以多糖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并对铜藻多糖的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能力及抗脂质过氧化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该多糖水提法提取的最优条件为料液比1∶20g/ml、时间3 h、温度60℃,在此条件下,铜藻多糖的提取率为4.9%;铜藻多糖抗氧化活性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强,其超氧阴离子(O-2)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抗脂质过氧化能力分别为48.1%、38.8%、34.2%。[结论]该研究优化了铜藻多糖的提取工艺,提取的活性多糖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试验优化的工艺稳定可行,为铜藻多糖的后续研究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复合菌剂液态发酵制备马尾藻发酵液,探究马尾藻发酵液在橡胶幼苗上的应用及对其抗寒性的提升作用。【方法】以芽孢杆菌、里氏木霉和黑曲霉为发酵菌剂对马尾藻进行单一菌种和复合菌剂液态发酵,以复合菌发酵液开展橡胶幼苗低温胁迫试验,温度设置为15℃,分别设5种不同用量(不施用发酵液,发酵液稀释200、400、600和800倍),与30℃条件下生长的橡胶幼苗进行对比,测定马尾藻发酵液的pH、海藻酸含量、多糖提取率及橡胶幼苗的生物量、根系活力、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和抗氧化酶含量。【结果】马尾藻复合菌剂发酵过程中,所有处理的pH均呈先降后升的趋势,复合菌剂处理海藻酸含量略高于单一菌种。在多糖提取率方面,复合菌剂处理显著高于单一菌种,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二者协同处理提取率最高,为14.08%。在低温胁迫试验中,橡胶幼苗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施用马尾藻发酵液的橡胶幼苗根系活力提高,其中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的处理根系活力最大,为0.051 mg/(g·h)。受到低温胁迫橡胶幼苗体内的MDA含量和SP含量均有所增加,马尾藻稀释600倍处理的MDA含量增加幅度最小,SP含量提高22%。低温条件下,除马尾藻发酵液稀释200倍处理外其余处理的POD活性均有所下降,液稀释600倍处理的SOD活性在3种抗氧化酶中最高,稀释400倍处理CAT酶活性最高。【结论】复合菌剂降解效果显著优于单一菌剂,芽孢杆菌和里氏木霉菌协同发酵马尾藻效果最优,将马尾藻发酵液稀释600倍之后可有效缓解低温对橡胶幼苗的损伤作用,提高幼苗的抗逆性。  相似文献   

15.
蔗糖对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与多糖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确定合适碳源的基础上,研究比较不同蔗糖浓度下铁皮石斛原球茎生长和多糖的积累情况.结果表明,在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4种碳源中,蔗糖和葡萄糖对原球茎生长和多糖积累的影响优于乳糖和果糖.在蔗糖浓度为30~60g/L时,浓度越高,原球茎生长受到抑制越大,而且生长周期延长,但多糖含量增加越快,多糖含量越高;当蔗糖浓度超过60g/L时,蔗糖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效应;适合多糖积累的蔗糖起始浓度为30 g/L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最大干重量为17.93g/L,多糖最高含量为208.7mg/g,培养40 d时,其产量为3 679.6 mg/L.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羊栖菜褐藻多酚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建立S180肉瘤荷瘤小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12只。低、中、高剂量组小鼠每日给予62.5、125、250 mg/kg羊栖菜褐藻多酚灌胃,空白组每日予蒸馏水灌胃,连续8 d。第9天处死小鼠,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胸腺指数、脾脏指数、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NK细胞活性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羊栖菜褐藻多酚均使胸腺指数升高(P〈0.01)。中、高剂量组的肿瘤质量比空白组明显降低,并提高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NK细胞杀伤活性(P〈0.05)。高剂量组SOD、GSH-Px水平明显升高,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结论羊栖菜褐藻多酚具有明显抗肿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免疫和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鹂  查学强  罗建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9):1901-1902,1909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了Mg2+、Ca2+、Fe2+、Mn2+和Zn2+5种金属离子对悬浮培养霍山石斛类原球茎合成活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1.5 mmol/L Mg2+4、.5 mmol/L Ca2+0、.1 mmol/L Fe2+0、.5 mmol/L Mn2+和0.06 mmol/L Zn2+的组合最有利于类原球茎多糖的合成,在此组合下多糖产量达最高(5.87 g/L),比优化前提高2.49倍,比标准MS培养基提高31倍,且5种离子对类原球茎合成多糖影响的主次顺序为Mg2+>Ca2+>Mn2+>Fe2+>Zn2+。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水提取法提取见血青[Liparis nervosa (Thunb.ex Murray) Lindl.]多糖,以滤纸片法测定多糖的体外抑菌活性;以邻苯三酚自氧化法、Fenton体系测定多糖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见血青多糖对供试菌种生长未表现出抑制性,但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0.1~2.0 mg/mL见血青多糖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为4.4%~18.6%,0.5~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3%~59.8%,8.0 mg/mL见血青多糖对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当于同等浓度维生素C(VC)的60.6%.  相似文献   

19.
大型海藻碎屑是海藻场海域生产力循环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海域环境因素例如溶解氧含量差异,对海藻碎屑分解释放营养盐效率产生影响,由此探究不同溶解氧环境对海藻碎屑分解及营养盐贡献度。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探究低氧(1~4 mg/L)和好氧(5~9 mg/L)条件下瓦氏马尾藻碎屑分解速率(用分解系数k表征)以及碎屑分解释放无机营养盐氮、磷、硅规律。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剩余物质干重最小,实验结束海藻碎屑失重率为84.699%,在实验初期瓦氏马尾藻碎屑(简称海藻碎屑)分解速率较高(0.110/d);而低氧条件下海藻碎屑实验初期分解速率(0.041/d)与好氧条件下实验末期分解速率(0.049/d)相当;海藻碎屑在好氧条件下易于分解释放硝态氮和亚硝态氮,且两者释放趋势一致,氨氮释放量在低氧条件下较高,且氨氮在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中占主导作用,使得低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溶解无机氮的累积贡献量(3.811 mg/g)比富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1.511 mg/g)高出近一倍;海藻碎屑在不同溶解氧环境下对活性磷酸盐贡献量最大,富氧条件下单位海藻碎屑分解释放活性磷酸盐对水体累积贡献量达到10.143mg/g,无机硅酸盐在低氧条件下累积贡献量为1.091~4.777 mg/g;海藻碎屑受海域溶解氧差异影响,不同程度上改变了海域的能流循环和海域氮、磷、硅等营养盐的贡献度。  相似文献   

20.
蝉拟青霉多糖反馈抑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摇瓶中考察了蝉拟青霉发酵菌丝体生长、多糖合成的动态过程,探讨了蝉拟青霉多糖自身反馈抑制作用。在培养144 h后,生物量达到最大值31.07 g/L;培养168 h后,蝉拟青霉多糖达到最高浓度3.24 g/L,大致与生物量变化的趋势呈正相关。在摇瓶培养基中添加同源多糖,以浓度梯度实验法考察培养基中的同源多糖浓度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基中添加的同源多糖浓度大于0.6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及多糖的产生明显受到抑制,随着培养液中同源多糖浓度的增加,反馈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浓度达到2.2 g/L时,蝉拟青霉菌丝体的生长和多糖的产生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