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得到最适宜移栽的种苗根茎大小,本研究通过比较蒙古不同大小的黄芪种苗z在不同时期与生长指标、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将不同根茎大小(3 mm, 3~6 mm及6 mm)的种苗进行移栽,通过对移栽后的种苗跟踪研究,分别设置8月、9月和10月不同的采收期。结果表明,种苗分级处理对根长在10月份有显著性差异,对地上鲜重在9月份有显著性变化,对株高、根鲜重和根干重没有显著性变化。种苗分级对根直径和产量的相关性较弱,没有显著性,而采收期对根直径和产量的相关系数呈显著性。综合株产和群体经济效益,最佳的移栽种苗根茎位于3~6 mm之间。本研究结果为青海省蒙古黄芪种苗移栽技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参考资料,改善了传统经验种植方法,促进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中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密度与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育苗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明确育苗时密度与环境因子对蒙古黄芪生长特征影响,本试验以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田间随机区组试验,测定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根粗和根长4个指标。结果表明,密度对蒙古黄芪影响最大,其次是湿度,最后是光照和电导率。密度与蒙古黄芪株高、茎粗、根粗呈现负相关性,与根长呈正相关性(P<0.05),密度为400株/m 2时,株高、茎粗及根粗最大,密度为1000株/m 2时根长最大。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微肥对粳稻品种‘辽粳401’秧苗及移栽后生长的影响,试验以含有Si(40%)、Mg和Ca(8%)的赛众土壤调理剂为微肥,分别以秧苗期育苗基质和移栽前基肥形式配施,研究了秧苗期和移栽后的秧苗素质、根系特征、茎蘖动态、干物质积累规律,结果表明:微肥显著提高秧苗茎基宽、SPAD值,保障移栽时期叶龄、株高,增加移栽后返青情况、分蘖能力、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干物质重,改善移栽后根系特征;秧苗期微肥施用量较小、经济成本低,为30 g/盘最佳;尽管移栽后在45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最高,但较300 kg/hm2微肥施用量水平增长不大;考虑到经济成本,秧苗为30 g/盘在300 kg/hm2施肥水平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对蒙古黄芪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席旭东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5):262-266
为了掌握微量元素硒对黄芪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以纳米硒植物营养剂为试验材料,经过连续2年的跟踪试验,比较研究了不同施用量对移栽蒙古黄芪地上地下生长指标、产量及关键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用量在225 kg/hm2及以下的纳米硒植物营养剂对蒙古黄芪的地上地下生长指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可显著提高黄芪的根产量,提升其品质。最佳产量达14588.89 kg/hm2,较对照增产16.30%,且与对照处理成极显著差异水平。黄芪甲苷含量最大值达0.143%,较对照处理的0.097%高出47.4%。浸出物含量达40%以上,较对照高出3~5个百分点。综合来看,适量合理的硒肥施用,可促进蒙古黄芪的植株生长,提高其产量,改善其品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山东中部烟区烤烟适宜移栽时间与移栽方式,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研究3个不同移栽时间(4月30日、5月10日和5月20日)及3种不同移栽方式(常规覆膜移栽、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对烟株生长发育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移栽期推迟,烤烟生育前期时间缩短,生育进程加快,烟株和叶片变大,烤后烟叶等级结构提升,化学协调性提高,经济产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先增加后微降;不同移栽方式在不同移栽期下对烤烟影响不同,早栽时,小苗膜下移栽和井窖式移栽可改善根系土壤温湿度环境,促进烟苗早生快发,提高烟叶评吸质量,但晚栽时,小苗膜下移栽由于地温过高对烟苗生长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烟叶产量和品质。移栽期主要通过生育期内温度条件的变化对烟株产生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移栽方式通过改变生长前期微环境对烟株生长起到微调作用。以5月10日的井窖式移栽处理综合表现最好,可作为鲁中烟区适宜的移栽时间和方式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半枫荷幼苗期,进行不同等级种苗盆栽试验,探讨种苗级别对半枫荷苗木不同部位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苗级别显著影响半枫荷种苗的形态与生物量分配指标.其中一级苗的株高、地径、冠幅等地上形态指标,主根长/粗、侧根数等地下形态指标以及各部分生物量均显著高于二、三级苗,而二级苗上述多数指标又优于三级苗,虽然不同等级半枫荷苗木长势差别较大,但半枫荷3个苗级植株的株高、地径、冠幅、叶片数以及分枝数的生长动态曲线均呈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半枫荷各苗级的生物量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随着个体大小的增大,半枫荷的根生物量比和支持结构生物量比增大,叶生物量比和冠根比减小.即通过一级苗培育出来的半枫荷植株更为高大、粗壮,根系发达.  相似文献   

7.
施肥对糜子密度、 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为了研究提高糜子产量的途径,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施肥处理和不施肥处理两组试验,对施肥对糜子出苗密度、产量及农艺性状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出苗密度和出苗分蘖后单株密度分别低于不施肥处理7777.5丛/hm2、23888.6株/hm2.在本研究情况下,施肥处理产量小于不施肥产量467.7 kg/hm2,密度对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糜子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受施肥影响不同,有的增加,有的减小.施肥处理10个糜子品种的穗长、株高、地上生物量和不施肥处理之间差异均没有达到显著水平.部分品种施肥处理单穗粒重、千粒重、茎粗与不施肥处理之间达到了显著性差异,施肥处理茎粗均高于不施肥处理.糜子群体在一定的生存空间范围内,种群密度随时间的增长符合逻辑斯蒂模型,研究中施肥处理会造成糜子烧苗.  相似文献   

8.
果蔗新品系粤东8号脱毒组培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蔗脱毒健康种苗可有效去除宿根矮化病、花叶病等种苗病害病原菌,在生长速度、株高、节问长度、蔗茎产量等方面均比常规种苗有显著提高.本研究以优良果蔗新品系粤东8号为试验材料,从外植体选择、减毒处理、无菌苗获得、病原体检测、继代增殖、生根炼苗、假植移栽等方面介绍了粤东8号果蔗脱毒组培苗的繁育技术,为其大量生产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生物炭不同施入量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生物炭施入量设6个处理。于大豆开花期观测大豆株高,茎叶、根系鲜重和干重等地上、地下部分的主要农艺性状,在大豆收获期测量各处理主要产量性状及产量指标。结果表明,施入生物炭对大豆生长前期主要农艺性状和成熟期产量性状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其中生物炭最佳土壤施入量为210.0 kg/hm2,产量比对照提高38.48%。生物炭施入量与大豆产量之间的关系符合二次函数模型(R2=0.9368,P=0.0159)。可见,在土壤中施入适量生物炭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过量施入则抑制大豆生长并导致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外源矮壮素和赤霉素对黄芩生物量及根中黄酮类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生产中外源激素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黄芩幼苗叶面分别喷施2ml 200mg/L矮壮素和赤霉素,第26天后,观察植株形态,测定植株高度、地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并利用HPLC法和乙酰溴法分别测定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含量和地上部分木质素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矮壮素使植株叶片变绿变厚、花增多、花期延长、节间变短、茎粗大;赤霉素显著增加株高的同时,使叶片变小、绿色变浅、茎变细、腋芽生长明显。(2)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黄芩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同时地下部分生物量降低。(3)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显著提高地上部分木质素的含量。【结论】该实验表明,矮壮素和赤霉素使黄芩中碳源的分配集中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木质素的合成,不利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成分的累积,因此不适于黄芩的中药材生产,并且可能也不适于以根或根茎为药用部位的其它中药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特性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为探索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玉米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以及对玉米产量的调控作用,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玉米大面积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以玉米新品种‘渝单30’为试验材料,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为处理试剂,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对各处理进行叶片喷雾法实施。结果表明:施用5种调节剂均不同程度的降低了玉米株高和穗位高等植株性状,增强了茎粗、抗倒等抗逆性,改良了穗长、穗粗、穗粒数等重要的经济性状。其中矮壮素可溶性粉剂(AZ)的产量最高,达7526.67 kg/hm2,比对照净增产量828.34 kg/hm2,增产率12.3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其余各处理比CK净增产量123.34~613.34 kg/hm2,增产幅度达1.84%~9.16%。  相似文献   

12.
光叶紫花苕子不同翻压期对烤烟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合理利用绿肥轮作改良烟田土壤、提高烤烟产质,在湖北恩施烟区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烤烟复种光叶紫花苕子作绿肥时不同翻压期对烤烟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连续2年的定位试验表明,在减少化肥施用量15%、翻压绿肥15000 kg/hm2情况下,于烤烟移栽前15~25天翻压绿肥效果较好,烤烟株高、最大叶面积等农艺性状,根、茎、叶及整株干物质量,烟叶产量和产值接近于或高于常规施肥措施,但是移栽前35天翻压等量光叶紫花苕子作绿肥,烤烟生长明显较差,产量和产值显著降低。减少化肥用量15%基础上不同时期翻压绿肥,有利于烤烟上部叶发育,使其单叶重量增加4.5%~18.5%,还可使中上等烟比例提高2.7~8.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不同农艺措施对一年生云当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云当归抗早抽薹栽培技术最佳栽培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基肥、地膜、移栽期等不同农艺措施对一年生云当归单株质量和总产量的影响;不同栽培密度、基肥、地膜和移栽期均对一年生云当归的单株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云当归抗早抽薹栽培技术最佳栽培因子分别为:适宜栽培密度为12.75万株/hm2;适宜基肥用量为40.5 t/hm2左右;最佳移栽期为5月下旬;黑膜覆盖可促进当归的产量。为一年生云当归的大田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给芝麻的生产提供施肥的理论依据,采用“3414”测土配方试验设计,通过不同的NPK配比了解群体的生育变化并进行群体的产量比较,从中筛选出最佳产量和氮磷钾配比,从理论上阐述对芝麻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供氮磷钾量分别为N 82.95 kg/hm2、P2O5 30.75 kg/hm2、K2O 69.15 kg/hm2;肥料利用率分别为N 13.46%、P2O5 19.34%、K2O 23.56%。由此得出,氮磷钾配施为N 120 kg/hm2、P2O5 45 kg/hm2和K2O 120 kg/hm2能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星云湖径流区蔬菜面积扩大、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残余量加大,对湖水质量产生影响的实际问题,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技术对洋葱产量的影响,探讨了试验前后不同土层养分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技术对洋葱产量影响不明显,以每公顷施N 450 kg、P2O5 0 kg、K2O 150 kg,并采用10%氮肥及50%钾肥作基肥施于移栽沟中、20%氮肥移栽后15天兑水追施、70%氮肥及50%钾肥鳞茎膨大初期兑水追施的施肥技术产量最高。0~35 cm层及35~50 cm层的土壤速效N残余量随着施N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而50~75 cm层的土壤速效N残余量则略有降低;0~35 cm层的土壤有效P及速效K的残余量相应地随着P2O5、K2O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但耕作层以下的各层土壤有效P及速效K的残余量只是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沼肥在茄子及甜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经过沼池发酵后的厩肥与自然堆放的厩肥对农作物的不同效果,为农村推广应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将沼肥、同质猪粪施用于露地茄子、玉米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肥与猪粪和空白对照相比,单位产量提高:茄子产量分别增加2080.8 kg/hm2和3171.7 kg/hm2,甜玉米分别增产1480.5 kg/hm2和3082.4 kg/hm2;施用沼肥的茄子和玉米的单果重、单果果径、单果长度以及鲜果品质的主要指标明显提高,尤其是甜玉米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提高。沼肥比未经沼池发酵的猪粪肥有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为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栽培措施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通过4年的试验,提出了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中最佳育苗方式为抛秧盘育苗(3粒/孔)或旱育秧播种量为150g/m2;采用33.3cm~26.7cm×20.0cm插秧方式,每穴插2~4苗,是吉林省水稻旱育稀植栽培较为合理的栽培措施组合。利用该项栽培措施组合,不仅可以获得9t/hm2以上产量,而且还可以提高和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土壤施用保水剂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以普通栽培型番茄‘辽园多丽’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粒度保水剂进行土壤拌施,研究了其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生产上获得壮苗、节约水资源服务。结果表明,不同粒度的保水剂土壤拌施能提高番茄幼苗的株高、茎粗、单位面积叶片重、根茎叶的干鲜重,能够提高G值和壮苗指数,促进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光合作用,番茄幼苗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提高。综合不同粒度保水剂处理后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中等粒度的保水剂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