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稻米品质包括碾米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营养品质、市场品质和卫生品质六个方面.碾米品质包括出糙率、精米率及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由米粒透明度、垩白率、垩白度及米粒形状等因素组成;蒸煮食味品质主要是指糊化温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香味及膨胀性等指标;营养品质是指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等成分的含量;卫生品质主要是指稻米中农药的残留量和其它有毒物质含量;市场品质是指产品的水分、不完善粒、黄米粒和杂质含量等.在稻米品质各项指标中,垩白、整精米及食味相关的理化性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粳稻稻米外观品质、碾磨品质与植株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糙米长、糙米宽、垩白率、透明度等外观品质性状以及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等碾磨品质性状与大多数植株农艺性状间存在极显著的正向或负向协方差.稻米外观品质性状与单株穗数、千粒重等性状间主要表现为遗传主效应协方差,垩白率、透明  相似文献   

3.
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分析了密度和氮肥运筹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群体起点,有利于提高群体质量指标,从而提高稻米的加工品质:增施有机肥能有效地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度.并能明显地使胶稠度变软,从而改善外观品质和提高食味品质:氮肥运筹方式对稻米的品质具有多重影响,适当增加后期施氮量可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改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但蛋白质含量增加,食味品质变差。试验条件下.栽插密度以25~30穴/m^2为宜,前后氮肥用量以6:4为宜。提倡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4.
稻米品质可分为贮藏品质、碾米品质、市场品质、蒸煮食用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等。贮藏品质即稻米的耐贮藏性。碾米品质包括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粒精米率等。市场品质即稻米的外观,包括稻米的长度、形状、胚乳透明度和垩白等。蒸煮食用品质是由其理化性质决定的,主要包括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米粒延长性和香味等。营养品质即稻米的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等。稻米的加工品质即稻米酿酒、加工成各种副食品的品……  相似文献   

5.
氮肥运筹对杂交稻主要品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杂籼K优818和杂粳常优1号为材料,研究了在高产施氮量条件下(225 kg/hm2),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及中期依不同叶龄期追氮对主要米质性状及淀粉RVA谱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比例的前增中减,两品种稻米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垩白率、垩白度、糊化温度逐渐下降;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崩解值呈直线上升趋势;而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对氮肥运筹的反应因品种而异。说明适当减少中期施氮比例可改善稻米外观、蒸煮品质并提高淀粉黏性,但同时也对稻米加工、营养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氮因前期施氮比例的差异和品种的不同,效应也不尽一致,总体而言,随中期施氮比例的减少,相应推迟追肥叶龄期可以获得较好的稻米外观品质、蒸煮品质和淀粉黏性。对于胶稠度、淀粉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崩解值、垩白率、垩白度、消减值等品质指标,常优1号较K优818推迟一个叶龄期施肥最佳。  相似文献   

6.
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花后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机理,以耐热性不同的两个水稻品系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高温和适温条件下,研究了花后高温胁迫对稻米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花后高温胁迫条件下,稻米长宽比增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 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高温下淀粉RVA谱特征值最终黏度、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升高,崩解值降低,峰值时间延长,Mg/ K比值降低。相同处理条件下,热敏感品系4628稻米品质受高温影响程度大些。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胚乳淀粉粒排列不紧密,淀粉粒间空隙大,多为单粒淀粉体,导致光线的多角度散射,胚乳透明度降低,垩白形成。花后高温条件下,稻米蛋白质含量的增加、Mg/K降低、稻米RVA谱特征值及胚乳淀粉粒结构的变化是导致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环境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6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供试材料,进行大田栽培和水培,并在结实期进行两种水培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和1/2Espino浓度)处理,研究栽培方法及营养液浓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大多数品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的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要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水培条件,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则低于水培条件;栽培条件对糙米率和粒型等影响不大。(2)与低营养液浓度(1/2Espino浓度)相比,结实期高营养液浓度(标准Espino浓度)显著或极显著地增加了稻米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偏基准温度(PT)。对不同栽培方式和营养条件对稻米品质影响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对宁夏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12份水稻品种的10个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力分析、遗传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有直链淀粉含量、粒形、粒长、垩白米含量、糙米率和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与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有较密切的正相关,与胶稠度和碾米品质性状有较密切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蛋白质含量、垩白大小、粒形和粒长有较密切的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成分因子为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第二主成分因子为垩白大小及垩白米率,第三主成分因子为胶稠度.笔者认为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大小、垩白米率和胶稠度可作为鉴定稻米品质的主要性状.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钵苗机插方式在稻麦两熟地区对水稻米质性状的影响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本文以常规粳稻、杂交籼稻和籼粳交水稻为材料,比较了钵苗机插、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3种种植方式在稻麦两熟制高产栽培条件下的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营养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变化及其品种类型间差异。结果表明,钵苗机插的整精米率比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分别提高1.6%和4.9%(P0.05),整精米产量分别提高7.8%和25.9%(P0.05),改善了稻米加工品质;与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相比,钵苗机插的稻米垩白米率、垩白面积和垩白度显著增加,对稻米外观品质有不利影响,但钵苗机插精米蛋白质含量较高,有利于稻米营养品质的改良,其精米蛋白质产量分别比毯苗机插和机械直播提高8.7%和28.0%;3种种植方式相比,钵苗机插稻米蒸煮食味品质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变优趋势,其中,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和糊化温度呈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胶稠度、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崩解值呈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食味值于种植方式间无显著差异,呈籼粳交水稻和常规粳稻钵苗机插毯苗机插机械直播,杂交籼稻毯苗机插钵苗机插机械直播的趋势。由此得出,钵苗机插不仅能增加稻谷产量,还能改善部分稻米品质特征,是稻麦两熟地区实现高产高效优质协调水稻生产的潜力型机械化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0.
穗发芽深度对早稻米品质和 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个早稻品种(组合)为材料,采用发芽箱人工诱导模拟穗发芽的方法,研究了不同穗发芽深度对水稻稻米品质和RVA谱特征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发芽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发芽引起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增多和垩白大小增大,碱消值降低,糊化温度升高,胶稠度减小,粗蛋白含量降低,其中整精米率下降幅度最大,最大降幅达50%以上,其次是垩白大小。因此发芽严重影响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品质,营养品质;发芽还使RVA谱的特征值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度减小,降低稻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1.
水、旱栽培条件下稻谷粒型和粒重的相关分析及其QTL定位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为了解水、旱栽培条件下水稻粒形和粒重的表型及QTL变化,以陆稻品种IRAT109和水稻品种越富构建的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系统分析了稻谷粒长、粒宽、粒重及长宽比在水、旱栽培条件下的相关性,并进行了数量性状基因位点的比较定位。结果表明,水、旱条件下,粒长与长宽比和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粒宽与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粒重极显著正相关,4个性状在水、旱条件间相关性都达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粒长的相关系数最高,达0.817,粒宽的相关系数最低,为0.457。表明粒长受水分影响最小而粒宽受水分影响较大。粒重、长宽比介于二者之间。两种条件下共检测到14个QTLs,分布于水稻1、5、6、7、10和12染色体上,其中控制粒长的5个,LOD值为1.93~5.11,贡献率为5.97%~28.85%;控制粒宽的1个,LOD值为2.39,贡献率为12.76%;控制长宽比的3个,LOD值为2.08~4.6,贡献率为7.78%~21.89%;控制粒重的5个,LOD值为2.68~9.45,贡献率为4.1%~14.8%。其中控制粒长的qGL-5及控制粒重的qGWt-1a和qGWt-1b在水、旱条件下均能检测到,在抗旱育种中可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籽粒性状。QTL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表型分析结果,粒宽相对易受土壤水分影响,粒长、粒重和长宽比,受水分胁迫影响较小,遗传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2.
以优质水稻品种越富为遗传背景,具有旱稻品种IRAT109导入片段的271份导入系为材料,在水、旱田2个土壤水分环境下调查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4个品质性状,研究旱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QTL定位及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分析。结果表明,整精米率和垩白粒率易受土壤水分环境的影响,糙米率和精米率相对稳定。适当水分胁迫能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减少垩白粒率。利用混合线性模型,水、旱田条件下共检测到4个品质性状的10个加性QTL和2对上位性互作QTL,分别位于第3、4、7、8和9染色体。3个加性QTL (qMR9、qHMR7和qHMR9)和一对上位性互作QTL (qHMR3~qHMR9)的贡献率大于10%。7个QTL与前人研究结果相一致。第4染色体RM1112~RM1272和第9染色体RM1189~RM410是QTL集中分布的区域。根据不同性状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特点,分别选择水、旱田条件下贡献率大、稳定的QTL或者具有旱田特异性的QTL,进行标记辅助聚合育种是培育抗旱、优质稻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旱作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IR64为受体的抗旱基因聚合杂交后代150个新品系为材料,对其在旱作和水作条件下的加工品质进行了测定,分析了旱作和水作处理下稻米加工品质的差异性和关系,结果表明:旱作降低了稻米的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精米率,对糙米率的影响较小;随着糙米率和精米率的增加,旱作比水作处理的糙米率降低的越多;整精米率中到较高的范围内,旱作与水作的差异较稳定。但也存在着少数抗旱新品系在旱作条件下和水作条件下相近甚至稍高一些,这些品系在旱作条件下其加工品质影响较小甚至基本上不受影响,可作为旱作推广的良好品系,同时也可以作为抗旱资源加以改造和利用。  相似文献   

14.
选用以IR64为受体的抗旱基因聚合杂交后代的147个新品系为材料,以水作为对照,研究了旱作对稻米蒸煮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旱作处理下抗旱新品系的胶稠度比水作处理下低,胶稠度越高的品系,旱作胶稠度降低越大;旱作处理下的碱消值比水作的高,碱消值越高的品系,旱作和水作处理下的差别越小;旱作处理下的直链淀粉含量比水作处理下低,随着直链淀粉含量的增加,旱作和水作的差别越大,但在AC较低时,旱作条件下比水作条件下稍高。在糊化温度和直链淀粉含量两性状上,旱作对改善品质是有利的,对胶稠度不利,不过胶稠度较高的品系中也有个别品系旱作处理的胶稠度比水作的相近或稍高,这些品系有望育成抗旱新品种作为旱作品种推广。  相似文献   

15.
种植方式对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陆稻中旱3号和水稻武香粳99-8为材,设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2种方式,以水层湿润灌溉为对照,研究了种植方式对米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水种(对照)相比,中旱3号覆膜旱种的产量显著降低,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的产量则无显著差异,裸地旱种的产量均较对照显著降低。旱种可降低垩白度、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峰值黏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和糊化温度;中旱3号覆膜旱种和裸地旱种以及武香粳99-8裸地旱种的垩白粒率显著低于对照,而武香粳99-8覆膜旱种则无显著差异。三种种植方式中,两品种均以覆膜旱种的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崩解值和灌浆期稻株含N率下降值最小,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最大,籽粒Q酶活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与武香粳99-8相比,中旱3号的垩白粒率和胶稠度显著降低,垩白度没有显著差异,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崩解值和糊化温度显著提高。Q酶活性、籽粒灌浆参数与米质指标关系密切。旱种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但蒸煮食味品质有所变劣。  相似文献   

16.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100 kg hm-2)、常氮(200 kg hm-2)和高氮(300 kg hm-2) 3种氮素水平,比较了陆稻和水稻米质的差异。结果表明,旱种高氮处理下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种高氮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较常氮有所下降,但水种高氮处理下陆稻的产量较常氮增加;增加施氮量使陆稻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先增加后下降,两品种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蛋白质含量增加,而水稻在旱种方式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下降,在水种方式下增加。陆稻以常氮处理及水稻以低氮处理的崩解值最高,消减值最小。旱种使陆稻外观和营养品质有所改善;陆稻和水稻旱种的其他品质指标与水种无显著差异。与水稻相比,陆稻的营养品质较优,外观和蒸煮品质稍差,其蒸煮和营养品质指标与叶片含氮率的相关程度较低。表明陆稻和水稻的米质对种植方式和氮素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对陆稻和水稻的高产优质栽培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粳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表现及遗传控制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研究了由4个不育系及其保持系与7个恢复系配组的24个粳型杂种的9个品质性状的遗传表现 , 结果表明: (1)杂种粳米的品质性状表现普遍介于双亲之间, 但粒宽和直链淀粉含量有 较多的超高亲组合, 糙米率和精米率有较多的超低亲组合。 (2)杂种的整精米率、 粒长、 粒宽、 垩白率、 糊化温度5个性状与不育系呈显著正相关; 糙米  相似文献   

18.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2种种植方式及3种磷素(P2O5)水平:低磷(LP),45 kg hm-2;常磷(NP),90 kg hm-2;高磷(HP),135 kg hm-2。结果表明,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陆稻和水稻HP和NP的产量和磷素累积量均较LP显著增加,陆稻HP和NP的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较LP显著下降,而水稻的差异不显著; 在水种条件下,陆稻的产量、磷素累积量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较NP差异不显著,但较LP显著增加,磷素物质生产效率HP较NP显著下降,水稻产量、磷素累积量HP较NP有下降趋势,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和NP之间差异不显著。旱种使稻株不定根数减少,磷素累积量降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增加,磷素籽粒生产效率下降,产量下降,但水稻产量下降幅度比陆稻更大。与水稻相比,陆稻不定根数少,磷素累积量少,成穗数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产量较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种植方式×磷素水平的互作对水稻和陆稻花后磷素累积量、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不定根数、磷素物质生产效率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花后磷素累积量与产量和不定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素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可以增加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但无论旱种还是水种,水稻和陆稻产量对磷素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方式下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亚洁  周彧然  杜斌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8,34(6):1005-1013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粳9538为材料, 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两种方式及低氮(LN, 100 kg hm-2)、中氮(NN, 200 kg hm-2)和高氮(HN, 300 kg hm-2) 3种N素水平, 比较研究了氮素营养对陆稻和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旱种HN处理下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以及水种HN处理下水稻的产量较NN有所下降; 但水种HN处理下陆稻的产量较NN增加; 随施N量增加, 水、陆稻在两种种植方式下穗数均增加, 每穗粒数表现不一, 结实率均下降, 但陆稻降幅小于水稻, 陆稻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而水稻则显著下降。与水种相比, 旱种条件下陆稻的千粒重无显著变化, 而水稻千粒重则显著下降, 水、陆稻旱种的结实率均有所提高, 但陆稻的提高幅度大于水稻。与水稻相比, 陆稻不定根数少, 吸N能力低, 分蘖能力弱, 成穗数少、穗型小, 产量较低。拔节至抽穗期不定根数的增幅大, 叶片含N率下降慢, 花后叶片含N率和剑叶叶绿素(SPAD)值下降快。陆稻光合生产力对水分胁迫的负响应小, 对增施N素正响应大。表明陆稻和水稻对种植方式和N素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对陆稻和水稻的产量增产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旱稻种质的遗传差异和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52个RAPD随机引物和53对SSR引物,分析了来自国内外的14个旱稻品种和4个杂交稻亲本的遗传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旱稻品种可清楚地区分为籼、粳2个亚种。以4个旱稻品种和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按完全双列杂交设计,探讨了在旱种和水种条件下供试材料的配合力和反交效应特点。资料显示,在水、旱2种条件下,旱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多数均未达显著水平,且明显低于水稻品种;株高、结实率、千粒重、整精米率、长宽比和直链淀粉含量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呈现旱稻/旱稻〉旱稻/水稻〉水稻/水稻的趋势。在旱种条件下,多数旱稻/水稻组合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的反交效应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