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非充分灌溉制度制定过程中Jensen模型的求解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利用Jensen模型制定非充分灌溉制度的建模思路,给出了Jensen模型的二维动态规划求解方法,并研制了二维非充分灌溉制度的程序,其结果与实验相吻合,可用于指导农业灌溉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非充分灌溉中作物各生育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基于灌溉制度优化模型,构建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度计算公式,并以北京永乐店试验站1998~1999年度冬小麦的水分生产函数为例,进行了非充分灌溉制度对Jensen模型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1Jensen模型参数λi的波动对最优灌溉制度以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2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最优耗水量计算结果受参数λi波动的影响比较小;3与返青—拔节、灌浆—成熟阶段相比,拔节—孕穗、孕穗—灌浆阶段的Jensen模型参数λi波动对各阶段最优耗水量及产量的计算结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高粱节水灌溉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非充分灌溉原理,结合内蒙古西部地区水资源现状,选用有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水模型,对干旱区高粱进行了非充分灌溉试验,通过敏感度指数的分析,选择了适合当地应用条件的Jensen模型并制定了节水灌溉制度,旨在为干旱区农业生产提供节水依据。  相似文献   

4.
非充分灌溉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非充分灌溉研究工作始于 80年代初。最早和灌溉关键水当属非充分灌溉问题。Jensen模型在国内应用使非充分灌溉研究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定量阶段。鉴于 Jensen模型中敏感指数在空间的不稳定性 ,当前应抓紧该模型在各地的研究 ,确定每一地区的各种作物的敏感指数值。尽快恢复全国灌溉试验网 ,组织全国的联合试验 ,争取在 3~ 5年内完全确定水 -作物模型的有关参数 ,为全国的非充分灌溉工作开展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5.
非充分灌溉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非充分灌溉研究工作始于80年代初。最早和灌溉关键水当属非充分灌溉问题。Jensen模型在国内应用使非充分灌溉研究从定性阶段提高到定量阶段。鉴于Jensen模型中敏感指数在空间的不稳定性,当前应抓紧该模型在各地的研究,确定每一地区的各种作物的敏感指数值。尽快恢复全国灌溉试验网,组织全国的联合试验,争取在3-5年内完全确定水-作物模型的有关参数,为全国的非充分灌溉工作开展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6.
选择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查哈阳灌区为试验基点,进行了水稻的非充分灌溉试验,经过数学分析计算,得到了查哈阳灌区水稻最适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水稻的优化灌溉制度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利用实码加速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相对产量最大为目标的优化灌溉制度,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灌溉定额比当地节水灌溉定额省水达22.4%,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为查哈阳灌区水资源的优化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节水高效的优化灌溉制度是解决农业水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通常所建立的灌溉制度优化模型多为具有2个决策变量的二维动态规划模型,不但求解复杂而且模型本身也存在缺陷.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苜蓿人工草地非充分灌溉试验为依据,深入研究作物蒸发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已建立的二维优化模型基础上,以土壤含水率为中间变量将蒸发量与灌...  相似文献   

8.
查哈阳灌区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及其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黑龙江省查哈阳灌区2006年实测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4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经过对4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初步确定出适合查哈阳灌区的水稻水分生产函数模型为Jensen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查哈阳灌区水稻的敏感指数累积函数,为该地区水稻非充分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9.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中有关参数在年际间确定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作物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和分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结合起来应用,提出了作物水分生产函数Jensen模型中有关参数在年际间确定方法,并采用豫东开封惠北灌溉试验站资料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计算方法误差小,可在非充分灌溉研究中运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主要农作物分生育期Jensen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对农作物分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研究分析,明确了Jensen模型在反映分生育期耗水量与产量关系中有较好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灌溉试验资料数据库和一些地区灌溉试验站有关灌溉制度资料。建立了中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的Jensen模型,并且对模型的特点以及在应用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测坑试验研究,应用水稻6个生育阶段不同灌水处理下的蒸发蒸腾量和产量的试验资料,用Jensen模型、Blank模型、Singh模型和Stewart模型分别对寒地黑土区水稻的水分生产函数进行了拟合,并对得出的模型求解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与检验。结果表明,Jensen模型适合寒地黑土区水稻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计算,得出了敏感指数在生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为黑龙江省稻灌区调亏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制度优化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2.
吉林西部人工草地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用以描述作物产量与水分因子之间的数学关系。确定合适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对建立与完善节水灌溉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选常用的Jensen、Minhas、Blank、Stewart及Singh模型,依据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草原管理站进行的苜蓿非充分灌溉试验中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求出各模型的参数,并对这5种模型进行了对比和筛选,得出了Jensen模型是最适宜于吉林省松原地区苜蓿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结论。还探讨了Jensen模型水分敏感指数在苜蓿全生育期的变化规律,并指出了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寒地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耗水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盆栽试验,于2013年研究了寒地黑土区玉米调亏灌溉条件下不同水分处理的耗水规律,结果表明: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总耗水量大小顺序为:拔节期>抽雄期>灌浆期>苗期,其中抽雄期的敏感指数(0.6727)最高。当水分亏缺处理低于60%田间持水量时,将会影响玉米产量,产量和总耗水量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当灌水量为46.93kg/盆时,产量最高。利用玉米在不同亏水处理条件下的各生育阶段耗水量和产量数据,用Jensen模型进行拟合,得到适合该地区玉米的水分生产函数,为玉米在调亏灌溉条件下制定合理灌溉制度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描述作物耗水量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函数关系模型和詹森模型 ,通过水量的当量变换 ,把描述同一生产过程的二个模型统一到一个模型内 ,这个模型具有二者的优点。该模型可以把对水量的优化转化为对土壤含水率的优化 ,而土壤含水率是一个可以随时监测和控制的因素 ,所以在应用上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ISAREG模型的小麦间作玉米灌溉制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ISAREG模型与种植模式相结合研究小麦间作玉米的灌溉制度。对间作条件下灌溉制度模拟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预处理和验证,分析评价了小麦间作玉米的实际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小麦间作玉米的需水特性进行了多组合方案设计,分别得到了现状供水状况下和不受灌水日期约束时的优选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16.
基于RS数据和GIS方法的冬小麦水分生产函数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冬小麦遥感监测耗水与产量为数据支持,开展了多种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对比研究,探求与研究区相适宜的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及其参数,其中全生育期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分别选择直线模型、抛物线模型、D-K模型及指数模型;而分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分别选择Jensen、Minhas、Blank、Stewart及Singh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全生育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推荐采用抛物线模型;而分生育阶段水分生产函数模型推荐采用Stewart模型;冬小麦对水分最敏感的阶段是抽穗期,其次为扬花-成熟期,而出苗-拔节期最小。为此,在北京市大兴区的冬小麦灌溉应优先满足抽穗灌浆期的需水,而在出苗-拔节期适度减少灌溉量,可达到节水增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将模拟灌溉制度的ISAREG模型与灌水方式相结合研究辣椒常规沟灌和隔沟灌条件下的灌溉制度。对不同灌水方式条件下灌溉制度模拟所需的各项参数进行了预处理和验证,分析评价了辣椒2个试验处理的实际灌溉制度,在此基础上根据辣椒的需水特性进行了多组合灌水方案设计,分别得到了现状供水状况下和不受灌水日期约束时的优选灌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