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建立渭北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基地的优势及有利条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出发,提出了建立基地的目标,方向及其对策,对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及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兰州市林果产业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兰州市林果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得出了兰州市林果产业化发展可供选择的战略方案。提出了科学布局;树立品牌意识;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林果业结构;建设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实行科学栽培管理;加强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贮藏保鲜和加工技术水平等推进兰州市林果产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追求,苹果病虫害绿色防治逐渐成为苹果种植生产过程中的重点研究内容,高效安全、生态友好的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日益广泛.为推进我国苹果种植过程中绿色植保理念的应用,确保苹果生产安全,改善果品品质,提高苹果产量,助力果农增收,介绍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使用化学药物等技术措施,并提出...  相似文献   

4.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果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已开始由过去的“吃”水果、“满足食欲”变为现在的“品”水果、“注重营养”。那么如何适应市场的这种变化,生产出消费者称心如意的无公害、无污染果品一直是渭北旱塬上的几个苹果基地...  相似文献   

5.
生产绿色果品的系统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产绿色食品需要系统的技术作保障,从生产角度,系统介绍了发展绿色果品生产的基本思路、绿色果园的园址和品种苗木的选择原则、绿色果品的栽培技术和病虫防治技术,以及绿色果品的采后处理技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果品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一种经营体制创新。甘肃省天水市果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围绕以花牛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经营创办的果品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通过对果品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提出天水花牛苹果产区发展果品专业合作社的对策。凸显果品专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二仙坡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境内,园区规划总面积22 km~2,具有综合治理、产业开发、科技示范、旅游观光等功能,先后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确定为"国家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家标准委确定为"国家有机苹果标准化示范基地",被农业部授予"国家标准果园"称号。园区经过多年治理,已形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水、  相似文献   

8.
渭北旱塬红富士苹果需水量与限水灌溉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田测法,对渭北旱塬南部高原台塬过渡区,矮化红富士苹果需水量、需水规律及限水灌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总需水量为494.8~552.7 mm,其中干旱年份高于湿润年份;年生育期内以6月最大,7~8月次之,10月最小。果实膨大和花芽分化盛期需水量最大,占总需水量的41.4%~46.7%,新梢生长与果实发育前期次之,占总需水量的34.0%~34.2%;并得出了该区矮化红富士苹果生育期的作物系数KC值。对不同降水年型土壤水分盈亏状况与该区降水特点分析表明,该区50%年份降水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9.
以1999—2019年苹果产业统计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比较优势、区位熵和显示性对称比较优势指数等方法,研究了甘肃省苹果生产比较优势和省域竞争力.结果表明,我国苹果生产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且稳定.生产空间布局进一步向黄土高原优势产区和渤海湾优势产区集中,甘肃、陕西、山西、山东、辽宁、宁夏、河南、河北等8个省(自治区)的生产专...  相似文献   

10.
利用单元调查方法对苹果产业面源污染进行核算,并将苹果生产带来的面源污染作为苹果的"坏"产出纳入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进而运用曼奎斯特-卢恩伯格(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算1994-2013年环境约束下中国21个省份的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成分分解,并采用莫兰(Moran’s I)指数分析生产率的空间自相关性。结果表明:环境约束下苹果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及技术进步率明显小于未考虑环境约束的测算结果,苹果产业发展已经呈现出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中西部地区的苹果产业发展与环境不协调,而东部沿海地区的苹果产业发展与环境较为协调;中国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在全域及局域均表现出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但不同省份苹果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的空间关联类型变化较为明显。该研究可以为促进中国苹果产业实现环境和产业增长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意见参考。  相似文献   

11.
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郑国璋  岳乐平 《土壤通报》2008,39(2):402-405
通过对洛川苹果园地土壤样品的采集、监测,依据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重点分析评价了对土壤环境及人体危害较大的Cd、As、Cr、Pb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以无公害果园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As>Cr>Cd>Pb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51,土壤Cd、As、Cr、Pb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7,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现状水平符合无公害苹果生产的要求;以绿色食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为评价标准,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有As>Pb>Cr>Cd的特征,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0.64,土壤Cd、Cr、Pb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均小于0.7,土壤As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大于0.7,但小于1。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现状水平符合绿色食品苹果生产的要求。但土壤As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为0.74,已超过绿色食品产地土壤污染警戒线。洛川苹果园地土壤重金属As污染程度较高,主要是由于人为长期不合理使用含As农药、化肥所致。因而,洛川苹果生产中应将土壤环境中的As作为严控的土壤污染物。  相似文献   

12.
栖霞市苹果园氮磷养分平衡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栖霞市是中国最主要的苹果产区之一,近年来果园单位面积养分的大量投入造成了区域氮、磷元素的过量富集,进而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大气等环境要素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了解苹果主产区施肥现状,并科学评价其环境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栖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实地调研、田间试验、室内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苹果园氮磷养分的输入量及输出量,进而构建养分平衡模型,对区域环境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18年栖霞市苹果园养分投入量为:有机质5360.28 kg/hm^2,N 545 kg/hm^2,P2O5568.76 kg/hm^2,K2O 712.57 kg/hm^2;2)氮素的气态损失、果实及枝条带走量各占输入总量的6.49%、24.34%、3.12%,盈余率达66.04%(402.97 kg/hm^2);磷素被果实和枝条带走量分别占输入总量的12.33%和2.55%,盈余率达85.12%(484.75 kg/hm^2);栖霞市氮、磷盈余量均超出环境安全的阈值,分别属于中风险和高风险范围。因此,在保证果园产量与品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化肥使用量、逐步建立水肥一体化的果园施肥模式、提升果农科学的管理经验,应成为果园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安塞县的生态环境和苹果生产现状,对安塞县苹果生产提出相关建议.认为安塞县中部丘陵沟壑区、南部次生林区适宜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北部白于山山区降水偏少,温度偏低,不适宜优质鲜食苹果生产.建议安塞县2007-2010年以中部、南部为中心,每年新栽鲜食苹果1.667×103hm2,到2010年全县苹果总面积可达到1.667×104hm2.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渭北黄土高原苹果园217个样点0~40cm土层土壤取样分析,采用地统计学和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苹果园土壤中Hg、Cd、Pb、As、Cr、Cu6种重金属的含量及其积累状况、空间结构及其分布特征,并根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对苹果园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渭北苹果园土壤中6种重金属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累积,其累积程度依次为:Hg〉Pb〉Cd〉As〉Cu〉Cr。各采样点Hg、Cd含量变异程度较大,变异系数在50%以上;而Pb、As、Cr、Cu各采样点含量差异较小,变异系数为19.10%~23.70%。6种重金属均表现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其空间变异性主要由成土母质、气候、地形等结构性因素控制。其中随机因素对Cd的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结构性因素对Cd空间变异的主导作用,而Pb、Cr、Cu空间变异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弱,随机性因素对各重金属空间变异的影响程度依次为:Cd〉As〉Hg〉Pb〉Cr〉Cu。重金属积累的单项评价指数均小于1,综合评价指数小于0.7,果园土壤环境质量完全满足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其中As的累积对绿色食品苹果生产可能有较大的潜在影响,应加以有效控制以防止其持续累积。  相似文献   

15.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 ,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 ,春栽改秋栽 ,量化施肥、灌水、修剪 ,生态防治病虫害 ,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确立了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为优质苹果生产地带,建立起沟坡道路防蚀体系,春栽改秋栽,量化施肥、灌水、修剪,生态防治病虫害,加强优果生产和采后处理等是黄土高原沟壑区沟坡地带优质苹果生产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钠盐胁迫对苹果树体内钠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钠盐胁迫严重制约着甘肃中东部地区苹果的生产。本研究以甘肃省秦安县大田生长的‘金冠’苹果为试材,用正常果树和盐碱胁迫果树对比方法,研究了自然条件下钠盐胁迫对果树整个生育期体内各器官(根系、枝条、叶片、花、果实)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盐胁迫下,果树根系内Na+含量为1800mg/kg,是正常果树的2倍;苹果花内Na+含量为700mg/kg,是正常果树的1.4倍;在整个生育期,果树枝条内Na+含量变化在800~1400mg/kg,大约是正常果树的2~4倍;叶片内钠含量变化在1700~2500mg/kg之间,是正常果树的3.4~8.5倍;果实钠含量在1200~1500 mg/kg之间,是正常果树的2.1~12倍。本研究科学地提出苹果花期属于钠盐潜在胁迫期。  相似文献   

18.
陕北丘陵沟壑区苹果优质丰产栽培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园址选择、优良品种搭配、坡地改良、合理施肥与抗旱栽培、合理修剪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苹果优质丰产的保障,且同时论述了各项措施的操作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陕北丘陵沟壑区苹果优质丰产栽培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址选择、优良品种搭配、坡地改良、合理施肥与抗旱栽培、合理修剪等是陕北丘陵沟壑区苹果优质丰产的保障,且同时论述了各项措施的操作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新疆自治区南部阿克苏地区是新疆红富士苹果的主要产区。以该区红富士苹果为对象,设置不同水氮处理,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果实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分析了不同施肥、灌溉水平对各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适中条件下增施氮肥量可以提高苹果果实中Ca,Mg,Zn的含量;适度的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能维持Fe元素含量保持较高的水平,灌水量和氮肥供应过高、过低均不利于苹果果实中矿质Fe的积累。Cu和Mn含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