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研究在雏鸡1日龄时感染法氏囊病毒,14日龄时点眼、滴鼻接种新城疫疫苗,检测了感染鸡ND免疫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清、泪液和气管液HI滴度的变化,测定了血液T,B细胞与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十二指肠粘膜、丕氏斑,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T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 1)1日龄感染IBDV雏鸡ND免疫后,其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固有层的浆细胞数量和脾脏B细胞抗体生成功能均显著降低;外周血液B细胞数量、HI滴度、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IgG,IgA,IgM含量较对照免疫鸡显著减少,这表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相关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功能显著抑制。 2)感染鸡ND免疫后,其胸腺、脾脏、法氏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的ANAE~+T细胞数量、外周血液T细胞免疫功能和T细胞数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免疫鸡,这说明感染鸡对ND疫苗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应答机能显著减弱。 3)ND强毒攻击后,感染鸡的ND免疫保护率明显低于健康免疫鸡,其免疫保护效应降低,与其对ND强毒的全身和消化道、呼吸道局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水平显著下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共用412只滨白雏鸡,分别在1日龄或4周龄时感染 IBDV,检测了雏鸡感染后其外周血液、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 IgG,IgM 和 IgA 含量、血液 T 细胞免疫功能和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血液 T,B 细胞、淋肥细胞数量以及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中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雏鸡感染 IBDV 后,法氏囊、脾脏的浆细胞明显减少,脾脏 B 细胞抗体生成功能降低;胸腺、法氏囊、脾脏的 ANAE+T 细胞数量显著下降,说明感染鸡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减弱.(2)IBDV 感染雏鸡引起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一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盲肠扁桃体、十二指肠粘膜固有层,丕氏斑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较对照鸡显著减少;泪液、气管液、胆汁、肠液中 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感染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均显著降低.(3)感染鸡外周血液 T,B 细胞数量减少,T 细胞功能降低,IgG,IgA,IgM 含量明显下降,表明和标志全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降低,是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显著降低的反映和表现.(4)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B 细胞功能抑制时间明显长于 T 细胞,证明感染鸡 B 细胞功能的损害重于 T 细胞.(5)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引起的免疫抑制程度低于1日龄感染鸡,呈现一定的感染日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共用240只1日龄健康雏鸡,分别于14,14和28日龄点眼滴鼻接种 Lasota 疫苗,在免疫后不同时期,采取实验鸡血液、泪液、肠液、气管液和胆汁、脾脏、法氏囊、胸腺、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及哈德尔腺、支气管,检测了相应的 IgG,IgA,IgM 和 HI 滴度。T,B 细胞数量和功能,淋巴细胞数量以及浆细胞和酸性α-萘酚酯酶阳性 T 细胞(ANAE~+T)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结果,雏鸡免疫后,脾脏、法氏囊和胸腺中 ANAR~+T 细胞与浆细胞显著增加,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局部免疫组织中的浆细胞、ANAE~+T 细胞数量也明显上升;与此相应,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显著增强;血液 T,B 细胞、淋巴细胞数量显著升高;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的 IgG,IgA,IgM 含量和 HI 滴度均程度不同地增加。免疫鸡脾脏、盲肠扁桃体和丕氏斑的淋巴小结数量增多,直径增大。这些表明免疫鸡不仅全身和局部的体液免疫反应,而且其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雏鸡新城疫二免后,其免疫器官和局部免疫组织的浆细胞和 ANAE~+T 细胞进一步增多,血液 T 细胞和脾脏 B 细胞免疫功能也增强;血液 T 细胞。B 细胞与淋巴细胞数及 IgG,IgA,IgM含量和 HI 滴度程度不等地增加;泪液、气管液、肠液和胆汁的前述指标均升高,说明雏鸡 ND二免产生了显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增强作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后,对照鸡免疫器官组织和相应体液中的免疫指标均明显降低。呈现全身和局部免疫机能衰竭,全部死亡。与此相反,二免鸡免疫应答水平进一步提高,明显优于一免鸡,获得可靠的免疫保护,这与其显著增强的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项研究对1日龄感染和未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其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等免疫器官组织中的各型浆细胞、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及其分布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感染IBDV雏鸡接种ND疫苗后,无论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和胸腺),还是外周免疫器官组织(脾、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ANAE~+淋巴细胞总数和颗粒型ANAE~+淋巴细胞数以及淋巴细胞数量,与未感染IBDV对照组雏鸡比较,均呈现程度不同的减少。所得结果揭示,1日龄雏鸡感染IBDV后,其免疫器官组织对ND疫苗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功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 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法氏囊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弥漫型 ANAE~+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总数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 ANAE~+淋巴细胞总数、颗粒型 ANAE~+淋巴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淋巴细胞总数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ANAE~+淋巴细胞的上述变化在胸腺髓质、脾脏动脉周围鞘和红髓,盲肠扁桃体弥散区、哈德尔腺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及法氏囊淋巴小结皮质等区域较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机体的细胞免疫机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鸡贫血因子病的免疫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用鸡贫血病毒(CAV)感染1日龄健康AA雏鸡,以未感染同龄雏鸡为对照,在感染后7、14、21、28、35、42和49d检测其免疫器官与体重比值,胸腺、脾脏T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IFN)诱生活性,胸腺、法氏囊、脾脏T、B细胞增殖反应,胸腺、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及哈德尔腺中α-萘酚酯酶阳性[ANAE#+(+)]T细胞、IgG、IgM、IgA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外周血液中T、B细胞数量,血清、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G、IgM、IgA含量的动态变化。揭示了感染鸡细胞因子IL-2、IFN的免疫调节发生障碍、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呈现抑制,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局部免疫防御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本项研究对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的1日龄雏鸡和未感染 IBDV的相应对照雏鸡的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和哈德尔腺中的浆细胞总数、成熟浆细胞和前浆细胞数量及其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总数和成熟浆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雏鸡;前浆细胞数在感染初期也呈现一定的减少。浆细胞的上述变化在法氏囊的淋巴小结皮质、脾脏的红髓和鞘动脉外周、盲肠扁桃体的弥散区、哈德尔腺的集合小管和排泄管周围、胸腺的髓质等区域最明显。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IBDV 后,免疫器官的体液免疫反应呈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日龄人工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2次新城疫免疫后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免疫球蛋白(Ig)的含量和血清,泪液、气管液中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后,其血清、泪液、气管液、胆汁和肠液中 IgM,IgG,IgA 含量及血清、泪液、气管液中 HI 抗体滴度均明显高于感染鸡1次 ND 免疫;但仍低于 ND2次免疫对照鸡。说明感染 IBDV 雏鸡 ND2次免疫,其全身如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较1次免疫明显升高,呈现免疫增强,但仍低于2次免疫对照组。提示IBDV 感染所致的雏鸡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但不可能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 Lasota 疫苗2次免疫火鸡后,其中枢和外周免疫器官及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中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次免疫后,火鸡法氏囊,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支气管粘膜的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胸腺、脾脏、法氏囊与盲肠扁桃体的酯酶阳性 T 细胞数明显升高,巨噬细胞程度不同地增加。ND 强毒攻击后,2次免疫火鸡免疫器官、组织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强,全部免疫火鸡获得免疫保护。对照火鸡则呈现全身和局部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机能衰竭,全部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10.
本项研究对雏鸡感染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后,1~8周外周血液的 ANAE~+淋巴细胞(T 细胞)、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日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血液中 ANAE~+,淋巴细胞数量明显低于对照雏鸡,表明其细胞免疫机能降低;4周龄雏鸡感染 IBDV 后,其 ANAE~+淋巴细胞数量呈一过性降低,变化不如1日龄感染雏鸡明显,说明 IBDV 对雏鸡存在感染年龄差异;对 ANAE~+淋巴细胞绝对数的检测较百分比能更真实地反映 IBD 鸡的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鸡马立克氏病疫苗免疫后的免疫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对1日龄雏鸡接种MD三价疫苗或HVT疫苗后的免疫应答变化进行了检测.发现MD疫苗免疫后:(1)脾脏、胸腺T细胞IL—2诱生活性和IL—2R表达明显增强或增多,表明IL—2的免疫调节作用增强;(2)胸腺、法氏囊和脾脏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及T细胞增殖功能明显增高,表明中枢与外周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3)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中T细胞和抗体生成细胞数量以及泪液、气管液、肠液、胆汁中IgA,IgG,IgM含量明显增多,表明呼吸道与消化道的局部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4)MD三价疫苗免疫鸡的上述免疫应答变化比HVT疫苗免疫鸡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了雏鸡 ND 免疫后免疫中枢器官(法氏囊、胸腺)、外周免疫器官(脾脏)以及消化道和呼吸道相关的局部免疫组织(盲肠扁桃体、丕氏斑、十二指肠粘膜和肺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哈德尔腺)中浆细胞,TANAE~+,MΦ,淋巴细胞数的变化。结果表明,ND 免疫后免疫器官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应答均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Lasota疫苗点眼、滴鼻免疫21日龄火鸡,研究其盲肠扁桃体、哈德尔腺和支气管粘膜淋巴组织的免疫应答。结果如下:免疫火鸡上述局部免疫组织的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巨噬细胞程度不等地增加;盲肠扁桃体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这表明,免疫火鸡消化道和呼吸道局部免疫组织不仅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加强,而且细胞免疫反应也明显增强。NDD 强毒攻击后,免疫火鸡呼吸道和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水平进一步升高;对照火鸡则出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机能衰竭。  相似文献   

14.
1日龄火鸡用新城疫 Lasota 苗免疫后,在7,14,21,35日龄及攻毒后,检测了火鸡免疫器官组织法氏囊、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氏腺中浆细胞明显增多,机体体液免疫应答显著增强;胸腺、脾脏、盲肠扁桃体、哈德尔氏腺中 T_(ANAN)~+也明显增多,细胞免疫应答也显著增强。免疫后60天,用新城疫强毒攻击,免疫火鸡获得了良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1日龄感染法氏囊病毒(IBDV)雏鸡新城疫(ND)2次免疫及强毒攻击后免疫器官组织中浆细胞、酯酶阳性T细胞(TANAE+)、巨噬细胞(MΦ)和淋巴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BDV感染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以及呼吸道、消化道局部免疫组织对ND苗的2次免疫应答具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并提示BDV所致的免疫抑制不是不可逆的,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正常免疫应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