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高热病,是以持续高热不退为特征的一种症候,并不是某一种病的概念。猪的传染病及部分原虫病,附红细胞体病等在病程中都有可能出现这样症候。近几年来,每年7、8、9月间,我县及周边大部分地区都有高热病的流行,一般病程约为1~2周,主要表现高热不退,病猪先期体温39℃,少食或不食,2~3d以后体温升高达41℃~42℃,气喘、咳嗽,母猪阴门红肿、流产,大便先期稀,后期干燥,有的干似粟状、小便黄似茶色,不食饲料,但食青草,喜食污泥,饮污水。初期用退烧药、抗菌素虽有疗效,但不巩固,不久体温继续上升、持续不退,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我县有的老兽医使用…  相似文献   

2.
江西省部分地区生猪高热病发病情况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受反复持续高温、潮热气候的影响,近期江西省部分地区生猪不同程度地发生以体温升高(达40.5℃以上),呈稽留热,厌食,倦怠,大便干燥,后期拉稀,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根据调查,本次疫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农村散养户和中、小型养猪专业户。这种以高热不退为主的“猪高热病”主要由猪瘟与猪弓形体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其中一种或多种并发引起,多数病程长达7d以上或连绵不断或反复发作,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给生猪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预防和控制“猪高热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养…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俗称"猪高热综合征",发病特征为高热不退(体温40~42℃)、呼吸急促、全身皮肤发红或发紫。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多发于育成期猪和部分母猪、保育猪,发病率达50%以上,高者达80%~90%,死亡率为20%~100%,可给猪场和养殖户带来具大的经济损失[1-3]。  相似文献   

4.
自 2 0 0 1年入夏以来 ,桐乡等地陆续有猪发生持久高热病 ,经抗菌素治疗 ,疗效不佳。曾有一批高热猪 ,皮肤发黄、粘膜黄染、体温 40℃以上 ,并有死亡发生 ,疑为猪附红细胞体病。1 流行情况 病猪主要为体重 2 0~ 5 0 kg的生长猪 ,发病时间为吸血昆虫如蜱、虱、蚊、蝇等活动频繁的夏季。2 临床症状 病猪病初体温升高 ,一般为40~ 41 .5℃、拒食、心跳和呼吸加快、全身肌肉发抖 ,病程可延至 1 0 d或更长 ;个别弱小猪很快出现步态不稳、四肢抽搐 ,最后死亡 ;病猪皮肤发黄或微红 ,胸腹下及四肢内侧更甚 ,可视粘膜黄染、尿黄。耐过猪多成僵猪…  相似文献   

5.
每年入夏以后,由于高温高湿等因素,很多养猪场的生猪会发生以高热不退、皮肤发红、食欲废绝为主要症状的"高热病",对我市生猪生产影响极大,严重影响饲养户的积极性,并造成经济损失. 1 流行特点 生猪"高热病"的病原复杂,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低治愈率、病程长、易复发、传播快等多种特点.具体为疫情流行区域广,我市大多数镇的不少猪场均有发病;疫病虽在各个季节均可发生,但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易发;不同日龄猪群均可发病,病猪体重一般在10~80千克,主要为保育仔猪、生长育肥猪,很多猪场的母猪和哺乳仔猪发病情况也非常严重;发病猪只以体温升高为主要特征,患猪死亡严重,大部分发病率在50%以上,死亡率高达20%~60%.患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哺乳和保育仔猪死亡率可高达80%;母猪发病出现死亡、流产或不发情症状,严重的死亡率可达10%左右.  相似文献   

6.
<正>猪"高热病"也叫高热综合征。每年进入炎热的夏季,天气高温、高湿,猪群的热应激逐渐加重,继而发生"高热病"。"高热病"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主要发生在育成猪和部分母猪,病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废绝,呼吸困难、气喘,部分病猪伴有皮肤发红变紫等症状,少数病猪毛孔有出血点。1临床症状猪"高热病"的病程较长,一般在5~20 d,病死率高。病猪高烧一般可达40℃以上,有的甚至可达42℃。病猪初期表现少  相似文献   

7.
2001年7~9月份,沭阳县爆发生猪疫病流行,主要症状为高热不退,体温高达4 0~41.5℃,个别病猪体温高达42℃,流鼻涕,流眼泪,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大便干,小便黄,气喘咳嗽,部分病猪耳、四肢、腹下、股内侧皮肤有紫色斑块,指压不退色,用退热药、抗菌素及抗病毒药虽有疗效,但不巩固,不久体温继续上升,持续不退.后经扬州大学兽医学院专家对病猪、病死猪剖检、化验,确诊为猪流感并发猪附红细胞体病.我们试着用中西药结合以中药为主的方法治疗,共收治病猪312例,其中母猪52例,康复50例,痊愈率达96%;公猪8例,康复7例,痊愈率87.5%;育肥猪88例,康复84例,痊愈率95.5%;仔猪164 例,康复157例,痊愈率95 .7%,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安徽省岳西县位于大别山腹地,该地区的农村有家庭养猪传统,户均养猪头数多为1~2头。近些年猪高热病呈高发趋势,是危害该地区猪的主要疫病。猪高热病又称"猪无名高热病"、"猪高热综合症",在该地区猪高热病常发生在高热、高湿的夏季,呈区域性暴发,以持续高热症状为主的猪病。具有发病率高,传染速度快,疾病控制难度大,病程长,猪病死率高等特点,给农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病”的研究概况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所谓“猪高热病”,是指猪患病后体温升高,用多种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无明显下降,用抗生素加解热镇痛药联合治疗后体温下降,但多数第2次用药无效,病情更严重,出现全身性衰竭而死亡。2006年5月,“猪高热病”在我国的江西发生,6月湖南发生,呈暴发性流行,造成大批死亡。与此同时,广东、安徽、山东等省市也相继流行,并迅速席卷全国。该病发病快、死亡率高,部分猪场全军覆没,以持续高热(40.5℃以上)、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为主要临床特征。病理剖检以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肺脏化脓坏死,肝、脾、肾肿大出血,肠粘膜出血坏死,关节腔积液,关节肿大为特征。…  相似文献   

10.
从病理组织学再看“猪高热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报道,2006年夏秋之际我国的部分猪场出现了一种无名高热病,临床以病猪持续高烧不退、稽留热、体温在41 ℃~42 ℃,血性眼屎,呼吸急促,末梢皮肤尤其是双耳发绀,歪头斜颈,后肢不立,神经症状,全身淤血发绀,衰竭死亡.因其发生在夏季,又以高烧不退为主,在不明病因的情况下,当时,被称为夏季猪"高热病".  相似文献   

11.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发病急和病死率高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猪临床初期发生呼吸急促困难、体温升高不退、皮肤发红变紫、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或绝食,少数病猪皮肤毛孔处有出血点。猪高热病传播速度快,可通过空气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如发生疫情,控制不当对养殖场的经济损失极大。1流行病学猪高热病的发生不分日龄、性别和品种具有易感性。受季节影响该病易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夏秋季节,病程短一般为一周左右,如采用常规疗  相似文献   

12.
猪高热综合症(又名猪无名高热病或高热性传染病),它不是一种独立病,而是指以高热不退或体温反复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猪病。该病又以其病死率高和治愈率低而闻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丹凤县赵川乡栗子坪、坪安二村于2010年8月突发此病,相继有村民黄振林、黄振宝、徐华锋等户380头散养猪发病,后经笔者治疗,追访治愈率达78%。现将三期症状和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金乡县各种年龄猪发生以皮肤潮红或苍白 ,高热不退 ,经多种抗菌、抗病毒及退热等药物治疗无效 ,病程较长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通常夏季传播流行 ,病死率高 ,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诊断为猪附红细胞体病。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该病自 5月份开始出现流行 ,至 7、8月份到达发病高峰。本病多发生于 7~ 9月 ,气温 2 0℃以上 ,湿度 70 %左右。气候干旱少发生。各种年龄、品种的猪都易感染发病 ,病程 1~ 3周不等 ,主要表现突然发病 ,食欲下降或废绝 ,体温 40~ 42℃ ,呈稽留热。精神沉郁 ,粪便干结 ,有时…  相似文献   

14.
于桂阳 《中国猪业》2010,5(6):25-27
近几年来,每到夏季,永州市及周边地区常常发生以高热不退为特征的猪病,俗称"高热病",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本文介绍了发生在湖南永州某规模化猪场的"猪高热病"病例,以及作者采用的控制措施和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1 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 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体温升高,发生所谓的“高热病”。多家实验室从不同地区发生猪“高热病”的病料中能够分离到多种病原,如病毒、细菌以及肺炎支原体、附红细胞体、弓形体等。  相似文献   

16.
自家苗配合药物防治猪高热综合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绍基 《当代畜牧》2006,(12):18-19
<正>猪高热综合征又叫猪高热病,是指病猪体温41℃~42.8℃之间,应用一般抗菌素及退热药体温仅有短暂下降,过后又恢复原样。近年来该病频发,同场、同群猪中的发病率为20%~80%,病死率有时可高达90%以上。该病严重影响猪生长发育,造成肉猪饲养期延长,饲料报酬低,药费开支大,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1高致病猪蓝耳病与猪"高热病"目前,人们一提到"猪高热病"就首先认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就是猪"高热病"吗?其实,猪"高热病"(以前也称猪"无名高热")在前几年已经出现,该病以猪的体温升高为特征。不同病原,如猪瘟、猪链球菌等感染猪后,都可以使猪的  相似文献   

18.
猪高热病发病急、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的猪均有发病,本病是以不食、体温升高到40℃以上、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为特点的一种群发性热性病。  相似文献   

19.
<正>猪"高热病"多发生于气温较高季节,发病率50%以上、病程约5~20d、死亡率达50%~90%,呈现出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三高"现象。由于病因病情复杂,治疗效果差,导致猪只大量死亡,使养猪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目前仍是威胁养猪场主要的传染病。1临床症状病猪卧地不起,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体温升高40℃~42.5℃。尿少而黄、粪便干燥或成球状,气喘或呼吸困难。眼结膜潮红发炎、分泌物增多,皮  相似文献   

20.
近几个月来,我市各镇均有养猪户及兽医技术人员咨询“猪高热不退怎么办”的问题。事实的确如此,我市和周边地区一样目前正在流行以“高热不退”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特别是从外地调入生猪发病更多。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可高达43℃),鼻流黏液或脓性鼻涕,病程严重的鼻腔内积有黄白色的干性分泌物。绝大部分无典型和特征性症状,用药后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