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宣  王三九 《蚕学通讯》2005,25(3):39-39,50
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产生不同颜色的孢子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和曲霉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传染途径有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两种,发病后死亡率较高,对生产危害很大.秋季因气候恶劣,桑叶质量较差,加上春蚕、夏蚕连续饲养,积累的病菌较多,极易爆发僵病.宿城区部分乡镇曾在1998年中秋、2000年晚秋爆发白僵病对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根据近几年的防治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防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正>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被传染发生白僵病.1995年晚秋蚕期,裴圩乡白顶、水银和单庄等村白僵病大流行.据调查这几个村共养蚕2450张,发生白僵病1911张,发病率高达78%.不但蚕农的经济损失大,而且影响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3.
金坛市秋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秋季,金坛地区的蚕农遭遇了白僵病的严重爆发,从蚕儿二眠时,就发现蚕座中有蚕僵在蚕座中,蚕技员经综合分析后认为,是由于桑叶上野外昆虫尸体上带有白僵病病菌发生交叉传染,从而导致全市白僵病的大面积爆发。  相似文献   

4.
蚕僵病防治4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僵病,又称硬化病,是一种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因病蚕尸体外面产生的颜色不同而分为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和褐僵病等,其中以白僵病最为常见。对蚕僵病的防治,可采以以下4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蚕白僵病是由白僵菌经皮肤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传染途径为接触传染,蚕死后,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多湿地方、多雨季节,蚕就容易发生白僵病。蚕期如果忽视消毒防病工作,就会造成白僵病的大流行。 一、白僵病发生原因 1.小蚕共育室的蚕室、蚕具消毒不彻底,没有按规定的标准进行消毒,蚕室、蚕具白僵菌残留量多。 2.大小蚕套养。多数联户育蚕的农户没有专用室、具,房屋里间养小蚕、外间养大蚕,或者前屋养大蚕,后  相似文献   

6.
罗平 《广西蚕业》2003,40(2):54-54
时下,由于气温高湿度大,农村养蚕发生家蚕白僵病的现象较多,并有蔓延趋势,对农民养蚕增收影响很大,白僵病如何被传染和怎样防治?是蚕农常咨询的问题。 家蚕白僵病是由真菌中的白僵菌分生孢子,借风力传播到桑叶或蚕体上。在气温24℃~28℃、相对湿度85%以上的条件下,白僵菌的分生孢子发芽并侵入蚕体寄生、繁殖、分泌毒素,从而引起蚕儿发病。蚕死后,随着体内寄生菌的增殖逐渐变硬,再过1~2天后,尸体被菌丝和白色粉末状的孢子所覆盖。孢子通过风力扩散到环境中,继续传染。因此,养蚕发生此病,如处理不好,很难控制。其预防措施为:一、严格消毒。…  相似文献   

7.
家蚕真菌病的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蚕真菌病是由真菌寄生而引起的蚕病,蚕发病死后尸体会出现僵化现象,很难腐败,因此,真菌病又叫硬化病或僵病。由于被寄生菌类的不同,蚕尸体上会长出不同颜色的分生孢子,致使硬化的尸体上形成不同颜色的粉被,通常以僵化尸体的颜色来命名,有白僵病、绿僵病、黄僵病、灰僵病、赤僵病等。其中危害最严重的是白僵病、曲霉病和绿僵病。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总结经营专业化小蚕共育成功经验,提出了血液型脓病、僵病、败血病的预防方法。脓病重点防接触传染和交叉传染;白僵病用自配的防僵粉在蚕不同的生长期用不同浓度的防僵粉对蚕体、蚕座进行消毒;细菌病则注意不要喂湿叶、堆沤叶、污叶和虫叶,定时添食蚕服康1号,控制蚕头密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苏北蚕区晚秋蚕的白僵病发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根据白僵病发病规律,采取了养蚕前消毒彻底,蚕期中通风排湿、熏烟防僵,蚕期后全面彻底消毒的措施,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5,42(2):20-22
白僵病是广西蚕区经常发生的蚕病,给蚕桑生产带来很大的损失,本从多方面分析了白僵病发生的原因,并阐述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秋蚕期僵病发生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僵病是危害秋季养蚕生产的主要蚕病之一,不同种类的病僵菌寄生在蚕体引起不同的僵病,秋蚕期高温多湿发病率较高,对秋蚕生产造成损失常较大。一些蚕区发病率可达80%,损失在20%以上。因此,加强秋蚕期僵病防治对夺取秋季养蚕高产优质具有重要意义。1僵病发生原因分析僵病的传染途径是接触传染和创伤传染。僵菌孢子附着在幼虫体壁上,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约经10小时吸湿膨胀,芽管通过所分泌酶的作用和  相似文献   

12.
<正>白僵病是家蚕真菌性病害之一,是由白僵菌经表皮侵入蚕体而引起发病的。蚕死后,蚕体先软后硬,全身被白色分生孢子覆盖,称之为白僵蚕。白僵菌喜湿怕干,家蚕处于多湿、多雨的环境中,容易被传染白僵病。1998年和1999年秋天我校实习场在饲养秋蚕时,该病的发病率较高,2000年我们根据该病的发病规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该病基本上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3.
蚕僵病又名硬化病,是由真菌寄生引起的蚕病。金坛市2007年秋蚕僵病发生严重,以白僵和绿僵为主,绿僵较往年明显增多,导致蚕茧产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4.
规模化小蚕共育中,单纯的利用药物已难以满足白僵病防治要求,而恒温控湿技术恰好可以满足其防治白僵病的需要。本研究表明,当蚕室温度控制在29℃±1℃,相对湿度低于80%,辅以空气消毒,可达到显著的白僵病预防和治疗效果,对3龄蚕的治愈率可达79.33%。恒温控湿技术是国内首次报道在规模化小蚕饲养中可治愈白僵病的实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正>我县在秋蚕期和晚秋蚕期,常常遭遇连绵阴雨天气或较强降雨,空气湿度大,为僵病的发生、蔓延创造了有利的气候条件。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桑螟、桑尺蠖、野蚕等野外昆虫危害桑树的高峰期,这些害虫在感染僵病后可通过其污染的桑叶,传染给家蚕,导致家蚕发生僵病。我县家蚕发生的僵病有白僵病、赤僵病、黄僵病、绿僵病等几种,以白僵病为主,约占全部僵病的95%左右。白僵病发生将造成蚕量减产,最终影响蚕农收入,所以应搞好白僵病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由丝状菌(霉)侵入蚕儿皮肤引起的病害有硬化病和曲霉病。硬化病是因病蚕死后不软化腐烂,呈木乃伊状硬化,因而得名,它包括黄僵病,白僵病,绿僵病等数种。这里「僵二僵」,意思是死而不腐,乃由死体状态而束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蚕常见病的症状识别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帆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2):96-97,101
介绍了蚕体腔型脓病、蚕中肠型脓病、蚕病毒性软化病、蚕细菌性败血病、蚕细菌性胃肠病、蚕细菌性中毒病、蚕原虫病、蚕壁虱病、蚕多化性蝇蛆病、蚕黄僵病、蚕曲霉病、蚕绿僵病、蚕白僵病的症状及识别技术,为普及家蚕病害的基础知识,提高蚕病诊断的准确率和蚕病防治技术水平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僵病属真菌病的一种,是目前蚕茧生产中极为常见、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类蚕病,一般在晚秋蚕期最易发生.然而2006年春、夏蚕期,嵊州市郑亚兴户在蚕儿饲养期间有大面积白僵病发生,严重影响了该蚕户2006年春、夏蚕蚕茧产质量.为找出发病原因,确保下期蚕作安全,杜绝该蚕病的蔓延,笔者特地对该蚕户2005年冬天以来的蚕作生产进行了生产调查,现对其春蚕白僵病发生原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近几年,无锡县农村蚕病有所抬头,1989年我县因发生蚕病而损失鲜茧33.5吨,减少收入36万元左右。对此,笔者最近调查了我县农村蚕病的发生现状,并对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一、当前农村蚕病发生的现状 1.白僵病:发病户数量多,全年各蚕期都发生,且流行于全县所有的养蚕村,目前,已成为威胁蚕茧稳产高产的主要病害。1989年中秋蚕期梅村镇有1786户发生白僵病,占总养蚕户数的36.7%,联心村三户养蚕户,因小蚕发生白僵病,致使2.75张蚕儿全部死亡。安镇乡安西村河北生产队,1988年中秋蚕共饲养蚕种5.25张,6户养蚕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