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久谦  郑杰 《茶业通报》2010,(3):141-144
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近年来,信阳毛尖加工技术逐步形成了传统手工炒制法、半手工半机械制作法和机械化制作法三种方式,少数大型企业实现了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本文阐述了国产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相似文献   

2.
1简介传统亚洲面条是手工制作的,通过用手工反复拉扯,用擀面杖擀平,然后用刀切成面丝。而今天零售的和市场上所提供的面条通常是用机器大规模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高山出名茶,话不虚传。我省位属大别山腹部的岳西县,在江、淮分水岭及其分脉的山谷漫坡中,盛产优质茶,其中尤以兰花茶名列前茅。去年安庆地区茶业评审获优质奖,今年又再夺桂冠。得其品赏者,莫不赞其形,色幽雅娱目;香清袭鼻宜人,汤醇浓而回味甘甜,堪称上品。兰花茶历史悠久,潜山县清代志云:“潜山多茶,近六安者佳”。所指六安者,即今属岳西县旧属六安州的淮河、杭埠河水系源头地域。所产之茶。曾远销苏、鲁、豫等省。惜后来收购品种,片面强调单一化的改制“舒炒青”,贬兰花、毛峰于黄大茶之列,使多样“奇葩”淹殁、凋零。近几年来,万象更新的春天,兰花茶同时复苏,全县十多个高山场地开始了兰花茶生产,在省、地、县农业部门的重视下。茶叶能工巧手不断增加,制茶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长江流域,人们特别喜爱针形和条形名优茶,但传统的针形名优茶加工都是手工制作,费工多,劳动强度大,品质不稳定,生产成本高,难以形成规模化生产。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提高产品市场竞争能力,促进茶叶产业化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开始采用机械制作名优茶。采用机械制作名优茶与手工制作相比,可降低生产成本30%-50%,提高工效5倍以上,  相似文献   

5.
舒城兰花茶     
兰花茶,为安徽内销茶。通常依采制要求不同,分大兰花和小兰花。兰花茶产于舒城、庐江、巢县、桐城、无为等县,以舒城产量最多,品质最好,舒城的晓天、山七里河、梅河、毛竹园等地主产大兰花,尤以晓天白桑园所产更为著名,是兰花茶的上品。舒茶公社  相似文献   

6.
交流平台     
<正>组合式馒头生产线由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组合式馒头生产线,是国内唯一依据面团成型原理和馒头工艺要求设计的馒头生产设备,在和面、压片、卷片、成型、整形等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模拟手工的受力方式。该生产线集合了光电感应、电磁感应、人机界面、微电脑编程、智能语音系统、低温蒸汽、新材料、仿生技术等前沿学科技术,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的馒头具有传统手工馒头的风味,口感筋道、表皮光亮,品质较手工制作或传统设备的更好,可生产圆馒头、方馒头、层状馒头品种,且能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7.
刘军  王更生 《茶业通报》2012,(4):180-182
分析了桐城小花与大别山兰花茶同质化的因素,阐明了因名、因地、因种、因域构成桐城小花茶的差异化;引发特质、价位、市场净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以富平柿为研究对象,探究柿饼的清洁生产关键技术。通过采用全自动机械削皮代替手工削皮或半自动削皮、二氧化氯复合溶液护色代替传统硫熏、人工智能梯度干燥代替自然干燥及烘房烘烤、摇床振荡仿真人工揉捏代替手工揉捏、条件智能控制室内出霜代替自然悬挂出霜等方式,对柿饼加工过程中的易污染环节进行改进。结果表明,通过的清洁化生产制作的富平柿饼,菌落总数减至800 CFU/g左右,大肠菌群数有效减少,生产周期缩短至10 d,有效解决了柿饼传统生产工艺耗时长、微生物污染严重等问题,基本实现了柿饼生产的清洁化。  相似文献   

9.
<正>提起传统休闲小食品———麻花,想必消费者都不陌生,但是谈到麻花是如何做出来的就未必有人知道了,更别提能将麻花从原料到成品一条龙制作出来的麻花机了。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面对麻花行业手工作坊加工逐渐被淘汰的发展趋势,如何将麻花的传统工艺化繁为简,最大程度地节省人力,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极大地满足消费者的饮食需求?近年来,山西蓝海兄弟机械  相似文献   

10.
舒城是皖西兰花茶的主要产地之一,晓天、河棚、南港三区均有。兰花茶历史悠久。它以芽叶完整,多锋苗,色泽翠绿,香高味醇,略带兰花香而深受销费者欢迎。尤以晓天的白桑园、河棚的磨子园所产为最佳。兰花茶历来都是手工制造,其技术细致、精巧,讲究火工,但生产成本大、效力低。  相似文献   

11.
湄潭翠芽是在“湄江茶”的传统手工工艺基础上,于1995年经茗茶公司研制改进以机制加工为主,手工辅助的新工艺,其产品优于传统手工工艺品质,生产工艺品质稳定,断碎茶明显减少,工效提高约十倍,为扁形名茶加工和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我场手工制作香山云尖茶年产量10万多kg,但因传统的手工制作工效低,劳动强度大,加之用柴、炭资源紧张,耗费多,使之难以扩大生产,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场经过近几年实践探索,终于成功地运用机械加工出香山云尖。无论从制作工艺还是品质上都达到香山云尖茶的要求。现就香山云尖机制方法介绍如下:l品质特点外形扁平挺直,大小一致,色泽绿翠,汤色清澈明亮,香高持久,滋味鲜醇,叶底嫩绿明亮。2香山云尖机制工艺鲜对采摘:要求采摘谷雨前的一芽一叶初展或展开芽叶,做到“五不采,三不带”达到一叶一心,身长八分,色泽一致,朵朵匀…  相似文献   

13.
在与榨菜结缘的近50年光阴中,他不但熟练掌握涪陵榨菜传统加工工艺,还在改进和提高涪陵榨菜传统工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曾经普通的榨菜制作操作工到今天的涪陵榨菜行业权威专家,已过耳顺之年的杜全模为涪陵榨菜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前不久,这位涪陵榨菜加工技术第六代传承人被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列为涪陵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14.
桐城小花主产在大别山余脉的龙眠山,已有500余年历史。以条索舒展、芽叶完整、形似花型、干色翠绿、滋味醇厚、汤色鲜绿明亮、芽毫显露、香高鲜爽持久、略带兰花香,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八三年参加全国出口商品成果展览会,获外经部《荣誉证书》。八四年省科委决定建设桐城小花生产基地。八五年春茶进行了小花炒制技术改革,机制小花茶5000多斤,质量基本达到传统手工制作的要求,已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5.
岳西翠兰产于大别山腹地安徽省岳西县境内。1985年评为全国名茶,1985年、1989年两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岳西翠兰创制时全部是手工制作,20世纪90年代岳西茶叶工作者开始探索机械加工岳西翠兰,通过多年实践,完善了岳西翠兰机械加工工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但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  相似文献   

16.
许裕奎 《茶业通报》2005,27(3):120-120
1品质特征新安源有机银毫创制于1997年,是休宁县新创极品名茶。根据新安源有机银毫外形内质特征,成品茶共分极品、特极、1~3级共5个级别,全为手工制作。2004年9月,根据其感观品质特征,休宁县制定了新安源有机银毫地方标准,其感观品质要求见下表。2存在问题制作加工千家万户,技术参差不齐,产销现状方面存有一些问题:一是加工制作技术水平不一,成茶品质差异较大,中高档茶比例少,低档茶较多,中高档茶色泽欠绿润,低档茶较为花杂,部分香气不足,干燥提香没有到位,成品贮藏保管缺少保鲜设施;二是全部手工制作,费工费时,加工成本费用高,且质量的一…  相似文献   

17.
胡祖有 《茶业通报》1999,21(3):28-28
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各种传统技术较为成熟,生产出的名优产品琳琅满目,但往往存在焦边焦点、红梗红叶、色泽枯黄、异味等劣变现象,当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生产技术参差不齐,产品规格更难统一,品质档次差别很大,基于这一难题,我们创新的烤青技术及烤青茶制作工艺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茶农更易掌握,给茶叶生产尤其是名优茶生产带入了活力。1 创新及发展历程进入九十年代,名优茶生产迅猛发展,但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名优茶生产技术滞后及加工能力不足。为此我们除进行名优茶制作技术培训外,从1991年起首先在扬溪镇…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白水县北井头乡尧头村,在多年前就是一个以传统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的豆腐加工专业村。  相似文献   

19.
胡兆义 《茶业通报》2004,26(3):130-130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制法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是我国极品名茶之一,黄山毛峰茶叶多以马蜂锅杀青和篾烘笼烘焙等手工炒制为主,工效低,制作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又因炒制人员的技术差异因素而导致产品不整齐,质量不稳定,加工制作难以规模化,制约了毛峰产业的发展。1992年,黄山市黄山区黄山林场在全市率先引进成套微型茶机,应用于黄山毛峰的制作,收到较好的效果,推动了黄山毛峰茶发展。为制定最佳机制工艺规程,探索机制工艺参数,为进行标准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本加工技术研究。1试验设计1.1鲜叶为一芽一叶初展和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一叶开…  相似文献   

20.
巢湖地区茶业深层改革刍议汪攀(巢湖地区农业局经作科238000)巢湖地区产茶历史悠久,兰花茶曾香飘万里。改革开放后,特别是经过80年代后期的调整、提高,近几年在发展“一优两高一创”茶业中,加大现代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新科技,开展勇创名牌茶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