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2.
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生物学习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北省十堰城郊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优势种豌豆潜叶蝇姬小蜂的生物学习性包括幼虫行为、羽化与交配、取食与产卵、性比、趋光性及日活动规律和寄生行为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豌豆潜叶蝇姬小蜂可以取食寄生美洲斑潜蝇1~3龄幼虫,寄生最佳龄期为3龄,平均寄生率为34.27%,对美洲潜蝇种群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多种聚集度指标对椰子树Cocos nuciferaL.上的椰心叶甲Brontispa longissima(Gestro)幼虫的空间分布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椰心叶甲幼虫空间分布为聚集分布;其幼虫虫口密度在不同心叶及心叶不同部位上差异极显著,并且第一片心叶上幼虫虫口密度与整株幼虫数量显著相关,利用公式y=5.70+1.26x可推算整株椰子树的幼虫虫口密度。分析寄主受害斑与虫口密度的关系表明,寄主受害斑的长(x1)、宽(x2)、长与宽交互作用(x3=x1x2)三个因子与椰心叶甲虫口密度(y)成正相关,模型y=11.81-2.69x2+0.10x3可预测全树幼虫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4.
豌豆潜叶蝇 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 是豌豆和油菜的重要害虫,研究生态环境对它的控制作用,对于综合治理这种害虫有重要的意义。为此,近年来我们在南昌地区对豌豆潜叶蝇的田间消长及受环境制约的情况作了比较系统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导如下:材料和方法1.3—5月间,每隔3—5天在豌豆田间随机从植株的上、中、下各部位采集一定数量的有虫叶片,带回室内将幼虫、蛹分开饲养  相似文献   

5.
胡涛  洪海林 《植物医生》2011,24(1):10-11
豌豆常见虫害有潜叶蝇、豆荚螟、豆野螟、美洲斑潜蝇和花蓟马等5种。现介绍其田间诊断及防治技术。 1潜叶蝇 1.1田间识别 幼虫在叶片组织中潜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的隧道。严重时,可使叶片枯萎,影响豌豆果荚饱满,降低产量。  相似文献   

6.
水稻潜叶蝇是水稻幼苗期常发生的一种危险性虫害,以幼虫潜伏于稻苗叶片中危害,使幼苗枯死腐烂,造成缺苗断行,降低保苗株数,从而影响水稻产量,严重时可使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从1987年开始连续三年,我们进行了大田间试验和调查,以探讨水稻潜叶蝇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潜叶蝇幼虫数与水稻产量损失量的关系呈极显著的相关(r=0.9931),其回归关系式为:y=39.79 0.723x±8.156利用上式可预测潜叶蝇的为害程度。例如,当潜叶蝇幼虫密度每平方米50头和100头时代  相似文献   

7.
王芙兰 《植物医生》2003,16(1):16-17
豌豆潜叶蝇 [Chromatomyiahorticola (Goureau)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俗名夹叶虫 ,是古浪县豌豆上的常发性害虫 ,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尤以 2 0 0 2年为重 ,此虫遍及古浪县油菜、豌豆所有田块 ,虫株率达10 0 % ,虫叶率 6 6 .7% ,百株虫量高达 12 32 0头 ,百叶有虫 10 70头。豌豆潜叶蝇的发生 ,严重影响该县 0 .8万hm2 豌豆的正常生长 ,受害豌豆田轻者减产 10 %~2 0 % ,重者达 4 0 %以上 ,甚至绝收。为减轻该虫危害 ,确保古浪县优质小杂粮基地建设 ,笔者在多年的防治工作中 ,对其发生与防治进行了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8.
豌豆彩潜蝇在桐梓县油菜上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家敏 《植物医生》2001,14(6):29-29
豌豆彩潜蝇又称豌豆潜叶蝇、菠菜潜叶蝇 ,属双翅目 ,潜蝇科 ,主要危害油菜、白菜、萝卜、甘蓝等十字花科 ,番茄、茄子、马铃薯等茄科及大蒜、洋葱、豆类等多种植物。往年在桐梓县发生危害轻 ,没有引起重视 ,今年在桐梓县大面积发生 ,影响油菜菜荚的饱满及菜籽的品质和产量 ,对桐梓县油菜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为害特点在油菜上2月份即见此虫危害 ,成虫产卵于叶背边缘的叶肉里 ,以近叶尖处为多 ,卵散产 ,每次1粒 ,每雌可产卵50~100粒 ,幼虫孵化后即蛀食叶肉 ,在隧道内留下黑色粪便 ,叶面和叶背都可见隧道 ,以叶背隧道为多。隧道随虫龄…  相似文献   

9.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 (Goureau)是一种重要的潜叶类害虫,近年来,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本研究于2016年-2018年,在豌豆彩潜蝇发生高峰期,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北京地区露地植物的潜叶蝇为害情况进行调查采样;并对豌豆彩潜蝇在7种嗜好寄主植物上的种群发生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共记录豌豆彩潜蝇的寄主植物9科35种,主要为菊科、十字花科和豆科等寄主蔬菜、杂草或花卉,其中以豌豆、生菜、莴苣、长叶莴笋、苦苣菜、诸葛菜和欧洲油菜受害最为严重。在北京地区,该虫一年有春季和秋季两个发生高峰期,春季高峰期为5月中旬至6月上旬,秋季高峰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中旬,春季为害情况重于秋季。本文明确了豌豆彩潜蝇在北京地区的寄主植物种类及发生动态,对该虫的预测预报以及制定有效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豌豆彩潜蝇Chromatomyia horticola是我国重要的潜叶蝇类蔬菜害虫,寄生蜂是其重要的天敌。2018年7月,豌豆彩潜蝇首次在西藏地区被发现。为探明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的发生情况及其天敌寄生蜂种类,于2018年-2019年对西藏拉萨、林芝、山南、日喀则4个地区进行了调查采样。结果表明,豌豆彩潜蝇在西藏地区发生程度中等,为害等级达Ⅲ级。调查到被其为害的寄主植物为5科7属7种,主要嗜好菊科和豆科植物。豌豆彩潜蝇的寄生蜂种类包括3科8属12种,其中优势种为豌豆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isaea、双斑潜蝇姬小蜂Diglyphus bimaculatus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Dacnusa sibirica,分别占总羽化寄生蜂个体数的35.71%、28.18%和21.01%,豌豆潜蝇姬小蜂主要来自寄主植物豌豆,双斑潜蝇姬小蜂和西伯利亚离颚茧蜂的发生期最长,7月-9月均有发生。同期,我们在西藏调查发现了入侵种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为此,本文还讨论了西藏地区豌豆彩潜蝇和南美斑潜蝇的寄生蜂种类组成差异和寄生蜂的控害特性及控害效应,以期为制定生态调控和绿色防...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水稻潜叶蝇发生规律及为害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黑龙江省3个地区5个市县对水稻潜叶蝇进行研究,初步明确了黑龙江省水稻潜叶蝇的发生规律,生产上以二、三代为害为主,并测定了水稻潜叶蝇的产量损失,水稻潜叶蝇的百株虫量与产量损失的关系为:y=-1.151+0.208x±1.793(r**=0.989),防治指标为百株虫量20头。该研究经多年实践检验,在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室内研究了豌豆潜蝇姬小蜂对4种寄主植物上美洲斑潜蝇2龄末-3龄初幼虫的选择性和寄生蜂子代生长发育及存活情况。结果表明,豌豆潜蝇姬小蜂雌蜂对不同寄主植物具有选择性差异,对菜豆选择性最强,对番茄选择性最低,斑潜蝇被致死率和被寄生率分别为96.1%、71.4%和73.4%、52.1%;在4种寄主植物上,寄生蜂对寄主的寄生数与致死数比值无显著差异。寄生不同寄主植物上斑潜蝇幼虫的豌豆潜蝇姬小蜂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历期存在差异,在黄瓜上历期最长,为10.21d;寄生蜂蛹期稍短于卵期与幼虫期之和;但寄生不同寄主植物上斑潜蝇幼虫的寄生蜂卵孵化率、幼虫存活率、羽化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试验结果表明,甘薯台龟甲幼虫对五爪金龙具有较强的取食力,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幼虫期的取食力(y)和投放1龄幼虫密度(x)的线性关系式为y=19.32+11.36x。每个叶片投放1龄幼虫2头,8d后取食力可达100%。甘薯台龟甲成虫对五爪金龙的取食力更为显著,每叶放虫1头,6d后取食量达100%,且取食力随着虫口密度的上升而提高。放虫后6d的取食力和成虫密度的对数关系式为y=51.09+120.67logx。成虫的投放密度达到1头/叶,6d后叶片就能100%被取食。  相似文献   

14.
大庆市棚室蔬菜上潜叶蝇寄生蜂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庆市已经发现并得到专家鉴定的潜叶蝇寄生蜂12种。2001~2005年,我们对本市棚室蔬菜上潜叶蝇寄生蜂种类、优势种及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取得结果,为开展潜叶蝇的综合防治打下基础。1调查方法每年从潜叶蝇大量发生时开始采集被潜叶蝇严重为害的各种寄主叶片,带回室内放在封口塑料袋内待出蛹或出蜂,或在温室内直接采集潜叶蝇的蛹,带回室内待羽化,从羽化的成虫中分出寄生蜂,进行分类,然后统计各种寄生蜂的数量、汇总。2004年在大庆节能日光温室蔬菜园区进行系内,直至羽化出潜叶蝇和寄生蜂,以每月每片叶上的平均虫量(蝇或蜂数)为统计数,记…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性信息素对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成虫的监测量与不同危害程度林区失叶率及其幼虫虫口密度的关系,采用棋盘式五点取样法,将失叶率、幼虫虫口密度及成虫监测量两两进行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幼虫低虫口密度(y_1)、高虫口密度(y_2)与对应的成虫监测量(x_1)、(x_2)呈二次方曲线函数,方程分别为y_1=-0.060x_1~2+6.174x_1-85.753;y_2=0.076x_2~2-3.111x_2+109.844;在幼虫极高虫口密度(y_3)时,成虫监测量(x_3)呈线性递减,方程为y_3=-1.795x_3+214.060;幼虫虫口密度(y)、成虫监测量(x)随着失叶率(z)的增加而增高,但当失叶率超过74%时,幼虫虫口密度呈下降趋势,方程为y=-794.937z~2+1188.218z-308.626;当失叶率超过72%时,成虫监测量也出现下降,二者可以按照方程x=-189.035z~2+272.374z-53.474进行模拟。研究表明,幼虫虫口低密度、高密度与成虫监测量的相关性均显著,极高虫口密度时,成虫监测量呈下降趋势;幼虫虫口密度、成虫监测量均与失叶率呈二次方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
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秆潜蝇(chlorops oryzaeMatsumura)又称稻秆蝇,稻钻心蝇,双尾虫,属双翅目,黄潜蝇科,是我县山区单季稻的主要害虫,近年来危害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面积6660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8.8%,每年造成粮食损失2000t以上。为了摸清闽东山区稻秆潜蝇发生规律,控制稻秆潜蝇的发生为害,确保水稻增产。笔者于2002~2006年对稻秆潜蝇的发生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1发生规律1.1年生活史稻秆潜蝇在南屏县1年发生3代,其中水稻上发生2代,以幼虫在田边禾本科杂草上越冬,越冬幼虫3月下旬至4月上旬化蛹,第1代成虫于4月下旬、5月初陆续迁入单季稻秧田产卵,4…  相似文献   

17.
拉美斑潜蝇 (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又称南美斑潜蝇 ,是一种检疫性害虫 ,我国于 1 994年在云南嵩明县首次发现 ,目前分布在云南、北京、青岛等地。为了探明其在武汉是否有分布 ,笔者开展了调查研究。1 材料与方法2 0 0 0年 7月~ 2 0 0 1年 5月在武昌狮子山田间及菜场、武汉花卉市场、徐东花卉市场、武汉园林科学研究所花圃、武泰闸蔬菜批发大市场、东西湖区蔬菜技术推广站等蔬菜、花卉生产和销售地进行调查。采集有潜叶蝇的植物叶片 ,置养虫室保湿饲育。观察潜道特征和幼虫、蛹的特征 ;待潜叶蝇羽化体色稳定后 ,观察成虫外部…  相似文献   

18.
范永贵  郑方强 《昆虫天敌》1990,12(3):105-107
本文采用捕食性天敌日控量的方法,对斜斑鼓额食蚜蝇末龄幼虫的捕食功能进行了测定。初步建立了日控蚜量(y)与苹果黄蚜密度(x)相关数学模型:y=-146.960+4.524x-0.021x~2(r=0.9976 P<0.05),当 x=107.71≈108头时.其最大日控蚜量 y=97头,失控点 x_1=175.6≈176头。  相似文献   

19.
经1981—1984年研究,明确了棉花苗期棉蚜为害对棉株生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程度,依棉株卷叶(指卷曲半圆或全卷,下同)数的增多而加重。卷叶蚜量与苗龄、卷叶指数与卷叶株率和百株蚜量、卷叶指数与减产率均呈直线正相关。由卷叶指数(x)与减产率(y)的相关式:2叶期y=0.2445x+0.3772、4叶期y=0.1826x+0.0142和卷叶指数(x)与卷叶株率(y)的相关式:y=1.5223x+5.0058,结合当地棉花生产水平和防治水平,即可求得以卷叶株率为受害标志和不同产量水平下各苗期的防治指标。并于1985年进行了防治示范。  相似文献   

20.
补充外源营养对豌豆潜蝇姬小蜂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单管饲养法,研究了外源营养对豌豆潜蝇姬小蜂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营养对不同性别豌豆潜蝇姬小蜂寿命的影响差异不显著。补充蜂蜜、葡萄糖、蔗糖、果糖等糖类营养均能显著延长姬小蜂的寿命,与补充牛血清白蛋白、清水以及无饲喂处理相比,平均寿命延长了5~9倍。15%葡萄糖水、15%蜂蜜水和15%蔗糖水的饲喂效果显著好于其他浓度,雌蜂平均寿命分别达(47.0±3.5)d、(45.7±2.9)d和(44.5±3.5)d,较无饲喂处理寿命延长15倍以上。该测定结果可以为豌豆潜蝇姬小蜂的大量繁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