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山东省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进行的分析表明:我省玉米杂交种生产已完全进入单交种时代;生产上使用的杂交种以省内自育的中晚熟、紧凑型杂交种为主;省内自育系×省外育成系组成的杂交种面积较大;杂交种的亲本利用更趋集中,种质基础狭窄;自交系的主要来源是二环系,国外种质在自交系种质中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2.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3.
1选育 1.1育种目标 多年来,由于单一型杂交模式和少数杂交种的长期大面积利用,使玉米的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已成为限制我国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国内外许多遗传育种工作者把研究重点放在种质扩增上.美国的杂交优势模式主要是Lancaster S C x Reid Y D.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低纬度热带种质的导人,杂交优势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育成的杂交种遗传基础更加广泛.以这些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选出的自交系与我国的地方种质遗传距离较远,容易选配出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种.  相似文献   

4.
对南斯拉夫提供的43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田间观察记载,发现普遍表现较好。与我国自交系配组合,育成新玉6号、中南2号、中南3号等6个优良杂交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或即将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国玉米杂交育种现状的评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分析我国生产上主要玉米杂交种的遗传组成,不难看出掖单系列品种的崛起.打破了我国杂交玉米生产长期由Mo17、黄早四、自330和E28主宰的局面,形成六个主要自交系(加上掖478与丹340)共同主宰.但遗传基础狭窄仍然是我国玉米育种的主要障碍,今后应加强种质资源的征集、整理和利用,尤其要重视地方种质资源和外来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一些优良种质资源的重复再利用.随着我国玉米育种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提高,应逐渐改变过去那种高产大穗型的育种目标,注重耐密植、耐肥水、抗倒、抗病品种的选育.同时,对我国玉米育种科研体制的改革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玉米主要育成推广杂交种的系谱是以华农2号、风可1和黄早四等骨干亲本及其衍生种为主,与其他自交系杂交,形成了较大的品种系谱群。这些品种对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系谱分析也显示出国外种质的利用对提高育种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并提出今后要加强种质资源的创新改良和新技术的探索应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寒山区积温少、无霜期短,无杂交玉米,从搜集超早熟玉米种质资源入手,利用超早熟、抗寒冷玉米珍贵种质资源“坝上火玉米”,导入高配合力、优良农艺性状遗传基因,选育出极早熟优良自交系“承18”,总结出选育一环系和二环系相结合的顶交玉米育种的新途径,并分析该系的特点和育成经验,可为今后选育极早熟玉米自交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广泛引进、研究、创新和利用外来玉米种质资源对拓宽我国玉米种质基础,不断提高玉米育种水平和效率,推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均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1].近年来,黑龙江省中、早熟玉米育种中用南5(81-5)自交系作亲本所选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制种及应用面积也不断扩大,并且目前有些品种已是黑龙江省一些地区玉米生产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品种.因此,了解南5(81-5)自交系的特征特性,分析其应用潜力,将对黑龙江省玉米育种和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也将为南5玉米自交系的进一步高效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树勋 《种子科技》2008,26(5):37-39
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现状是:选育集中在系谱法、二环系或对已有自交系的回交改良上,遗传基础过于狭窄,育成的玉米杂交种杂种优势水平下降;玉米育种实现商业化转移,缺少拓宽遗传基础研究;创新型基础自交系材料的缺少是我国玉米自交系选育的主要障碍;我国经改良的玉米自交系群体大多数遗传背景混乱,至今没有形成杂种优势模式;投入不足,与国外差距较大。针对现状应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拓宽遗传基础的研究工作,选育创新型基础自交系材料;采用非常规的自交系选育方法和先进的育种技术;配合力应早代测定,严格筛选;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人工合成新种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玉米地方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20年来,我国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玉米杂交种的亲本自交系,主要集中在唐四平头、旅大红骨、lan-caster和ReidYellowDent等四大种质类群上,玉米育种的种质基础狭窄和遗传脆弱性已成为人们十分担心的问题,为了开发新的种质资源,扩大玉米遗传育种的种质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育种家对热带、亚热带及美国等外来种质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引进、改良驯化和导入利用等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国十分丰富的地方种质资源,其优良种质虽然在玉米育种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目前利用较少。充分开发地方种质资源、进行种质扩增和杂交种选…  相似文献   

11.
糯玉米是玉米属的一个亚种,最初起源于我国的广西、云南的亚热带地区,这些地区形成了糯玉米种质多样性中心,具有十分丰富的糯玉米品种资源,但在育种上要直接利用自然授粉糯性品种选优良自交系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在糯玉米育种上以糯性子粒表现型为标记,将普通优良玉米自交系转育成同型糯性自交系,再育成糯玉米杂交种.经过几年的工作,育成了优质、高产、多抗、早熟、制种高产的糯玉米杂交种玉美头601,成功地解决了糯玉米制种产量低,成本高的问题,也解决了糯玉米育种高产与优质,高产与早熟的矛盾,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应用品种.  相似文献   

12.
热带玉米种质在温带玉米育种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玉米域带分布不同的玉米种质特点,重点阐述了在温带地区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和途径;同时,以育成的温带育种用的热带种质优良自交系S37为例,说明在温带地区玉米育种如何利用热带种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育种家王树功先生组建的玉米育种课题组用美国玉米杂交种Ci7×L289选育二环系78-6;再用H84作抗原,改良78-6,育成高产、抗病、高配合力自交系7884-7;用国外02玉米转育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用当地硬粒玉米作修饰基因改良02玉米选育(Q.P.M)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其中育成国审品种本玉9号、本玉15、本玉18;省审品种本玉11、本玉12、本玉13等本玉系列玉米杂交种,成为我国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重要组成部分;育成本高4号是辽宁省第1个、全国第2个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育成本优1号是东北地区第一个优质蛋白玉米杂交种。同时,育成了一批中熟、高产、优质、抗病和高配合力的本玉系列玉米自交系群体。  相似文献   

14.
系谱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表明育种计划能及时产生遗传多样性。同时我们也关注遗传多样性的丢失问题。以前关于美国玉米生产系谱使用情况的研究回顾了公用自交系的使用情况。然而,到1985年止,专用自交系对美国玉米生产的贡献已超过90%。种质应用的年代研究支持以前美国玉米生产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本文旨在鉴定杂种的奠基资源,揭示奠基资源的时代贡献。  相似文献   

15.
PN78599种质的改良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N78599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先锋公司引入到我国的优良玉米杂交种,因其一般配合力高、品质优、抗倒伏、抗叶病表现突出,全国各大育种单位相继以其为基础材料直接或间接选育出一批优良自交系应用到生产,组配出一批高产、高抗、优质的玉米新品种,为我国的玉米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也拓宽了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使其很快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玉米种质类群.因此,深入研究其遗传基础和改良利用的途径,对提高我国的种质资源基础和创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必富  桑立君  栾化泉  王奎森 《种子》2021,(3):119-123,131
20世纪80年代,铁岭市农业科学院育种者以美国玉米杂交种选系铁7922和沈5003为基础材料育成了自交系铁C 8605-2。铁C 8605-2自育成以来得到了广泛应用,直接或间接参与选系组配了众多品种,而且经历近40年仍为许多育种者使用。本文介绍了铁C 8605-2的育成及应用情况,并着重探讨了进一步持续利用的可能和方向,以期为优异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的创制、拓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美国玉米带种质资源6jk 111育成玉米自交系126,然后用自交系48-2与126杂交育成高淀粉、高产玉米杂交种川单19号.该品种的籽粒粗淀粉含量高达78.0%,并具有综合品质优、用途广泛,高产、稳产,抗病、抗倒伏力强,株型好和适应性广等特点.川单19号的大面积推广将为综合加工利用开辟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薛林  张丹  徐亮  金萌萌  彭长俊  徐辰武 《作物学报》2011,37(12):2123-2129
玉米粗缩病是近十年来危害我国部分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 挖掘抗粗缩病玉米种质, 进而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粗缩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途径。选用184份常用玉米自交系(包括111份普通玉米和73份糯玉米)于2009—2010年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田间自然鉴定; 同时利用117对SSR引物对供试的玉米自交系进行多态性检测, 按UPGMA方法, 利用Powermarker 3.0软件对184份自交系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筛选出2份高抗(T877和YJ7)、6份抗病普通自交系和2份糯玉米抗性种质。基于644个SSR多态性位点, 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 将184份自交系划为9个杂种优势亚群。自交系4S及其衍生系(第VI亚群)和来源于美国杂交种78599的玉米自交系(第VIII亚群)为玉米抗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