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试验结果表明,玉米胚根及芽的鲜重与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浓度具有明显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与生长条件及品种类型有密切关系。大粒型种子,27℃,黑暗中培养是生测的最适条件。培养皿法的生长时间为72小时,以根鲜重为指示参数;烧杯法培养时间为96小时,以芽鲜重为指示参数比较好。培养皿法和烧杯法,分别是此类化合物水田和旱田药剂的理想生物测定方法。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广泛应用于多种作物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若干种阔叶杂草的一类化合物,也是目前我国年产量最高,使用面积最大的一类除草剂。在生产中应用的主要品种有:丁草胺[2,6-二乙基-N-(丁氧甲基)氯代乙酰替苯胺]、乙草胺[2-甲基-6-乙基-N-(乙氧甲基)氯代乙酰替苯胺]、克草胺[2-乙基-N-(乙氧甲基)氯代乙酰替苯胺]、甲草胺[2,6-二乙基-N-(甲氧甲基)氯代乙酰替苯胺]、异丙甲草胺[2-甲基-6-乙基-N-(甲氧异丙基)氯代乙酰替苯胺],它们正在农业生产上发挥着重大作用。为了安全、合理地使用此类除草剂,对其活性和残留等特性的研究非常必要,国外多采用仪器分析方法。目前尚未见到理想的生物测定方法,刘伊玲等以豌豆和黄瓜为指示植物研究了甲草胺在土壤中的残留。我们在试验中发现,采用玉米作为氯代乙酰胺类除草剂生物测定的指示植物,具有简便、迅速和准确等特点,本试验目的在于全面、系统地探讨这一方法。  相似文献   

2.
不同除草剂防除菜地杂草试验初报孙宏珍,蒋时察(常州市蔬菜研究所213000)乙草胺化学名称2’-乙基-6’-甲基-N-(乙氧甲基)-2-氯代乙酰替苯胺,是国营昆山化工厂研制成功的酰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能有效地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我所...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草甘膦用量,减缓抗性杂草产生,扩大其杀草谱,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研究了温度、光照及模拟降雨等环境因子对草甘膦和新型PPO抑制剂X18002 [化学名称:3-(2-氯-5-(3,5-二甲基-2,6-二氧代-4-硫代-1,3,5-三嗪-1-基)-4-乙基-氟苯基)-5-甲基-4,5-二氢异噁唑-5-羧酸酯]除草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2种药剂在杂草体内的吸收传导性,比较两种药剂的差异性并探究其复配的必要性,通过复配配比筛选试验确定最优配比后开展混配田间试验,明确使用剂量和应用技术。结果表明:在高(30~35℃)、中(20~25℃)温条件下,草甘膦(有效剂量600.0 g/hm2)和X18002 (有效剂量37.50 g/hm2)对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L.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L.) Gaertn.的鲜重抑制率在83.48%~100.0%之间,显著高于其在低温(10~15℃)条件下的鲜重抑制率。在照度0~22 000 lx范围内,X18002在37.50 g/hm2下对马齿苋和牛...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噁唑酰草胺及其3个代谢物(N-(2-氟苯基)-2-(4-羟基苯氧基)-N-甲基丙酰胺(HPFMPA)、N-(2-氟苯基)-2-羟基-N-甲基丙酰胺(HFMPA)和6-氯-苯并噁唑酮(6-CBO))在水稻上的最终残留量,在我国10个主要水稻产区开展了噁唑酰草胺的田间残留试验.建立了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噁唑酰草胺及其代...  相似文献   

5.
采用活性亚结构拼接和生物合理设计的方法,将4-氯-1-甲基-3-乙基-5-吡唑甲酰肼与取代苯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14个新的含氨基脲的吡唑类化合物。其结构经IR、1H NMR、质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1-( 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甲酰基) -4-(2-甲基苯基)氨基脲( 4g) , 1-( 4-氯-3-乙基-1-甲基-1H-吡唑-5-甲酰基) -4-( 4-氯苯基)氨基脲( 4b)在500μg /mL 剂量下对小麦白粉病菌Bumeria graminis和粘虫Mythimna separata 的抑制率和致死率分别达到90%和100%。  相似文献   

6.
从二硫代磷酸二乙酯钠盐或O,O-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出发 ,经酯化、去烷基化反应得到相应的硫代或二硫代铵盐 ,分别与 2 -氯 - 5 -氯甲基吡啶反应得产物 2 a~ 2 c。从 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或苯基硫代膦酰二氯出发 ,先与取代苯酚或甲胺反应 ,然后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得到产物 2 d~ 2 k和 2 m~ 2 u。O-乙基 - S-丙基二硫代磷酰氯、O-乙基硫代磷酰二氯和苯基硫代膦酰二氯与 2 -氯 - 5 -羟甲基吡啶反应分别得产物 2 l、2 v和 2 w。所合成的 2 3个新化合物对9种植物病菌的离体及活体杀菌活性测试表明 ,其中一些化合物对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纹枯病有一定活性 ,个别化合物活性很好 ,但对其它病菌的活性均较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拼合原理,将1-氯芳基-(3,4)-二氯苯基引入吡唑环设计成新颖结构的1-氯芳基-(3,4)-二氯苯基-4-(1,2,4)-三唑基吡唑化合物,并研究其合成工艺。寻求制备具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5-{[(3-甲基-5-氯-1-(3,4)-二氯苯基)]-吡唑基]-(1,2,4)-三唑-[3,4]-1-硫-(3,4)-二氮-5-[(3,5)-二氯-4-甲基)]苯基-6-[(3-氟-4-硝基)苯基]}环己烷。以3-甲基-(3,4)-二氯苯基-5-氯-5-吡唑啉酮和三氯氧磷为起始原料,经过氯甲酰化、氧化、酯化、肼解、取代、环合、缩合、亲核加成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5-{[(3-甲基-5-氯-1-(3,4)-二氯苯基)-吡唑基]-(1,2,4)-三唑-[3,4]-1-硫-(3,4)-二氮-5-[(3,5)-二氯-4-(甲基)苯基]-6-[(3-氟-4-硝基)-苯基]}环己烷。在优化的条件下,目标化合物纯度为99.1%。该工艺简单经济,条件温和,合成工艺减少了溶剂的用量和废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8.
以二氟乙酰乙酸乙酯和原甲酸三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环化、水解、氯代和酰化反应得到N-(1-甲基-2-羟乙基)-3-二氟甲基-1-甲基-1 H -吡唑-4-酰胺(4),4与取代异氰酸酯作用,合成了10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二氟甲基取代吡唑甲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1H NM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50 mg/L下,目标化合物 ZJ-3、ZJ-5、ZJ-7、ZJ-8 对瓜类炭疽病菌、瓜类灰霉病菌和水稻纹枯病菌具有一定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9.
绿黄隆[Chlorsulfuron,2-氯-N-(4-甲氧基-甲基-甲基-1,3,5-三氮苯-乙基)(氨基羰基)苯磺酰胺]代号DPX-W4189,系磺酰胺脲类超高效超低量除草剂的一种,由Dupont公司于1980年开发,可防治麦田多种阔叶杂草和部分禾本科杂草,对麦类作物较安全。该品种的出现,把除草剂的品种开发推向超高效阶段,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并成为1982年召开的第五届国际农药会议上唯一得奖品种。本试验所用绿黄隆系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合成的25%干胶悬剂。试验于1987年秋分别在昆山县农干校、玉山镇共青村、巴城镇黄泾村的小麦田进行,小区随机排列,重复3次。现  相似文献   

10.
以2,5-二羟基苯甲酸甲酯和三氟羧草醚为起始原料,设计合成了3个系列20个新的三氟羧草醚类似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小杯法和室内盆栽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的除草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 III-02 [5-(2-氯-4-三氟甲基苯氧基)-2-硝基苯甲酸-(6-甲基苯并噻唑-2-基)酯]对单子叶杂草的除草活性明显高于对照药剂三氟羧草醚,其对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根茎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2.03、0.93 μg/mL和1.49、0.52 μg/mL;在有效成分100 g/hm2的施药剂量下,化合物 III-02 对单子叶杂草稗草、马唐及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的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明显高于三氟羧草醚,对阔叶杂草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及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初步构效关系表明,2-硝基苯甲酰衍生物的除草活性明显优于其2-甲氧基衍生物,三氟羧草醚苯甲酸酯衍生物对单子叶杂草的除草活性明显高于其苯甲酰胺衍生物。  相似文献   

11.
杜耳(Dual)亦名屠莠胺或CGA24705,通用名称Metolacklor,化学名称2-乙基_6-甲基-N(1′-甲基-2′-甲氧基)氯代乙酰胺,为瑞士汽巴嘉基公司产品,加工剂型有50%、72%及96%乳剂。杜耳为无色、无味的液体,水溶度530PPm(20℃),可与多种有机溶剂混合,蒸气压1.3×10~(-5)毫米汞柱(20℃)。不易挥发和光解,淋溶性小,性质稳定。杜耳对人畜毒性较小,比  相似文献   

12.
高效低成本合成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以2-[(N-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硝基苯和碳酸氢钠为原材料,5%Pt/C为催化剂,通入氢气还原得N-羟基-N-2-[N-(4-氯苯基)-3-吡唑氧基甲基]-苯胺,并对不同条件下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优化条件为氢气进气压力为0.2Mpa,5%Pt/C催化剂与2-[(N-4-氯苯基)-1H-吡唑-3-基氧甲基]硝基苯的配比为5∶60,温度为30℃,反应时间为4h。该反应条件下产物反应收率≥97%,含量≥97%,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非常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嘧啶联吡唑甲酰胺类化合物5a~5o,其结构均经过1H NM R和MS分析确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在有效成分150 g/hm2剂量下苗后茎叶喷雾处理时,化合物(R)-N-[1-(4-氯苯基)乙基]-3-二氟甲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H-吡唑-4-甲酰胺(5c)、N-[1-(4-氯苯基)乙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N-甲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i)和N-[1-(4-氯苯基)乙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3-三氟甲基-1H-吡唑-4-甲酰胺(5k)对繁缕Stellaria media的抑制率高达90%以上;而同样剂量下苗前土壤喷雾处理时,化合物N-[1-(4-氯苯基)乙基]-3-二氟甲基-1-(4,6-二甲氧基嘧啶-2-基)-1H-吡唑-4-甲酰胺(5b)和5c对繁缕的抑制率达100%。该类结构化合物有望作为除草先导化合物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噻虫胺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3-二氯丙烯和硫氰酸钠为起始原料,首先生成中间体2-氯丙烯硫代异氰酸酯(1),(1)经过氯化反应得到2-氯-5-氯甲基-1,3-噻唑(2);(2)与1-甲基-2-硝基亚胺基-5-苄基-六氢-1,3,5-三嗪反应得到1-(2-氯噻唑-5-甲基)-2-硝基亚胺基-3-甲基-5-苄基-六氢-1,3,5-三嗪(3);(3)在乙醇溶剂中,催化合成了产物噻虫胺。合成总收率达到51.38%。该工艺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登记证号登记作物防治对象用药量(有效成分)施用方法德国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京广中心34层100020 010一65973181) PD20070051 30克/升甲基二磺隆油悬浮剂/世玛/甲基二磺隆/30克/升/2007.03.07至2012.03.07/低毒春小麦、冬小麦部分阔叶杂草、牛繁缕9一巧.7克/公顷茎叶喷雾、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注:本品须加入喷液量0.2一0.5%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使用。美国美国科聚亚公司(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600号浦项广场1901一1908室200122 021一38666688) PD20O7O198 300克/升氯氰菊酷悬浮种衣剂/帅苗/氯氰菊酷/300克/升/2007.07.…  相似文献   

16.
以2,5-二氯苯胺、6-氯水杨醛和4,6-二甲氧基-2-甲砜基嘧啶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2-嘧啶氧基-N-芳基苄胺类化合物N-(2,5-二氯苯基)-6-氯-2-(4,6-二甲氧基-2-嘧啶氧基)苄胺,其化学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分析确证。室内生物测定结果显示,该化合物对单子叶杂草稗草、马唐、狗尾草以及双子叶杂草反枝苋、芥菜具有较好的芽后除草活性,在有效剂量75 g/hm2下其抑制率达到80% ~100%;对棉花安全,在有效剂量225 g/hm2下未产生明显药害,在棉花和棉田杂草反枝苋之间的选择性系数为24.93。初步表明该化合物在棉田具有一定开发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双 [2 -羟基 - 3-溴 (氯 ) - 5-氯 (溴 )代苯基 ]甲烷 4 A(4 B)与 P4 S10在三乙胺存在下关环 ,得到中间体 6 -硫 -巯基 - 4 ,8-二溴 (氯 ) - 2 ,10 -二氯 (溴 ) - 12 H -双苯并 [ d,g ][1,3,2 ]-二氧磷杂八环三乙胺盐 5A(5B)。后者与卤代物反应得到了一系列相应的酯 6。测试并讨论了合成的 6的 1H、31P、13 C NMR、MS及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18.
氯氟氰虫酰胺(cyhalodiamide)[3-氯-N1-(2-甲基-4-七氟异丙基苯基)-N2-(1-甲基-1-氰基乙基)邻苯二甲酰胺]是由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邻苯二甲酰胺类新型杀虫剂。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甲醇∶水(70∶30)为流动相,使用ZORBAX SB-C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10nm波长下对氯氟氰虫酰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标准偏差为0.024,变异系数为0.119%,平均回收率为99.93%。  相似文献   

19.
张雨奇 《植物保护》1965,3(5):197-197
西马津是一种具有高度选择性的除草剂。利用西马津防除玉米田的杂草,在国内各地已进行不少试验。我们在佳木斯农校果园,试用西马津防除苹果树的杂草,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所用西马津(2-氯-4,6-双-(2氨基)-均-三氮苯)为含有效成分50%的可湿性粉剂(日本进口)。防除苹果树及园  相似文献   

20.
以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虫腈的结构为基础,通过活性亚结构拼接的方法,设计合成了24个新型含吡唑杂环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 NM R、IR及APCI-M S表征。初步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5-溴-N-[4-氯-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k)和5-溴-N-[4-溴-2-甲基-6-(甲氨基甲酰基)苯基]-1-[2,6-二氯-4-(三氟甲基)苯基]-4-三氟甲基亚磺酰基-1H-吡唑-3-甲酰胺(5l)在500 mg/L下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的致死率为100%,但在100 mg/L下其致死率则分别降至30%和50%。所得结果可为邻氨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构效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