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足于科尔沁沙地草甸草原保护与建设的现状,简要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对其保护与建设工作的改进措施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科尔沁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机制和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
以全国重点牧区环青海湖地区共和盆地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该区1961—2007年共47年的15个自然与人为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土地荒漠化过程中自然与人为要素作用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和盆地的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46.82%,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仅11.96%,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9.74%。对该地区土地沙化影响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相关因子的历年变化情况及其影响系数与土地荒漠化状况的分析表明,人为因素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是持续增加的,而自然因素是处于一种平稳的变化趋势,对土地沙漠化的作用力基本是一种周期性变化,人为因素影响系数明显高于自然因素综合影响系数成为综合影响系数的主体,人为因素是导致土地沙漠化的主要作用力;只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牲畜和耕地面积,调整草场内部结构,不仅可以防止土地荒漠化继续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  相似文献   

3.
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草原荒漠化的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青海环湖牧区为研究对象,选择了该区1961~2007年共47年的15个自然与人为统计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草原荒漠化过程中的自然与人为因素作用强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在共和县草原荒漠化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的贡献率为46.82%,自然因素的贡献率仅为11.96%,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贡献率为29.74%。人为因素对草原荒漠化作用力合力是持续增加,贡献率明显高于自然因素贡献率而成为影响的主体,是导致草原荒漠化的主要作用力;只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减少牲畜和耕地面积,调整草场内部结构,则不仅可以防止草原荒漠化继续发展,而且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利用科尔沁沙地最典型地区1961—2010年气候、水资源等相关资料分析了科尔沁沙地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年代际的变化,科尔沁沙地气候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的变化趋势,使得生态环境表现出水资源减少、水位下降、水质恶化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尤其自1995年以来在气候急剧变暖背景下,降水量连续减少,加剧了人类破坏水资源环境的强度,过境水量减少,河流、水库干枯现象严重,保护水资源环境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草地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草原退化是由自然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草地退化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貌形态和气候条件决定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而草原退化是由自然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特别是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青南牧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青南草地生态现状,认为草地退化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才能促进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不同改良措施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植被退化日趋严重。综合前人不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青海省2个重要生态区域“三江源地区”和“环青海湖地区”1987-2004年具有代表性的草地生态观测数据和1961-2004年气象资料,并结合卫星遥感及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2个区域草地生态环境的变化态势。主要表现为草地“黑土滩”面积不断扩大,牧草地上生物量、高度与覆盖度下降及毒杂草大量滋生,还体现在草地优势种群演化、草群结构变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等生态功能的变化上,使得草地可利用面积减少。通过研究表明,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驱动力的作用下天然草地生态环境出现了不良态势,最终导致天然草地退化和载畜能力下降。并揭示了草地生态不良变化的原因、机理及生态过程,气候暖干化,加之20世纪90年代以来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增多,是促使草地生境恶化的重要自然因素;在人为因素中,由于草畜季节不平衡、草地不均匀的放牧压力、人口增长以及生物因素等,进一步加剧天然草地生态功能的退化。  相似文献   

10.
刘库  谢应忠 《中国草地》2005,27(5):53-57
由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我国植被退化日趋严重.综合前人不同的研究成果,探讨了不同改良措施对退化植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翁牛特旗草场退化现状出发,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草场退化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兴海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兴海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兴海县草地现状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海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促进兴海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草原退化是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出现的一种逆向演替现象,尤其在不合理利用条件下,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失调,生产和生态功能衰退的一种逆行演替过程.锡盟草原严重的退化和土壤沙化不仅导致了当地草原畜牧业生产能力的下降,更主要的是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严重制约着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江河源区草场退化的生态环境后果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录仓 《草业科学》2004,21(1):17-19
江河源区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然而由于自然环境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草地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突出表现为:草地生产力下降、沙化、草地植被减少、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草地生态系统退化是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尤其是人类活动(如过渡放牧、不合理的放牧制度、滥挖、滥垦等)的加剧成为草地退化和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加速器".  相似文献   

16.
江河源区草地退化状况及成因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近年来 ,江河源区存在草场严重退化、土地荒漠化过程加剧、水土流失加重以及湿地生态衰退等以草地生态系统为主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气候背景下 ,经过长期自然演化形成的江河源区脆弱的草地生态系统 ,对外界环境条件反应极其敏感 ,季节性过牧等人类活动是造成该区近期草地迅速退化的突破口和主导因素 ,从而促使气候、鼠害等自然因子作用加剧。江河源区的草地退化 ,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人为加速加剧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玛曲黄河源湿地,被誉为"黄河之肾",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主要涵养区,是黄河天然的"蓄水池"。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使玛曲黄河源湿地生态功能恶化。正确分析两种因素各自的影响、作用及其互动关系,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黄河之肾。  相似文献   

18.
养猪业在农村养殖业中占据着较高的比重,为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猪呼吸系统疾病发生较多,本文分析了病因,并提出了防治策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玛曲黄河源湿地,被誉为"黄河之肾",是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的主要涵养区,是黄河天然的"蓄水池"。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使玛曲黄河源湿地生态功能恶化,正确分析两种因素各自的影响、作用及其互动关系,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保护黄河之肾。  相似文献   

20.
鹿的产茸性能及鹿茸产量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