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海北州是草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畜牧业经济在全州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通过调研,基本摸清了海北州草资源使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为海北州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畜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海北州畜牧业是青海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基地,当地有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畜牧业是海北州广大农牧民群众赖以生存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也是我州的支柱产业。改开放以来,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畜牧业实现了连年丰收,畜牧业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北州通过积极打造"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模式,采取区域禁牧、以草定畜放牧、人工种植饲草补饲等方式,既保护了生态,又保证了当地畜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介绍了海北州在高寒地区特殊环境条件下,人工种植饲草及其加工应用的成功经验,期望对我国高寒地区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牧繁农育即为充分结合海北农牧互补优势,优化配置区域基础资源,开创具有海北特色的畜牧业生产和畜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阐述牧繁农育对海北州畜牧业全局的影响和意义,查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讨发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北州农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区畜牧业与牧区畜牧业主要是依据饲料资源来区分。海北州的饲料资源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种植业中的粮食及其副产品;二是存在于草地、草山、草坡的天然牧草。结合海北州实际,以粮食及其各种农副产品为饲料基础,水、电、交通较好地区的家畜养殖为农区畜牧业,其余中西部地区以高寒草甸草场资源为基础的家畜养殖为牧区畜牧业。  相似文献   

6.
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生态畜牧业发展要求,针对海北州近年来生态畜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海北州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有利因素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如何实现畜牧业经济体制和优化转变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海北草地生态畜牧业提出了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海北州位于青海湖北岸,境内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原总面积264.8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232.8万hm2,草原畜牧业已成为海北州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海北州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和沙化,草原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草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之畜牧业基础设...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海北州草原畜牧业的现状和制约发展的因素,对转变海北州传统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提出了对策措施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北州是青海省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畜牧业在全州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主导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坚持"立草为业、调整结构、提高总增、增加商品"的方针,畜牧业连续21年实现了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海北州)拥有天然草原259.47万hm2,可利用草原232.83万hm2。草原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屏障,也是草地畜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牧区的经济主体。由于受到气候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海北州天然草地大面积退化,有毒植物大量滋生蔓延,影响了草地质量和产量,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海北州草业发展现状的调研,进一步分析了当前草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今后发展草业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韩琼 《青海草业》2013,22(1):51-54
草产业是发展生态畜牧业的灵魂和核心,草畜平衡是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多年来,海北州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草产业方面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1997~2004年牧草生物量测定资料,分析了环湖天然草原生物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种牧草生物量年变化幅度大于牧草群体的变化;牧草生长季5种主要优势种牧草的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50%以上;牧草群体生物量年变幅范围在191.8~238.2g/m2之间。  相似文献   

14.
在青海海北草地用狼毒净1号除草剂、2.4-D丁酯(72%乳油)和75%Lontrel G除草剂分别设三个用药量进行防除狼毒试验。狼毒净1号除草剂在1500ml/hm^2用药量时对狼毒的防除效果最好,并且对禾草和阔叶牧草没有副作用,在海北有一定推广价值;2,4-D丁酯(72%乳油)对狼毒的防除效果较好、但对阔叶牧草的副作用较大;75%Lontrel G除草剂防除草地狼毒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以4份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为研究对象,在青藏高原的海北州西海镇旱作条件下从农艺性状、产量、营养成分含量等方面进行生产性能评价。结果表明,4份材料在该地区均能安全越冬,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抗旱能力;其中甘农大无芒雀麦鲜草产量、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最高,分别达到30 136.11、14 833.61和2 116.2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3份材料(P<0.05),属高产优质牧草。  相似文献   

16.
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对西北针茅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青海湖北岸海北牧业气象试验站西北针茅(Stipa krylovii)定位观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小波分析、Logistic曲线拟合、M 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对牧草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升幅为每10年0.529 ℃,1986年和1997年气温发生突变;降水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4.955 mm,年降水量有一个9年左右的振荡周期;年蒸散量和日照时数也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使青海湖北岸温性草原典型牧草西北针茅营养生长期提前,生殖生长期推迟,从而使牧草整个生育期延长,为物质和能量的积累及产量形成奠定了基础。影响西北针茅返青、开花、成熟和黄枯期的主要因子是热量条件,水分和日照条件也是影响牧草生育期的因子,对于不同生育期,其影响大小有所不同;返青期主要受2-4月最高气温和上年8月降水量的共同影响,气候变化可使返青期提前,黄枯期推迟;6月平均最低气温和3-6月小型蒸发量共同影响牧草高度,气候变化使西北针茅高度增加;牧草产量与6-7月最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6-8月日照时数呈负相关关系,这两个因子变化趋势使产量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7.
良种燕麦在海北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海北高寒地区对6种良种燕麦进行引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3100m地区,青海444和87—444两个品种种子完全能成熟,全生育天数为126d,其他品种由于气温低(年均温-0.1℃),生长季短,种子不能完全成熟,但籽实产量和产草量均极显著高于当地黄燕麦。青引2号在海拔2800m以下种植,种子完全能成熟,籽实产量平均达3336.4kg/hm^2,生育期为120d左右,可在当地进行种子繁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定位站以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为研究对象、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为对照,对其产草量、牧草营养品质进行测定,探讨了冬季草原火烧对第二年牧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之后第二年地上鲜草生物量显著高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火烧之后第二年地上枯草的积累量显著低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围栏封育草地火烧之后牧草粗蛋白含量比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粗脂肪含量与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围栏封育草地冬季火烧之后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比围栏封育未火烧草地显著升高,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与围栏封育未火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该研究表明草原火烧短期内对牧草产量和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速了退化草地的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不同放牧强度对矮嵩草草甸群落返青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青海省海北地区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不同放牧强度下返青时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对群落返青时的植物种类组成影响明显,种丰富度随放牧强度的增大而减少,莎草科植物类群的重要值增加,禾本科与杂类草的重要值无明显变化,细叶亚菊、棘豆等杂毒草的重要值减少,同时各类群内植物密度、频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重要值等数量指标随放牧的变化比较复杂,与群落处于季节稳定状态时(7-8月份)的特征并不完全相同,说明尚不能简单地对该群落不同时期的特征进行了相互推证。  相似文献   

20.
从2007年起青海省海北州继续以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为目标,认真组织实施各项畜牧业生产措施,使全州畜牧业生产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推进海北州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议该地区继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科技示范园创建工作,推动藏羊、牦牛、饲草产业化进程;突出抓好藏羊、牦牛、饲草等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名优特”新品牌;深化大数据在畜牧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校产学研合作,重点做好“草、畜、种”等领域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工作:抓好疫病防控和产品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