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走出荒漠化治理的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近80万平方公里,近三分之二的土地和1200多万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和威胁,每年60多万公顷农田遭受风沙危害,800万公顷草场严重沙化。近年来,新疆防治荒漠化做了大量工作,在沙漠建立了固定沙丘活化治理、流沙治理、绿色走廊等实验示范区,并先后启动“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  相似文献   

2.
“十三五”以来,随着林业生态建设的持续推进,内蒙古在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推广了许多有效的荒漠化治理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治沙经验,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环境得到改善。但从整体上看,土地荒漠化仍然严重。防治荒漠化,改善全区生态环境仍是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为此,文章对“十三五”以来内蒙古地区荒漠化土地现状及有效的治理技术进行阐述,并对治理技术的发展进行展望,从而为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土地荒漠化 ,草场退化 ,资源馈乏是乌兰察布盟面临的严重现实。文章针对乌盟地区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阐述了治理的必要性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治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实地测量达布希勒图草场2004年的植被盖度、裸沙占地百分比和土壤质地的基础上,利用高尚武(1998年)提出的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当地的荒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为当地荒漠化防治工程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评价结果表明:整个达布希勒图草场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沙质荒漠化,荒漠化程度以中度为主;封育后围栏内的荒漠化程度比围栏外降低;围栏内由东向西荒漠化程度逐渐增强;草场内植被盖度大于41%的地段为轻度荒漠化,植被盖度小于41%的地段为中度或强度荒漠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菌草技术治理宁夏荒漠化土地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应用茵草技术治理宁夏荒漠化土地的研究情况,分析了经济和生态等方面取得的成效,同时对荒漠化地区应用茵草技术进行治理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日趋扩展的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我国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和首要的环境问题,如不痛下决心,采取法律措施加以治理,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本就如何建立、完善我国预防荒漠化法律体系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7.
封育对宁夏灵武市山沙区荒漠化草原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灵武市东部山沙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地带植被属于荒漠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超负荷的人为活动影响,使广大的天然草场逐步沙化退化: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充分利用其自然恢复能力并结合人工补种树草,封育区内草原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化防治的理论和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生态环境建设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两大基本策略之一.如果忽略生态,那么西部开发的所有设想都将是一纸空文.沙漠化防治是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关键,是实现该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文中首先讨论了选择沙漠化防治技术的原则,然后分析、比较了我国沙漠化防治的几种理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我国西北地区生态建设的技术体系,包括流沙治理、防护林营建、盐碱地改造、铁路公路防护.最后简要论述了沙尘暴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中西部荒漠化土地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吉林省中西部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荒漠化防治技术体系包括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从沙漠物理学、荒漠化的生态学机制、沙漠生物学3个方面,对荒漠化防治技术构建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从干旱、半干旱、半湿润、湿润4个气候地带的区域范围,分析了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分析发现我国荒漠化防治技术及模式表现出3个特点:综合性、多样性、兼顾性。荒漠化治理应加强荒漠化土地承栽力、荒漠区水分平衡与植被覆盖度的关系;荒漠化防治模式的效果与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南方湿润地区岩溶荒漠化、风蚀荒漠化等现象也较严重。且缺乏系统全面的研究,相关防治技术及模式也不多,因此还应加强对南方湿润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研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生态圈是以家庭为单位,在自家经营的草牧场上,利用沙地资源,经过人为生产措施向田园式经营方向转变,由传统的畜牧业生产逐渐转向知识型和技术型,促进生态良性循环,是一项基础性建设和高效开发利用型新措施,从而减轻草场的破坏强度,避免荒漠化的发展,增强牲畜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亚洲大陆腹地,远离海洋,自然条件恶劣。近年来,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治理成绩,但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恶化的速度。本文从阿拉善盟水资源特殊性、林业的关键作用、草地生态、绿洲农业和荒漠生态环境监测五个方面提出了阿拉善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试验研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 ,初步筛选出了适于嫩江沙地治理开发的 4种模式 ,即草场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治理、“三化”草场治理开发和封沙育植治理及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4.
在多年试验研究中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筛选出了适于嫩江沙地治理开发的4种模式,即草场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治理、“三化”草场治理开发和封沙育植治理及资源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荒漠化状况与西藏防沙治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荒漠化现状的分析以及沙漠化产生的危害,探索沙化治理的主要方法,选准西藏沙化治理的突破口,取得最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应用呼和浩特市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数据(2009年),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情况的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危害情况。同时,将荒漠化和沙化土地与地形地貌的分布图叠加,对重点治理区域和治理旗县的特征、方向进行了分析。应采取分区域、分类型、重点突破的方式,推进生态体系、工程体系、产业体系、保障体系,构筑起防治荒漠化的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中, 土地荒漠化已成为最为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 自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以来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热点。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是荒漠化研究与治理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指标体系的建立既是荒漠化评价与分类的基础, 也是荒漠化监测与评估的理论依据。文中介绍了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历程, 并就其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以期为完善荒漠化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以及为荒漠化监测与评估和治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寒漫甸区不同的立地条件,研究出了几种治理模式和相应的技术措施。并通过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地区农田草场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从而为同一立地类型防护林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王继宁 《中国林业》2008,(19):42-43
草地作为陆地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饲养牲畜、为工农业提供原料等经济功能,还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生态服务功能。近年来,受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的影响,我国草地退化日趋严重,全国近90%的草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草场退化不仅会引起草场生产能力下降,制约区域畜牧业和工农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引发土地荒漠化、  相似文献   

20.
荒漠化治理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推动荒漠化治理技术产业化发展,可以为现代人生活与生存打造良好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推动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某荒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荒漠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的简单介绍,进而提出了荒漠化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以此为荒漠化更好地处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