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以南京滨江公园为例,研究了5种不同结构植物群落的温湿度调节效应,并初步分析了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季节性差异,春季和秋季乔灌草结构的植物群落降温增湿效益最为显著,而夏季乔草结构的群落降温效益最明显,乔木群落的增湿效益最好;绿量与降温增湿强度均为正相关关系,春季和夏季绿量与降温强度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绿量主要影响降温强度,对增湿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绿量植物群落调节热舒适度的效果,对福州市闽江公园(南园)的20个乔灌草群落样方进行绿量与生理等效温度PET值的测算,并对绿量与PET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乔灌草群落中,每百平方米绿地总绿量小于800 m3时,总绿量越大,群落调节热舒适度的效果越好,每百平方米绿地总绿大于800 m3时,绿量变化不影响热舒适度。乔木绿量占比达0.9时,群落改善热舒适度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选取5种沈阳城市森林主要常见绿化树种,并从每个树种中选取其主要形态指标,通过主要形态指标研究分析影响沈阳市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并得出简易的回归方程用来计算三维绿量,为三维绿量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利用既得的沈阳市5种城市主要常见绿化树种的测量数据,采用合理的方法获取影响沈阳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并对其进行简单的逐步回归.结果表明:5个不同树种中其形态因子与三维绿量的决定系数R2在0.674~1.000.影响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主导因子是胸径和树高,并回归出计算三维绿量的简单方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城市森林树种配置以及后期管理等.  相似文献   

4.
国家湿地公园是中国保护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生物多样性及分布对于湿地公园管理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植物群落调查方法,研究了湖北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和主要群落类型。结果表明,在英山张家咀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38科409属656种,其中蕨类植物16科20属25种;裸子植物3科7属9种;被子植物119科379属622种。湿地公园内共分布主要植物群落有14个,分别为马尾松群落、枫香群落、短柄枹栎群落、乌桕群落、牡荆群落、毛竹群落、五节芒群落、白花泡桐群落、加杨群落、枫杨群落、水烛群落、杠板归群落、双穗雀稗群落、莲群落,该研究结果可为湖北英山张家咀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国家湿地公园是自然保护体系重要部分,研究国家湿地公园植物多样性及植物群落可以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样方调查法,研究了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植物多样性及主要植物群落,主要结果如下:(1)武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内的维管束植物有64科146属177种;(2)湿地公园植被可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和19个植物群系;(3)湿地公园内共分布有10个主要植物群落,分别为芦苇群落、穗状狐尾藻群落、慈竹群落、莲群落、加杨群落、决明群落、侧柏群落、池杉群落、鸡爪槭群落和构树群落。外来入侵种为凤眼蓝和喜旱莲子草。该研究成果可为武汉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绍兴市城市森林人工群落配置模式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城市森林三维绿量和平均健康度为核心构建城市森林群落评价指标体系,对浙江省绍兴市现有城市森林栽培群落进行质量和效益评价,选出作为地方植物群落配置的基本模式14个;基于树木生态、生物学特性基本决定群落组成的一般认识,按树种相同或特性相近原则,对基本配置模式进行多样化扩展,提出以绍兴市为代表的不同地类城市森林人工群落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7.
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三维绿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三维绿量的测算是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研究和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 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主要在进一步明确城市森林三维绿量概念及提出意义的基础上, 对目前三维绿量的主要测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 并指出现有三维绿量测算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同时对测算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希望通过对城市森林三维绿量的研究丰富城市森林评价指标, 为城市森林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研究以及城市森林布局优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比较评价怀化城市公园与郊野公园密林的质量,从物种组成、植物多样性、层次结构及三维绿量密度等方面 查找城市公园密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优化措施,旨在为怀化及周边地区在城市公园绿地新建或改建过程中构建 生态型密林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选取怀化城市公园和郊野公园 40个有代表性的密林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功能和视 觉效果为准则层建立公园密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指数法计算综合得 分和评价等级 。结果表明:综合评价为 I级的密林 9个,其中郊野公园 7个、城市公园 2个 。 与郊野公园相比较,城市公园 密林主要存在植物种类单 一、乡土植物比例低、乔木植物数量组成不合理:层次结构简单、郁闭度值小:乔木、灌木株数密度 小,总三维绿量密度小等不足 。针对城市公园密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控制部分植物过多种植、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合 理引进外来植物、科学合理配置植物等总体优化策略,并对城市各公园的密林提出了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9.
绿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绿量的测量方法,包括叶面积绿量的测定方法和利用航空、航天遥感估算三维绿量的测定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在叶面积绿量和三维绿量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着的对绿量的概念和内涵理解不同等问题。提出绿量估算的总体自动化、预测绿量的变化趋势等今后待加强研究的内容,指出应用遥感技术研究绿量是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0.
以LAI-2000冠层分析仪的应用为基础,对上海园林几种主要常绿阔叶树木黄杨Buxus si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单株植物的树高、枝下高、冠幅、基径/胸径、三维绿量等形态特征数据和叶面积指数(ILAI)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4种植物的形态特征数据之间均有显著性正相关;黄杨受修剪影响,单株ILAI与形态特征数据无显著相关性,但叶总量与树高、三维绿量有极显著正相关;桂花和广玉兰单株ILAI与树高、三维绿量有极显著正相关;香樟随树木成长枝干横向生长的影响,单株ILAI与树高呈显著负相关,但其叶总量与形态特征数据呈极显著性正相关;平均单株ILAI灌木类大于乔木类,而平均单株叶总量却恰恰相反;反映出不同生活型的植物其树枝叶片的空间分布是有明显差异的。同时,根据上海植物园多年的单位叶面积生态效益数据,结合相关ILAI方程,建立了单株植物生态效益模型公式。  相似文献   

11.
广州村镇绿地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广州中心镇绿地中不同公共与道路绿地斑块的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不同的绿地斑块在物种丰富度、三维绿量、空气质量改善、降温增湿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指出目前村镇绿化中主要存在应用种类不足、绿地结构简单、生态效益差、养护水平低下等问题及解决途径,说明叶面积指数在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中起着关键指标的作用,以期...  相似文献   

12.
广州城市绿地植物群落生态效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广州城市绿地中不同植物群落的生态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探讨了不同的绿地群落在物种丰富度、三维绿量、空气质量改善、降温增湿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指出叶面积指数在绿地生态结构与生态功能方面起着关键指标的作用,以期为城市绿地的生态建设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析喀斯特山地城市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黔中典型多山城市——安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多样性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了安顺市植物物种多样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安顺市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偏低,不同空间区域中差异较大,西南片区和中心区域低而东北片区最高;(2)不同绿地类型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区域绿地、公园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3)在不同方位中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区与西南方位上多样性较低,东北方位最高;(4)自然绿地的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高于人工绿地和半人工、半自然绿地;(5)海拔1400 m以上区域的多样性高于海拔1400 m以下的区域。城市内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受地形地貌和城市发展的影响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通过采取相应措施来调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合理构建生态廊道,加强不同类型生境间的内在联系,让城市内的生态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维绿量—城市森林评价指标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维绿量又称绿化三维量,是指所有生长植物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城市森林的三位绿量的测算研究是城市绿化环境效益评价的基本前提,也是城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者对三维绿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提高三维绿量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为以后的城市森林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模拟常熟地区自然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乡土景观营造运动的兴起,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的植物景观设计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Clark et al.,1998;Kielbaso,2008).通过研究分析某地区自然群落的基本类型、层次结构,从而有目的借鉴该地区自然群落的景观,在提高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及艺术性、体现当地植物景观特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苏雪痕,1983).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燕山山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3种林分类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华北落叶松白桦混交林和华北落叶松山杨混交林植物物种数均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种类型群落优势种有很大差异。2)3种类型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2种华北落叶松混交林α多样性指数高于华北落叶松纯林。3)华北落叶松纯林乔木层生物量比例最高,达到99.33%,高于两种混交林;各器官生物量的分配规律为树干>树枝>树根>树皮>树叶,且所占比例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深圳梧桐山风景区主要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面路线、典型植物群落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梧桐山山地常绿阔叶林9个主要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梧桐山植被保护完好,群落平均高度集中在7~13m,郁闭度为0.80~0.95;结构分化明显,优势种突出,乔木层以黧蒴、短序润楠、浙江润楠、红楠、枫香、鸭脚木、亮叶冬青为主,下木层主要有华鼠刺、银柴、降真香、毛棉杜鹃和九节等.乔灌层植物丰富,但草本层植物种类少,覆盖率低;群落外貌春季变化明显,夏秋冬常绿,景观价值高.  相似文献   

18.
鸡公山森林生态站固定样地植物群落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南省鸡公山森林生态站6块固定样地植物群落调查为研究对象,按三级(植被型、群系、群丛)对植被类型进行划分,描述了各个样地的植物群落特征,对主要植物进行了详细介绍,从各植被层高度和数量上分析相互影响因素,最后对造成相近样地植被不同的影响因子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Herbivory of large mammals is a key factor influencing plant communities, with effects on plant growth,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These effects may be more pronounced when the herbivores are exotic ungulates. We evaluated the impacts of buffaloes (density of 1 individual per hectare) on sapling and shrub assemblages in a semideciduous seasonal forest in southern Brazil.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these impacts could affect the long-term maintenance of forest communities. To address these points, we used two distinct approaches in fragments of seasonal forests located in buffalo farms: firstly, by establishing a buffalo-exclusion experiment (over 14?months), and secondly, by comparing areas with three different histories of buffalo occurrence (protected from buffalo encroachment for 3 and 10?years and freely accessed by buffalo). In both approaches, we evaluated the following ecological attributes: plant cover, richness, diversity (Shannon index), biomass and average height. The results of the exclusion experiment did not indicate any significant effect of buffalo exclusion for the evaluated ecological attributes. On the other hand, species composition differed between communities when comparing buffalo presence versus 10?years of buffalo exclusion. Moreover, richness increased and average height decreased after this 10-year period. We also detected an increase in diversity and a retraction of soil compaction, after 10?years of exclusion. We conclude that forest patches do not show short-term responses to buffalo removal. Nevertheless, in the long-term absence of large herbivores, the forest tends to develop in complexity by increasing in species richness.  相似文献   

20.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武汉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群落中共有植物219种,分属74科156属;运用组平均法(UPGMA)对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1种植物群落类型;利用Par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中群落类型紫玉兰-杜鹃-小苜蓿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圆柏-八角金盘+山茶的物种丰富度最低,水杉-杜鹃+洒金桃叶珊瑚-早熟禾+车前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表现为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人工配置决定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他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建议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构建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结构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