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毛竹花期不同器官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未开花毛竹和开花毛竹叶、花、枝、秆和鞭中内源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核苷(ZR)的含量,分析开花毛竹内源激素分布和含量的变化与花形态分化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未开花毛竹相比,成花期(6月中旬)开花毛竹叶、枝和秆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枝的ABA含量也显著降低,而秆的ZR含量显著升高;扬花期(7月中旬)开花毛竹枝中的IAA含量显著降低,而GA3含量则显著升高.内源激素在开花毛竹各器官中的分布规律:IAA为秆>鞭>枝>花,GA3为花>鞭>枝>秆,ZR为花>枝>秆>鞭,ABA为秆>枝>花>鞭.二级枝中IAA含量显著低于一级枝,而其GA3和ZR的含量高于一级枝.IAA、GA3和ABA在竹杆中的含量呈向基性增加,而ZR则呈向基性减少.在成花期和扬花期ABA、ZR和GA3所占比例高于未开花毛竹,高比例的ABA、ZR和GA3和低比例的IAA可能促进毛竹花的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厚竹群落在孕笋成竹期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探讨内源激素及其相互作用对厚竹孕笋成竹的影响,采集不同时期的竹鞭、竹笋和母竹样品,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吲哚-3-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质量分数,通过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及其比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厚竹群落中IAA和ABA质量分数显著高于ZR和GA,但IAA和ABA之间及GA和ZR之间的差异因生长系统及发育期不同而程度不同。笋芽膨大期,竹鞭、竹笋和母竹中内源激素质量分数均是ABA IAA GA ZR,竹鞭中促进生长类激素偏高,ABA显著偏低,冬笋中ZR和GA质量分数占内源激素总质量分数的比例显著高于竹鞭和母竹。竹笋生长期,竹鞭和母竹中是ABAIAA ZR GA,春笋中是IAA ABA ZR GA;春笋中的ZR质量分数及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竹鞭,ABA的质量分数及所占比例显著低于竹鞭,GA/IAA值显著高于母竹;母竹中的内源激素总量明显偏多,并且是促进生长类激素比例较高,ZR/GA值显著高于竹鞭。新竹长成期,3个生长系统中均是ABA IAA ZR GA;母竹中IAA质量分数显著偏低,ABA质量分数显著偏高。在孕笋成竹过程中,母竹和竹鞭中的IAA和ABA动态变化规律刚好相反。在新竹个体发育中,GA/ABA和GA/IAA值逐渐降低,其他激素间的比值均呈抛物线变化。综合分析得出:厚竹群落中IAA和ABA的质量分数显著偏高;在孕笋成竹过程中,不同生长系统及不同内源激素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规律不同;内源激素及相互间的协同或拮抗作用对孕笋成竹有显著调控作用,相对较高的IAA和ZR质量分数可能是竹壁增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低温(4℃)保存和自然保存两种处理后,桢楠种子在恒温(25℃)和变温(15℃/25℃)条件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为阐明桢楠种子的萌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桢楠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自然保存的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不足30%,最高为27.3%,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不足40%,最高为37.0%,而经过低温(4℃)处理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6.0%;2)经过低温(4℃)处理后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内源激素含量GA3为417.17 ng·g-1,IAA为211.67 ng·g-1,ZR为47.69 ng·g-1,均高于恒温(25℃)下的GA3、IAA、ZR含量,GA3和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BA和IAA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在变温(15℃/25℃)条件下内源激素GA3/ABA、ZR/ABA、(GA3+IAA+ZR)/ABA比值均比恒温(25℃)条件下高;4)在恒温(25℃)条件和变温(15℃/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与GA3/ABA、IAA/ABA、ZR/ABA及(GA3+IAA+ZR)/ABA的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4℃)可以解除桢楠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变温(15℃/25℃)条件能够打破种子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4.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不同秆形的好运竹各部位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脱落酸(ABA)进行测定。结果显示:IAA在直秆竹小枝和秆中的含量较高,GA3和ZR在鼓秆竹小枝和秆中的含量较高,ABA在各秆形中含量差异不显著。各激素在植株叶部的含量较高。ZR和ABA在竹秆中分布呈向基性减少趋势,IAA和GA3在竹秆中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和开花特性的影响,为优化栽培方式、提高种子产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3年生南方红豆杉雌株为研究材料,连续3次叶面喷施不同种类和质量浓度的生长调节剂,通过测定叶片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和统计标准枝上生殖枝比例和大孢子叶球数量,分析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南方红豆杉的影响规律。【结果】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有效促进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P 0.05)。三者降低了叶片中GA3含量(除9月上旬的450 mg·L~(-1)矮壮素处理外),提升了9月上旬ZR含量,同时降低了IAA含量,且均达显著水平。另外,1 500 mg·L~(-1)多效唑升高了8月上下旬、9月上旬叶片中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450 mg·L~(-1)矮壮素则增加了9月上下旬ABA/IAA、ZR/IAA和ZR/GA3以及8月、9月的ABA/GA3比值;2 000 mg·L~(-1)复硝酚钠提升了8月下旬、9月上旬的ABA/IAA、ZR/GA3,9月上旬的ZR/IAA和9月下旬的ABA/GA3比值,且均达显著水平。【结论】叶面喷施1 500 mg·L~(-1)多效唑、450 mg·L~(-1)矮壮素和2 000 mg·L~(-1)复硝酚钠均能显著增加南方红豆杉的大孢子叶球数量,这可能是由于处理改变了内源激素的含量和比值,特别是增加了ZR含量和ABA/IAA、ABA/GA3、ZR/IAA、ZR/GA3比值,降低了IAA和GA3含量。在生产中,可以据此结论进行适当的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6.
以3年生大白杜鹃实生苗为试材,探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PP333(多效唑)、CCC(矮壮素)对大白杜鹃幼苗内源激素的影响。结果表明:PP333、CCC处理下大白杜鹃茎段内IAA、GA3和ZR含量均低于对照,ABA含量均高于对照;2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与GA3、ZR含量呈负相关性,与ABA含量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低温胁迫下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内源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山樱花、日本樱花幼苗进行不同温度处理,测定幼苗叶片中的3种内源激素GA3(赤霉素)、IAA(生长素)、ABA(脱落酸)的含量及ABA/GA3值的变化,探讨低温胁迫下内源激素与抗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2个树种15℃处理的GA3、IAA含量均高于对照(25℃处理),ABA含量与对照无显著差异;6、1℃低温处理的GA3、IA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ABA含量、ABA/GA3值显著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延长,15℃处理的3种激素无明显变化;6、1℃处理的GA3、IAA含量随时间呈下降趋势,ABA含量、ABA/GA3值基本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个树种对低温的敏感度是一致的,低温下,日本樱花有着较高的ABA含量和ABA/GA3值,并且GA3含量低于福建山樱花,这可能是日本樱花比福建山樱花耐低温的生理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以海州常山(Clerodendrum trichotomum Thumb)1年生休眠枝条为材料,采用60Co-γ射线(剂量15Gy)处理扦插插穗,未经辐射处理为对照。于扦插后40d、47d、54d、64d、74d、84d和104d从辐射与对照处理插穗基部皮部取样,测定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生长素(IAA)、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和玉米素(ZR)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60Co-γ射线抑制海州常山扦插生根。与对照相比,15Gy的60Co-γ射线辐射处理组的内源IAA含量、ABA含量和ZR含量均在不定根诱导和形成期间多上升,GA3含量、IAA/ABA,GA3/ABA,ZR/ABA比值含量降低,IAA和ZR含量谷值推后到来。60Co-γ辐射处理提高不定根形成期内源ABA含量,从而IAA/ABA,GA3/ABA,ZR/ABA比值降低,这是插穗生根推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油桐花芽分化期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油桐花芽分化及花期调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观察油桐花芽形态分化的显微结构的基础上,测定并分析了该时期油桐叶片中内源激素ZR(玉米索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花芽生理分化期,ZR(玉米素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的含量迅速下降,到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前降到较低水平;花芽形态分化开始后,ZR(玉米素核苷)、IAA(生长素),GA(赤霉素),ABA(脱落酸)的含量呈现出前期上升、中期波动、末期上升的变化规律;花芽生理分化期,ZR/GA、ZR/IAA、ABA/GA和ABA/IAA之值迅速上升,而当花芽形态分化期,各比值在较高水平上的波动大.后期下降.因此,内源激素间的平衡与综合作用促进了花芽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低温层积和低温裸层积两种种子层积处理方式对北美鹅掌楸种子4种内源激素物质IAA、GA3、ZR和ABA的含量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种子处理方式均对北美鹅掌楸种子的4种内源激素物质含量变化有影响.经层积处理后,北美鹅掌楸种子中的生长促进物质IAA和GA3含量较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种子内源激素含量有显著的提高,而其种子中的萌发抑制物质ABA的含量比未经层积处理的对照降低,特别是其种子中的IAA/ABA和GA3/ABA的比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核桃幼树内源激素与生长势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激素在果树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基因通过激素控制植株高矮(曾骧,1992).对苹果(Maluspumila)、李(Prunus salicina)、桃(Prunus persica)等果树内源激素与生长势的关系已有一些报道(王丽琴等,2002;周怀军等,2002;孙艳香等,2001),但在核桃上有关研究尚少.本试验以核桃(Juglans regia)不同品种的嫁接植株及实生苗为试材,探讨内源激素与树体生长势的关系,为选择核桃矮化砧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change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in lateral buds of Populus yunnanensis during different seasons, the lateral buds collected from stems of three-year old cuttings of P. yunnanensis were used as materials, contents of ABA, IAA and ZR in the lateral buds in the autumn, winter and spring were detect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 (ELIS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ABA and IAA were first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hile the contents of ZR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the values of the three kinds of endogenous hormones reached maximum in spring. The content of each endogenous hormone among different seasons was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ratio changes of ZR/ABA, ZR/IAA and ZR/(ABA+IAA) were first increased and then decreased, and all reached the maximum in winter,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autumn and srping.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磷水平对‘贵农5号’刺梨实生苗生长、根系形态变化的影响及其与内源激素的相互作用,了解刺梨应对低磷胁迫的适应策略,为喀斯特地区低磷土壤刺梨的磷养分管理和生长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基质培养方法,设5、25、45、65和85 mg·L-1有效磷含量的5个供磷水平处理,对不同处理的生长和根系形态指标及叶、根中内源激素含量进行测定,解析不同磷水平下根系形态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结果】1) 45 mg·L-1磷水平下实生苗生长的最好,整株生物量、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均最大,根和叶中的GA1+3含量最高,ABA含量最低。2)供磷水平低于或高于45 mg·L-1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明显减小,GA1+3含量降低,ABA含量增大,上述根系形态指标变小。在5 mg·L-1的低磷胁迫下,植株根冠比、2级、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的密度及长度达到最大。3)根和叶中的IAA及ZR含量随磷水平的降低而增大。4)不同磷水平下植株的生长指标和生物量大小与根和叶中的IAA和ZR含量间均表现出极显著(P<0. 01)的一元二次非线性回归关系,与GA1+3和ABA的含量分别呈极显著(P<0. 01)正相关和极显著(P<0. 01)负相关。供磷水平过低、过高对植株生长的抑制是IAA、ZR、GA1+3、ABA含量改变后协同作用的结果。低磷水平下根的生长抑制与叶和根中的IAA、ZR和ABA含量增大和GA1+3含量降低有关,高浓度的GA1+3和低浓度的ABA能促进主根的伸长和侧根的形成,而高浓度的IAA和ZR对根毛的形成及伸长和增加根毛的密度有促进作用。【结论】45 mg·L-1磷水平下刺梨实生苗生长和根系发育最好,主根长度、总根尖数和根的总长度、总体积、总表面积、平均直径、侧根长度和数量、一级侧根密度最大。降低或提高磷水平后植株生长受到抑制,上述根系形态指标随之变小。低磷胁迫下刺梨实生苗根冠比和2、3级侧根密度、根毛密度及长度明显增大。供磷水平变化导致刺梨实生苗叶和根中IAA、ZR、GA1+3、ABA的含量发生改变,并共同对植株生长和根系形态变化产生协同调控作用。根冠比的增大,2、3级侧根密度和根毛密度及长度的增加是刺梨实生苗应对低磷胁迫采取的适应策略,根和叶中高水平的ZR和IAA发挥重要的促进和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河南省郑州市以1年生毛白33泡桐为试验材料,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梢枝顶芽、上部侧枝、中部侧枝和下部侧枝的顶芽内源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中部侧枝顶芽及下部侧枝顶芽IAA的变化趋势一致,变化趋势为"降低-升高-降低",只是上部侧枝顶芽IAA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能会推迟;2)梢枝顶芽、上部侧枝顶芽和下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双峰"形;而中部侧枝顶芽GA3含量呈现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不同部位顶芽ABA含量均是先升高,之后下降,最后在较低水平上趋于稳定状态;4)泡桐不同部位顶芽ZR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不同部位顶芽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及抑制作用;5)8月15日—9月15日,IAA,GA3,ZR,ABA及(IAA+GA3+ZR)/ABA比值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促进生长类激素与导入休眠类激素均较低,泡桐顶芽和其他邻近组织相比其竞争优势在逐渐丧失,内源激素的动态平衡被打破。本研究结果初步探明顶芽死亡与内源激素的关联性,为进一步探讨泡桐死亡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和细胞石蜡切片法,研究光皮桦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芽原基、根原基形成、发育的特点以及光皮桦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5种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阐明光皮桦离体培养过程中芽原基、根原基形成、发育的过程、特点以及内源激素的变化对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所起的调控作用,为建立高效的光皮桦离体培养体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光皮桦离体培养形态建成过程中,芽原基起源于皮层的薄壁细胞,根原基起源于韧皮部内;在芽和根的形态建成过程中,外源激素的添加使光皮桦某些内源激素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芽和根的形态建成起调控作用;内源激素ZR、ABA、IAA,iPA的增加对芽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内源激素IAA、ABA,iPA的增加对根的形成、发育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了油茶组培苗第1、5、8代继代苗和实生苗在移栽培育前3个月中IAA、GA3、ZR和ABA 4种植物主要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分析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组培苗与实生苗各器官中GA3、ABA和IAA含量分布趋势一致,只有内源ZR分布水平有差异。组培苗刚移栽时各器官中IAA、GA3、ZR含量都远高于实生苗,而ABA则低于实生苗;移栽1个月后,组培苗各器官中IAA、GA3、ZR含量骤然下降;此后继续培养的2个月中,组培苗各器官激素水平略有回升或维持平稳,但都略高于实生苗。移栽后,实生苗和组培苗叶片组织中ABA/GA3(K值)和ABA/(GA3+IAA+ZR)比值变化都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组培苗K值降低幅度大于实生苗,移栽培养3个月后K值与实生苗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生根率和成活率的影响,探讨金叶银杏的生根机制,为金叶银杏苗木扦插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通过NAA和IBA处理金叶银杏硬枝插穗,检测它们对插穗的生根状态、生根指标及IBA对扦插过程中插穗皮部可溶性糖、抗氧化酶、激素含量的影响,探究金叶银杏硬枝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结果】1)金叶银杏插穗愈伤组织诱导期和形成期、不定根发生期和形成期分别在插后的20~26、26~42、42~53、53~79 d。2)800 mg·L^-1 IBA和400 mg·L^-1 NAA+400 mg·L^-1IBA(混合)处理的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期及生根率与根数都较其他相应处理的效果好,其中生根率分别达64.4%和51.1%;不定根数分别达8.6条和9.3条。3)插穗生根过程中(500 mg·L^-1 IBA处理)基部韧皮部的SOD、PPO活性在插后40、60 d达到高峰,均比对照提前20 d达到峰值;插穗的POD活性出现上升-下降-升高的趋势,插穗可溶性糖也出现升高-下降-升高的趋势,但时间点不一致;而淀粉的含量出现下降-上升的趋势。4)生根期间插穗基部韧皮部的IAA含量出现了2个峰值和一个谷值;而ZR含量在第40天达到峰值后下降;GA含量先下降后上升;ABA含量在插后的前期高后期低,且值都低于同期对照。IAA/ABA比值在插后的第40天(愈伤组织形成期)达到谷底,后又上升(不定根形成期)。IAA/GA在插后的40~60 d内快速上升,80 d后又开始大幅下降;IAA/ZR值在扦插愈伤组织形成期(40 d)呈下降趋势,到60 d时(不定根发生期)又急剧上升到峰值。【结论】高活性的SOD和POD有利于插穗初期愈伤组织的形成(40 d),高活性的POD与PPO有利于不定根的形成(60 d)。较高的IAA含量是保证愈伤组织形成(20~40 d)的必要条件,不定根形成期(60 d)需要较高的IAA/ZR、IAA/ABA、IAA/GA比值。本研究为金叶银杏扦插繁殖技术和生根机理的研究及金叶银杏苗木的快速繁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枸杞果柄分离力与果实、果柄形态及内源激素间的关系,从而为枸杞鲜果新品种选育及其鲜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蒙杞2号和宁杞7号为试材,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果实与果柄中ABA、IAA、GA_3、ZR的含量,分析了枸杞果实发育期内果实与果柄的形态及内源激素和果柄分离力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果柄分离力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而不断降低,其与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间均有显著的负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771、-0.862、-0.883;果柄分离力与果实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高,而与果柄中各内源激素的相关系数均较低。果实中的ABA含量在果实膨大初期开始上升,至果实成熟期,蒙杞2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下降,而宁杞7号果实中的ABA含量仍较高;果实中的IAA含量逐渐下降,并显著低于果柄中的IAA含量,蒙杞2号果实中的IAA含量低于宁杞7号果实中的IAA含量;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逐渐下降,且宁杞7号果实中GA_3与ZR的含量均高于蒙杞2号的;果柄中GA_3与ZR的含量变化均不明显;ABA、GA_3、ZR在宁杞7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均高于其在蒙杞2号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宁杞7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也高于蒙杞2号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文中综合分析认为,ABA、GA_3、ZR在枸杞果实与果柄中的含量比和果实中ABA/(IAA+GA_3+ZR)之值均高可能是导致果柄分离力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库尔勒香梨花器官不同部位内源激素含量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库尔勒香梨果萼脱落与内源激素含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人工干预库尔勒香梨内源激素的分布,提高其脱萼率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以库尔勒香梨花、鸭梨花为试验材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了库尔勒香梨脱萼花、宿萼花和鸭梨花器官不同部位(花柱、子房上部、子房下部)中IAA、ZR、GA_3及ABA的含量,并对其进行了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第4花序位的脱萼率最高,第1花序位的宿萼率最高。子房中的IAA、ZR及GA_3含量过高均会导致库尔勒香梨果萼宿存,子房下部IAA及ZR的含量过高对果萼宿存均有显著的影响;花柱中ABA的积累增多会导致果萼宿存;子房中ABA的含量高有利于果萼脱落。库尔勒香梨不同序位花器官中IAA、ZR、GA_3和ABA的含量分布均不同,且其均在花期即参与果萼脱落的调控,库尔勒香梨脱、宿萼花的IAA、ZR、GA_3和ABA含量分布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