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安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鹫峰山脉、太姥山脉和洞宫山脉之间,葡萄野生种质资源丰富,在高岭村尚存1株800年葡萄古树.当地特产的福安刺葡萄由野生葡萄驯化而来,2009年福安市农业局经济作物站、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等单位从福安刺葡萄栽培群体中筛选出优良单株,暂定名为惠良刺葡萄.  相似文献   

2.
紫秋葡萄丰产稳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秋葡萄,别名高山刺葡萄,原产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木叶溪乡和大树坳乡一带高山上,为当地特色优良葡萄品种。此品种适应性好,抗逆性强,易栽培,产量高,鲜食口感好。目前,在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栽培面积2333hm2,年产量7万~10万t,产值1.4亿~2.1亿元。1生物学特性嫩叶淡紫红色,叶片近  相似文献   

3.
葡萄在植物学分类上属于葡萄种葡萄属。葡萄属植物在不同生态条件下,形成了三大类群,即东亚种群、美洲种群、欧亚种群。欧亚种与美洲种杂交育成的为欧美种。美洲种群原产北美东部和加拿大南部;欧亚种起源于西亚、东欧和北非;而东亚种群起源于我国的就有10多种,如山葡萄、刺葡萄、毛葡萄等。我国南方雪峰山区一直野生分布着大量的属东亚种群的地方葡萄品种。周边的农户各自从中选出10多个品系,在庭院或房前屋后种植。我们从1998年开始注意到这些刺葡萄,并经过连续4年观察、试验、对比,从中选育出系列品系,其性状表现稳定,其中一品系综合性状…  相似文献   

4.
湘刺1号是从怀化市中方县桐木镇选育得到的野生刺葡萄新品种。两性花,果实可用于鲜食及酿酒。果穗呈圆柱形,松紧适中,果粉中等厚,平均穗质量220 g,平均单粒质量4.4 g,成熟时果皮呈蓝黑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可达17.5%。使用9对简单重复序列标记检测,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遗传特异性。该品种抗旱性强,耐高温高湿环境;对黑痘病、白粉病等具有较高的抗性,但不抗霜霉病;抗虫性强,但不抗根瘤蚜。适宜栽培于湖南、贵州、四川等地,春、秋两季可种植。坡地环境会影响湘刺1号的果实品质,建议尽量选择在地势相对平坦的环境种植。  相似文献   

5.
《果农之友》2007,(8):11-11
由杜邦公司、木叶溪乡农技推广站以及该乡葡萄协会共同出资组织的紫秋葡萄栽培技术培训班在湖南怀化市芷江县木叶溪乡政府正式开课,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专家们的详细讲解,学员们深刻地认识到当前紫秋葡萄生产的发展趋势品种特点、生育期特点,特别是对目前葡萄园新型农药做了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毛葡萄优良雄性单株(系)"YS-1"组培快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南方岩溶地貌石山地区天然生长有大量的野生毛葡萄,用毛葡萄浆果做原料酿造的葡萄酒受到消费者青睐。合理开发利用毛葡萄资源,筛选优良单株并在当地产区发展人工栽培,是促进山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毛葡萄雌雄异株,扦插繁殖成活率很低,人工栽培着果率低。野生状态的毛葡萄种源混杂,雌雄株分布不合理及花期不一致,部分雄性花粉发芽力较弱,这是造成野生毛葡萄着果率和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毛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设迫切需要繁育大批量毛葡萄雌能花优良单株配套优良雄株种苗。为此,1990年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抗病、耐热葡萄资源引种、筛选及创新利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刺葡萄是葡萄属东亚种群下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但长期以来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近年来,在对湘西刺葡萄野生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选育出葡萄新品种‘紫秋’2004年秋通过现场评议,2005年2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并登记。  相似文献   

8.
紫秋葡萄白腐病的发病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秋(刺)葡萄(审定名)原是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大树坳乡高山组的一种野生葡萄,属于南方刺葡萄中的一种.1999年经过紫秋葡萄研究所的正式推广,成为南方山区高温、高湿、低光照生态环境下选育成功的晚熟鲜食刺紫秋葡萄良种.紫秋葡萄系列品种的选育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种、欧亚种独霸中国葡萄园艺栽培品种的局面,填补了中国南方无自主栽培葡萄品种的空白,是对葡萄栽培理论及葡萄育种材料的重大贡献.该品种具有抗逆性强、早结丰产、风味浓郁和耐贮运等特点,贵州、重庆、湖北、广西等邻近省区市已大面积引种栽培,引种推广面积已达2 000 hm2,成为了在长江流域示范推广的主要品种之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刺葡萄Vitis davidii Foex为真正葡萄亚属东亚种群的一个种,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华中、华南及西南等地,湖南省西部和南部山区分布较多,但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近年来在对湖南怀化野生刺葡萄种质资源调查中选出水晶刺葡萄.并已在怀化地区进行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0.
葡萄酿酒新品种NW 196在南宁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广西是东亚种群葡萄重要的原产地之一,近年来利用野生毛葡萄为原料酿造的葡萄酒供不应求,需要解决原料供应.广西气候条件不适宜欧亚种葡萄品种生长,而当地栽培的野生毛葡萄为雌雄异株且扦插育苗成活率低、果穗和果粒较小、浆果含酸量偏高、产量很低,不能满足需求.  相似文献   

11.
山葡萄新品种“左山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兴桂  孙克娟 《园艺学报》1991,18(3):281-283
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冬季气候严寒,葡萄均需下架埋土防寒。已有山葡萄虽很抗寒,但结果系数低,果穗、果粒均小,产量极低,扦插又不易生根。为此,从1974年开展了野生山葡萄的选种工作,以期获得丰产优质、扦插易于成活、抗寒性强的酿酒新品种。 一、选育经过 ‘左山二’是1974年在黑龙江省尚志县苇河镇志成村的野生山葡萄(Vitis amurensisRupr.)资源中,选得的‘74003’单株繁殖而成的无性系。当年11月采集成熟的一年生蔓,1975年繁殖自根苗并定植于优良品系比较鉴定圃。扦插较易生根。自1978年开始,同时进行果实性状、农业生物学特性观察和酿酒试验,至1980年结束观察。1979年定植自根苗100株,结果后进一步观察确认其农业性状和酿酒品质均优。1984年在所内扩繁8.6亩,同年在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吉林省通化市园艺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区域适应性鉴定。1989年3月由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新品种,定名为‘左山二’。  相似文献   

12.
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的怀化市,近年来快速发展刺葡萄新品种紫秋,面积已达1 867 hm2。紫秋刺葡萄已推广到贵州、湖北、重庆等省(市),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衡阳市、邵阳等地(市)也引种栽培,推广面积已达1 000 hm2。灰霉病是怀化紫秋刺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近两年在一些葡  相似文献   

13.
‘北国紫晶’新品系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2001年以‘左山二’ב双庆’杂交育成,经过吉林省部分地区的栽培试验,性状优良稳定,抗寒,抗霜霉病。山葡萄‘双庆’是我国至今发现的唯一野生两性花山葡萄资源,其发现奠定了山葡萄两性花育种的基础[1];‘左山二’是从野生资源中选育的山葡萄雌能花品种,其抗病、低酸[2]。‘左山二’ב双庆’组合的选配目的就是要选择一个低酸的两性花山葡萄品种(系),能够单品种酿造全汁干红的纯系山葡萄优良品种(系)。其产量780.0~1 120.1 kg/666.7 m^2,平均果穗重185.2~203.9 g,平均粒重1.44~1.61 g。单品种原汁干酒酒度12.5%vol,残糖3.70 g/L,总酸7.80~8.30 g/L,干浸出物23.50 g/L。  相似文献   

14.
河南野生葡萄属植物资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葡萄属(VitisL.)野生水果是非常重要的种质资源,是纯天然、无污染、富含营养的野生水果,还是栽培葡萄优良的抗性育种材料,因而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采用踏查的方法,观察记载野生葡萄属植物的综合性状。超过1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野生葡萄属植物共有14种3变种,其中9种3变种可以直接食用。对野生葡萄属植物的分布、生境、果实性状、利用价值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 Rehd.为葡萄属东亚种群的野生种,雌雄异株,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广西、广东、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广西都安、罗城等县人工种植的毛葡萄普遍表现营养生长过旺,着果率低,果穗稀疏,松散,产量低,稳产性能差。毛葡萄与欧亚种酿酒葡萄远缘杂交后代“南珍珠”,不仅酿酒性状优良,且具有两性花,着果率高,果穗紧凑,高产稳产等特性。本文对毛葡萄(雄株)及其远缘杂交种后代“南珍珠”的花粉进行低温保存,及不同天气和培养条件对萌发影响的分析比较试验,旨在揭示两者授粉着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高雪山葡萄     
《现代园艺》2009,(8):I0001-I0001
南方高山葡萄(审定名:紫秋葡萄)是中国湖南芷江县大树坳乡高山组的一种野生葡萄,在1999年经过大树坳乡高山葡萄研究所正式推广.是南方山区高温、高湿、低光照生态环境下选育成功的晚熟鲜食刺葡萄良种。2001年首次在我市“农博会”亮相,2002年在湖南卫视“乡村发现”栏目等媒体做了专题报导。南方高山葡萄系列品种的选育成功是“物种的天堂”继杂交水稻、冰糖橙、大红甜橙、金秋梨、无核碰柑、红玫瑰杨梅等稀世珍品后,  相似文献   

17.
对新疆喀什引进栽培的红地球、黑大粒、巨峰及美人指葡萄的果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4个供试品种在喀什地区都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果穗、果粒形态表现出了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丰富了当地葡萄栽培品种。但供试各品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偏低,果粒偏小,分析主要原因是当地有关葡萄生产、科研与技术推广相对薄弱的现状,影响了品种的果实特性,当地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葡萄套袋技术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葡萄果实生产要求无农药污染及颜色鲜艳、含糖量高的商品。但在一般栽培条件下的果实生长中,多次喷药及受灰尘杂物的污染,果穗上常常沾满了农药和杂物,从而降低了商品质量。生产中主栽葡萄品种的成熟期比较集中,葡萄不易贮藏,市场供应期较短。已成为葡萄栽培中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自1994年开始进行了有关葡萄套袋技术的试验。1996年在河北省南、北两个试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试验地及品种本试验分别于石家庄市葡香园(海拔39m,年均气温13’C,巨峰8年生,记架、行株…  相似文献   

19.
刺葡萄Vitis avidii Foex.原产中国,属东亚种群,是我国特有的珍贵野生葡萄种类,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福建、浙江、云南、贵州、四川、湖北等南方省区,常生长在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沟谷、杂林或灌丛中,适应高温高湿环境,抗病虫、抗逆性强,浆果可鲜食、酿酒等。刺葡萄是商品化栽培开发和葡萄抗湿热、抗病害育种中,值得重视的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资源,特别是其中的两性花类型。  相似文献   

20.
毛葡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光武 《广西园艺》2003,(3):J014-J015
毛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的东亚种群 ,落叶藤本果树。在桂西、桂北均有分布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素有“毛葡萄之乡”之称 ,目前人工栽培和野生资源有6 6 7hm2 。笔者在生产第一线指导并种植毛葡萄多年 ,有所体会 ,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供读者参考。1 生物学性状1 1 果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