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探索适宜于钩藤幼苗生长的遮阴条件,从而为钩藤人工种植技术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以苗龄为1 a的钩藤为材料,分别设置了轻度遮阴(透光率55%~75%)、中度遮阴(透光率25%~35%)、重度遮阴(透光率5%~15%)等处理,以全光照作为对照(CK),就不同遮阴处理对钩藤幼苗生长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于定植90 d后测定其形态指标(株高、茎粗、叶面积、叶片数量、分枝数、比叶重)和生理生化指标(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含水量、可溶性总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轻度遮阴处理的钩藤幼苗其株高、茎粗和分枝数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中度遮阴和重度遮阴各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可溶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大小均表现为全光照轻度遮阴中度遮阴重度遮阴;叶片含水量、叶绿素总含量均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气孔导度表现为轻度遮阴全光照中度遮阴重度遮阴;丙二醛含量表现为轻度遮阴中度遮阴全光照重度遮阴。综合分析钩藤幼苗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后认为,透光率为55%~75%的遮阴处理更适于钩藤幼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遮阴对多年生油用牡丹品种“凤丹”根系生长的影响,以油用牡丹品种“凤丹”为材料进行了试验,设置5种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不遮阴(CK)、透光率为全光照的85%(Z1)、70%(Z2)、55%(Z3)和40%(Z4),并对不同处理下油用牡丹根系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凤丹”牡丹幼苗根系总根长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根系总表面积、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根系丙二醛含量则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Z1处理的根系总表面积和可溶性糖含量较对照显著升高,其根系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当透光率为全光照的50%~65%时有利于根系维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综上所述,试验条件下透光率为全光照85%的轻度遮阴处理有利于“凤丹”幼苗根系保持良好的生理活性,透光率≥55%时显著抑制牡丹根系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采用遮阴网设计透光率分别为25%、50%、100%三种光照条件对桃叶杜鹃(Rhododendron annae)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和光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50%透光率、25%透光率和100%3种条件下培养桃叶杜鹃幼苗90 d后,其苗高和地径的大小都为:透光率100%<透光率25%<透光率50%。桃叶杜鹃在50%光照条件下,叶绿素a、叶绿素 b 及总叶绿素含量最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最低,各类酶活性也是最低;50%光照条件下桃叶杜鹃的光合速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和25%光照条件下的光合速率(p <0.01),比全光条件高29.58%,比25%光照条件高166.67%;气孔导度也显著高于全光照和25%光照下的气孔导度,比全光照高14.29%,比25%光照高33.33%。  相似文献   

4.
黑麦草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麦草进行不同浓度N aC l溶液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黑麦草叶片在幼苗期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过氧化脂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处理下,黑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过氧化脂质、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2年生落叶松幼苗进行不同的遮阴处理,测定华北落叶松叶片内可溶性糖、蛋白质、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伴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可溶性糖与蛋白质含量相应减少。与此同时,为了保护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叶绿素b的含量逐渐增多。华北落叶松幼苗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但适度的遮阴可促进光合作用的高效进行。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浓度Na2SO4溶液分别处理2年生金露梅扦插苗,测定盐胁迫后金露梅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随盐胁迫强度的增加,金露梅的高生长量以及叶片的肉质化程度、膜透性、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研究证实膜透性、丙二醛及游离脯氨酸含量是金露梅3个重要的耐盐生理指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对轻度盐害具有调节作用,可作为金露梅耐盐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光照强度对贵州兔眼蓝莓果实品质的影响,选取粉蓝(Powderblue)、灿烂(Britewell)、芭尔德温(Baldwin)、梯芙蓝(Tifblue)4个品种进行野外试验,试验设置了100%、80%、60%、40%全光照4种不同光照处理,并测定在不同光照处理下不同品种蓝莓果实品质变化。结果表明:(1)轻、中度遮阴增大了粉蓝和芭尔德温的果实质量和体积,却减小了梯芙蓝和灿烂的果实质量和体积;(2)在自然光照条件下4个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基本相同,都在2.13 mg/g左右;遮阴降低了蓝莓果实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其中芭尔德温降低幅度最大,梯芙蓝降低幅度最小;遮阴显著降低了各品种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3)各品种总酚物质、类黄酮、花青素、维生素C含量整体上都随光照强度的减弱而降低;在100%全光照条件下,粉蓝和梯芙蓝总酚物质、类黄酮和花青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余品种,芭尔德温维生素C含量最高。综上所述,遮阴显著降低了蓝莓果实的营养和保健价值,不同品种间蓝莓果实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建议在生产栽培中要保证蓝莓树体光照充足,以促进果实的生长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3种藤本植物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1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控水法,测定其在不同水分梯度条件下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ond)、保护酶(SOD、CAT)、脯氨酸(Pro)、可溶性糖(SS)、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SP)、叶绿素(Ch1)等9个指标的变化;并利用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不断增大,3种藤本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SOD、CAT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根据隶属函数值的比较,抗旱能力为:常春藤>扶芳藤>常春油麻藤。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不同光照条件下野鸦椿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和光合生理特性,探讨野鸦椿幼苗生长发育的最佳光照条件。采用遮光方式模拟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光30%、60%和90%),研究野鸦椿幼苗的生长、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生理指标和光合日变化等光合特性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遮光程度的增加,野鸦椿幼苗的生长量均高于对照,以遮光60%的苗高、地径、根长、根幅的增幅最大;遮光30%、60%处理下其生物量积累较多,植株长势良好,叶色较深;遮光处理后,野鸦椿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Chla+Chlb)的含量增加,叶绿素a/b值降低;遮光处理使野鸦椿幼苗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增加;遮光30%、60%处理条件下,叶片中MDA的含量显著低于全光照和遮光90%;随着遮光程度的加强,光合速率不断下降,以遮光30%处理下光合速率较高。因此,在育苗生产中,建议有效辐射强度保持在遮光率为30%~60%的范围,可培育出优良健壮的野鸦椿苗木。  相似文献   

10.
盐碱胁迫对牛叠肚幼苗渗透调节物质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牛叠肚幼苗对盐碱胁迫的生理适应性,以盆栽牛叠肚组培苗为试材,就不同浓度的NaCl、Na2SO4、NaHCO3和Na2CO3胁迫处理对其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部分有机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中性盐(NaCl、Na2SO4)和碱性盐(NaHCO3、Na2CO3)的胁迫处理下,牛叠肚叶片叶绿素的合成中均出现了"低促高抑"的现象,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对叶绿素的合成并未起到直接作用。在单价盐碱(NaCl、NaHCO3)的胁迫处理下,牛叠肚幼苗主要通过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的交替积累来发挥其渗透调节功能;在二价盐碱(Na2CO3、Na2SO4)的胁迫处理下,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的积累趋势各异,其中,在Na2CO3胁迫条件下三者同步积累,共同发挥其渗透调节功能,而在Na2SO4的胁迫处理下,牛叠肚幼苗主要通过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彼此协同作用来降低盐碱伤害,并且二者的积累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相似文献   

11.
以油茶品种XL67、XL1、CK为试材,对其叶绿素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年变化规律及对净光合速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品种叶绿素总量年变化趋势为:XL67XL1CK,3个品种叶绿素a/b的总体变化趋势为:XL67CKXL1。3个品种可溶蛋白含量年均值变化趋势为:CKXL1XL67。净光合速率与chla、chlb及chlt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0.888、0.963;与可溶蛋白含量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油茶对低磷胁迫的生理生化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P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营养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细胞膜磷脂的组成、光合磷酸化和氧化磷酸化中P的循环、能量的形成等生理生化过程,与植物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和三者相互转变都有密切的关系[1-2].P作为限制植物生长的障碍因子也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4].不同类型植物利用土壤P素的能力不同[5],近年来,如何充分挖掘植物自身潜力来提高P的利用效率已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3.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芍药科,芍药属,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20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王莲英,1997;李嘉钰,1998)。牡丹生长耐旱怕涝,过多的土壤水分易造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银杏叶片部分渗透调节物质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模拟夏季高温条件下,研究了2年生盆栽银杏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叶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随着温度的回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和Pro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说明银杏对短期变温做出了快速反应,即银杏叶中上述渗透调节物质代谢的水平和途径发生了一系列的适应性变化。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对变温较敏感,对前期升温过程中的渗透调节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而可溶性糖和Pro对变温的敏感性较差,但对后期高温的渗透调节起到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花品种,以烈香、六角大红、克瑞墨、金花茶、五色赤丹、迪斯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全光照、遮阴率50%、遮阴率70%、遮阴率90%)对植物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生长特性、叶绿素含量、生物量积累等方面来看,全光照条件下品种迪斯、克瑞墨的生长表现最好,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均影响各品种的生长。最终筛选出品种迪斯、克瑞墨作为耐晒性较强的山茶品种。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低温胁迫过程中蓝靛果忍冬渗透调节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设6个温度胁迫梯度(-15、-20、-25、-30、-35、-40℃),处理9个蓝靛果忍冬品种的1年生枝条(蓝鸟、伊利亚特、炭火、谢丽娜、加洛奇卡、落火炭、别列里、蓝纺锤及阿索里),研究品种间在不同温度下生理指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气温降至-15~-25℃时,蓝纺锤和落火炭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气温降至-30~-40℃时,落火炭、谢丽娜和别列里可溶性糖含量最高,伊利亚特、加洛奇卡和落火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蓝纺锤、伊利亚特和落火炭游离脯氨酸含量最高;在新疆最低气温条件下(北疆气温在-33~-41℃,南疆气温在-19.4~-32.9℃),落火炭更适宜种植于新疆地区。  相似文献   

17.
以常见的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3个杏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自然低温和人工低温下对其枝条中的丙二醛(MDA)、游离脯氨酸、可溶性蛋白3个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温度下降,MDA含量呈上升趋势,抗寒性差的品种MDA含量高于抗寒性强的品种;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明显增加,且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幅度大于抗寒性差的品种;3个品种抗寒性排序为:串枝红沙金红兰州大接杏。  相似文献   

18.
为给春季核桃种质抗寒性的鉴定及核桃抗寒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甘肃省成县栽培的普通核桃(香玲、中林1号、辽核4号、陇南755、陇南15、强特勒、土莱尔、清香)、美国黑核桃及美国长山核桃等核桃种质展叶期的叶片为材料,将其叶片分别置于4、0、-4、-6、-8℃的低温冷藏柜中进行胁迫处理,以大田自然生长的叶片为对照,测定其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并根据相对电导率结合Logistic方程计算叶片的半致死温度(LT5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核桃种质的抗寒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测定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相对电导率逐渐升高,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呈正相关关系,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与核桃种质的抗寒性却均呈负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核桃种质抗寒性影响最大的指标是相对电导率,其次分别是可溶性糖和丙二醛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小;根据综合抗寒指标排序,供试核桃种质抗寒性的强弱顺序为: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辽核4号>清香>陇南755>土莱尔>中林1号>陇南15>香玲,这与其半致死温度(LT50)的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供试核桃种质可聚为3类:美国长山核桃、美国黑核桃、强特勒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强的种质;辽核4号、陇南755、土莱尔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强的种质;中林1号、清香、陇南15、香玲等聚为一类,此类属于抗寒性较差的种质。聚类分析结果与田间观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外源IAA对油茶芽苗砧嵌合体愈合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茶芽苗砧嵌合体为试验材料,用IAA 100、200、300 mg.L-1浸泡接穗20 min,以清水浸泡为对照(CK),研究外源IAA对油茶芽苗砧嵌合体死亡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保护性酶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外源IAA处理的嫁接苗死亡率低于对照,其中以IAA 300 mg.L-1处理效果最好。在愈合过程中,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呈增长的趋势,IAA 200、300 mg.L-1处理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增加的速度比对照快。经外源IAA处理后,油茶嫁接苗叶片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幅比对照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高于对照;超氧化物酶(POD)活性比对照提前出现双峰;愈合前期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小于对照,愈合后期高浓度外源IAA处理的则大于对照。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糖含量、SPAD值、PPO和SOD活性是通过影响可溶性蛋白含量而影响嫁接苗的愈合。采用外源IAA处理油茶芽苗砧嵌合体的接穗,操作简单,效果良好,丰富了油茶苗木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