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抗虫棉品种的普及与大面积在生产上使用,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棉田用药量大幅度减少,棉花生产成本逐年降低,棉花品质、产量提高,棉农收益增加。从1996年至今,抗虫棉对全国的棉花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中国产棉大国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近年来,抗虫棉在生产出现了早衰现象,许多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两种说法:其一为病害,认为抗虫棉从品种选育开始,注重抗虫性状选育,忽视抗病性状,因此抗虫棉抗黄枯萎病性能差,大面积推广抗虫棉,降低了棉田的抗病性,造成棉花早衰;其二为生理失衡,认为抗虫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前期承载蕾铃过多,导致生理负荷重,营养物质和内源激素失衡,且抗虫棉对钾素反应敏感,后期棉株营养生理失调,典型表孽现是后期缺钾引发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2.
2007年棉花早衰原因探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乌溪镇棉花发生大面积早衰,给棉花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主要是红叶茎枯病、灾害性天气及钾肥用量不足造成的,尤其是杂交抗虫棉对钾肥的需求较为敏感,重施钾肥是预防该病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1.抗虫棉早衰的原因 1.1施肥不合理,造成棉田缺钾.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量大,其中钾肥需求量尤为重要,钾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纤维素合成,使输导和机械组织得以正常发育,从而增强植株抗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的发生.而传统农民施肥过程中,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致使土壤养分在失衡条件下,更加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  相似文献   

4.
1.抗虫棉早衰的原因 1.1施肥不合理,造成棉田缺钾.抗虫棉增产潜力大,需肥量大,其中钾肥需求量尤为重要,钾能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和纤维素合成,使输导和机械组织得以正常发育,从而增强植株抗性,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钾不但能延长叶龄,同时也能有效防止生理性红叶茎枯的发生.而传统农民施肥过程中,重施氮肥、轻施磷、钾肥,致使土壤养分在失衡条件下,更加失调,不利于抗虫棉的生长发育,易形成早衰.  相似文献   

5.
选择转基因抗虫棉和常规棉品种10个,在田间小区试验条件下,分别系统调查了红叶茎枯病的发病程度。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品种感病程度高于常规棉。说明近年棉花红叶茎枯病加重与品种更替密切有关。病情指数差异统计分析结果,品种间存在极显著差异,为抗病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1998、1999年两年在麦盖提县对我国“863”项目选育一批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与对照进行了对比试验,调查评估了抗虫棉品种在新疆南疆棉区的丰产性、抗病性、抗虫性及适应性。结果表明:丰产性在抗虫棉品种间及对照间差异较大,8个抗虫棉品种对二代棉铃虫具有较高的抗性,抗虫性在抗虫棉品种间有差异,但均优于对照;抗病性在抗虫棉品种间有差异,但均劣于对照,纤维品质、绒长均在29mm以上,比强度3号、5号抗虫棉品种和对照品种在21cN/tex以上,抗虫棉品种前期生长势不如对照,后期早衰。  相似文献   

7.
威县是河北省植棉大县,常年植棉在70万亩以上。棉花产业是威县经济支柱产业。近几年随着抗虫棉的推广和应用,棉田病虫危害发生了新的变化,棉盲蝽、蚜虫、棉蓟马,红叶茎枯病、黑斑病、褐斑病危害呈上升趋势,棉花早衰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实现棉花优质高产,根据近几年棉花生产经验,总结棉花防病、防虫、防早衰综合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8.
1抗虫棉早衰原因 1.1品种原因。抗虫棉与普通棉花相比前期生长慢,营养生长不足,生殖生长提前且结铃集中,生理负荷过重,后期如遇干旱病害等不良条件易引发早衰。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抗虫棉品种多为生育期125~130d的品种,加之地膜棉的广泛种植促使生育进程加快、早发。很多农民不能依据其特性科学运筹肥水和管理,早发往往诱发了后期的早衰。  相似文献   

9.
棉花早衰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棉花早衰原因1.1品种因素。转基因抗虫棉,早熟性和结铃性突出,产量较高,易管理,但对土壤质地和水肥投入要求较高,抗逆性差,中后期早衰现象严重。另外,品种更新换代慢,品种种性退化也是导致棉花后期早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抗虫棉0899为冀棉958改良系,2008年在农5师91团示范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单株结铃性强,丰产性好,抗旱不早衰,抗耐枯黄萎病,纤维品质较好。一、品种特性1.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抗虫陆地棉,植株塔型,Ⅱ式果枝。叶片中等略偏小,叶面光滑,叶片上举,单株结铃性强,结铃集中,铃卵圆形、中等大小,单铃重5.5  相似文献   

11.
<正> 1 选择高产品种 首选杂交抗虫棉。因为其杂种优势突出,抗虫、高抗枯黄萎病、抗逆性强,增产明显,可比一般抗虫棉增产25%以上。其次可选一般抗虫棉品种,加以科学管理,也可达到理想的高产水平。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抗虫棉的推广,棉花早衰的现象十分普遍,抗虫棉表现比非抗虫棉更易早衰。抗虫棉易早衰的主要原因:抗虫棉有效控制了棉铃虫的为害,蕾铃脱落大大减少,生殖生长旺盛,结铃早而多,势必消耗植株体内大量养分,故易引起早衰;抗虫棉导入抗虫基  相似文献   

13.
棉花红叶枯病是一种非生物因素引起的生理性病害。1998年8月南疆阿克苏地区阴雨天气持续多天,导致红叶枯病普遍发生。叶片褪绿转变为红色,吐絮提前10-15天,铃重减轻,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和棉花纤维品质。过去一些研究认为红叶枯病是由于缺钾所引起的,与肥料中缺钾有直接的关系[1]。本文拟对土壤中含钾丰富的南疆棉区,发生红叶枯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1材料与方法1.l材料试验在阿拉尔垦区和沙井子垦区进行。供试品种为中棉所23和新七90-l,分别于8月27日、9月5日、9月10日取正常棉株与病株的果枝倒二叶测定分析。1.2方法1.2.…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抗虫棉叶片光合特性和内源保护酶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个转基因抗虫棉及其受体品种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生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7月8日以前,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低于其受体品种,从7月8日~26日,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高于其受体品种;7月26日以后,转基因抗虫棉的光合强度和叶绿素含量递减速率高于其受体品种.研究结果还表明,转基因抗虫棉抗环境胁迫能力差,容易早衰,全生育期内,其MDA含量均高于其相应的受体品种,SOD、POD和CAT酶活性均比其受体品种低.  相似文献   

15.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d,开花期推迟0.4d,生育期延长0.4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抗虫棉品种的生育特征,分析抗虫棉早衰的成因,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抗虫棉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人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18.
转基因抗虫棉农艺性状及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关中棉区10个主要转基因抗虫棉及非抗虫棉品种(系) 材料的生育特性、产量结构性状、抗病性变化等进行了试验研究及分析, 结果表明,转基因抗虫棉与非抗虫棉相比,平均出苗时间推迟0.6 d,开花期推迟0.4 d,生育期延长0.4 d,苗期生长势较弱,产量结构因素指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衣分和单铃质量相差较大.与非抗虫棉相比,转基因抗虫棉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明显加重,枯萎病情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抗虫棉早衰主要是抗虫棉的生育特点与传统农艺措施发生矛盾,棉田生产技术没有随着棉花品种更新而适时改变造成的。在抗虫棉大面积种植的背景下,从改变棉花生态环境入手,协调棉花"源、流、库"的关系,以健根壮株为核心,培养承载能力强的棉花单株个体,根据不同的地力水平配制合理的棉田群体,可有效防止抗虫棉的早衰。  相似文献   

20.
从品种及栽培2个方面分析转基因抗虫棉早衰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早衰的几项关键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