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7 毫秒
1.
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较晚,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上一直没有较大的突破,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汽车必将被智能网联汽车替代。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研发便是汽车企业必须要做的事情。目前,我国大部分车企选择与国外车企进行合资开厂,而相关的技术也会提供给我国车企使用。随着外企技术的融入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有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对智能网联汽车概念、使用扩展、劣势解决方法与未来趋势做出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提升智能网联汽车相关课程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对于培养技术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智能网联汽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模块化教学进行教学优化,并以智能网联汽车专业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技术为研究目标,提出改革方案与优化策略。研究结果对于探索适合智能网联汽车的教学方法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为高等职业院校模块化教学改革提供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指出,支持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加快智能网联汽车基础技术平台及软硬件系统、线控底盘和智能终端等关键部件研发,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汽车远景发展规划中重要的方向。在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中,已开设智能网联汽车方向的学校还较少,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中。现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联汽车模块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装备装调平台的教学模式,探索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有效途径,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智能网联技术是当前的高科技技术,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和科技力量,是《中国制造2025》重中之重的优先发展项目。因此,各省市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中国制造2025》为指导,在十大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施这方面的工作。本文就是从智能网联技术出发,陈述了智能网联技术的含义和应用。之后通过分析国内外智能网联农业装备的发展情况,结合广西农业生产的情况,提出了在智能网联技术的背景下,广西的农业装备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汽车行业也进入了智能化、网络化和电动化的新时代。智能网联技术作为汽车与互联网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深刻影响着汽车产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汽车维修行业。智能网联技术将改变传统的汽车维修方式,为汽车维修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该文重点探讨智能网联技术对汽车维修行业的影响,并提出汽车维修服务供应商应对挑战的相应策略,以适应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越发信息化、智能化,汽车行业同样面临着低碳环保和智能化的要求。在未来,清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会成为主流的汽车模式,而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重要,为此研究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中的应用,能够为今后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提供参考的思路,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在城市运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能提高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质量,推动新型城市运输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分析了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短板,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智能汽车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是近年新增设的比赛项目,智能汽车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与技能大赛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职业院校围绕技能大赛修订智能网联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大赛促进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技术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汽车的发展更加趋向智能化,汽车智能网联系统在众多车型中均有配置,智能交通也为人们所熟知。汽车智能网联系统能够将人、车、道路信息统一起来,实现高效通信。但这个通信过程实际上是信息交换的过程,人车交互、车与车之间的交互,其中包含着驾驶者的身份信息、包含着车辆的实时位置,这些信息都具有隐私性。在智能网联系统的实际应用中,应当对信息安全问题有所关注,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尽力实现安全通信。  相似文献   

10.
基于5G通信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是目前交通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基于5G通信技术进行智能网联汽车系统设计,该系统旨在通过实现车辆间和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实现更高效、安全和智能的交通。系统论述了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并探讨了其在交通安全、交通拥堵缓解、智能驾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讨论了该系统在实现智能交通系统、城市交通规划等方面的潜在作用,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智能网联时代背景下,汽车的发展由传统的操作化变为智能化、网联化。当前汽车的使用量已经十分巨大,在智能网联时代如何做到汽车的营销与服务成为难题,与此同时,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产生人才培养方向与新型市场人才需求不平衡的困境,在解决路径上,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部门共同发力,实施协同创新发展,提高智能网联时代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时代的之下,传统汽车产业不可避免地卷进这场快速的信息革命当中,智能网联汽车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孕育而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出现将为交通行业带来一场的革新。  相似文献   

13.
5G技术即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讯技术标准,目前,已经在多个国家中实现了商业化运营,具有网络延迟小、带宽容量大的优势,能够对无人驾驶、智能交通、AI技术产生革命性影响。本文分析了5G技术的特征,并探讨5G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4.
汽车智能钥匙系统是近年来随着汽车技术升级的迭代的产物,其特点具有便捷性和防盗性,目前该系统已成为中高端车型的标配,市场应用广泛,但汽车智能钥匙系统后市场服务能力还未能完全匹配。现阶段,汽车维修企业缺乏掌握汽车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因此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为提高汽车智能钥匙系统专修技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师资水平,改善办学条件,支持行业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人才的需求,推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助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以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探索书证融通有效途径,探索符合“1+X”证书标准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汽车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因此整个汽车市场对于相关专业人才有了较高需求。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高职智能网联汽车专业需要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明确具体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推动教育工作顺利展开。本文详细分析了高职院校智能网联汽车专业课程体系的建立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汽车制造、控制决策、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关键技术,需要高校教师掌握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以及对应的实践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足的现状已影响到我国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本文以智能网联汽车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教师的师资培训和建设为出发点,结合当前河南工学院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经验,提出保障机制、革新人才引进和培养方式、深度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多元化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的兴起代表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迈进,揭示了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叙述了智能制造的内涵,并根据我国目前智能制造技术的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对目前的智能制造进行必要的总结,以此来展望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目标,讨论我国智能制造的相关视角,凝练智能制造技术的相关内涵。并根据目前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今后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方向,希望借此给我国的智能制造技术以启迪。  相似文献   

18.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大发展环境下骑车人在公路上为易受伤群体的问题,将目标识别作为无人驾驶技术中的关键一环,提出使用YOLOv3算法对骑车人识别算法进行研究.YOLOv3的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为Darknet-53,此种网络结构针对于多种类目标检测适用性强,然而公路骑车人作为单种类目标,Darknet-53网络结构显得冗繁.基于...  相似文献   

19.
农业烘干机可以有效提升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产品质量,为作物的后续储备、加工、运输等环节提供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具有非常广泛的市场需求.农业烘干机依托"互联网+"技术,在设备能耗、产品质量、生产规模、生态环保、人工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智能网联农业烘干机一体化建设,有利于提高生产经营者经济效益,实现政府对作业状...  相似文献   

20.
农业装备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显著提升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减轻劳动强度,已成为智能农业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政策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我国农业装备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迅速,并通过多场景、多层次的示范和应用推动技术熟化,逐步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农业装备自动驾驶技术系统主要包括环境感知、工况感知、决策规划、横向控制、纵向控制等关键技术。本文首先阐述了农业装备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归纳了各技术领域有待解决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结合农业装备自动导航技术产品和自动驾驶技术集成应用两方面,介绍了国内外农业装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和应用情况;从自动驾驶技术分级研究和建立标准规范角度,对比分析了农业装备自动驾驶与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差距,指出了农业装备自动驾驶等级划分的迫切需求。为应对智慧农业生产非结构环境、高精度农艺和强农时约束三大挑战,建议突出农业生产应用中作业精准化和驾驶自动化双重需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装备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应用示范和技术分级等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