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葡萄窖应建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高1.6米,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口,便于贮藏初期通风降温.前后墙各设有30厘米×40厘米排气孔,窖顶设有高1米,长、宽各为60厘米的天窗,各气孔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2001,(10)
1.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窖容积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门高1.6米,宽70厘米。在窖的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降温口,左右墙各设有30厘米×40厘米的排气孔,窖顶设一高1米,长、宽各60厘米的天窗,并安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2)窖内设施窖壁用灰沙或泥土抹光。窖底铺3~4厘米厚的沙子,用于调节湿度。30立方米的地窖  相似文献   

3.
1 建造地窖1.1 窖址的选择与设计 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有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高1.60米、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降温口。前后墙各设有30厘米×40厘米排气孔,窖顶设有高1米、长宽各为60厘米的天窗,按有窗扇铁网,以便通风排气及防鼠害。  相似文献   

4.
夏树让 《农技服务》2002,(10):35-35
<正> (一)建造地窖 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 地窖应建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以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离窖底40厘米,高1.6米,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40厘米的通风口,便于贮藏初期通风降温。前后墙各设30厘米×40厘米排气孔,窖顶设高 1米,  相似文献   

5.
一.建造地窖 1 窖址的选择与设计。葡萄窖应建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以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地下式、窖身东西方向。窖门设在西端。高害底40厘米.高1.6最.宽70厘米。窖东端设一高、宽各为40厘米的通风口.双便储藏初期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各地葡萄栽培面积越来越多。但因葡萄收获季节集中,不易保存,不便运输,甚至来不及加工就烂掉不少,影响果农收入。现介绍一种葡萄窖贮保鲜技术。一、建造地窖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应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在树荫下)建窖,有利于前期降温。窖容为30立方米,半  相似文献   

7.
梨、苹果到了成熟期,应适时采摘,否则落果、烂果、裂果,致使丰产不能丰收。但采摘后一时又卖不掉,贮藏又无固定库房,这样可采取简易贮藏的方法,既可达到延长待销时间,又可达到保鲜增值的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现介绍几种梨、苹果简易贮藏方法,供果农参考。1.土窖贮藏法选择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排水通畅的地方挖土窖。一般挖深1米左右,宽2.4米,长4~6米(可根据所贮量及地方的长短而定)土窖,两侧贮放水果,中间留40厘米宽的走道(也可作排气通道),上面用芦苇或草苫覆盖防风遮阳。2.装箱贮藏法在通风向阳的室内用塑料周转箱或木箱装…  相似文献   

8.
《农家致富》2013,(14):45
一、窖址的选择应选择地势高燥、土质坚硬、易于空气流通的丘陵地带。二、井窖的挖制井窑的窖形种类较多,现介绍一种:先由地面垂直向下挖出一直径60厘米、深3~4米的直井,然后由底部向四周辐射状挖掘,挖出数个高1.5米、长3~4米、宽1~2米的窖室,窖室顶部呈拱形,底部水平或向下倾斜,筑围加盖。三、空窖的管理挖好的新窖,应打开窖口通风换气,排去窖内过高的温、湿度。若是旧窖,在果品贮前1~2周,要彻底清扫和消毒杀菌。一般采用熏蒸杀菌,即1立方米用硫磺10克熏蒸,也可全窖喷洒1%的甲酚溶液,密封2天,通风换气后使用。四、窖藏管理  相似文献   

9.
一、修建贮藏保鲜窖 要求贮藏窖长4.5~5m,宽2m,深2.5m,窖的四壁用砖砌成,墙厚37cm,不用水泥勾缝,顶盖钢筋混凝土槽型板,长2.5m,宽90cmm,厚3cm.槽型板上覆土80cm,以利隔热保温.窖的四角设进气孔,进气孔内径30cm,深度超过窖底30cm,在窖内侧留孔,利用贮藏窖出入口作排气孔,窖口设于窖盖中部,用水泥预制框做成,厚3cm,边长60cm,高80cm.窖内设12根小水泥柱,拉设6层8~10号铁丝,每立方米可贮藏葡萄100kg以上.  相似文献   

10.
窖藏旧窖贮藏前,应在窖底及窖身喷2.5%的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400倍液~500倍液消毒.窖底铺1层细土,每贮25厘米~30厘米厚的荸荠,撒上1层干细土.如此1层荸荠撒1层土,直至离窖口20厘米为止,用干细土封口,再用30厘米厚的泥土封顶成馒头形,盖过窖口,拍实.  相似文献   

11.
王强 《农家顾问》2011,(1):50-50
1.窖藏 旧窖贮藏前.应在窖底及窖身喷2.5%的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消毒。窖底铺1层细土.每贮25-30厘米厚的荸荠.撒上1层干细土.如此1层荸荠撒1层土.直至离窖口20厘米为止.用干细土封口.再用30厘米厚的泥土封顶成馒头形.盖过窖口、拍实。  相似文献   

12.
一般采取沟贮冻藏,其方法是: 1.选择耐寒力较强、丰产质佳的尖叶菠菜,在霜降至立冬前收获。收获时连根刨起捆好。如外界气温尚暖,可放到背阴处预贮或暂时埋在地面假贮,防止根叶风干。待外温显著下降后进行贮藏。 2.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干燥的地方挖贮藏沟。沟长6米、宽1米、深0.8—1米。在沟底中间挖一条宽40厘米、深30厘米的通风沟,与沟两端的通气孔相通,用来通风,上用秫秸盖上。 3.一般在立冬前后开始入沟,  相似文献   

13.
<正>葡萄收获季节集中,且不易保存,不便运输。为了满足冬春季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现介绍利用半地下窖贮藏葡萄的方法。一、建造地窖1.窖址的选择与设计。葡萄窖选择在地势略高、通风良好的地方,最好选  相似文献   

14.
贮藏用的茄子应选晚熟品种的中后期果实,并在其中选取果肉水分含量少、果形整齐、皮较厚、深紫色圆果型的果实。一、窖贮。作窖贮的茄子,以秋延后茄子为宜。由于棚室内温度低,把茄子留在秧上贮存,比采摘下来贮藏保鲜效果要好。因温度低在秧上不能贮存时,应采下来放在温室或地窖贮藏,贮藏前可用30~40毫克/千克的2,4-D或50~80毫克/千克防落素喷洒果柄防脱落。在地面铺一层稻草,上面铺一层塑料薄膜,再  相似文献   

15.
一、窖藏。旧窖贮藏前,应在窖底及窖身喷2.5%的多菌灵或40%甲基托布津400~500倍液消毒。窖底铺一层细土,每贮25~30厘米厚的荸荠,撒上一层干细土,如此一层荸荠撤一层土,直至离窖口20厘米为止,封干细土填口,再用30厘米厚的泥土封顶成馒头形,盖过窖口、拍实。  相似文献   

16.
任志 《农村新技术》2010,(12):72-72
一、建窨方法 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挖东西向底宽1米、上口宽1.2米、深1米、长20米的坑,东西两端留窖门(坑壁的倾斜度视土壤情况而定,防止坍塌)。窖坑四周筑成16~17厘米高的土墙。在南北两侧壁按2.3~2.7米距离相互交错地挖好通风孔,以利必要时通风。  相似文献   

17.
一、地窖保鲜法选择背风向阳、地下水位低的红壤处挖窖。窖的大小根据储量多少确定。窖口用平面石板密封。采果前用100倍液托布津喷雾柑桔。入窖前,须将柑桔表面水分晾干。柑桔入窖后要注意调节窖中湿度,并保持温度在15℃左右。同时,每隔一星期进窖翻果检查一次,将烂果拣去。到次年元月出窖,烂果率一般只有5%右右。二、地沟保鲜法选择地势平坦,排水好的沙质土壤。挖深约30厘米、上宽下窄的平地沟。沟底宽30厘米,上宽90厘米,长度不限。待沟的表土晾至现白时,用0.1%的多菌灵喷洒沟壁和沟底,然后在沟底先铺一层消毒后的茅草,柑桔边采边储,放满沟为  相似文献   

18.
<正>一、建窨方法选择地势较高的地块,挖东西向底宽1米、上口宽1.2米、深1米、长20米的坑,东西两端留窖门(坑壁的倾斜度视土壤情况而定,防止坍塌)。窖坑四周筑成16~17厘米高的土墙。在南北两侧壁按2.3~2.7米距离相互交错地挖好通风孔,以利必要时通风。窖坑挖好后经数日曝晒,使水分蒸发后盖窖顶。先在土墙上每隔1.7米,南北向铺设一根檩,檩上铺17  相似文献   

19.
<正> 1 建窖要求 根据储果量的多少来定地窖面积的大小。在挖好的地窖内设立多层支架,架间距30厘米。地窖四周垒夹墙,每层宽度为33厘米,空隙为40厘米,夹层的空隙距离为25~30厘米,在其空隙中填入锯末或棉籽皮、麦秸。夹墙四周各留1个通风口,使窖内温度保持在0℃~3℃。然后用木棍、苇席等将地窖盖上,再铺上20厘米厚的麦秸,最后用白灰  相似文献   

20.
<正>1.贮藏库(窖)和包装材料的消毒。把包装材料放在贮藏库中,用熏硫方法,每100立方米容积用硫磺3千克,把硫磺与锯末掺和,点燃后关闭门窗,烟熏2天,然后打开门窗通风。也可以用2%甲醛溶液喷洒消毒。2.库内甜瓜的堆码。甜瓜经挑选、分级后装入果箱,搬入贮藏库,堆放整齐。在果垛底放托盘等物,注意堆与堆之间,果垛与墙壁及库顶之间均应留有一定间距,便于通风换气。每立方米可放果实100~150千克,把耐贮藏、晚出库的品种放在库内深处,耐贮性差的靠近库门放置,这样便于管理,出库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