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养鹅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种鹅养殖是鹅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使种鹅的成活率、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达到理想的生产标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必须做好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保证种鹅生产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传统的鹅业生产与消费在国,鹅业文化源远流长。浙江省家禽饲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如今,在浙江绍兴、象山等地已经发展成为鹅业产业集群,在国内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值此2011中国鹅业发展研讨。4月1-2日在浙江绍兴召开之际,与会专对我国鹅业生产、消费、品种资源保护、产化开发利用、养殖模式转变与先进技术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本文对其中的部内容进行编辑整理,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3.
随着洪泽县洪泽湖鹅的养殖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商品化发展的同时,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养鹅业生产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或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鹅消化道线虫病是养鹅生产中较常见的寄生虫病,影响养鹅业的发展.在养鹅业中除做好科学饲养管理外,还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对促进养鹅业的健康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随着我国养鹅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鹅自然繁殖率低、授精率低已成为制约养鹅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开展鹅的人工授精就成为一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对鹅业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鹅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降低种公鹅的饲养比例,降低饲养成本,减少鹅疾病的传染,大幅度提高了良种鹅的遗传性能,加大鹅养殖业生产效益。1人工授精前的准备一般培育种用的公鹅要比需要量多2倍,且应选择年轻旺盛的种公鹅。将公母鹅分区饲养,隔离区面积设80m~2为  相似文献   

5.
鹅业生产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随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草养鹅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养殖户的重视。目前我国鹅的存栏数量已达到6亿只,在我国家禽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生产中只有养好种鹅,才能获得大量优质的种蛋、鹅苗。多年来传统的饲养方式下,种鹅的繁殖率低于鸡和鸭,种蛋受精率偏低,影响鹅业生产的快速发展。随着鹅产品开发  相似文献   

6.
鹅是比较易于饲养的禽类。鹅以食草为主,属节粮型水禽,疾病少,抗病力强,生长快,同时养鹅业具有建设投资少,生产周期短,饲料报酬高,适应性强,产品经济价值高,效益显著等特点。在畜禽养殖中,以肉鹅的饲料报酬最高,饲养最为经济。我国加入WTO后,将对集约化程度高的畜禽产品带来较大的冲击,由于鹅的粗放型饲养特点,鹅产品属绿色食品,因此,养鹅业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是一项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业。1因地制宜发展养鹅业鹅是草食性的水禽,喜食青草,能够充分消化和利用青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其生活习性喜欢在水中洗浴和嬉戏,且…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鹅业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鹅饲养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家禽产品卫生和食品保健要求的提高,鹅业生产的发展得到进一步促进。仔鹅主要采用散养或放牧饲养,饲料以青草为主,很少使用合成添加剂和动物性饲料原料,保证了其肉质的优良。从传统中医观念看,鹅肉性平味甘,具有益气、补虚之功效。加上鹅的羽绒质量和价值高,血具有药用潜力,养鹅投资相对较少、抗病力强等综合优势,就构成了鹅业生产发展的坚实基础。1鹅的存栏量从近年来世界和我国国内的发展看鹅的存栏量都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2001年全世界鹅的饲养量比1998…  相似文献   

8.
王志跃 《中国家禽》2003,25(16):5-7
当前,畜牧业中水禽业的发展特别是养鹅业的发展较为红火。养鹅也由原先的分散饲养逐步向规模化养殖过渡,最近无公害肉鹅生产成了鹅业发展过程中一道新的风景线。无公害肉鹅生产对具体饲养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环境质量和工艺要求是无公害生产的基础,环境质量的达标和工艺要求的实现是无公害肉鹅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幼鹅,在鹅的养殖中,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关键性环节。做好雏鹅的培育,提高雏鹅成活率,将对大力发展养鹅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鹅业生产,提高鹅业生产水平,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只有加强鹅业生产项目的研究,才能出成果,才能不断有新的鹅产品问世,才能有效益。有了效益才能求发展,鹅业生产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也必须依托鹅的产业。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同生同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直接表现于产品和生产水平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但是说到底还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因此,鹅业生产必须始终依靠科学技术才有后劲。为大力推动科技进步,笔者认为目前研究重点:①充分利用我国鹅的遗传资碌,采用现代遗传育种理论和先进测试手段,培育出生长快,繁殖丰高,抗病力强,适应性广,肉质优或产肝性能好,或产羽缄质优等优良品种、品系或杂交配套系。②积极研究鹅的深加工产品,合理地综合利用,生产出更多新型的绿色产品,打开市场,增加效益。如在鹅肉加工风味、保鲜、包装、冷藏技术上,在裘皮加工工艺上,在鹅肥肝的填肥、取肝、保鲜、运输技术上,在增加羽缄的产量上等进行研究。③鹅生产中的实用技术应该因地制宜,根据当地资碌和环境条件、技术力量研究制定一整套切实可行的饲养配套技术(包括饲养制度、饲养方式、免疫程序配方)等。  相似文献   

11.
我国鹅种繁多,不同品种饲养管理方法有所不同,但由于对养鹅的研究较少,养鹅生产技术比较落后。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用肉鹅的需求越来越多,养鹅业因而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养鹅逐渐趋向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养鹅生产在一些农村已成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现将肉用狮头鹅的管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养鹅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养鹅业发展势头不减,并正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养鹅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本文就鹅的品种培育、饲养方式及集约化生产规模、疫病防治、肥肝生产、羽绒生产、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等进行了详实阐述,对引导养鹅业发展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依安县被农业部授予“白鹅之乡”称号,养鹅业蓬勃发展,每年饲养商品白鹅 400万只,饲养户多为养鹅大户、专业户,饲养方式以舍饲快速育肥为主。舍饲快速育肥法是发展规模养鹅业,实现产业化、集约化生产的必然趋势,这种饲养方式生产效率高,育肥均匀度好,商品鹅饲养周期为 2个月,比传统放牧饲养缩短约 70%,提高了房舍利用率,以下就北方白鹅舍饲快速育肥谈几点体会。   抓好育雏关首先选择活泼好动,毛管发光,用手握时有弹力,脐带收缩良好,大小均匀的雏鹅,若大小不均匀,在育肥过程中体重差距大,不能同时出栏。育雏采…  相似文献   

14.
一 内容设置合理,关注宏观与微观发展 本次会议从宏观经济运行、种鹅繁育、商品鹅饲养、饲料生产、疫病防治、环境控制、市场流通等方面,对我国鹅业经济与生产管理、市场形势与产品流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讨。会上,何军教授做了《宏观经济波动与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专题报告;赵万里教授就《发挥种鹅生产性能提高鹅业经济效益》的议题与参会代表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养鹅业起步晚,发展快,势头好。主要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鹅是草食家禽,利用鹅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把草转化为人民生活需要的肉、蛋、毛。对鹅的孵化技术、饲养管理技术、疫病防治技术及鹅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促进了毕节地区养鹅业的发展。当前存在着资金不足、供种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防疫保健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要抓住国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时机发展自己,使养鹅业生产达到360万只的饲养规模,让养鹅业成为毕节地区畜牧业经济中的又一支柱型产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市的养鹅业有了迅速的发展,已占整个家禽养殖业比重的16%以上。目前,我市开展养鹅专业村建设,推行适度规模养殖的试点工作,养鹅逐渐由农村农户的家庭副业饲养方式向一定规模的、专业化饲养的区域特色产业带的良性格局发展。根据这几年来在发展鹅业生产方面形成的经验,了解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正确引导是因地制宜推动鹅业生产健康发展,提高农户养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1农村农户适度规模养鹅的影响因素1.1场地因素:是指影响适度规模养鹅的场地承载力、土地再生资源利用率及养鹅环境的洁化能力。1.1.1养鹅场地承载力:鹅是…  相似文献   

17.
鹅业经营的对策要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养鹅业在北方省(区)悄然兴起,并引起政府、院校及农民的普遍关注。发展养鹅业,不但要从饲养过程人手,而且要在经营上推动鹅业经济的发展,因而必须掌握相应的对策要领。  相似文献   

18.
《山东饲料》2005,(9):6-7
一、中国鹅业生产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鹅的饲养数量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而且呈现出一种迅猛发展的趋势,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雏鹅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的幼鹅,在鹅的养殖中,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关键性环节,做好雏鹅的培育,提高雏鹅成活率,将对大力发展养鹅业生产起到促进作用。雏鹅的饲养管理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将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鹅吃草、节粮,成本低,效益好。我国谚语云:“有草有水好养鹅”的说法。我国幅员辽阔,自然饲料资源丰富,有大量的草山、草坡、滩涂草场,养鹅业正在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方向迈进。但在发展养鹅业过程中,因品种、饲养技术、设施、草源、管理及防疫治病等原因的滞后,整体效益不理想。要提高鹅业生产效益,必须采取以下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