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为了明确温度对二点委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河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研究人员采用室内人工恒温饲养方法,设置16、20、24、28、32和36℃6种温度,研究了不同温度对二点委夜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及雌成虫产卵量的影响,并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研究发现,在36℃的恒温条件下,二点委夜蛾不能完成其发育史。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低温对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Pergande)]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全面了解西花蓟马的生活习性,为其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将西花蓟马分别置于5℃、10℃低温培养箱中,每天观察记录2种环境温度下西花蓟马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研究表明,5℃下西花蓟马不能完成生活史,卵不能正常孵化;1龄若虫可以发育到2龄,但2龄若虫不能继续发育至蛹;蛹能够发育至成虫但成虫不能产卵;10℃下西花蓟马能够完成生活史,但是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上述结果表明,低温导致西花蓟马的发育速度减慢,后代数量骤减,但西花蓟马转移至室温环境后,能够恢复正常生长,说明其具有很强的低温耐受性,防治中应充分注意西花蓟马的这一低温耐受特性,在早春温度回升和其种群数量开始上升时及时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
秦宗林  鄢建 《粮食储藏》1989,18(3):31-39
本试验通过全麦粉饲养,观察了谷蠹在不同温、湿度条件下的生物学习性和个体生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谷蠹的发育温区为18-38℃,32-36℃为最适温度.2、不同温湿度条件下,谷蠹幼虫的龄数不完全一样,在适温范围内,低温低湿时其龄数较多,高温高湿龄数少,通常在3-8龄间变化,但以3或4龄居多.3、不同温湿度条件下,各虫态及幼虫各龄期和世代历期不一样,就虫态而言,以幼虫历期最长,蛹历期最短,就幼虫各龄而论,以1龄历期最长,低温低湿历期长,高温高湿历期短,世代历期在32.52~226.41天之间.4、该虫的发育起点温度和世代有效积温随相对湿度变化而不同,相对湿度为45%、55%、65%、75%、85%时,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20.1、18.4、18、17.7、17.8℃,平均世代有效积温分别为:798.8,768.1,674.8,661.0,642.5日度.5、各虫态之间的转化率随温湿度变化也有差别,高温高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较高(即死亡率低),低温低湿由卵向成虫的转化率低.在供试的温湿条件下,1龄幼虫的死亡率最高,蛹的死亡率极低.一旦化成蛹,几乎都能羽化为成虫.  相似文献   

4.
烟蚜生长发育与温度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10组温度组合条件下研究烟蚜有效积温、发育起点温度、生殖率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若虫期从8℃下的32.54d到26℃下的5.43d。28℃以上,发育受到高温的抑制作用,发育速率降低,28℃、30℃和32℃下若蚜的发育历期依次为6.24、6.68、7.19d。通过直线回归分析,得出烟蚜全代最低发育起点温度为4.86℃,其中若虫和成虫的发育起点分别为5.15℃、3.67℃;并通过非线性回归迭代,得出全代最高发育上限温度为28.47℃,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28.05℃、27.17℃;有效积温为142.86日度,其中若虫和成虫分别为121.95、22.32日度。温度在8~30℃变化时,若虫期的存活率为34.76%~72.92%,32℃存活率降至22.50%。成虫的平均寿命从8℃下的23.42d到32℃时的9.57d。平均生殖率26℃最高为34.56头/雌,32℃最低为13.71头/雌。对确定烟蚜迁飞规律提供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设置三种氮气浓度(78.8%、83.0%和88.0%)和五种温度(19.9℃、25.0℃、29.3℃、34.7℃和39.8℃)的实验组合,在13.3%水分的稻谷上对锈赤扁谷盗卵、幼虫和蛹的生长、发育进行了观察,获得了各虫态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讨论了氮气及温度对发育历期、发育速率等的影响,并分别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甘薯蚁象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相对湿度60%,光周期12:12(L:D)的条件下,分别在20、23、25、28、31℃的光照培养箱中利用无虫薯块饲养甘薯蚁象,观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20、23、25、28、31℃的温度下甘薯蚁象均能完成生长发育,完成一个世代分别需要79.75、57.01、43.36、33.10、31.90天;卵、幼虫、蛹、成虫产卵前期及全生育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1.44、12.37、14.42、17.44、13.58℃,所需有效积温为118.07、233.42、78.41、72.87、515.77日·度。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木薯单爪螨的生态适应性机理,揭示其种群扩散蔓延机制,本研究开展了卵高温胁迫对木薯单爪螨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研究。将木薯单爪螨卵在梯度高温(30、33、36、39、42℃)人工气候箱中处理不同时间(0.5、1、2、4、8、16、24 h)后置于室温(25℃)下饲养,观察其卵孵化率、发育历期、后代性比(雌性百分率)及后代成螨寿命。结果表明:卵高温处理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发育与繁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木薯单爪螨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卵孵化率、后代雌性百分率与后代雌成螨寿命显著下降。温度越高,对木薯单爪螨发育与繁殖的影响越显著,尤其对卵和幼螨的发育;卵经42℃高温处理2 h以上(包括2 h)后在25℃下均不能孵化和完成任何发育历期;42℃高温1 h为木薯单爪螨卵热最敏感时间。因此,卵高温胁迫显著影响木薯单爪螨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从而可能影响木薯单爪螨种群的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木薯单爪螨扩散蔓延范围及生态适应性提供理论依据,为科学制定中国针对木薯单爪螨的检疫政策和防控措施,以防其进一步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和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15℃、19℃、23℃、27℃、31℃和35℃6种恒温条件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的存活,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工代的存活有显著影响。6种温度上的世代存活率分别为32.7%、57.5%、62.1%、87.8%、86.2%和0.0%。世代存活的最适温度为27-31℃,在各虫态中,蛹期的存活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最大。15℃时蛹的存活率为55.1%,27-31℃时蛹的存活率最高,达92%以上,35℃时蛹全部死亡。各虫态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上升而加快,呈Logistic曲线增长,通过组建23℃和27℃条件下的种群生殖力表,出这两种温度下的主要种群生命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的实验种群生物学和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粮食水分对玉米象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起着主导作用,其它因素影响较小,活动区域温度为15℃-35℃,最适温度在28℃左右;粮食水分在10%-20%内玉米象能正常地生活,并随着粮食水分的升高发育历期缩短,繁殖力增大  相似文献   

10.
为评价温度对锈赤扁谷盗的长生发育与种群变动的影响,测定比较了不同温度条件下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及子代种群数量的差异,并在温度30℃、相对湿度70%条件下组建了锈赤扁谷盗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温度对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及子代种群数量有显著的影响。18℃时,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最长,可达94.76d;34℃时,发育历期最短,只有25.7d。锈赤扁谷盗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7.28℃,有效积温为53.93日度。30℃时最为适宜锈赤扁谷盗成虫产卵,其单雌子代种群数量最大,达到8.4头;当温度达到38℃时,锈赤扁谷盗成虫已经无法正常产卵。由此建立锈赤扁谷盗发育历期(y)与温度(x)关系模型y=418.25e-0.085x和锈赤扁谷盗子代种群数量(y)与温度(x)的关系模型y=0.00695x2+3.9133x-47.916。实验种群趋势指数(I)为22.238,说明锈赤扁谷盗下代种群数量为上代数量的22.238倍。  相似文献   

11.
低温贮藏对木洞杨梅采后生理与贮藏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木洞杨梅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的贮藏温度对木洞杨梅贮藏效果和生理变化的影响。设置不同的贮藏温度0±0.5℃、2±0.5℃、5±0.5℃和24~28℃,测定果实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可溶性固形物(TSS)、可滴定酸(TA)及Vc等各项生理生化和品质指标。结果表明:2±0.5℃贮藏与0±0.5℃、5±0.5℃和24~28℃相比,能较好保持木洞杨梅果实TSS和TA的含量,明显抑制果实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的增加,延缓果实膜脂过氧化的发生,表现出较好的贮藏效果。木洞杨梅较适宜的贮藏温度为2±0.5℃。  相似文献   

12.
温度对黄粉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黄粉虫为江苏吴江地区蔺草制品的主要仓储害虫之一,对其生物学特性研究为有效控制其危害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笔者采用有效积温法研究不同温度下黄粉虫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黄粉虫的影响为温度升高,各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蛹期发育起点温度最高,为11.8816℃,而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最低,为8.0021℃。幼虫期有效积温最高,为67.6078℃?d。在24℃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的时间为47.02天,而在28℃下,完成一个世代需要38.01天。【结论】因此,可以辅助利用低温或者高温处理蔺草制品控制黄粉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3.
采用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甲酸乙酯(EtF)对储藏物害虫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熏蒸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锯谷盗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在24 h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比在高温下熏蒸效果更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锯谷盗成虫24 h,其LC50分别为14.78、16.77和17.65μL/L。  相似文献   

14.
金莲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莲花种子为材料,就不同GA3浓度和处理时间、沙藏时间、温度和基质等对金莲花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建立金莲花种子萌发的栽培技术体系,为金莲花引种驯化和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4℃沙藏或GA3处理可有效打破休眠,其中4℃沙藏40~50天或150 mg/L GA3处理种子3~4 天,250 mg/L GA3处理种子2~4 天和350 mg/L GA3处理2天均可有效解除休眠。(2)温度显著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动时间、发芽率和幼苗生长。其中30℃和30℃以上高温严重抑制金莲花种子的萌动和幼苗生长。10℃低温延缓种子萌动,15℃、20℃是金莲花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适宜温度,25℃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3)基质影响金莲花种子的萌发。不同基质中金莲花种子出苗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沙>混合基质1(沙和园土按2:1混合)和腐叶土>混合基质2(沙和园土按1:2混合)。  相似文献   

15.
以早红考密斯、阿巴特和京白梨为试材,采用0.015 mm厚的PE包装袋包装,研究不同温度(20℃,26℃)及100μL·L-1浓度的乙烯熏蒸24 h(贮于20℃下)处理对果实乙烯释放量、呼吸强度及后熟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低温可提高果实的乙烯释放量,降低呼吸强度,促进果实硬度的下降,20℃的贮藏温度条件可使该三种软肉梨果实后熟均匀一致,并保持较低的病果率和失重率。最佳食用期早红考密斯为贮藏6~8 d,阿巴特为9~12 d,京白梨为12~15 d,辅助以100μL·L-1浓度的乙烯处理可加快果实的后熟软化。  相似文献   

16.
红脉穗螟天敌-扁股小蜂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 Walker)天敌-扁股小蜂[Elasmus sp.]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成蜂大部分在夜间羽化,雌雄蜂羽化高峰期分别为1:00~03:00和23:00~1:00点;雌雄性比为1∶1.2;雌蜂羽化当天就可交尾产卵,该蜂兼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未交尾雌蜂繁殖的子代为雄性;在26±0.5℃和75±5%相对湿度条件下,卵、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分别为0.9、4.2和7.2天。成虫以蜂蜜为补充营养可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7.
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生长及侵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本文就环境因子对荔枝霜疫霉的生长速度、产孢量、孢子囊萌发及侵染的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结果表明,该菌生长及产孢最适的温度为24℃,pH值为 7.0;菌丝生长最适的光照时间为20 h,产孢最适的光照时间为16 h;另外该菌孢子囊的致死温度为45℃,10min。另外,实验还明确了该菌在不同的温度条件、光照时间、pH值和营养成分下其萌发状态和萌发率不同。该菌pH值为7,光照时间为20h的PDA培养基上培养所产生的孢子囊,在24℃条件下萌发率最高。此外,该菌在24-28℃条件下最易侵染荔枝果实,其发病最为严重。实验结果加深了对该病菌的了解,为进一步了解该病的发生危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乌日娜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113-119
了解秋眠性对苜蓿抗寒能力的影响,用11个美国苜蓿秋眠标准对照品种,每品种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和3个处理组,研究低温胁迫对苜蓿幼苗存活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处理6h,苜蓿幼苗的存活率仅为2.75%,表明-8℃为本试验的致死温度。而非秋眠型和极非秋眠型苜蓿的存活率要低于秋眠和半秋眠类型苜蓿,秋眠习性与耐寒性存在显著相关。各品种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加重均呈显著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总体上呈增加趋势,而不同处理对其变化的影响有差异。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西兰花种子萌发对不同温度的响应,以西兰花‘台绿1 号’为材料,在4~38℃温度区间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结合Logistic 函数和积温模型公式计算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积温。结果表明: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在16~32℃温度区间发芽率在93%以上,发芽率较高,而4、10℃低温条件下平均发芽时间最长,发芽势为0,38℃高温发芽率较低,低温和高温明显抑制西兰花种子萌发;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萌发适宜温度范围是20~32℃,最适温度为32℃,最低温度Tb为3.98℃;西兰花‘台绿1 号’种子累积萌发率达50%所需要的积温值是22.70℃·d;西兰花种子萌发时间t 可利用公式t=22.70/(T-3.98)进行预测(T代表萌发温度)。利用模型方法定量分析西兰花种子萌发对温度的需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1-MCP对猕猴桃果实品质和细胞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华猕猴桃为试材,分别于0、10、20、30℃条件下采用1μL/L的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12h和24 h后,在20℃条件下贮藏,研究不同1-MCP处理温度和时间对中华猕猴桃果实贮藏品质及其细胞氧化还原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MCP处理12h可显著降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其中在30℃下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